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教案1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⑴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⑵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⑶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⑷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⑸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⑹ 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⑴ 自己读一读:
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⑵ 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
(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再学。
十、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观潮》教案2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观潮》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的台。”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
(2)指导难写字。
①“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②“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③“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④“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共四笔。
(3)理解词语。
①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②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③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④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é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ēng和mě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
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
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五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
(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三部分。
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②出示幻灯。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
(2)知潮形。
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④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
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
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
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
3.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第四部分。
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
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观潮》教案4
课时安排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读7个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会写八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
2、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
3、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重点难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导入新课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展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7个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会写八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
2、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
3、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
3、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
4、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实施导学诊断
l.看拼音写词à
lǒngzhàobáowùméngméng
()()()
qíguānhéngwò
()()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堤岸(dītí)恢复(huīfēi)风号浪吼(hàoháo)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钱塘江大潮奇观在我国的省,每年的农历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2).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杭州湾特殊地形有关,杭州湾,呈。
小组互查互教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师生引导释疑,阅读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会认会写生字以和本课多音字(号蒙薄)以及易读错的字(堤恢)
细读一、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和诗句(苏东坡赞钱塘江秋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理解“奇观”,联系生活理解“笼罩”。
联系全文,从“人山人海昂首东望”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观潮人什么心情?这个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当堂检测
1.文章中“人山人海”说明了,“昂首东望”一词体现人们观潮时的心情。这个侧面描写衬托出钱塘江大潮。
2.用“笼罩”写一句话。
。
教师导练
1.易错的字:昂(左下不多点),蒙(中间不少横)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2.难解的词:“人山人海”体现观潮人多,“昂首东望”体现观潮时急迫心情。这两个词侧面描写了大潮之奇。
3.初解“奇观”:声音之奇形态之奇
课题1观潮
课时安排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五个生字:昂沸贯旧恢,理解“横贯江面、并齐头进、沸腾”
2、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想象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展示学习目标
1、会写五个生字:昂沸贯旧恢,理解“横贯江面、并齐头进、沸腾”
2、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想象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
1、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
2、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3、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观潮》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理清文章顺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4.学习作者抓特点、按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2.重点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视频图片。
四、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文章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紧紧围绕着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这一特点,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江潮来前、来时及退去后的壮观情景。
文章在表达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课文按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叙述。
2.写“潮来时”由远及近的表达顺序。
3.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生动,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文章选编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分组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问:你知道什么是潮吗?
(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2.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观潮》。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问课文中“潮”指的是哪的潮?
钱塘江大潮。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
知识扩展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常年累月的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大潮。
《观潮》教案6
1、《观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7个会认的字,13个会写的字,14个要掌握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录像)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指名学生回答。
二、整体入手,自主读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
(2)把不懂的生字读音弄清楚,读准确。
(3)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2.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4.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4.检查生字:课件出示新词,指读—齐读。
5.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6.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读通课文。
1、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2、练读难段,自由读,指名读。
3.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四、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附:板书
1..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品词析句,精读深悟。
1.学习潮来前 :潮来前江上是什么样的景象,人们的心情怎样?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用_____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
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
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录像。(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三.诵读积累,拓展运用。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
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录像)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观潮潮来时: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观潮》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 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 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 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⑴ 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 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 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 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观潮》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观潮》任教版小学第七册22课。这是一片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自立行家按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片培养学生预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好文章。
二、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东风东路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
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询收集资料帮助学习。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
2、学习本科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几方面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接受反映能力:
1、培养学生与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秒潮水的语句,熟练成诵部分语句。
四、媒体的运用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使用时间媒体的作用媒体使用方法知识理解网络潮的气氛10分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浏览、观察能力应用网络潮的样子特点等15分提供观察资源制作简报浏览、制作情感接受、反应课件潮的壮观2分提供资源、情感渲染演示。
《观潮》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分钟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海对比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新课教学( )分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笼罩(lónɡ lǒnɡ)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lǒnɡ zhào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 )( ) 山崩( )( ) 人声( )( ) 若隐( )( )
【答案】
一、lǒnɡ shà yì dǐnɡ
二、潮头 逐渐 顿时 笼罩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四、荡荡 地裂 鼎沸 若现
《观潮》教案10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现在提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潮是什么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描绘钱塘大潮的文章《观潮》。
二、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代人。听录音,疏通文意。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
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本段的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揣摩体味
熟读全文的第二了三文四自然段提出疑背问,回答揣摩与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问。問題點
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并回答问题:
1、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每段主要从侧重于哪些方面描绘钱塘江大潮?
2、阅读文后的《酒泉子》,它描绘的内容本文哪个自然段中有详细的描绘?
3、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人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原因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是当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且将《酒泉子》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梳理本文的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导入新课讲授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点组织学生朗读全文,指导、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识记重点知识。
课后记:本文应该从修辞上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力求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观潮》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⑴ 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⑵ 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⑴ 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⑵ 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
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⑴ 知潮声:
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⑵ 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板书在黑板上。
⑶ 知其序:
① 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
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② 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⑷ 训其说:
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⑸ 解其声:
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⑹ 解其形:
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
“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⑺ 解其情:
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课件。
镜头之一:
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
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高涨。
镜头之三:
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⑻ 表其情:
教师先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两丈来高;“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明奇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板书设计】
思想线 声形线 感情线
天下奇观
特殊 潮来前 (静)(急)
声巨大 闷雷 鼎沸
越……越…… 白线 (喜)
浪罕见 潮来时 长 粗 (动)
城墙
战马 (惊)
山崩地裂
水位高 潮过后 (静)(赞)
《观潮》教案12
【教学目标定位】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无数的观潮者会来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这个场面。
(观看录像)
二、研读描写江潮的句子,体会江潮的雄伟、壮观
1、师引:那么,同学们,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观潮者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
(生答)
2、好,请大家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你们做好下面几件事:
⑴ 认真读课文,仔细思考问题。
⑵ 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把最吸引你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同学听一听。
3、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
4、交流:谈谈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观潮者?你找到了那些吸引你的句子?
重点引导学生学好这几个句子:
⑴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① 谈谈这个句子哪里最吸引你?
板书:
出现白线
②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从“水天相接”、“一条白线”感受远看江潮的美。)
指导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
⑵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 谈谈这个句子哪里最吸引你?
板书:
横贯江面
②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潮速度的快,并指导他们能感情朗读。
⑶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① 说说句子吸引你的地方。
板书:
白浪翻滚
②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结合观看录象,感受钱江大潮声音之大,浪潮之高,速度之快,体会到钱江潮的雄伟壮观。
⑷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
① 说说句子吸引你的地方。
②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潮奔腾速度之快。并指导感情朗读。
5、师小结:同学们体会得可真好,作者把他所看到的江潮,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课文,来领略一下钱江大潮那雄伟壮观的场面。
(齐读上面4句话。)
三、研读描写观潮人的句子,体会他们对江潮的`喜爱之情
1、师:是啊,正是这千军万马般的钱江潮,牵动着无数观潮者的心,所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到海宁观潮,为的就是欣赏钱江潮这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种美的享受。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观潮者的句子,并好好体会一下他们对钱江潮带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师:那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又何感想呢?
(学生自由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钱江潮这么壮观的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2、出示有关文字资料和更多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出现白线
钱江潮 横贯江面 雄伟壮观
(人山人海) 白浪翻滚
《观潮》教案13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观潮》这篇主要让我们感受文章里所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6.背读。
《观潮》教案14
教案背景:
《观潮》一课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学生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课本照片、挂图、影视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读、找、议,培养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挂图等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教学课题:《观潮》导学案
教材分析:《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观钱塘大潮后写下的著名文章,本文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朗读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20xx年8月18日钱塘潮的壮观场面。钱塘潮以吞云卷月的雄姿和气壮山河的魁力,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钱塘江潮气势非凡,堪称举世奇观,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问:如此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千百年来,钱塘江潮曾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历代文人墨客一睹天下奇观的雄姿后,留下了千余首咏潮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学者周密的《观潮》,一起领略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雷霆()艨艟数百()如履平地()
罗绮()僦赁看幕()万仞()
2、《观潮》选自《》,作者,代湖州人。
三、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四、疏通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出示幻灯片】
1、听读,注意字音、停顿等。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朗读过程中注意品味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气势美。
3、你最喜欢哪个段落?挑出你认为最美的段落赏读。
4、疏通文意。边读便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不会的用?标出。【出示幻灯片】
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A、解释下列词语:
既望:方:倏尔:略:
逝:文:溯迎:出没:
B、翻译句子(可口头翻译):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⑵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⑶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⑷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C、全文四个段落为我们展示了四幅优美的画图,每幅图画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五、合作探究,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出示幻灯片】
〈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中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4〉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六、共享学习成果。【出示幻灯片】
周密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字,却引领我们畅游了观潮盛典,笔墨功夫确实高超。他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小结: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以为线索,写景叙事相融合,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其次,描写生动,运用、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
七、能力延伸训练【出示幻灯片】
八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江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典的直播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的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讲述最能打动你,最能吸引你的一幅画面或是一个瞬间。
八、教学反思
本节公开课教学圆满结束,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如果从没见过钱塘江大潮,他们就无法想象这一奇观,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看20xx年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录像,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他们浓烈的学习兴趣,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不禁发出一声声惊叹。另外,《观潮》是一篇文言文,需要学生累积重点文言词语,通过课件幻灯片将他们展现出来,既检测了学生,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为更精彩的教学环节预留了时间。
二、反复朗读,加深对文本理解。有时简单的朗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本课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本中优美的语句,得到美的享受。本课教学,我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指导学生朗读有层次,有目的。一读掌握字词读音和停顿,二读体会江潮的壮观,三读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读出味道。通过朗读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中提高朗读水平。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这堂课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主动进行交流。本文虽是文言文,但不难理解,我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句子翻译等环节上,交给学生完成,教师适当对难点加以点拨。在揣摩语言这一环节,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进行品读。在他们的“兴奋点”上将其讲深讲透,改变了不管学生有无兴趣均面面俱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学生翻译时,提示他们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可以适当地进行修饰,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在赏析佳句时强调要注意写作手法及作用。在讲到“侧面描写”这一难点时,指导他们什么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何区别,让他们从本堂课中真正切切学到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手法,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观潮》教案15
【设计理念】
1、注重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创设情景,感悟语言,领会课文情感内涵,并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为家乡有着如此壮观的景色而自豪,激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生字词语,能在品读中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并参考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习积累语言材料。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背诵3、4自然段。
6、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词、句,感受潮水的壮观,感受作为潮乡人的自豪。
7、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通过合作品读,使一些感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作为潮乡人的自豪。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比较活跃。但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相差也很大。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出了钱江潮壮观的景象。文章语言生动,词汇丰富,适合学生积累。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1、大家知道农历八月十八是我们这儿的什么节日吗?对,是我们这儿较隆重的观潮节,黑板出示──观潮。
你看过潮吗?请你说说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关于钱江潮的诗句,选取典型诗句诵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交流
1、自由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验证:
课文中描写的潮水是否和诗中的一样。
2、检查读通,理清内容: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潮水?
三、播放课件,激发情趣
1、家乡的钱江潮壮观、雄伟。总让人看不厌。作为潮乡人,一定深深为此自豪。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吧。
(播放钱江潮。)
2、看了录像,你最想对家乡的大潮说些什么?
四、突破重点,品读课文
1、刚才我们看到的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2、自己读读2、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觉得特别壮观,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⑴ 自读感受。
⑵ 小组品读,把自己感受到的传递给别人。
3、集体品读,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读、说、想象、结合生活经验……)
⑴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来学学看?指导多种形式朗读。)
⑵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群又沸腾起来时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演一演。还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进行朗读、背诵。)
⑶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地颤动起来。
(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读出这种气势来。多种朗读。能将白线出现与这句连起来读读吗?)
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群又沸腾起来时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演一演。还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进行朗读、背诵。)
⑷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地颤动起来。
(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读出这种气势来。多种朗读。能将白线出现与这句连起来读读吗?)
⑸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⑹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4、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家乡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可以根据录像和自己的感受,选择句子背诵。)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一线潮,天下奇绝,每一个潮乡儿女都为之自豪。可让我们自豪的“潮”却不止一种。
(播放)交叉潮和回头潮。
2、当小主持人,给交叉潮和回头潮配解说词,争取用上今天学过的词语。
试着配配解说词。
(或者练说导游词。)
六、激情总结,升华
【《观潮》教案】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02-12
《观潮》的教案范文10-07
《观潮》优秀教案07-17
《观潮》教学教案02-09
《观潮》教案范文10-07
观潮教案的教学设计12-08
《观潮》教案15篇10-07
观潮教案设计10-08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10-08
《观潮》教案(精选9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