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时间:2023-03-23 22:36: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通用1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

  2、笔算

  (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4)做练习十四第11题。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

  (6)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四第14、15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主题图,第3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案例1

  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第39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2.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80+50=130。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

  1.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2.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3.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130。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100+30=130。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1.8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

  2.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3.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练习

  39页例1下面试一试

  3.教学案例2

  (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是350。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同上,略)

  4.练习

  39页例2下面试一试

  5.小结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六1~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家、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关系式

  1.让学生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老师板书。

  2.做复习第1题的第(1)题。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两道算式?

  3.做复习第1题的第(2)题。提问:写这两道算式的根据是什么?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和求未知数x。

  4.做复习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做复习第3题。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错误,在书上改正。提问:第(1)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改成x=40-0?第(2)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用加法?

  小结:求未知数x,一定要先看x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想用什么方法求x,列出式子来计算。

  6.做复习第4题第二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1)小黑板出示文字题

  25加上多少是45?

  什么数减去30是52?

  68减去一个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2)指名学生说出哪个数用x表示,口答出求x的等式,教师板书。

  (3)提问:用x列出的这些相等的式子后,你能算出要求的数吗?按照什么来算?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第一组题和第5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5

  (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师:我们已经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小朋友一定会算很多很多题了,谁来说说你会算哪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

  生逐一说算式,师逐一板书算式。

  师:观察小朋友们刚才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乱,有重复的算式,还有没有写到的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一)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板书:加法、减法)

  (二)整理加法表

  1.提出要求:

  四人小组、团结协作,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

  2.合作整理:

  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一些加法算式。

  3.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是按什么规律整理的。

  4.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课件出示)

  5.观察发现规律:

  (1)加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加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3)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三)、整理减法表:

  1、交代要求:学生用整理加法表的方法,独立整理减法表,见书53页。

  2、学生汇报整理后的减法表。

  3、(出示课件)根据整理后的减法表,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听算题。2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好、又多。

  五、师: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小朋友多动脑,你们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作业:第53页帮蚕宝宝回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处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能教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3、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中需要进退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小数加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二、专项练习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2、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这是一道估算题,注意的问题:

  1)独自审题,并解答问题。

  2)说说解答方法。

  3)引导他们用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估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21.8元看成22元,14.5看成15元。22加15的和是37,37<40,所以40元够买。

  第二种方法:把整数部分先加起来,21+14=35。由于小数部分的和不可能超过2,所以他们的和一定小于40元。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3、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4题。

  这是一道小数加法题。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解决过程考察、评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5题。

  这是一道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找出新问题,激发探索精神。

  第(1)题:用加法计算。

  第(2)题:用减法计算。

  第(3)题:先找小于5元的食物,然后进行计算。

  第(4)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9+2.87.4-5.835.8+9.712.8-9.7

  56.2-27.853.47+4.2563.7-37.823.1+61.3

  2、解决问题:

  1)萧萧到超市买东西,花了18.6元,还剩下13.9元。萧萧带了多少钱?

  2)朗朗带了50元,买了2本书,还剩下32.8元。买这二本书共花了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练习课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教学后记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

  5+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

  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三)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创编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

  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合理在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首先通过准备题,复习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整数加减法计算简便。接着,教学应用加法的地自定笋减法的运算性质,使分数加减计算方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1准备题

  2.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9

  A、出示例9,看一看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B、你想怎么计算?你认为这样做简便吗?为什么?

  C、反馈。

  D、看书P142

  2.尝试练习:P142试一试

  3.说一说运算定律或性质在加减四则运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2、1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P142、2

  3.应用题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便计算,你会哪些简便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十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让孩子们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 21+6 36+7 59+2 42+3

  b.50+16 39+40 37+40

  第二种:a.21+6 42+3

  b.25+8 36+7 59+2

  c.50+16 39+40 47+30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 20+13=33

  生2:25+5=30 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的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作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作业: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行加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专家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作题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去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旧知,探究铺垫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 7 和8 9 和18

  12 和24 8 和12 4 和9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分数大小。

  4/5和7/8

  5/16和7/12

  2/9和1/3

  5/21和3/14

  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都为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通分做准备。有了扎实的旧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谈话:(出示信息窗1)从情境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填埋处理与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2.回收处理与其他方法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堆放处理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对于像1、2这样的问题是关于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可及时让学生口答解决,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对于像3这样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两个分数,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涉及到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一个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一个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第三个是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其中问题三是学生不能直接运用旧知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涉及到本课的核心问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产生学习通分的必要性。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红点1。

  谈话:怎样比较这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呢?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看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法。

  ①汇报各种方法。

  ⑴化成小数来比较:3/70.43

  2/5=0.4

  0.43>0.4所以3/7>2/5

  ⑵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3/7=15/35

  2/5=14/35所以3/7>2/5

  ⑶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3/7=6/14

  2/5=6/15所以3/7>2/5

  ②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这三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并且保证了结果不变,同时体会三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灵活性。

  ③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方法,揭示通分的概念。

  谈话: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根据的是什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适时揭示概念公分母: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

  2.教学红点2,用通分的方法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公分母讨论:用什么数做公分母更简单?

  讨论之后使学生明确: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最简单。

  3.教学绿点问题,把3/10和4/15通分。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你认为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教师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

  通过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这一实际问题,学生自主进入探究通分阶段,教师紧紧抓住公分母最小公倍数这些通分时的关键、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过程。最后通过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梳理通分的过程,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建构。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看你的眼睛亮不亮(找公分母)

  1/6和4/93/8和7/242/7和5/11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后引导学生体会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更简单。

  2.自主练习3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不对的错在哪里,应怎样改。

  3.把下面的各组分数通分

  4/5和7/8

  5/16和7/12

  2/9和1/3

  5/21和3/14

  4.比较每组两个分数的大小

  3/4○5/7

  7/11○15/22

  3/8○5/12

  4/7○2/3

  5.一个普通的鸡蛋,蛋黄的质量约占2/5,蛋青的质量约占1/2,其余的是蛋壳。蛋黄和蛋青哪部分重一些?

  练习时注重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同时关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再次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将通分知识的学习嵌入解决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这一问题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方式在获得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获得了对通分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最大收益不在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各种关系和科学知识,形成对某些侧面的更深理解,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水平,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长(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孕伏铺垫

  1、说说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1)7/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5/9里有()个1/9;()个1/8是7/8。

  (3)3个1/4是();4/11是4个()。

  二、探究新知

  1、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的听力,请听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

  (1)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板书。)

  ①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②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③还剩多少张饼?

  2、解决问题

  (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指名说)

  3/8+1/8=

  (2)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试试看。先独立算,再小组合作。激励有困难的同学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

  (3)师:3/8+1/8的和是4/8,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指名说)

  (因为3/8、1/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整板书计算过程。

  (4)结合手中的学具,观察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3、思考:

  ⑴通过计算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

  4、⑴让学生试着解答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⑵反馈,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⑶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分数减法的含义是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5、⑴观察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⑵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P105页做一做。

  2、小丽看一本书,已经看了全书的7/12,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3、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了空间,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的兴趣。】

  四、拓展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子。(指名说信息提数学问题,大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课堂评价

  1、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请听题)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从课堂实施上看,大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重点探究“为什么这样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处于欲言不能,欲罢不止的亢奋状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数学教案10-09

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教案12-02

分数的加减法小学数学教学教案10-09

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07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学教案10-09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教案10-07

圆的面积计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10-09

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学教案10-08

《67的加减法》的数学教学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