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依据:一年级下册《小池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体验感悟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难点:体会词句,感悟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准备:1、课前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小池塘
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参观情景,畅谈所见所感
1、指生说说自己参观到了什么?
2、师相机板书:小池塘
师:小朋友,你觉得小池塘怎么样?你想夸夸小池塘吗?指生说。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参观了书中的小池塘,你觉得好坏个小池塘怎么样?(小池塘画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夸奖小池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增加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事,说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师巡设指导。
2、多媒体显示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小池塘像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小池塘像大眼睛?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说。
4、师: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轻轻”、“一闪一闪”、“长长”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能做一做吗?指生做轻轻眨眼的动作,同位互相观察。
师: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那忽闪忽闪的样子了吗?可爱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次读读第一自然段,好吗?
师:谁想和他比一比?看谁能赛过他?
师:大家想读吗?好!一起来过把瘾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池塘里的冰被你们读化了,水动起来了,就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似的。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第一自然段教学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使学生愿读、乐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书意识。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小池塘中的倒影
(1)录音范读第二自然段,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将自己读懂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4)指组汇报
(5)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6)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景物美吗?把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师:“五彩”说的是颜色非常多,很美,为什么说这个小池塘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呢?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指名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4、指名感情朗读
5、感情朗读全文质疑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迁移练习
模仿文中句式写话:
_________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阅读与说话和结合,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训练,有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体评价与反思]
学生通过精读感悟理解课文,并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语言训练点,使听、看、说、读紧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美”字,让学生读也它的美,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审美情操得到。熏陶和感染,学完课文后,让生模仿课文句子说话,这样不仅培训了学生创造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会写“日、田、禾、火”4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
教学难点: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电脑出示:大山图)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喜欢吗?为什么?(我们喜欢爬山……)大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古时候的人也非常喜欢大山,那么他们是怎样记录大山的呢?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电脑出示“山”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
二、看图感悟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几幅图与字,找联系说变化。
使学生明白古人就这样根据实物形状的样子创造了文字。
2.小组研究后汇报交流。
三、读儿歌,了解句意。
1.借助拼音自己读儿歌,标画出读不准的音节。
2.同桌对读,相互纠正读音。
3.自己读儿歌,把每个音读准确,读后把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
4.“田”是指种庄稼的土地。本课图上画的是水田,多用来种水稻。“一方方田”指的是一块块四方的田。(如果学生能解释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解释不清时教师讲解)
5.电脑出示儿歌,指名读。
四、学习“日、田、禾、火”4个生字的音。
1.请学生边读儿歌边用“○”画出4个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这几个音节,读后把音节贴到黑板上。
如果小老师有读不准的音节,教师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他,让他请个小伙伴来帮忙。
4.做给音节找朋友的游戏。先请学生读读这个字,再把它贴到它的音节朋友下面。
五、记忆4个生字的形。
1.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笔顺,伸出小手指随着笔顺一笔一笔地写,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举手问老师或小伙伴。
2.学生提出“禾”字的最后一笔不知道是什么笔画。
3.教师出示学过的笔画“丿”卡片,问大家是什么笔画,老师告诉学生:“笔画往左下来的时候它是一撇,往右下的时候是捺。”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字形,培养创新意识。
(如“田”字中间的横和竖就像田里的小埂,外面的笔画就像地边……)
六、联系生活用字,发展学生语言。
1.这些字在生活中经常能用到,你能说说吗?可以组词也可以说句子。
2.你能试着用4个生字分别说一句话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笔画卡片:捺、点。
2.抽读生字卡片。
二、书写生字
1.让学生和电脑博士一起按笔顺用小手指写一遍,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2.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3.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观察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日: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横不要太长,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横封口。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禾:首笔撇要平,竖在竖中线上,最后的撇、捺舒展。
火:前两笔点、撇呼应,位置在横中线上方,最后两笔写舒展。
5.学生在教材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遍。
6.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田”字,老师范写,具体指导。
7.学生照教材上的范字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2.完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字写三遍,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持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七》的内容。(板书:复习七)
二、练习第一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卡片,练习拼读
zuōcàisōugāngēnqīn
zhuōchāishōugānggēngqīng
2.板书:
捉zuōzhuō
指名读“捉”,说说它是哪个音节拼出来的?(zhuō),老师将“捉”与zhu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要求: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把这道题做在书上。
4.订正。读一读。
答案:
捉zuō刚gān菜cài
zhuōgāngchài
跟gēn收sōu亲qīn
gēngshōuqīng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吹()
欢()
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字,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吹”和“欢”右边都是“欠”,“吹”的`左边是口字旁,“欢”的左边是又字旁。)然后口头组词。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另外两组形近字。
“该”和“刻”,“该”的右边和“刻”的左边相同都是“亥”,“该”的左边是言字旁,“刻”的右边是立刀旁。
口头组词:应该、立刻、刻苦。
“外”和“处”这两个字都有“卜”,“外”的左边是“夕”,“处”的外边是“”。
口头组词:外边、外面、外国;四处、到处、用处。
3.把用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吹(吹风)该(应该)外(外面)
欢(欢快)刻(刻苦)处(到处)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三个句子。
我家只养了一只小鸡。
林跃为什么能成为优秀运动员?
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很着急。
说说带横线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只zhǐ(只养了)为wèi(为什么)
zhī一只小鸡wéi(成为)
着zhē(望着)
zháo(着急)
(“只、为、着”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五、练习第四题: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它、她、他
说一说这三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选字填空。选择合适的字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三个句子。
答案:
(她)是我奶奶,已经退休了。
(他)是男声合唱团的。
树上有一只小鸟。(它)的叫声真好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赁借“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初步感觉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初知道理。
2、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情感教学法,阅读法、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推荐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老师:同学们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一个山洞里。(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3.老师板书生字、新词,详细讲解。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炉火纯青:炼丹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坚持不懈:一直坚持不懈怠。
半途而废: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也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通过讲述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滴水穿石的奇观以及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段落划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滴水穿石的奇观。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反之,则一无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告诫我们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滴水穿石的奇观,通过具体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作者着重描写了哪几项内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观。②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成功事例验证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奇观。
(1)指名渎第一段,说说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出示图片。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对滴水穿石奇观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从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结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很自然地起到了过渡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精读第3自然段,从具体生动的例子中体会水滴精神。
(1)李时珍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就?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会“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水滴精神的联系。)
(2)爱迪生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着重体会“毕生孜孜不倦”这句话。)
(3)齐白石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体描述?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哇!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5)仔细体会“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是什么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过l 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为缺乏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铭记”。
三、总结课文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作者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说理以及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持之以恒,终于成功
齐白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3、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3、调动学生欣赏语言美,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准备:
1、做“摘果子”游戏用的大树贴图与写有拼音字母的水果图片。
2、做“找朋友”游戏用的生字和拼音卡片。
3、给课文画插图用的图画纸和彩色笔。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方式进行汉语拼音的复习
做“摘果子”游戏,复习汉语拼音。
(设计意图:把本节课认识新汉字所涉及到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用复习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变枯燥的复习为游戏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情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汉字国王的礼物
—这是谁?来,大家跟他打个招呼!
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我的王国里继续作客。来,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礼物。
请欣赏配乐诗歌朗诵《山青青》。课件继续播放,音画同步,画面随诗歌的内容切换。
(意图:通过激情朗读、美丽画面和音乐渲染的集合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将学生带入课堂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
(1)用拼读的方式自渎课文。
(2)指名读。
(3)教师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并在自渎中无意识识记生字,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再读课文,深入领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1)播放音乐《春野》,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师的描述中,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情感引领
—我们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好不好?可是,有些人只顾自己享受,到处乱扔垃圾,随便往河里倒污水,让宠物大小便,随地吐痰,这样做,我们还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吗?那大家能为保护我们美的家园做出什么力量呢?
(3)和着音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4、展开想象,给课文配插图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画纸和彩色笔,展开想象,给课文画插图,与此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画插图。
(2)实物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
(3)观察老师画的插图,相机出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感悟不用讲,就能理解字义的生字。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以直观形象记忆为主),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用画笔画出来,这样既提供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又给每个孩子留出表现自己独立个性的天地,同时,又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创造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三、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引领
1、再读课文,圈出新的汉字朋友,认识本课的生字。
2、师生合作,结合刚才老师画的插图,将本课认读的生字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谁来说说你新认识的汉字朋友?
—我们一起叫出这些新汉字朋友的名字!
3、在词语中识记生字。出示词语卡片:青山、绿水、小鸟、鸣叫、一声声、大树、花草、笑盈盈、春雨、绿蒙蒙,学生认读。
4、游戏:找“朋友”,巩固生字的认读。
(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试着把《山青青》背一背,有没有信心?
五、结束语:现在,我们该和汉字国王道别了。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欢迎你们继续到我的王国里来作客,下次见, bye-bye!
(意图:给学生的表现做个评价,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蜘蛛教案10-07
语文庄子教案10-07
语文青花教案10-07
语文老王教案10-07
语文《天鹅》教案10-07
语文《称赞》教案10-07
语文称赞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