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太阳系教案

时间:2024-06-28 13:54:22 教案 我要投稿

太阳系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阳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阳系教案

太阳系教案1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太阳系的构成 ; 通过对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些关于九大行星及太阳系的情况。

  3 、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太阳系的构成,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的照片,流星,彗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 2 )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 3 )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 4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

  2 、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

  ( 1 )讲解: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板书: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已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星叫做行星。(板书 :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转动的星叫做卫星。(板书:卫星)

  ( 2 )提问:

  ①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

  ②这三种天体有什么关系?

  2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 1 )认识九大行星

  ①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行星,你们知道在太阳周围还有其他的行星吗?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太阳系。

  ③观察:

  (学生观察课木中的插图,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指导。)

  这是一张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图。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转动约有哪些行星?(九颗大行星和无数小行星)按顺序说出九颗大行星的名称。

  在九颗大行星中,哪颗离太阳最近?哪颗离太阳最远?地球在什么位置?

  从图上看,哪几颗行星比较大?哪儿颗行星比较小?

  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球形)

  它们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椭圆的)

  ①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知道,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约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具王星,此外还有很多小行星。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自西向东公转着。

  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 2 个卫星,土星有 10 个卫星,木星有 13 个卫星。

  ( 2 )认识彗星

  ①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哈雷碧星。

  ②讲述: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这样一种形状特殊的星。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彗星)

  ③观察:彗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特点?

  ④讲解: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

  例如有一颗名叫哈雷的彗星,绕太阳一周要 76 年,上次看到它是 1986 年,下次再看到它要到 20xx 年。在太阳周围除了哈雷彗星外还有其他彗星。

  ( 3 )认识流星体及流星

  ①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流星。

  ②谈话:有时,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一掠而过,很快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星?(流星)

  ③讲解:在太阳周围广阔的空间中,除了大行星、小行星、鸳星、卫星外,还有很多比较小的天体,叫做流星体。流星体不断运动着,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候,受到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掉向地球;这些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速度很快,与大气摩擦得很厉害,温度升得很高。以至发出光芒,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因此人们把它们叫做流星。绝大部分流星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完了,瞬息便消失了,只有少数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却后,看上去就是一块大石头,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陨石——从天上落下来的石头。(有的陨石主要成分是铁镍金属,称为铁陨石)

  ( 4 )综合太阳系的组成

  ①提问:

  现在你知道在太阳周围有哪些天体?

  这些天体以什么为中心?哪些天体围绕太阳转动?哪些天体围绕行星转动?

  ②讲解: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由于这个天体系统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人们便把它叫做太阳系。

  ③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④提问:

  什么是太阳系?

  太阳系以什么为中心?

  在太阳系中有几类星?(恒星、行星、彗星、卫星)从它们的相互运动关系看,哪类星在中心?哪类星在第二层?哪类星在第三层?

  3 、指导学生了解有关九大行星的一些情况

  ( 1 )讲述:以前,人们对太阳系的情况了解得不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太阳系的情况、特别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情况了解得越来越多,拍摄了很多关于九大行星的照片(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部分行星的照片),观测了很多关于九大行星的情况。

  ( 2 )阅读:课本第 52 页中关于九大行星的数据表。

  (为了帮助学生看懂,教师需对“表头”做简要说明,并说明表中的时间都是以地球上的时间为标准的。)

  ( 3 )讨论:从这些观测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这些观测数据,你能推想出什么事情?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想像,广泛联想,积极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再参考课文说明的内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对太阳系及九大行星有更多了解,并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怎样使用数据分析问题。)

  ( 4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关于太阳系和九大行星的很多事情。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数学知识,我们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

  2 、提问:

  ( 1 )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

  ( 2 )按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字。

  布置作业

太阳系教案2

  教学目标:

  1. 学习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和太阳的名称和特点。

  2. 通过模型和画画的方式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3. 提高幼儿对宇宙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准备:

  太阳系的模型、图片、干净的画纸、彩色笔、贴纸、水彩、粘土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引导幼儿发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地球外面有什么吗?”教师介绍太阳系,并与幼儿们分享太阳系的图片或模型,向幼儿们介绍它是由太阳和八个行星组成的。

  2. 学习环节(15分钟)

  (1)太阳:

  教师向幼儿介绍太阳,告诉幼儿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用手比划太阳的大小比地球大很多。让幼儿们自己感受太阳的位置,观察太阳模型,模仿它发出的光和热,比划太阳早上升、晚上落下的过程。

  (2)行星:

  介绍太阳系中的八个行星,让幼儿们用手比划行星的大小、距离、颜色和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我们一起数一数太阳系中有多少颗行星?

  幼儿:(数数)八颗。

  教师:(介绍水星)我们先认识一下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叫水星,它是最小的行星。

  (给出水星模型和图片)水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最大,它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88天。

  教师:(介绍金星)这一颗是第二颗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叫金星,金星是最明亮的行星。

  (给出金星模型和图片)金星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225天。

  教师:(介绍地球)这是我们在的地方,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在你们上学放学的路上能看到它。它上面有人们生活的城市、又有大海、沙漠、森林和草地。

  (给出地球模型和图片)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

  教师:(介绍火星)这是一颗红色的行星,叫做火星。火星是太阳系内最像地球的行星之一,我们以后可以用机器人去探索一下他身上有没有生命。

  (给出火星模型和图片)火星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687天。

  教师:(介绍木星)这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它叫木星。如果其他行星都向太阳相切,木星会把其他行星都放下去。

  (给出木星模型和图片)木星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12年。

  教师:(介绍土星)这是一颗有环的行星,它叫做土星。它的环由数以千计的碎片和岩石构成。

  (给出土星模型和图片)土星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29年。

  教师:(介绍天王星)这是一颗青蓝色的行星,因为它倾斜的`轨道和自转方向,我们不能看到地球南半球看得到。

  (给出天王星模型和图片)天王星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84年。

  教师:(介绍海王星)这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行星之一,叫做海王星。它无法用肉眼看到,一定要通过望远镜才能看到。

  (给出海王星模型和图片)海王星绕着太阳转一圈需要165年

  3. 活动环节(20分钟)

  (1)用拓展练习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对太阳系的认知。

  幼儿练习选出太阳系内的行星:

  ——圆——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太阳系的第二颗行星——

  地球 水星 火星 金星

  等等。

  (2)让幼儿们尝试画出模拟太阳系画,用干净的画纸画出一个圆,让他们自己来画出太阳系中行星的形状,通过画画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4. 结束环节(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太阳系的知识,用趣味性、形象性化这个抽象的概念,从而给幼儿留下一个全新的视野,开发孩子的想象和好奇心,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后记: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模仿,认识了八大行星和太阳的名称和特点,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而画画的方式也激发了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育中获得乐趣,并充实了学习的内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趣味性、形象性,使幼儿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更好地接受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

太阳系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会收集资料,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

   第一课时

  一、认识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情况。

  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

  2.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3.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太阳周围除了地球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这些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行星成员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阅读教材第40页列举的有关太阳系八行星的数据资料。

  4.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各自的发现。

  二、整理太阳系行星数据资料。

  1.谈话:结合刚才阅读的数据资料和你讨论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是怎样的?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把你们思考、计算、整理的结果记录在课本第41页的表格中。

  2.学生整理数据资料,填写相应表格内容。

  3.汇报整理数据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

  (1)你能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说一说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将它们记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然后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棒。

  (3)填写教材第40页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九大行星的知识,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吗?

  4.提问: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哪一颗?体积最小的是哪一颗?

  5.学生汇报,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或鼓励。

  6.谈话: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个顺序,并把这个顺序记录在教材第41页的表格中。

  7.学生填写八颗行星大小排列顺序后组织同学举行简要汇报,教师小结排序结果,统一大家认识。

  8.提问: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课堂上学到的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9.学生自由提问。

  10.谈话: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归类,看看有哪些是同一类型的问题。

  11.教师指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从

  “矮行星知识”、“太阳系小天体知识”“太阳系天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类,并积极肯定学生科学的问题分类方法。

  12.谈话: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从“矮行星知识”、“太阳系小天体知识”“太阳系天体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收集资料,为我们下节课编辑太阳系小报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了解太阳系小天体和矮行星的相关信息。

  1.谈话:经过上节课课后同学们的资料收集,现在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除了行星以外的有关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信息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简要板书进行梳理,同时给予发言同学以正面的积极肯定。如果学生的发言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太阳系小天体”——彗星的介绍,教师可以强调教材中也有类似的讲述;如果学生没有提到,教师还有必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有关彗星的内容。

  3.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太阳系的组成,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议,以完善并巩固同学对太阳系组成的认识。

  5.组织同学自行阅读教材第42页有关冥王星的小资料。

  6.谈话:通过冥王星由大行星到排除行星行列之外过程的了解,你如何看待科学认识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错误认识改正的态度?

  7.学生在班级内展开汇报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相互间就各自观点展开讨论。如果学生有思考或表达的障碍,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或总结。无论是学生自行探讨还是教师引导,在这里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同时认识到科学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二、整理太阳系的资料,设计制作以太阳系为主题的小报。

  1.提出制作以太阳系为主题的小报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这样的小报,可以选择怎样的专题?”

  2.学生个别汇报各自打算,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视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指导同学可以以“太阳系天体新信息”为专题,也可以以“人们探索太阳系天体历程”为专题,还可以以“人类探索太阳系求真求是的精神”为专题。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围绕自己选定的专题,我们应该收集或选择哪些资料和图片丰富我们的小报?为了让我们的小报特色更突出,在内容选取和形式编排上要注意什么?”

  4.学生小组讨论商量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完善小报的制作前的设计工作。

  5.组织学生按照既定计划制作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

  6.根据学生主题小报制作完成情况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展示、介绍和评比。

太阳系教案4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就在20xx年的10月,我国发生的一件震惊国内外的事吗?多么让人骄傲、多么让人自豪的一件事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早已不再满足在地球上生存,想在宇宙太空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神舟6号”的发射成功,预示着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2、 播放“神舟6号”发射情景,学生观看。

  3、 谈话: 同学们,当你又一次看到那让你久久难忘的场面,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4、 谈话: 同学们,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一起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好吗?那就请同学们做好“升空”的准备吧……同学们,我们就要升空啦,准备好了吗?现在进入升空倒计时——5、4、3、2、1,发射!

  【设计意图】

  首先抓住目前的热门话题“神舟6号”展开教学,当学生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问题要问,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天文的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神舟6号”的.上天,引发学生到宇宙中去看一看神奇宇宙的欲望,于是教师带领学生驾驶虚拟的“宇宙飞船”“升空”,学生可以用鼠标点击各种按钮,观察各种仪表的显示情况。当学生“起动”发动机,操纵“宇宙飞船”“起飞”,计算机会模拟出“宇宙飞船”的各种姿态,并且显示宇宙太空的情景,同学们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太阳系。如此可以产生壮观的立体感觉,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同时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认识太阳系的教学课例

  1、 谈话: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板书: 太阳系),请同学们“乘着宇宙飞船”仔细地观察太阳系,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2、 学生“驾驶着宇宙飞船”观察太阳系。

  3、 (教师带领学生将宇宙飞船靠近地球)谈话: 费俊龙、聂海胜就是乘着“神舟6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76圈后,成功返回了地球。

  4、 交流观察到的天体的情况,如行星、彗星、流星体等。

  5、 复习上一节课对九大行星的初步了解,概括九大行星的特征。教师随机出示板书:

  最名不副实的——水星

  自东向西倒着行的——金星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

  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

  戴着“项链”的——土星

  躺着打滚的——天王星

  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

  最小最远最冷最神秘的——冥王星

太阳系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在教室里和操场分小组教学。

  2.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课时

一、设计太阳系模型。

  1.谈话:根据上节课得到的有关太阳系家族成员的信息,说一说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后组织大家在教材第43页的空白处画出太阳系主要成员的位置顺序关系图。

  3.提问:如果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太阳系资料做个太阳系模型,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4.学生分小组举行深入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从八颗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拟材料选择以及行星模拟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6.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对九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处理?(指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按照比例来缩小。)

  (2)如果要综合利用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数据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如何处理呢?(指导学生认识到比例要一致。)

  (3)处理数据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如果兼顾体积和距离两个数据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这个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说明部分已经有过描述,这里不再复述。)

  (4)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导学生认识可以分别处理两类数据,做不同类型的模型。)

  7.指导学生按照大小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体积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拟大小为0.5厘米直径的圆球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拟的大小分别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导学生按照距离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远近数据。如果以水星到太阳模拟距离为0.6厘米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阳模拟距离分别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阳系模型。

  1.讲述在室内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步骤:

  (1)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或准备的其他材料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然后参照八颗行星分布的图片,调整各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3)参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深入各小组举行指导。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师组织同学分别交流自制的太阳系模型,并对同学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良好品质给予充分肯定。

一、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太阳系的游戏。

  1.谈话: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家对太阳系行星运转轨道的认识,我们进行一项做模拟太阳系的游戏。2.讲解游戏方法:操场中心由一位同学举起一只篮球代表太阳。8位同学举着象征不同行星的小球进场。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转。谁走的路线离“太阳”远近的次序错了则出局,全部走对后开始第二局。(教师在组织这项活动时不要在地上画出轨道圆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扮演的角色确定自己离太阳的远近和“运行轨道”,同时让那些走错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

  3.学生游戏,并在活动中熟悉行星运行轨道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建造模型

  1.提问: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2.学生思考汇报,教师小结,指出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再按比例缩小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计算好之后会发现“土星”已经距离“太阳”有143米了,一般学校的操场已无法完成这样的建模活动,如果算上最远的“海王星”更是距离“太阳”有451米之遥!

  3.将一颗直径1.4厘米的玻璃珠或橡皮泥球代表太阳,在草场上分别量出距“太阳”0.58米、1.8米、1.5米、2.3米、7.8

  米、14.3米、28.8米和45.1米的8个点,在这些位置上安排分别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一次“太空之旅”,当走到某一行星前时,不仅强调该行星距离太阳的位置关系,还可以邀请同学说一说他们自己对该行星其他特点的认识。

  4.小结:说一说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太阳系天体及天体运动特点。

  2.会查阅资料,并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教学准备

  各种有关太阳系天体介绍的书籍和多媒体资料。

  一根1.5米长的细绳、一截6厘米长的塑料管、一个有孔的橡皮塞、一只秒表、一个砝码或几个垫圈。

   第一课时

  1.提出问题。

  (1)播放录像:太阳系各天体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教师提问:关于刚才播放的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2.推断与猜想。

  (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推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例如:太阳有很强的引力、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能量使得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还在不停的运动、天体之间有磁场在不断的吸引和排斥的过程中使得它们不停地运动。

  (2)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教师板书要点。

  3.制定方案。

  (1)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大多数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何分工,如何记录等。

  (2)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学生可以吸取别人方案的长处,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也可以指出别的小组方案中明显的问题或漏洞,帮助他人完善研究方案。

  4.考察与研究。

  (1)各学习小组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搜集相关资料

  (2)教师在各小组巡回参观,但不发表评价意见。当学生按研究方案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提供帮助;当研究方案出现问题,到了不修改无法进行下一步研究时,教师可提供指导。

  5.交流与小结。

  (1)各小组汇报研究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相同的研究项目,研究结论不同的`小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其他小组帮助分析原因,最终确定合理的结论。

  (2)选评“研究计划最周密、结论最令人信服的学习小组”。

  6.办专题小报。

  (1)学生小组讨论完善专题小报的制作前的设计工作。

  (2)组织学生按照既定计划制作专题小报。

  (3)根据学生专题小报制作完成情况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展示、介绍和评比。

   第二课时

  1.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行星绕太阳转动都有各自的轨迹,而且转动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你知道行星公转周期与什么有关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谈话:猜想一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怎样影响行星公转周期的,把你的假设写在实验记录上。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5.在学生设计实验汇报并给予评价的基础上,讲解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实验的有效方法:首先,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其次,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橡皮塞旋转形成的圆代表行星的轨道。注意:使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第三,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计算橡皮塞的不同运转周期。

  教师在组织同学开展此项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事项:

  (1)先组织学生进行假设,例如: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短。然后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2)在此实验中,保持橡皮塞的匀速运动是操作难点。为此。课文设计了套管装置,使实验者能利用重物砝码来显示橡皮塞是否匀速运动。在实验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在橡皮塞转动过程中,塑料管下端的绳长保持不变时,说明运转基本达到匀速,这时开始计时和记录橡皮塞转动的圈数。

  (3)可在拴橡皮塞一端的绳子上用彩笔或贴纸、橡皮筋分别标出离橡皮塞2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位置,以便学生控制转动橡皮塞的力量,使转动的半径保持恒定。

  (4)要求学生每次转10圈,然后用转动所用时间除以10,要至少重复3次实验,取平均值,为其公转周期。

  (5)注意小组内学生的分工合作。可通过小组讨论或指派的方法,确定转橡皮塞、计时、记录、监督的人选,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本活动适合在操场上散开进行。

  6.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和实验结论写下来,从而验证假设。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8.谈话:在这个实验中,你还发现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太阳系教案6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以下内容:掌握九大行星的名称和它们在太阳系中的排列顺序;理解恒星、行星和卫星的概念,并能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可以使他们掌握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认识问题。这种能力的构成包括理解问题的核心要素、识别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性思考以及得出合理的结论等。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可以以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

  通过对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的构成,了解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并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恒星是指存在于宇宙中并自发发光的天体,如太阳。行星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它们不仅有自己的重力和形状,还随时间推移而绕恒星旋转。目前我们所知的太阳系中共有九颗主要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排序分别为:水金火木土天玛质和冥。卫星是围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如地球上的月球就是一个卫星。在太阳系中,行星拥有自己的卫星系统,其中最有名的是木星的众多卫星和土星的土卫六。这些卫星围绕行星旋转,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行星及其环境的信息。总结来说,恒星是宇宙中自发发光的天体,行星是绕恒星运行的天体,而卫星则是围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宇宙景象。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关于恒星、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和流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

  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

  (1)讲解: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板书“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星叫做行星。(板书“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转动的星叫做卫星。(板书“卫星”)

  (2)提问:

  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

  这三种天体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认识的组成

  (1)认识九大行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到,太阳是我们的星球系中心,围绕着它转动着许多其他行星。你知道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哪些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吗?(学生查阅资料后回答)。

  出示九大行星的图片。

  观察:

  这是一张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图。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有九颗大行星和无数小行星。按照离太阳距离递增的顺序,九颗大行星依次是:水金木火土天玛木亚土与冥河星。

  在九颗大行星中,哪颗离太阳最近?(水星)哪颗离太阳最远?(冥王星)地球在什么位置?

  从图上看,哪几颗行星比较大?哪几颗行星比较小?

  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球形)

  它们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椭圆的')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知道,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的有九大行星

  水星、金盘、地邦、火德、木热、土庚、天志、海剧和冥乙;此外还有众多微小的星体。这些星球都按照相同方向自西向东运行。

  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0个卫星,木星有13个卫星。

  ⑤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的一些情况。

  (2)认识彗星

  出示彗星的图片

  讲述: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这样一种形状特殊的星。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彗星)

  观察:彗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讲解:彗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其形状类似于扫帚,呈现出扁而长的公转轨道。它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绕太阳的旅程。

  (3)认识流星体及流星

  出示流星的图片

  谈话:有时,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一掠而过,很快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星?(流星)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体:在太阳周围广阔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比较小的天体。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的形成:流星体不断运动着,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候,受到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掉向地球;这些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速度很快,与大气磨擦得很厉害,温度升得很高,以至发出光芒,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因此人们把它们叫做流星。绝大部分流星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完了,在瞬息时间内就看不见了;只有少数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却之后,看上去就是一块大石头,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陨石。

  (4)综合的组成

  指导学生了解太阳系,它是一个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相互联系并围绕太阳旋转。

  巩固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

  提问:

  (1)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

  (2)按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字。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和宇宙的一些书籍。

太阳系教案7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太阳系的构成;通过对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些关于九大行星及太阳系的情况。

  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关于恒星、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和流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

  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

  (1)讲解: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板书“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星叫做行星。(板书“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转动的星叫做卫星。(板书“卫星”)

  (2)提问:

  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

  这三种天体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认识九大行星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行星,你们知道在太阳周围还有其他的行星吗?(学生查阅资料后回答)

  出示九大行星的图片。

  观察:

  这是一张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图。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转动的有哪些行星?(九颗大行星和无数小行星。)按顺序说出九颗大行星的名称。

  在九颗大行星中,哪颗离太阳最近?(水星)哪颗离太阳最远?(冥王星)地球在什么位置?

  从图上看,哪几颗行星比较大?哪几颗行星比较小?

  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球形)

  它们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椭圆的)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知道,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的有九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此外还有很多小行星。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 自西向东公转着。

  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0个卫星,木星有13个卫星。

  ⑤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的一些情况。

  (2)认识彗星

  出示彗星的图片

  讲述: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这样一种形状特殊的星。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彗星)

  观察:彗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讲解: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

  (3)认识流星体及流星

  出示流星的图片

  谈话:有时,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一掠而过,很快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星?(流星)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体:在太阳周围广阔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比较小的天体。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的形成:流星体不断运动着,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候,受到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掉向地球;这些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速度很快,与大气磨擦得很厉害,温度升得很高,以至发出光芒,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因此人们把它们叫做流星。绝大部分流星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完了,在瞬息时间内就看不见了;只有少数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却之后,看上去就是一块大石头,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陨石。

  (4)综合太阳系的组成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

  巩固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

  提问:

  (1)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

  (2)按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字。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太阳系和宇宙的一些书籍。 《太阳系》

太阳系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天空中有关星星的基本知识,知道太阳系里的家庭成员,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科学的兴趣

  2. 让幼儿在快乐和谐的氛围里学习成长。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许多灯笼,挂在空中。晚上眨眼睛,闪闪放光明。

  二、 请星系宝贝们作自我介绍

  1、 我是水星,住在第一条轨道,离太阳妈妈最近。

  2、 我是金星,住在第二条轨道,我最爱干净。

  3、 我是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我最精彩。

  4、 我是火星,住在第四条轨道,和地球关系最好。

  5、 我是木星,住在第五条轨道,我个子最大。

  6、 我是土星,住在第六条轨道,我最漂亮

  7、 我是天王星,住在第七条轨道,我最乖

  8、 我是海王星,住在第八条轨道

  9、 我死冥王星,住在第九条轨道,离太阳妈妈最远。但是我们最勇敢,和海王星一起说。

  三、 教师问学生答:

  1、地球地球在哪里?你的邻居都是谁?

  2、木星木星在哪里?你的邻居都是谁?

  3、天王星天王星在哪里?你的邻居都是谁?

  4、 浅黄色的是什么星?(金星)

  5、 血红色的是什么星?(火星)

  6、 蔚蓝色的什么星?(地球)

  7、 重量较轻的是什么星?(土星)

  8、 个子最大的是什么星?(木星)

  9、 最近最小的`是什么星?(水星)

  10、最远的还有什么星?(冥王星)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好多小朋友多说想当一名宇航员,你最想到哪颗星球上看以看呢?为什么?

  太空中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开发,老师希望你们认真地学习,长大后做一名真正地宇航员,到太空探索更多的秘密。

太阳系教案9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星星、月亮、太阳这些天体每天都伴随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会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从学生认识的角度来看,这一个单元是让学生把他们的视野扩大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在科学课堂上尝试用不同于平时常用的观察、实验方法去认识宇宙中的事物,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意义和挑战性。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准备,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本单元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也就是说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科学知识。通过三年的学习,同学们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我所任教的六年级毕业班,学习氛围良好。同学们学习态度端正,对世界、对科学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只是还需要任课老师的指导和提点。

  3、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过程与方法:

  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太阳系模型;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

  4、教学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5、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6、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课件、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太阳系

  1、自学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吗?

  (2)你能说出课件图片中太阳系各成员的名称吗?

  (3)你能向大家介绍其中一个成员的特点吗?

  2、举行一次介绍太阳系交流会(提前布置,每组介绍一种天体: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等)

  3、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包括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型

  2、讨论:建立这个模型,要解决哪些问题?

  (每个行星的大小、排列的顺序、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和方向等)

  3、从书本里查找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教师提供八大行星的大小比较图,让学生进行直观比较。

  5、用橡皮泥捏太阳系八大行星各成员的大小。如果把木星的直径捏成7厘米大小,那么其他行星的直径大约捏多少厘米?

  6、按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的顺序摆放在桌面上

  7、思考并回答:各大行星是按什么方向绕大阳公转的?哪个行星公转周期最短,哪个行星公转周期最长?有什么规律?

  8、思考并回答:各大行星在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吗?哪个自转最快?自转方向都一样吗?哪个自转方向与众不同?

  9、思考并回答:如果让各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在桌上行吗?为什么?

  三、观看一段关于介绍太阳系的视频

  1、拓展性提问: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建立太阳系模型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并与全班同学交流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1、准备纸质图片代替ppt

  2、演示模拟实验代替视频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太阳系》【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太阳系》科学探究

  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太阳系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名称,学习八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地球图片,八大行星的嵌板、 太阳系图片;? 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2、 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太阳系轨道图

  3、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

  4、家长和孩子共同查阅太阳系资料的前经验。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蒙氏工作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1、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1)出示地球图片, 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地球的家在哪里?师 :对了,我们要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 球。 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八个兄弟姐妹。哪八个呢???

  (2)师: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认识太阳系 及排列顺序。

  (1) 看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师:太阳系有哪几个兄弟姐妹?他们有什么特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2)师出示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依次向幼儿介绍八大行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字卡,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3、出示八大行星的嵌板四个,请幼儿分四组给嵌板上的八大行星配上字卡,初步学习八大行星的位置。

  师:这是八大行星的轨道图,请小朋友看一看 八大行星的位置,把字卡放在相应的位置,比一比哪组最快???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动反思:

  活动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做到教师少动,幼儿多动;教师引导,幼儿实践;这是活动的目的。在教学中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幼儿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太阳系教案11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6、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数码相机、电视机;

  2、地球照片;

  3、太阳系照片;

  4、太阳系轨道图;

  5、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

  哪九个呢?

  2、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认识太阳系,并鼓励幼儿学着扮演行星的特征。

  1、观看图片:太阳系。向幼儿介绍九大行星,并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个子最小,离太阳妈妈最远的一个,只有一粒米般大。它和海王星哥哥都很勇敢。

  2、看图片,玩游戏,找位置,进一步巩固行星的位置。

  (1)玩游戏。

  A、请小朋友看图上的图片,扮演行星找出相应的位置。

  B、师:让我们扮演这些可爱的行星,一起玩游戏吧。先由我来扮演太阳系的天体妈妈--太阳,找到我的位置站好。请其他小朋友分别扮演九大行星,根据图片上的行星轨道,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站到妈妈的周围。并能大声地介绍自己:我是××,我站在第×条轨道上。(游戏)C、大胆动手、动脑,设计出别具特色的飞船或火箭。

  (2)出示火箭、飞船的照片,开发幼儿的想象。

  利用照片,向幼儿介绍一些科学家发明设计的飞船,并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组成部分。

  (3)请小朋友自由创作,利用各种纸盒粘贴、吸管装饰、小瓶子组合等等来做成飞船或火箭。作品完成后,和本组老师、同伴共同商量,一起飞到喜欢的行星上,大胆展示给客人老师观赏,并把准备好的句子讲出来,例如:我驾着飞船飞到土星上,因为土星是最美丽的行星,她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太阳系教案】相关文章:

太阳和太阳系的教案10-07

大班太阳系九大行星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育优秀教案: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03-24

《异彩纷呈的太阳系》读后感300字10-09

关于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教案06-06

高中教案教案03-05

环保教案范文 小班教案环保教案03-25

实用的教案 完整的教案03-07

小班教案《小熊》教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