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09 09:22:31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中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中班教案9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简单:一双手,一张嘴

  当钱老师走进我班教室时,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钱老师是空着手来的。往常看到的开课老师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学具。我有点不放心,还是问了一句:“需要做什么准备吗?”她回答我:“不用了,谢谢!”

  钱老师什么都没带,却用一双手、一张嘴,吸引了孩子,同时,还让孩子们也自觉地动起了手,张开了嘴。

  原来,简单也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准备虽然简单,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简简单单的“一双手,一张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随便在什么时候,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组织好活动。

  二、自然:朴实的美

  在《手指编故事》活动中没有刻意的环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当别的老师为能成功地上好课,而在想方设法控制幼儿人数时,钱老师却说:“没关系,让他们都参加吧!”当我准备让调皮的`孩子分开坐,以免影响活动的进行时,钱老师说:“没事,我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朴实的话语,自然的心境,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娇媚名花的无名小花的朴实美,幼教之友《真实 自然 简单》。

  三、真实:源于生活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对于手指游戏,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会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表演一连串手指动作,启发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故事中三只小动物对待石头的态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孩子们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故事情节,有话可说。

  当然《手指编故事》活动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个人的小小建议是:

  1.应鼓励幼儿不同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讨论“如何搬走这块碍事的大石头”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处理结果。我觉得“不搬”的建议也是好建议,废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头可以让人们在走累了时坐下来欣赏风景,教师应对幼儿的这种创意进行肯定。

  2.根据组织流程目标可作适当的修改。原来的第三个目标可作为隐性目标,不必列出来。我觉得情感目标倒是需要深挖的,根据活动实录,我觉得把目标作如下修改更合适。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3)根据生活经验想象正确处理石头的方法,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数字1-10,花生、黄豆等制作的操作卡。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母鸡妈妈请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若干名幼儿坐在门口等待,教师说:“母鸡今天请了一些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我们来数数母鸡家有几张小椅子?”

  (2)(请门口的幼儿进教室)师:“请你们做下来吧”一个客人做一把小椅子,七个客人坐六把,,够吗?怎样变得一样多?

  (3)母鸡想出办法:搬来一把小椅子,请七个小朋友坐下.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样多.(上台幼儿回座位)

  2.数豆豆

  (1)师:看看今天母鸡给客人们准备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呢?(一一出示花生、黄豆等)

  师:这么多好东西啊,看得我都想吃了,可是母鸡妈妈说要考考你们,只要做对了她出的题目就能得到她的.礼物。

  (2)(出示实物卡)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左边是数字几?右边有几个豆豆?他们是不是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变得一样多?

  (3)请个别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豆豆变得跟数字一样多的?

  (丰富词汇添上)

  3.小组操作

  (1)师:你们看你们的桌子上有母鸡出的难题,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

  (2)教师讲述要求

  师:我们看到卡片上有双面胶,我们首先要把双面胶上的白色撕下来放在中间的盒子里然后找到跟你卡片上一样的豆豆进行操作。

  (3)幼儿操作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

  5.经验提升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的添上的方法使数字和豆豆变得一样多,其实除了这个方法外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减去,我们看这张卡片,(出示卡片)上面是数字几?右边有几个豆豆啊?我们可以去掉几个豆豆?这样就变成一样多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经验:

  在教法上注意到设计的综合性:即目标上知,情,意,行的综合考虑又有教学形式上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结合;还有教学资源上课件,充分手工材料,工具等多向利用;甚至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上都能整体规则,这也是与新“纲要”精神匹配的。

  另外,创新教案的设计,并不仅仅限于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教案的设计更应富于新颖性,创造性,各环节反映出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创新,如《小老鼠吃西瓜》中改变了以往将操作活动作为延伸活动的形式化,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实践,汲取素材的过程。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⒈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

  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 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 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

  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一 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 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 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

  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究竟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在“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真贯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1)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小老鼠吃西瓜》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中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拿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玩具或当材料做玩具,如用泥,沙建长城,房子。用吃完的口香糖当橡皮泥,用饭碗做帽子等等,老师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了这些细节,由此,一个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小老鼠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诞生了。

  (2)准确的目标定位。

  教案设计都是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多是教师预设的,反映目标性模式的活动。因此,目标的定位尤显重要。《小老鼠吃西瓜》教案中,尽管是语言故事教学活动,但是我没有把目标仅仅着眼于相关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定位在

  幼儿的创新意识,经验讲述方法的培养上。

  (3)综合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每天洗脸的重要性,养成每天洗脸的好习惯。

  2、知道洗脸的`步骤,了解怎么样洗得更干净,尤其是一些难洗的部位。

  活动准备:

  娃娃一个、小毛巾每人一条、图片(洗脸的宝宝)、自编儿歌《宝宝爱洗脸》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故事导入

  1、“呜呜~~~,听,谁在哭啊?原来是娃娃!我们去看看娃娃为什么哭?”

  2、一起问:“娃娃,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

  3、“原来娃娃在外面玩,把小脸弄脏了,娃娃可爱漂亮了,你们说怎么办啊?”

  引出应该洗干净。

  二、引发讨论

  你每天洗脸吗?谁帮你洗的?你自己洗的,那你是怎么洗的?(幼儿讨论,讲述)谁来洗洗?(个别幼儿演示)

  说一说,刚才**是怎么洗的?你会吗?大家一起来洗洗你的小脸。

  三、进一步置疑

  1、娃娃怎么还在哭啊?听听怎么了?引出进一步讨论。

  “看看有没有帮她洗干净啊?难洗的部位应该怎么洗?”

  2、出示图片(对于难洗的部位进行放大,比如眼窝、耳窝、耳根、鼻翼)

  3、幼儿再次尝试,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

  四、我们大家来洗脸

  一边播放儿歌,一边和孩子们一起洗脸。

  五、说一说

  怎么样让我们的小脸每天都白白的,香香的?(每天洗脸)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秋天来了,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秋天的主题教学活动。幼儿在户外散步时观察了树叶,并采集了许多树叶回来布置教室。孩子们对树叶有很强烈的兴趣,在探索和观察的过程中,班里的幼儿总会问:为什么树叶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有的树叶一到秋天就变颜色呢?……针对孩子们的这些好奇,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旨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了解树叶的多种特征,学会按树叶标记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探索活动,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2、通过操作,探索叶子的多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3、能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各种叶子、篮子若干

  2、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叶子,丰富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小律动《秋天》

  二、通过动手操作,尝试按两个特征分类

  1、导入:“前几天,我们认识了许多许多的树叶宝宝,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长、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

  2、幼儿尝试第一次分类。

  (1)先仔细观察树叶宝宝,想想你会怎么分?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讨论出你们要这么分,并画好标记?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注意帮助和引导个别幼儿。

  (3)请幼儿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么分?

  (请个别幼儿上台边操作边讲述)

  3、第二次分类。

  (1)幼儿第二次分类。

  幼儿再次讨论做标记分类)

  (2)检查分类情况,共同讨论交流。

  三、教师小结;

   幼儿随音乐《秋天》做小律动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纸折叠飞机,感受折纸的乐趣。

  2.学习将折好的飞机按大小排序。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折好的大小不同的飞机。

  2.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若干。

  3.折飞机步骤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折好的大、小纸飞机,让幼儿自由观看、玩耍,激发幼儿折飞机的愿望。

  2.幼儿自由探索折飞机的方法。

  (1)教师出示折飞机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自己看图解折飞机。

  (2)教师重点向幼儿示范难折的部分,如:机翼的折法。

  (3)幼儿再次看图解折飞机,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折出大小不同的飞机?鼓励幼儿选择大小不同的纸进行折叠。

  3.教师鼓励幼儿将折好的'飞机进行排序。

  (1)引导幼儿自由排序,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可以多人合作一起进行排序。

  4.展示自己的作品。

  布置飞机展,互相欣赏同伴的飞机。

  教学反思:

  让幼儿认识飞机的简单构造和功能,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通过活动中的互相帮助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从整个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动手操作时积极、投入,最后的展评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看着自己折好的飞机,带着老师奖励的小奖章非常高兴。

中班教案 篇8

  有益的学习经验:

  巩固认识10以内的数,流利地倒数10―1。

  准备:

  1.图片1幅,图中从上到下按红、绿、黄、蓝顺序循环排列彩旗,每行彩旗数量从上到下分别有10―l。

  2.数卡1―10。

  3.蝴蝶卡片6张,每片分别有4―9只蝴蝶。

  活动与指导: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上的彩旗,并说出每行彩旗的数量,让先说对每行彩旗数量的'幼儿上来把数卡贴在每行彩旗的旁边。

  2.让幼儿从上到下读数卡5遍。

  3.不规则地出示蝴蝶卡片,让幼儿说出蝴蝶的数量,并放上相应的数卡。

  4.启发幼儿按数量从大到小重新贴卡片,然后读卡片5遍。

  5.游戏:填空

  (1)让幼儿按照10―1的顺序排列后面的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空,并说出理由。

  (2)让幼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任意一个数接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空,并说出在…前,在…后,在…中间。

中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能熟练地朗诵儿歌。

  二、活动准备:

  1、自制红绿灯各一个。

  2、“念儿歌、读童谣”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儿歌名称,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上次老师和小朋友看了阅读树“念儿歌、读童谣”中的一首儿歌,儿歌的前两句是“哥哥走,我也走,我和哥哥手拉手”小朋友知道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吗?(儿歌的名字叫哥哥走。)

  (二)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哥哥和我)在干嘛呢?(过马路)怎么样过马路?(手拉手)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内容回答。(对了,我和哥哥手拉手,手拉手,慢慢走。)

  2、走到了哪里?(马路口)走到马路口看到了什么?(红绿灯)红灯亮了怎么样?(停)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内容回答。(红的亮了我们停)绿灯亮了怎么样?(绿灯亮了,开步走)学习词:开步。

  (三)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儿歌的理解,自主阅读儿歌。

  1、(发放“念儿歌、读童谣”幼儿用书)。请小朋友翻开第18、19页,进行自主阅读。

  这首“哥哥走”的儿歌在书的那一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进行自主阅读。

  提出阅读要求:请小朋友安静地阅读,把你看到的用儿歌的内容说出来,看谁说的好。

  (四)引导幼儿完整的朗诵儿歌。

  1、小结幼儿自主阅读的情况,刚刚小朋友看的可认真了,现在请小朋友听听老师来念这首儿歌,请小朋友边看图,认真的`倾听。

  2、你喜欢这首儿歌吗?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儿歌完整的念出来把!(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儿歌。)

  3、谁会把这首儿歌完整的朗诵呢?(请一个幼儿完整的朗诵)

  五、“红绿灯”游戏。

  1、(出示红绿灯)接下来我们来玩个“红绿灯”的游戏,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拉好手,商量好,谁扮演哥哥,然后边念儿歌边走,当老师出示红灯时,小朋友就停,然后小朋友也停止念儿歌。当老师出示绿灯时小朋友就开始继续走并且继续念儿歌。

  2、教师组织幼儿游戏。

  教师小结:今天的游戏你们玩的开心吗?回家后可以和家里的好伙伴或者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

  (五)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把儿歌朗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听。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11-03

中班教案[经典]11-04

中班教案【经典】09-25

中班教案(精选)10-19

【精选】中班教案01-30

(精选)中班教案01-07

中班教案(精选)08-25

中班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