《枣核》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枣核》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枣核》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朴实而准确生动语言;体会精巧的构思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深情导入。
播放《我的中国心》渲染气氛。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一曲《我的中国心》拨动多少身在他乡的游子依恋故土的情愫,又惹起多少处在异国的'华人思念祖国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现代作家萧乾先生的《枣核》,感受海外游子的真情。
二、朗读课文,感受情意。
师:同学们,课文读了吗?
师:好,老师想请同学们带着一个问题来再次朗读课文,好不好?
(投影:读读想想:试着给课文另拟一个标题,并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明理由。)
(学生朗读、思考、交流、回答)
师:肯定学生的答案,从课文的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感知文章内容。
(板书:枣核 海外游子 思乡爱国)
师:对。文章借一颗枣核表现了海外游子思乡爱国的情感。同学们的理解很正确,题目也很有创意。不过,老师想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用看似十分普通的“枣核”两字为题,有些什么用意?
(学生思考、回答)
(解决:枣核为什么是线索?找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
师追问:同窗好友让我带枣核有何用意?(试种枣树)试种枣树又有什么用意?(寄托思乡之情)
师:对呀,小小的枣核寄托的却是思乡爱国的博大情怀,这种写法其实就叫——(以小见大 板书:小 大)
师归纳:是的,情因枣核生,事因枣核起,文因枣核成。本文以“枣核”为标题,内容上:枣核是情感的凝聚点,以它为题生动形象。结构上:“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凭借它串联文章的材料,推动情节的发展,思路清晰。手法上:以小见大。以此为题可谓“妙哉”。
教师小结:同学们,题好一半文,解读题目往往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所在。你学会了吗?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怀。
师:同学们,课文以一颗枣核抒写了同窗好友对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搜寻这种思念的深沉和执着。
(投影:细读课文,找出表现旧时同窗对故土强烈而深沉的思念的词句,尝试用下列句式作些赏析:
“我认为最能表现强烈的思乡之情的词语(或句子)是因为……。”)
(学生品词析句)
教师点拨析词的方法:删除法、替换法
重点句子引导感情朗读(情境感——想像你就是文中老人,进入时空境界,深情地朗读。)
(指名读、尝试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穿插进行)
教师小结:同学们,“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刚才大家入情入心的朗读、品味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思乡情感的浓烈。其实文章中除了这些融注深情的句子外,还有许多句子值得玩味。
师问:文中有一处概括了我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生活状态,在哪里?(学生寻,教师点拨)她的家庭和事业“如意”
吗?文中写了吗?“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文中提了吗?
师:生活优裕家庭幸福,多好啊,可是却说“心上总像点缺什么”,你觉得我的老同学还“缺点什么”?
(对,缺故乡的温暖,缺心灵的归宿,国外再好也不能弥补长期远离故乡的缺憾。时光流逝却没有淡忘故乡,生活美满却不能替代乡情,这种感情该有多深啊!)
师:读文章要从无意之中寻有意,无情之中探有情,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体会深意。
师:来看开头: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师问:提到枣核的用途,为何没有点明?(学生思考)
教师归纳:设置悬念的写法,能吸引读者,积蓄情感,使思乡之情在行文中得以突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看来,一篇美文既要有精妙动情的语言,还要有精巧缜密的构思。
三、改写结尾,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师:(齐读结尾)同学们,结尾写得怎么样?(好,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感情强烈)老师也赞同同学们的意见,不过还有一点个人的看法,觉得结尾虽然感情强烈,但显得直白了些。这可能是因为作者长期从事记者工作形成的写作习惯有关。其实文学之美贵在含蓄,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为文章写个更含蓄些的结尾。
(投影:试写结尾:一、写景式结尾。“听着她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一棵枣树正在微风中轻舞枝叶……”二、点题式结尾。“枣核是一根线,它把痴情的思念和故乡连在一起。枣核是一泓清泉,它滋润了离乡人干涸的心田。”)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格式试写一个结尾。
(学生书写交流)
师:同学们的领悟力真强,写出了引人遐想、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结尾。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枣核》教案设计2
枣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本文的叙事线索
体会课文通过朴实的叙事来表现海外华人对故土深切依恋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海外华人对故土深切依恋的感情
教学重点: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教时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正如歌词中所唱,洋装所以、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爱国情怀,大家在电视上看过海峡两岸的亲人相团聚的场面吗?那是怎样的激动人心!今天我们一起随作者带着枣核走进海外华人的心中!
介绍作者:
萧乾(1910-1999),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蹊跷 山坳 胡同 揣
掀起 镶嵌
衣兜 嫣红 玛瑙 国籍
2.生读课文,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思考全文的线索是:
【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二.深入探究
画出文中能够表现老人思乡的句子【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她托在掌心,想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着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 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第八九小节】
【她告诉我……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三.拓展延伸
1.从文中找出句子证明:思乡之情会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年龄增长而淡忘吗?
【沿途美丽的风光,优越的家庭条件】
【朋友不好意思】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2.朋友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 思乡之情的?
【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北海泛舟的情景、打算种家乡的枣树】
【朋友是常居海外,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呢?】
【朋友是常居海外,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呢?】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四.学法探究
1.本文表现的是海外华人的浓浓思乡之情,这是个大主题,但为何却以几颗普通、平常的枣核命题呢?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2.现在我们知道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几颗枣核的真正原因了吧。文章的谜底一开始就交代了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3.友人对祖国的思念,主要是通过枣核及文中重点字词表现出来的,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用词精当,线索清晰】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同步导学》。
六.结束语
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家乡更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一根弦,轻轻拨动,思乡之情满心间。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背景歌曲《我的中国心》)
附板书:
枣核
﹙萧乾
字词注音
易写错的字:
蹊跷 山坳 揣镶 嵌 衣兜 嫣红 玛瑙
线索:枣核(索-见-话-议)
主题:海外华人的爱国思乡之情!
《枣核》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熟悉内容,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手法。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泛读课文,理清线索。
[教学难点]
了解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突破方法:选读与精读相结合。选读课文时从大体处体会海外游子浓郁的乡情,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微观的语言上品析课文中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
导拨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首古诗----《静夜思》。(师生齐背)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师放《静夜思》画面投影,学生发言后师强调明确)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阗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远离家乡很久,经过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二、简介作者
(出示文字投影,指导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认识作者)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放课文录音,出示投影,请学生边听边注意下列字词)
①蹊跷 ②嫣红 ③山坳 ④玛瑙 ⑤胡同 ⑥依恋 ⑦匀称 ⑧国籍
⑨不约而同 ⑩故弄玄虚
(出示词卡,检查听读效果)
四、细读课文,把握内容
(投影出示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默读课文后回答)
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跳读课文后回答,每人一处)
3、用简洁的短语,对每件事进行浓缩、概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每四个同学一组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
明确:作者开篇先写朋友要枣核,接着写朋友托枣核,如获至宝,最后在参观后花园时谈枣核。
4、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并且把它看得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明确:这位友人想在自己园中种下一棵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5、文中写友人“事业和家庭都如意”,“可心上总像缺点什么”,这是为什么?哪些语句能表明这一点?
明确:他“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些都表明他心上缺点什么,因为“都如意”也难补他远离故士的缺憾,这里不是他心灵的归宿。
6、友人用哪些行动表明他在思乡?
明确: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试种家乡的枣树。
7、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本文中心?
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士的。
五、揣摩语言,体会游子心境
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学生指出各自喜欢的语句,老师择其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品味,如再三、殷切、劈头、挑选……)
语言看似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
六、深度拓展
1、老师设疑: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分小组讨论,结合各小组发言内容,教师进行总结、明确)
枣核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上说,枣核是行文线索
从表情达意上说,“枣核”是文中那位美籍华人思乡感情的寄托
2、设疑激趣: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构思非常精巧,用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那么,本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原因还有什么呢?
(学生继续讨论,师可给予以下提示)
[投影]
1、本文开始写朋友要枣核,为什么不马上写出原因?
2、两人相见后,作者为什么不写枣核的原因?
3、为什么要写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见,写朋友“家庭事业都如意”后才写出要枣核的原因?
明确:作者围绕枣核多处设置悬念,紧紧扣住读者心弦,引人入胜,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七、质疑
(学生质疑,培养读书、思考问题的能力)
八、联想、赏析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的优美诗篇,现在请同学们联想一下:在我们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学生列举,并对其中的精彩名段赏析、口味,如学生列举不热烈,教师可把自己准备好的录音片断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枣核》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步骤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月之故乡》的音乐与画面,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 蹊跷(qī qiāo) 嫣红(yān) 倘若(tǎng) 山坳(ào) 镶嵌(qiàn)
②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旧时同窗离开祖国五十年在美国事业家庭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带几枚枣核让她试种。
3、课文的题目是《枣核》,找出文中提到枣核的句子。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索枣核;第二、三段、见枣核;第七段,说枣核。
学生读课文,师生交流,屏幕显示
索枣核——设置悬念。
见枣核——加深悬念。
说枣核——解开悬念。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感,生动具体感人。请大家齐读课文,思考老人的哪些行为语言体现了他的思乡之情呢?(齐读第七到十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1、学生读课文
2、老师示范
第七段:语言描写“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表明思乡之情是高级住宅、称心如意的'家庭和事业所无法替代的。
3、学生合作交流(老师板书)
明确:植睡莲、栽垂柳、堆北海、
关键词句:
“几十里外”、“论公斤买下”、“一块块亲手”
总之,透过这些朴实的字词,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的浓烈。说明优越的物质生活、高度的物质文明是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的。
四、突破难点,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明确: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2、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或句子?
学生交流
参考:《静夜思》
《乡愁》
五、小结本文,归纳总结:
本文结构精巧,表现在用“枣核”作为文章的线索。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此外,作者以小写大,通过几颗小小枣核,表达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1、完成《一课一练》
2、搜集游子思乡爱国的名句
【《枣核》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枣核教案设计10-07
关于枣核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枣核》公开课教案设计10-06
枣核教案10-07
《枣核》教学教案10-08
《枣核》教学方案10-08
《枣核》教案5篇10-08
《枣核》教案4篇10-08
枣核教案(精选13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