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压强》教案

时间:2024-07-20 15:06:52 教案 我要投稿

《压强》教案15篇(热)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压强》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压强》教案15篇(热)

《压强》教案1

  一、教学设计

  思路:

  这节课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用一小实验“洗衣机排水管吸引碎纸屑的现象”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再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一阵风吹过,门帘往哪边飘)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门帘向外飘的呢?)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大气压强知识”与“力和运动关系”做出合理猜想(空气流动起来,压强会减小)然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猜想是否合理,并由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气体流速快的位置压强小)教师进而提出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是否也有同样的规律,让学生继续探究得出结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

  接着,利用得到的规律解释“火车安全线”设计的原因,解释航海规则规定两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的原因。加深对本节课主题的深刻理解.

  再次,学以致用,接下来讲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和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的现象

  4.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或液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由液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讨论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

  教师用:课件、自制门帘模型、鼓风机、洗衣机排水管、碎纸屑、蜡烛、可乐瓶.学生用:白纸、漏斗、乒乓球、一次性纸杯、蜡烛、火柴、吸管、方形水槽、两个瓶盖、50mm注射器.

  六、教学流程图:

  实验引入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得出结论设计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再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现象讲述应用

  七、教学过程

  教师环节教学内容演示实验布置课后思考题学生互动学生观察、讨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老师用一洗衣机的排水管“吸引”论,不得其解,现象引发学生小纸屑。让小纸屑从管子的底端吸入上端飞出启发学生思考:纸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屑能克服重力作用从水管上端飞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设置悬念:学完本节的内容就会获得答案演示实验老师用自制的简易门帘模型让学生观察,当门帘外侧有风侧面吹过时,门帘往哪个方向运动。老师问:门帘原来静止于空气中时门帘两侧受到大气施加的什么力的作用?有何关系讲授新课,引入猜想老师问:门帘由静止变为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老师问:用吹风机吹风改变了什么?老师问:根据以上分析,你能做求知欲望增加。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本节内容。学生猜想:向内或外学生观察的结果:向外飘动学生回答:受到大气压培养学生利用所力的作用,且是学知识分析问题一对平衡力。的能力,同时感学生回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且内侧的压力大于外侧的压力。学生回答:改变了门帘外侧空气的流速。学生回悟知识的连贯性。

  作出怎样的合理猜想?老师问:我们如何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的呢?学生分组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大屏幕显示4幅图片)漏斗吹乒乓球,两张纸从中间吹答:空气流速加快,气压减小。学生回答:可用物理实验来证明学生分别挑选气,一叠纸杯、两支蜡烛与吸管:器材,按照老师分别介绍实验的做法图一: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图二:从漏斗口上方向下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图三:手拿一叠纸杯平行于纸杯口上方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气体流速加快气体压强如何变化图四:从两只距离较近的蜡烛中间吹气,会看到火焰向什么方向摇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四个实验共同点是什么?老师板书结论:气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老师问:同学们是否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出不同的方案证明气体流速快的位置压强小的提示去做实验,分小组讨论,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让四组学生来展示他们的试验并进行相应的解释。学生回答:是物体一侧的气体流速变快,气压减小。学生讨论并设计不同方案,由学生展示并作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分析现象的能力。

《压强》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

  4、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与现代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连通器的特点; 2.帕斯卡定律。

  【教学难点】

  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

  连通器模型、液压机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规律有哪些?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e.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pgh

  4、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

《压强》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 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

  实验探究式 教学准备 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 讲授新课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学生板演)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学生观察并回答)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这一个概念就包含了压力作用的两个效果。

  ⑵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受力面积是指作用的两个物体接触的那一部分面积。

  ⑶单位: 牛/米2=帕斯卡 符号Pa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实际应用:

  为什么坐沙发比板凳舒服?(学生回答)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和坦克的履带;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压强(例如菜刀的刃;钉尖等)。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力可以改变压强(学生自己举例子)。

  三 小结: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理解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估算;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控制压强。

  四 相关学生练习: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3.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30 N的压力作用在1 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5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是质量为48kg的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如果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那么,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压强》教案4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像皮膜上。

  教师设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由于受重力作用,砝码对橡皮膜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压力,引出新课[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压力的概念[板书]

  教师讲述:我们把橡皮膜受到砝码给它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这个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像皮膜,即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得出结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板书]。

  教师设问:

  ①人站在地面上,书放在桌面上,地面和桌面是否受到压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②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一定跟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演示实验:手用力往墙上揿图钉,图钉钉入墙内。

  教师分析:图钉帽受到的压力来自手的作用,方向垂直于墙面。同重力的大小、方向无关。

  得出结论:由于物体有重力,对水平支承面要产生压力。但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生举例:如夹子夹衣服,钳子钳物体,手握瓶子等等。)

  教师强调:压力不等于重力,它们有区别。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是某物体对支持它的另一物体的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某物体,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出示例题。

  2、压力产生的效果[板书]

  教师设问:压力对支承面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取一块泡沫塑料,平放在桌面上,分别用不同的力压它,观察其凹陷情况。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效果(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

  演示实验:取小方桌一张,桌上放一盒砝码,做课本中演示实验。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泡沫塑料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以及凹陷程度。

  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

  3、压强的概念[板书]

  教师设问: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教师分析: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好取相同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来进行比较,一般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教师推导:根据定义,可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p=。

  4、压强的`单位

  教师讲述:根据国际单位制中力和面积的单位,结合压强公式,可得出压强的单位是牛顿/米2[板书]。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帕=牛顿/米2[板书],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教师介绍: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对地面的压强是1000多帕;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20帕,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帕。因此,有时我们通常用百帕或千帕作压强的单位。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组织讨论:根据压强公式,叙述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要求学生能叙述: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三)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时的内容,并强调:

  ①压力不同于重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②压强的大小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但受力面积不是物体的表面积;

  ③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四)复习巩固

  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

  2、压强和压力有何区别?

  3、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图中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

  (五)布置作业

  1、用5牛的压力作用在1厘米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为帕。如果保持原压力不变,而要产生2×104帕的压强,受力面积应该变为米2。

  2、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的是()。(A)铜圆柱体;(B)铁圆柱体;(C)铝圆柱体。

  (六)板书: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产生的效果:

  (1)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

  (2)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即p=F/S。

  4、压强的单位:牛顿/米,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表示1米2受到的压力是1N。

  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教案5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

  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

  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书:

  一、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

  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

  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

  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

  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三.大气压强的值

  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 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

  板书:

  1.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讨论:

  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

  即大气压强约等于10m高(三层楼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

  四、讨论“想想议议”.

  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

  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

  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压强》教案6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三、教学步骤

  (一)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那都是流体不流动时的压强.而处于流动状态的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先来探究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请同学们先动手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放一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然后请做得最好的同学上讲台表演.

  分析:在刚才的实验中,只有空气跟它接触,应该是空气给了硬币向上的力,我们来分析空气是怎么对硬币产生向上的力的?

  教师讲解:硬币的硬币与桌面间总有一定的缝隙,这样硬币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硬币上面的空气与下面的空气可看做静止,这时硬币上面的空气对硬币向下的压强等于下面的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强,硬币受力平衡而静止.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上方气体的流速大于下方气体的流速,请同学们思考并猜想:这时硬币上下方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大小关系怎样才能使硬币跳起来?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们不同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到底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是不是有那样的关系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探究并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介绍实验方法: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刚才的结论,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

  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指示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教师播放动画适当补充.

  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可近似看作静止,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都知道了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提问: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

  飞机起飞之前,先得在跑道上跑一段距离.飞机向前跑,空气就相对地向後移动,空气的压强作用在机翼上使机翼获得巨大的升力.机翼的形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观察过飞机的机翼,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

  展示飞机图片,指出图片重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动手制作飞机机翼的模型,然后探究机翼的升力与流动空气的压强流速的关系.

  展示图,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检查完学生按要求制作完后,请学生操作:把细绳拉平绷紧,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绳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可以看到机翼在吹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展示动画,适当提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教师展示站台安全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学生讨论解答.

  (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那么流动的液体会否也有同样规律呢?

  我们以前学习了连通器,我们今天用同样的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复习什么是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木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于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如果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在装置的不同地方,流速会一样吗?同学们可以联想河流的情况,水流到河面宽敞处的流速比河面窄处流速哪个大?

  引导学生得出上述装置在管细处流速大于管粗的地方的流速.

  请同学们猜想:如果液体也有跟气体同样的规律,水流动时,R中的水面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会有什么变化,哪个更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教师再演示实验:看到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教师讲解: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从实验重可以总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小结

  从以上所有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四)布置作业

  小实验:自制喷雾器(见下图)

《压强》教案7

  朱老师能够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利用课堂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朱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学案,学案的形式既实用又新颖。学生课前有预习,所以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中解决又迸发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正是体现了科学教学的本质所在。朱老师整节课安排了较多的实验,而且实验设计由易到难,每个实验都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并一起探究。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在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朱老师有序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讨论与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朱老师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课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而且每次请到讲台前进行实验的同学都各不一样。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这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在学生进行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朱老师能不动声色地在旁边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教学建议

  听了朱老师这节课,个人觉得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在稍微改进一下可能会更好。譬如,在做利用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这个实验时,当鸡蛋已经有部分进入瓶颈中时可以把瓶子反过来放,那样看到鸡蛋竟然会一直往上钻并进入瓶中时效果可能会更好。并且不会在正放时进去让学生误以为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掉进去的。

  总之,朱老师这节课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水平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些都值得我去学习。

《压强》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会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习难度。特别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地“玩”,来探究物理规律,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流体在稳定流动时,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学难点了解飞机机翼的形状,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老师适时地穿插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3、教学手段: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4、评价方法: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与推荐。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每人纸片两张,各小组塑料吸管,水槽,注射器各一个,泡沫塑料两块;飞机机翼模型,教师准备漏斗,乒乓球,电吹扇机一台。

  多媒体的运用液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飞机升力(flash),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由有趣的流体现象,引出课题———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活动

  示范:

  取一张纸条,在纸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

  提问:有谁能解释刚才看到的现象?

  由学生归纳出的答案,引出课题并板书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展开讨论,学生回答。

  活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展示课件如下图:

  活动:将一乒乓球用手托着置于漏斗上部,用力向下吹气,移开手后乒乓球会掉下来吗?

  比一比:看看谁的力气大?

  教师活动:

  (1)教师交代实验注意事项,并做示范。

  (2)提问:若将漏斗口朝上时用力吹,乒乓球会被吹出去吗?

  学生活动

  (1)先后让两名学生上台体会实验过程,其他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2)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试着解释,教师纠正

  活动1做一做

  做下面实验:桌上放一只钢笔,将一枚硬币放在它的前方用力沿硬币上方水平吹气,猜想一下,硬币会怎样运动?(由学生尝试并回答)

  活动2试一试:两纸会张开吗?

  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猜想两张纸将做如何运动?

  (全班学生一起动手实验、同桌之间交换意见,寻求答案)

 结论: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活动1做一做:如下图向两乒乓球中间喷水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活动

  (教师先示范,并交代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在两厘米左右,喷水时不能用力太大)

  学生活动

  (全体学生动手体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活动2:演示实验

  如图:打开水龙头,将一乒乓球置于流水处,流水“吸引”乒乓球,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观察后,展开讨论,回答)

  活动三:多媒体放映:想一想:为什么航海时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出示课件供学生观看,边看边思考后回答)

结论:在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3)探究: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

  如图:结合下图设问: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哪儿?

  教师活动

  出示多媒体课件,并让学生画出飞机机翼的大致轮廓图,加以分析

  学生活动

  学生拿出自制的飞机模型,根据机翼上凸下平的形状特征,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表面距离大,空气流速小,而下表面距离小,空气流速大

 由此归纳得出(板书):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四)课堂小结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活动1练习:当堂训练

  1、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___________,压强__,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__________,压强___,强大的气流会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生活中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现象,如下图所示,思考:田鼠洞的空调原理

  3、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会打一把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4、能力拓展如图:赛车尾翼板有何妙用?

  活动2作业:课后作业

  1、自制喷雾器(要求:以4人一小组,用家里废旧的饮料瓶、饮料吸管、注射器等物品)

  2、例举3个生活中用到的“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例子?

  活动3:课后反馈

  教学反思

  为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顺利进行,本人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在三月二十五日上午上了一堂八年级下册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课,课后,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就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总结如下:

  1、教学意图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内容不多,知识点也较少,只有三个方面:(1)流体的概念(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当然,如何把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堂课讲得精彩,上出味道,让学生乐学,并学有所获,那绝非易事,尤其如何真正做到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德育和安全教育渗透在课堂,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和素材的选取上以及课堂的组织上都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最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三个收获

  (1)注重新课导入的生动性

  在这堂课里,本人采用让学生取两张纸,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会发现纸不但没有被吹开,而且纸反而向中间靠拢的现象。从这个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过来,并及时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物理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本人在素材的选取上,大多选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本节课中选取了吹纸、吹乒乓球、坐车要站在安全线以外、刮风时雨伞会往外翻等身边小事例。本人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学到的物理知识,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表象和本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理解得出结论,这样以来,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绝不代劳,只要学生能阐述出大意的,教师就不要去做所谓规范的统一要求,相信一句话,只有百家争鸣,才会百花齐放。

  因此,在课堂上,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本人都尽量让学生参与或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本人只关注、点拨和引导,在实验过程中,现象或结论难免有时会出现偏差,这时本人不急于求成,牵强附会,而是多问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例如:在探究飞机升力时,遇到了吹气时飞机模型飞不起来的问题,这时本人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从风力太小、飞机偏重、飞机模型与桌面结合压强较小等方面发表了意见,紧接着本人采用预先准备好的较小、较轻的飞机模型,并用吹风机给飞机模型吹风的办法,飞机模型很快就腾空而起。这样的实验对比一目了然,既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又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都要有预见性,并提前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总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需要教师长期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

  (二)三点遗憾

  (1)内容的难易把握上不够

  由于本节课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并需要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来完成,并且每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学生都要能表述出来。因此,在探究气体和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用去了较多的时间,而对飞机的升力的这个难点问题在探究时略显仓促。后来反思认为:在实验现象的表述时,抓住气体和液体的各自一个代表做认真的分析,其余实验现象让学生间互相交流一遍即可,这样可以节约一定的时间。

  (2)一个实验设计未彰显

  在探究飞机的升力的实验时,由于时间紧,当学生遇到笨重的飞机模型放在桌面上不能抬升时,其实,可以让学生将飞机模型提起来,用手将模型两端的线拉直,然后对着模型上端持续用力向下吹气,我们就可以惊奇地发现飞机模型沿较凸起的一面运动。这样,既能很快呈现实验现象,又能节约时间,还能说明飞机不能腾空与自身的总量是有关系的。

  (3)当堂训练环节缺少

  在本堂课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原本准备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五道习题没有呈现出来,也许因为前面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大家没有感觉到缺少这个环节的问题,这是本人在内容的把握上和时间的掌控上做得还不够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我想,通过本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举办,作为本人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收获颇多,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本人一定会扬长避短,做得更好!

《压强》教案9

  课题:

  液体内部压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道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②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领会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领会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领会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不同。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②初步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以实验和实例为基础,使学生产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难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大烧杯、u形管液体压强计、水,盐水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探究——液体内部压强1、产生原因2、规律3、规律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发现问题:

  ①由固体压强联想到液体压强

  ②潜水员的职业病

  ③水库堤坝的形状

  ④[探究1]观察现象,并能归纳总结。

  [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探究2]液体对侧壁压强演示器[思考讨论]若瓶上的三个小孔在同一高度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探究3]在两个相同的底部扎有橡皮薄膜的开口玻璃管中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硫酸铜溶液。观察比较橡皮膜形状有何不同?

  2、提出猜想:

  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设计实验:

  [讲解]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u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

  (a)u形管两侧液面原先是平齐的,表示两侧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

  (b)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侧液面便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思考归纳由于液体受重力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猜想了解微小压强计的构造通过观察大概了解微小压强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控制变量法的渗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为更好的探究埋下伏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进行实验:

  [学生探究] 4人一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提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用u形管液体压强计和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分析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科学方法,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

  6.规律应用:略

  7、总结及作业进行实验归纳液体内部各方向上都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度越大处,压强也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将规律应用于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社会又回到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为人类服务)

  授课教师:周晓静授课

  班级:初二(3)班

  授课时间: 12.9授课

  地点:物理实验室

《压强》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 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 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引入课题

  3′

  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

  (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

  =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Sh

  S=m/h

  =1125g/(0.9g/cm3×5cm)

  =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

  液体压强

  15′

  2′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

  (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 ;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 。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

  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xx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压强》教案11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试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试验视察,相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通过学习飞机的升力,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初步领会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酷爱、亲近感。

  〔2〕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探讨沟通的意识。

  通过探究得到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演示用魔力橡胶管“魔管吸物〞的试验,快速甩转橡胶管,将瓶中的纸片洒向学生。

  提出问题:魔力橡胶管为什么能将瓶中的纸片吸出来呢?

  二、新课教学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介绍什么是流体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淌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探究流体流淌时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猜测: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流体压强与流速无关

  3、学生根据供应的试验器材,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试验前投影温馨提示:

  〔1〕根据你选择的试验器材,想一想怎么样显示流体压强的转变呢?

  〔2〕你准备变更什么位置的流速?怎样变更?

  老师巡回并指导学生设计、演示试验;

  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汇报试验;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说明:

  1、乘客为什么必需站在平安线以外的位置候车?

  2、飞机为什么能像鸟一样遨游天空?

  学生活动:用纸做飞机的机翼,上台展示成果,并说明飞机获得向上升力的缘由。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介绍飞机机翼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与流体压强有关的现象?〔学生举例〕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训练

  .秋天,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时,路旁飘落的黄叶

  A.从路旁飞向汽车

  B.不受影响

  c.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D.只向上飞扬

  2、信任大家都有过这样的阅历:步行在雨中,我们会打一把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日所学的学问说明这个现象呢?

  3、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请你分析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

  〔五〕作业

  运动型轿车和跑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扰流板〕,它的上外表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这主要是让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轮能较好的抓住地面,试说明其中的奇异。

《压强》教案12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是流体在静止状态时有关压强的一些现象规律,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流体流动时,流体的压强还跟流速有关。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

  (2)教法建议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采用简单吹纸片的实验引入,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共同点,自然进入探究的课题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几组探究实验,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得出气体结论后,在演示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把结论推向普遍。然后理解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应用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理念。

  (3)学情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规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飞机的升力等。另外,由于升力和浮力有较多的共同点,便于学生比较二者的区别。总之,本节课的内容与浮力、液体压强、大气压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4)学法建议

  “流体压强和流速”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如飞机的升力、船吸现象、弧线球、帆船的动力和雨伞的设计等等,在传统的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在一堂课内学习这么多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多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课后上网查找,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的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和飞机升力产生原因的基础。

  难点:由于学生看不见气体的流动,所以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如果我向它吹气,会出现什么情况?(向上飘起)

  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龙卷风,它经过的时候房屋的屋顶会被吸走。公共汽车的时候,打开车窗,窗帘会往外面飞。骑自行车,有的时候帽子会被风给吹走。师:纸被你吹起来了,真奇怪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现象吗?

  师问: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

  生:都有空气的流动。

  那么像这种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如水、空气……)。(板书)

  我们在前面分别探究了不流动时的液体和气体内部的压强,那么当这些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流体的压强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板书)

  探究点一:(出现探究课题——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师:我们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时,你会提出什么猜想呢?如何通过实验的现象来验证你大的猜想?请你根据需要选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认真观察,与同学进行交流论证,得出你的结论。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课堂指导,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使流体流动起来)

  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的知识储备,尝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大胆进行猜想: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且通过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来进行探究。

  合作探究:

  实验硬币“跳高”比赛。

  引导学生找到最好的方法,让硬币跳得更高,并解释跳起来的原因。

  实验转移乒乓球比赛。

  器材:两只碗、一个乒乓球、吸管、漏斗。

  规则:两只碗固定不动,不能直接用手拿,不能拨,让乒乓球从一个碗转移到另一个碗里,看哪一组方法多。

  实验对着两根燃烧的蜡烛中间吹。

  (学生做,老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得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问:放假了,我们想去北京旅游,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快捷?

  对,飞机。停在跑道上的飞机能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当它逐渐滑行的时候就能慢慢的腾空而起了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播放飞机起飞过程的视频)

  结合flash课件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升力: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流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板书)

  实际上飞机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类对鸟类的深入研究。鸟的翅膀跟机翼的形状相似——上凸下平,这就是鸟类为什么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原因。

  你一定很佩服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为什么足球会在空中发生不可思议的拐弯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师:罚“香蕉球”的时候,足球一边向前飞行一边不断地旋转,两侧空气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它们对足球所产生的压强也不一样,于是,足球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转弯了。

  师: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打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吹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不错,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压强,那么在气体中出现的现象液体是不是也会呢?

  引导探究点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问:这个装置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当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里面的水发生流动,同学们猜一猜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引导学生利用连通器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板书)

  我们的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棒,想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达到了目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非常准确的解释。

  观看两船相碰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后,小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分析原因。教师给予肯定并进行归纳分析。)

  事故的原因:两船并列航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相对船的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内的压强差。

  告诫我们: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船只航行时一定不要并列行使。

  学以致用:

  师:引导学生从尾翼板的形状上分析它的作用。(学生作简短讨论后举手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

  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火车大家一定也坐过吧,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等车时,大家一定有所发现(大屏幕显示)——黄色的安全线。

  师:大家一定知道这条线的作用是什么吧?

  (学生举手回答)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而这条警戒线并不是与火车同时出现的,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全线”的由来:(大屏幕显示)

  师:火车运动时,由于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向前运动。人与火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而对人体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

  所以从此以后距站台边沿1m的位置画了一条黄线来警告乘客:不要越过此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积极,都很棒。

  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课堂小结:

  1.流体: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压强》教案13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xx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x。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xx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xxx。因此我采用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xx、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 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x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xxx。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118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教师xx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xx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xx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压可xx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xx多少水柱,历史上有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xx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xx。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xx的,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xx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xx。

《压强》教案14

  一、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这种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重点

  压强的概念以及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教具

  压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材(每小组一组器材,课前发放)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压力

  多媒体播放图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完压力的示意图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紧接着,请学生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进一步思考问题: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教师小结: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却与重力无关。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二、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先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一支铅笔(或圆珠笔),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多媒体播放滑雪图片: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想想议议活动

  蚊子与骆驼的故事

  学生观察讨论后后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学生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和假设: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通过比较海绵在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实验步骤:

  在海绵上,第一步

  小课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第二步

  小课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第三步

  小课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比较第一二步观察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来比较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第二三部观察海绵泡沫塑料凹陷深浅来比较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概念

  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P=F/S。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介绍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1Pa压强的大小。

  巩固练习(投影例题)师:请同学们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学生先在座位上练习,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最后教师评讲。

  3、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想想议议活动:下面三幅图中哪些要增大压强、哪些要减小压强?通过什么办法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归纳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谈课堂收获

  六、作业布置

  1、课后题:2、3、4;

  2、《练习册》P14:7,8

  七、板书设计

  9、1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

  物理意义: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为:P=F/S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3、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压强》教案15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明白压强单位的物理好处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潜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比较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透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透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必须的实验潜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好处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潜力.

  4.透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必须的动手实践潜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透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透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透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比较、比较,提出问题,并透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能够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能够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能够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状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状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透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必须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状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能够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能够透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取适宜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状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状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透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状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取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能够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资料.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状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能够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能够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好处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必须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思考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状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必须的了解。是不是能够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十分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必须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必须还能够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能够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必须的状况下.能够透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必须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必须的状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必须的状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

  探究之旅

  五、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好处: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

  单位:Pa1Pa=1N/1m2

【《压强》教案】相关文章:

《压强》教案02-04

大气压强教学教案10-08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案设计10-11

高三物理教学教案:大气的压强11-26

2023年《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03-21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学教案10-08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10-11

物理压强的教学方案10-08

物理关于压强PPT课件09-30

高一物理教学教案:大气压强之二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