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28 22:09: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我们身体上的“尺”

  1. 认识“身体尺”。

  2. 用“身体尺”量。

  教学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巩固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

  (2)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自己身上的“尺子”的长度,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

  (3)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4)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小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尺子进行测量,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难点: 运用尺子进行测量时做到尽量准确,减少误差。

  三、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一本数学绘本(多媒体出示),书的名字是——《身上的尺子》,看到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由提问。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阅读绘本,多媒体播放绘本。

  二、认识身体尺

  1、提问:从绘本中,我们发现了身上有哪些尺子。

  学生举手回答(一拃、一脚、一步)。师板书并结合图片介绍一拃、一脚、一步。伸出小手,手指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拃。一脚就是从脚尖到脚后跟的长度。一步要求我们正常的迈步象平时走路一样,不要过大,或过小,两脚尖或者两脚跟之间的距离。

  2、讲述:一天,豆豆小朋友到植物园玩,发现了一棵古树,想一想怎么测量这棵大树有多粗。

  师:可是她们身边没有尺子怎么量呀?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师相机介绍一庹长,两臂伸直,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庹。

  3、我们一起看看豆豆同学是怎么用身上的尺子进行测量的。(播放视频)

  4、追问:剩下的部分用哪种身体尺进行测量?

  预设:一脚或者一拃,为什么?

  讲述:一拃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脚用来测量比较短的地面。一庹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脚测量比较长的地面。

  三、测量身体尺的长度

  过渡:我们用一庹这把“身体尺”测量出大树的粗, 看来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身体尺”大致的测量一下,是不是很方便呀? 你们想知道你的这些特殊的尺子到底有多长吗?那怎么办?

  1、出示测量“身体尺”的视频

  2、开展测量活动

  活动要求: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测量尽量准确,减少误差。

  (3)同桌合作测量,节省时间。

  (4)填写好活动记录单。

  看看哪个组量的准确并且安静、速度快。

  3、汇报交流分析数据

  同学们量的很认真,都量出了自己“身体尺”的长度。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这是我们班一个同学的“身体尺”她的身高、一拃、一庹、一脚、一步长是多少厘米?

  比较这几把尺哪把最短,哪把最长,哪两把尺子的长度比较接近?,我们的“身体尺”之间也藏着许多小秘密,比如:我们的身高大约有7个脚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研究这些小秘密。

  出示:这一组的数据

  猜猜这些数据各是谁的,说出理由。(理解身体尺长度和我们的身高有关系。)

  以一个同学为例,孩子们你的一拃是15厘米,2拃是多少厘米?3拃呢?那么你的几拃大约是1米呢?你的几脚大约是1米呢?你的几步大约是1米呢?想知道吗?有什么办法?

  预设:量一量。

  4、第二次测量:研究“身体尺”一拃长、一脚长、一步长与1米之间的关系。

  我的几拃是1米?(播放视频)

  要求:如果剩下的部分比一拃短就舍去不算,如果比一拃长就按一拃计算。

  我的几脚是1米?(播放视频)

  注意:脚跟要紧贴脚尖。

  我的几步是1米?(播放视频)

  注意:走平常步。

  这是测量的方法,刚才有的同学说可以算一算,我想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有时间,你们选择算的同学也可以量一量验证一下,看自己算的对不对?

  5、开始活动自由测量,填写数据

  6、汇报测量结果

  (1)1米大约有几拃?

  说说你的几拃大约是1米?

  请你记住它。

  (2)1米大约有几脚?

  说说你的几脚大约是1米?

  请记住它。

  (2)1米大约有几步?

  说说你的几步长大约是1米?

  请记住它。

  小结:1米大约有几拃、几脚、几步,记住这些我们就能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大概长度了。以手机计步器APP为例,讲述身体尺的实际运用。

  四、用身体尺进行测量

  过度:孩子们我们平时是老带着尺子出去玩吗?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时,我们就想知道这条路大概有多长,这个桌子大概有多高?我们就不再用尺子了,就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尺”,下面请你们用身体尺,试着测量这间大教室里,你感兴趣的物品的长。

  1、提问:你想用“身体尺”测量什么?

  自由发言

  看来“身体尺”的作用还是蛮大的。

  如果测量黑板课桌长、地砖长等你选择哪种“身体尺”,为什么?

  2、进行活动

  出示测量要求:

  (1)商量准备测量什么,选用哪种“身体尺”;

  (2)仔细测量,尽量减少误差;

  (3)填写活动记录单;

  (4)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的结果

  课桌长大约几拃?是多少厘米?

  课桌高

  一块地砖长

  黑板长几庹?大约是几米?

  门高(够不着估一估)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大概的测量,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五、回顾反思,回归绘本

  1、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认识“身体尺”;两次测量“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物品的长度。

  2、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没带尺子的时候,“身体尺”方便、快捷。

  会有误差,要想准确还得用尺子。

  3、课堂上我们主要用了一庹和一拃来测量,那么生活中我们的一脚和一步有什么用呢,我们接着来阅读绘本。(播放绘本)

  4、总结,今天我们测量了二年级时的“身体尺”,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身体尺”,这是我们的成长记录。《身上的尺子》这本绘本将由你去续写。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2.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 感受用身体的一部分测量物体的普遍性,养成估测意识。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尺子,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进行简单的测量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有“尺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身体上的“尺”。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1. 认识“身体尺”。

  师:你的一拃、一步大约各是多少厘米?一庹大约比1米多多少厘米?一脚(穿上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先量一量,再填写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互相测量,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师: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先量出1米的长度,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

  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1米大约有7拃;1米大约有2步;1米大约有5脚长。

  2. 用“身体尺”量。

  师:如果测量课桌的长,你准备用哪种“身体尺”?实际量一量。

  生:我是用拃量的,课桌长大约有7拃。

  师:如果要量黑板的长,你选用哪种“身体尺”?是多少?

  生:我用的是庹来测量的,结果是黑板长3庹多一些。

  师:测量教室的长用哪种“身体尺”呢?

  生1: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脚,大约是50脚。

  生2:测量教室的长也可以用步,大约是20步。

  师: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和同学交流吧!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发现身体上秘密的过程,感受估测的价值】

  师: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用“身体尺”测量很方便;“身体尺”能帮助我们记住长度单位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要用尺量)

  板书:

  我们身体上的“尺”

  1. 认识“身体尺”。

  2. 用“身体尺”量。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

  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因此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身体上的尺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天气冷了妈妈要给你买新衣服,她会带你一起去吗?不带你去,会买的不合身吗?老师告诉你妈妈们都有秘密武器。

  播放视频1:唐老师很能干,用了一种好方法,很方便的测量出了裤子的长度,是什么好方法呢?(出示视频1、2)

  生:妈妈的一拃。

  师:对,像唐老师的一拃,就是一把“身体尺”。生活中像这样,身边没有带尺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身体尺”大致的来测量一下了,小朋友,是不是很方便呀?那你知道,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尺吗?

  生1:食指的宽。

  生2:一脚。

  生3:一拳。

  师: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认识我们的“身体尺”

  1.第一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介绍四种身体尺,依次出示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①出示图1:

  师:先看第一把尺,这是哪把身体尺?

  生:一拃。

  师:伸出小手,手指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拃。

  (师示范,生模仿)

  ②出示图2:

  师:这把身体尺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庹。

  师:两臂伸直,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庹。

  (师示范,生模仿)

  师:一拃和一庹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测量过了,请你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生填写一拃、一庹的数据。

  ③出示图3。

  师:看,这把身体尺小朋友肯定也认识,叫一步。

  ④出示图4: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把身体尺呢,你们看,是一脚。

  这又是两把身体尺。

  (2)介绍测量一步、一脚的方法。

  师:那么一步、一脚有多长?我们又该怎样来测量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播放视频2和视频3介绍一步和一脚的测量方法。

  (3)开展测量活动。

  师:下面我们4人一组,相互合作、仔细测量、认真记录。

  生:2人一组开始活动,填写表1。

  师:指导、巡视。

  (4)汇报、交流,分析数据。

  师:小朋友量得很认真,都量出了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吴老师收集了一些数据,我们来看一看。

  ①在电脑中现场输入女生数据,课件展示。

  师:这是我们班一个小女孩的四把“身体尺”。这个女生的一拃大约是多少厘米,她的一庹呢?她的一步呢?一脚呢?

  师:比一比,这四把身体尺中,最短的是哪把尺?

  生:一拃最短。

  师:最长的呢?

  生:一庹最长。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1:一庹,除了用“厘米”,还用了“米”。

  生2:只有一庹比1米长,其他三把都不满1米。

  ②在电脑中现场输入男生数据,课件展示。

  师:吴老师还选了一个男孩子的数据,你们可要仔细看清楚啊!

  师:下面我们把男孩子的数据和女孩子的比一比,我们竖着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男孩子的数据都比女孩子的大。

  师:这是什么原因啊?

  生:一个个子高,一个个子矮。

  师:真的是这样吗?请这两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看。

  生:哇,真的是这样啊!

  师:这个男孩子个子高、人也大,真是脚大手大啊,所以男孩的四把“身体尺”都比女孩的长!

  ③说说“我们”的一拃。

  师:仔细看看他们的一拃,女生的一拃大约是14厘米,男生的大约是16厘米,那你的一拃大约是多少厘米?

  师:像我们这个年龄的小朋友,一拃大约是在14厘米左右。

  ④说说“我们”的一脚。

  师:再看看他们的一脚,女生的大约是20厘米,男生的大约是23厘米,那么你的一脚呢?

  ⑤说说“我们”的一步和一庹。

  师:那一步是什么情况呢?在自然状态下,我们二年级的大部分小朋友,一步大约是四十几厘米。而我们的一庹大约是1米20几厘米。

  (5)小结:

  师:同学们,一拃、一庹、一步、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那么“身体尺”与米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那么,这次又该怎样测量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动手相互测一测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初步建立“身体尺”的概念和空间观念。)

  2.第二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观看视频,讲清测量规则。

  ①播放视频4:

  师:我们先来看看怎样量出1米大约有几拃?瞧,量到这里是7拃,看看剩下的部分是比半拃长还是比半拃短?比半拃短的就舍去不算,如果比半拃长就按一拃计算。所以,这个小朋友量出1米大约是他的7拃。

  ②播放视频5:

  师:1米大约有几步是怎么测量的?瞧,走的时候要按照平时的样子走,一步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起步时,你的脚尖要对齐0刻度线。

  ③播放视频6:

  师:1米大约有几脚?我们也来看一看。注意,脚跟要贴紧脚尖。

  (2)开始活动,填写数据,教师巡视。

  师:同桌两人继续合作,边测量边记录,填写表2。

  (3)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4)汇报,分析数据。

  ①汇报“1米大约有几拃”。

  师:1米大约是你的几拃?生答

  师:像我们这样大的小朋友啊,1米大约是7拃。

  ②汇报“1米大约有几脚”。

  师:1米大约是你的几脚?

  师:一般来说,1米大约有我们的5脚长。

  ③汇报“1米大约有几步”。

  师:1米大约是你的`几步?

  (5)记住“身体尺”。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1米大约有7拃,大约有5脚长,大约有2步。也就是说,我们的7拃、5脚、2步都是大约长1米。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师:1米大约有几拃?几步?几脚长?记住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利用身体尺大致的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啦!

  (在板书上依次填写数据)

  (大约几拃是1米,大约几步是1米,大约几脚是1米等等,明确了身体尺与1米长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在应用身体尺时有效估计测量结果。)

  三、用“身体尺”量

  1.选一选。

  (1)选择合适的“身体尺”。

  师:要量课桌的长,选哪种身体尺比较合适?

  生:用拃量。

  师:要量教室的长,选择哪种身体尺呢?

  生:用步量。

  师:那么要量地面上这两个红点之间的距离,你选哪种身体尺?

  生1:用步量。

  生2:用庹量。

  师:用步量方便还是用庹量方便?

  生:用步更方便。

  师:量黑板的长呢?

  生:用庹量。

  (2)小结。

  师:测量时,我们要根据物体的长短来选择比较合适的“身体尺”。

  2.量一量。

  (1)小组测量。

  师:这次是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听清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测量,填写活动记录单。

  (2)小组汇报。(现场输入数据)

  ①师:说一说,你们小组量的是什么?

  生1:我们小组量的是课桌的长,大约是5拃。

  生2:我们一组量的是课桌的高,大约是6拃。

  师:课桌的长大约是5拃,课桌的高大约是6拃,它们满1米了吗?

  生:没有满1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刚刚我们知道了1米大约是7拃。所以它们不满1米。

  师:是啊,大约7拃才是1米,所以课桌的长和高都不满1米。我们可以利用身体尺与1米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判断。

  ②师:其他小组呢?

  生1:我们量的是两个红点之间的距离。

  生2:我们大约走了10步。

  师:10步大约是几米?跟着老师一起算一算。2步大约是1米,再走2步又是1米,10步里面有5个2步,也就是有5个1米,所以10步大约是5米。

  师:那这段距离是不是5米呢?我们来量一量。(播放视频7)

  师:我们用身体尺量得的结果已经非常接近5米10厘米了,但是要知道准确的结果,还是要用尺来量一量。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大致的测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他们用身体尺去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让他们意识到需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培养灵活应用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的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让孩子们感受身体尺会因人而异,运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身体尺的局限性。)

  四、回顾反思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上我们到底学习了什么?

  我们认识了“身体尺”,知道了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还学会了怎样用“身体尺”测量。

  师: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生1:没带尺子的时候,用“身体尺”测量比较方便、比较快。

  生2:用身体尺很方便,但是会有误差,如果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是要用尺来量一量。

  生3:我知道1米大约有我的几拃、我的几庹、我的几步、我的几脚。……

  五、应用拓展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你知道吗?在生活中用身体尺测量,还大有学问呢!我们来听一个科利亚的小故事。(边讲故事边翻页绘本)

  师:妈妈找到了她埋的箱子,科利亚怎么就找不到了呢?

  师:走的就远了,所以找不到宝盒了。那怎么办?

  师:是呀,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朋友的“身体尺”也会不断增长。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数学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比较、交流等活动的过程,认识自己的身体“尺”,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常见物体的长度,巩固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能力,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身体尺”测量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身体上的“计量单位”

  1.我们学习了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

  2.出示图片(4米长的黑板),你知道这块黑板有多长么?为什么?(学生说出黑板的长度,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得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就是看看它有几个这样的计量单位。

  3.最近,小明遇到烦心事。学校来了一批客人,让小明当导游,当走到篮球场的时候,客人问“这个篮球场大约有多长啊?”小明没有任何准备,手里什么测量工具都没有,怎么办?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4.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联想,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勾起“是不是可以用身体上的尺来解决问题”,这样是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产生活动兴趣。】

  二、认识“身体尺”

  1.复习一拃。

  (1)你还记得怎样测量一拃的吗?需要用到哪两个指头?还记得你的一拃是多少厘米吗?

  (2)提醒学生随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复习一庹。

  (1)怎样测量一庹?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从哪里测量到哪里?如果米尺不够怎么办?

  (2)注意收集3——4人的一拃、一庹的数据,观察、比较、分析,大家的一拃、一庹的长度怎么样?体会每个孩子的身体“尺”是不同的,是自己独有的、特殊的“尺。”

  3.认识一步。

  (1)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步?

  一步是指前脚尖到后脚尖的长,测量时要向平时走路一样迈开步子,幅度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

  (2)视频演示怎样测量一步。

  (3)学生实际测量,记录结果,提醒学生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4.认识一脚。

  (1)你知道一脚是指从哪里到哪里之间的距离吗?

  (2)怎样测量一脚呢?(视频演示)

  (3)学生模仿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说明:测量之前,明确基本操作方法,及时注意调整和引导,这样便于学生测量操作,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

  5.初步运用。

  (1)提问:根据小朋友的测量,你们身体上的“尺”谁的长度超过1米?(一庹)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柞,大约走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

  (2)说明:其实,要知道1米厘米有几个这些身体 “尺”,可以对着米尺,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你会这样做吗?

  (3)视频演示测量方法以及每个孩子的测量流程。(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测量活动:现在两人一小组,按这样的方法合作完成。每个小朋友测量时,一定要记住:你1米大约有几拃,1米大约有几步,1米大约有几脚。(边测量,边记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体会数据不同,“身体尺”不同。

  小结:通过大家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小朋友的结果来分析,知道了像我们二年级小朋友,1米大约有7柞长,1米大约走2步,1米大约有5个脚长。

  【设计说明: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身体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点,为后面的活动提供服务,还可以使学生知道“身体尺”1米的“标准”长度,帮助学生在运用“身体尺”时有效估计测量结果。】

  三、用“身体尺”量

  1.合理选择。

  引导:认识了四种“身体尺”,还知道1米大约可以用几拃、几步、几脚来量,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要选用哪种“身体尺”呢?比如: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组织交流,明确:课桌比较短,可以用拃来量;黑板比较长,高度也合适,可以用庹来量;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来量,也可以用脚来量。

  小结:在实际测量中,被测量的物体不同,选用的“身体尺”有时也会不同,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长、短、高、矮),灵活选择恰当的“身体尺”来测量。

  【设计说明:这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可以使学生体会不同的“身体尺”适合不同的测量对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际测量。

  要求:下面,我们就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

  现在先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择测量什么物体的长?选用哪种“身体尺”?

  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帮助适当调整。

  让学生按小组合作测量,要求先分工明确再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感受身体“尺”的优势和不足。

  交流: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量了什么,用的哪种“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得出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

  (1)观察测量的数据,都有所不同,我们测量的结果准确吗?要想测量准确的结果还需要用到什么?

  (2)测量结果不准确,咱们这节课为什么还要用身体“尺”?

  【设计说明:在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时,感受“身体尺”的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身体尺”的不足之处。】

  四、回顾反思

  1.回顾反思。

  (1)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2)应用这些身体尺测量了哪些物体?

  现在知道在没有尺或不需要测量得很准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你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哪些了解?

  2.活动小结。

  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尺”,知道了用这些“尺”怎样量出大约1米的长度。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尺”来测量物体的大概长度,很方便。但是,要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还得借助于尺,这需要我们自己灵活选择。

  3.与身体尺相关的其他知识片段。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巩固“厘米”、“米”概念,并学会利用“身体尺”进行测量;

  2.在探究的过程,学生具有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用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情境,提问学生:测量一棵大树的枝干有多粗,如何测量?

  学生回答用软尺等工具,顺势继续提问:没有尺子如何测量?引出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新授

  1.认识身体尺

  有哪些“身体尺”?确定身体尺的概念。

  2.量身体尺

  师:你的身体尺用厘米表示是多少?

  教师提问:你的'一拃、一步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呢?1庹大约比1米多多少厘米?穿上鞋后,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组织学生量一量,同时完成表格。教师给予巡视指导。

  教师会提问不同学生的答案,例如,一拃长达约有13 、14、15厘米等,1庹大约比1米多32、34、30厘米等不同结果,类似得到:一步长50厘米,一脚长22厘米,一庹长130厘米;完成探究后,教师总结讲授一拃,一步,一庹,一脚即是“身体尺”;

  3.感知身体尺

  1米和“身体尺”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项测量工作,也会请学生代表来独立展示不同过程。

  最后教师做总结:1米大约有7拃,1米大约有2步,1米大约有5脚长。

  三、用身体尺量

  出示基本练习题,师生共同完成。

  四、小结:我的发现

  提问:你学到了什么?

  五、你知道吗?

  1.我国古代传统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1寸=3.33厘米。

  2.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还有: 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

  六、作业

  1.用身体尺量出你们家的大门宽、冰箱高、电视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记录下来

  2.选择自己想量的其它物体用你的身体尺量一量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

  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

  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

  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很多把“尺子”,用这些“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几把尺子啊?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悬念,一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

  师:看了老师板书的课题,你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在“尺”字上加了个引号呢?你们说的没错,这不是真正的尺子,但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 体的长度。你们身体有这样的尺子吗?分别在哪里呢?找找看。

  生: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

  师:是啊,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今天我们就来先来研究这四种“尺子”,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

  [转载]《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一些)

  [转载]《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也伸出一庹,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庹长一些)

  [转载]《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教师示范:这里“步行时”是指测量步长时要像平时走路的样子迈开步子,步幅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

  [转载]《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同桌可以悄悄的比一比谁的“一脚”较长)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身体尺”,但那只是一个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并不知道“身体尺”是如何规定的,比如一步行,有同学认为就是前脚跟到后脚尖的距离。通过课件让学生看直观图的演示说明,再让他们亲自比划一下,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深刻的记忆。

  2.比一比,量一量——体验“身体尺”的长度

  师:刚才同学们比划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这几把 “身体尺”究竟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一号作业题,让我们来测一测吧。

  作业一:量一量我的“身体尺”有多长

  一拃长

  一脚长

  一步长

  一庹长

  我的身体尺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1米( )厘米

  合作说明: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同桌2人一组,合作进行,每人记录下自己的“身体尺”的长度。合作时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比一比哪些小组声音小、速度快、效率高。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示范。

  教师选择2名学生的身体尺数据展示在黑板上。

  交流:①请你汇报一下你的测量结果。②观察后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为什么有些同学测量的会不一样呢?

  师:通过比较,咱们知道了每个人的“身体尺”不完全是一样的。那么假如再过5年、10年、20年,你的“身体尺”还是这么长吗?

  生:不一样了,“身体尺”会变长。

  师:是啊,“身体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小朋友还在长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的“身体尺”也会变化的。

  3.估一估,测一测——构建“身体尺”与“米尺”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动手测量了自己的身体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体尺与米尺的关系呢?估一估大约几拃是1米?几步是1米呢?我们估计的准确不准确呢,下面师就请大家拿出备学题的作业二,咱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

  作业二:用你的“身体尺”量一量1米

  1米

  大约有( )拃

  大约有( )脚长

  大约有( )步

  大约有( )庹

  合作要求:仍然是同桌2人一组合作,合作时尽量观察周围测量场地的合理安排,每人记录下用自己的'“身体尺”量出的1米。

  教师有目的选择2名学生的身体尺数据展示在黑板上。

  全班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是1米,有同学量的是7拃,有同学量的是6拃,有同学量的是8拃?

  生:每个人的手不一样,有的人手大,有的人手小。

  师:说得很对,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尺”是不完全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测量,让学生在对自己的几种“身体尺”的长度有了理性的认识;第二是通过这样的思考、测量,学生认识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长度的“身体尺”,而且儿童的“身体尺”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

  1.想一想,连一连。

  课桌长 脚

  黑板长 步

  操场长 拃

  地砖长

  (先选几名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然后在比较中引导:同一物体可以用多身体尺去测量,哪一种方法比较合适)

  小结:同一物体可以用多身体尺去测量,通常比较长的物体,我们会庹去测量,而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则多采用“拃”来测量;比较长的地面长度,我们会选择步测,比较短的地面长度,我们通常会选择脚测;总之,一般我们会选择比较方便的身体尺去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选择什么样的“身体尺”比较合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体尺”应用,知晓每种“身体尺”主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方法选择亦可多元,需要联系实际应用来合理选择。

  2.估一估,填一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去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小亮学了这一课也学会了测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① 小亮步长大约是50厘米,他量得家里客厅门宽大约有2步,大约是多长呢?你是怎样算的呢?

  ②小明一拃长大约是15厘米,一庹长大约1米。他沿窗台宽量1庹带2拃,估计窗台宽大约是多长?

  3.量一量,算一算。

  接下来我们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数学书,测一测,估一估,算一算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指导学生估测)

  ⑵黑板的长又怎样算呢,找一名同学用身体尺来测一测。

  学生上台测量。(选择个子高矮不等的2名学生分别测量)

  师:刚才大家看到了,一位同学是3庹多一些,那我们怎么估算黑板的长度呢?

  能不能再用其他的“身体尺”量一量多的这一部分呢?

  生:可以再用“拃”量。

  3庹带5拃是多少呢?怎样算?指名说一说算法。大家在草稿纸上算一算,指名板演。

  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不同的身体尺,也学会了计算方法,那么那么现在想不想亲自去测一测,算一算呢?

  ⑶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备学题的作业四,小组合作,大家自选一项去测量,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去测量。

  作业四:用“身体尺”实际测量(每人自选一项)

  我选择的物体

  课桌的宽

  我测量所得到的结果

  ( )拃

  计算长度

  约( )厘米

  师:我们可以测量课桌的宽,也可以测量黑板的长,还可以测哪些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活动后汇报后测量结果。

  指出:“身体尺量”出的只是的长度,而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要用尺量。

  设计意图:学习离不开实践,先通过练习中别人测量的数据,指导学生学会计算;再引导学生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去实践测量并计算出结果,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方法的选择,估算的应用,还有正确的计算,因此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交流中才能让学生恰当运用的估测策略,获得更多的估测经验,逐渐形成一定的估测能力。

  四、总结全课 强化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或者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其实,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4把身体尺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还有其他的身体尺,如:(电脑出示)我的食指宽1厘米,这就是1把1厘米身体尺;我的手掌宽是6厘米,用我的手掌去量是一把6厘米的身体尺;我的身高是130厘米,用我的身高去量就相当于是一把130厘米长的尺子。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这一课的内容和收获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展示更多的“身体尺”,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五、课外实践,延伸拓展

  1、回家用你的“身体尺”量一量你家的地砖或书桌的长大约是多少;

  2、数一数学校的篮球场你走一圈走了多少步,一周的长大约有多少米。

  作业五:课外探索

  我选择的物体

  我测量所得到的结果

  计算长度

  设计意图:估测的能力并不是靠教师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不断去实践。尤其是这样的实践活动课,更有必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去实践,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

  【板书设计】

  我们身体上的“尺”

  拃、 步 脚长 庹

  我们的“身体尺”有多长 1米大约有?

  一拃 ( )厘米

  一脚 ( )厘米

  一步 ( )厘米

  一庹 ( )厘米

  1米( )厘米

  1米

  大约有( )拃

  大约有( )脚长

  大约有( )步

  大约有( )庹

  我们的“身体尺”有多长 1米大约有?

【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身体上的单双数》04-03

大班健康教案《身体上的宝贝》11-1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10-23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01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0

测量我们的身高数学教案10-08

我们的好朋友数学教案10-08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