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3 08:36:3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大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学会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

  3、根据教材中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4、通过教材中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

  一、激情导入,诱导探究

  1、师述: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

  (通过听文章,让学生了解冰心和玫瑰花的渊源。为学习奠定基础。)

  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听。

  (让学生亲自查找冰心老人的事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学生对冰心的认知可以加深一步。感受冰心这位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和她对人们的爱)

  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冰心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

  4、师引课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悟文本。

  1、揭示课题并板书:31、送别冰心

  师提问:

  “送别”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

  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冰心老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全国各界人士怀着对冰心老人的爱戴之情来送别她。)

  2、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3、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4、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

  (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师提出问题: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

  (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3、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深入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1、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读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放海涛海浪的录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黑色没有哀乐

  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

  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白前后文呼应是为了更凸现冰心老人的人格魅力)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5、师: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按照仪式的什么顺序来写的'?人们是怎样悼念这位世纪老人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采用不同方式来悼念冰心老人的,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1、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天气-------,人--------,院内大厅内---------,说明----------。

  孩子们捧着----------,将----------------撒在老人身躯上,说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告别室外人头攒动院内大厅内挂满挽联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

  (一开始我们听了一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听。)

  2、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

  (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

  拾级而上拾(she)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3、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4、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

  师问: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

  (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

  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

  5、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

  6、学习了这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听。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这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2、带着对冰心深深的缅怀之情,阅读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是其他著名人士悼念冰心的作品。

  板书设计:

  31、送别冰心

  独特的方式-----送别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两个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践、熟练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了解童第周青年时期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体会童第周当时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中的两个长句子。

  难点:①体会两句话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能用总分法写一段话。

  3.能用再三请求、发愤各写一个句子。

  重点难点 学会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用总分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环节 具 体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习听写 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

  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哪句话也是写童第周下决心要争气?用 划出。

  (2)读读议议。

  ①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是指什么?(剥掉青蛙卵外膜)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尝试。

  ②哪些地方说明童第周经过努力也办到了?(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理解:反复、实践。

  ③为什么说童第周做成功了这项实验,为中国人争了气?读句子:旧中国贫穷落后瞧不起中国同学。你还知道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④这一次争气和上一次争气有什么不同?(上一次是为自己不甘落后,这一次是为国家,维护国家尊严,说明了童第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⑤指导朗读。语速稍慢、坚定有力、重音落在一定,也能办得到。

  (3)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段。

  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你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们要向童第周学习,学习他刻苦学习,不甘落后,为国争光的精神。)

  指导造句仿写一段话

  A (1)出示原句,理解再三请求、发愤在句子中的意思。

  (2)想想什么情况下需要再三请求、发愤。

  (3)口头造句。

  (4)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B (1) 读第3自然段,知道这是总分写法的一段话。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童第周发愤学习(①每天天不亮②夜里同学们都睡了)

  (2)用学习十分认真或××真关心人写一段话。

  ①审题,明确题意,找出总起句中的中心词。

  ②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总起句。

  ③写一写。

  ④交流评议。

  作业 听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板书:

  2 一定要争气

  发奋学习 一

  童 中学 我并不比别人笨 定

  弟 夜以继日 要

  周 刻苦钻研 争

  留学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气

  反复实践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用文字反映图中的事物,通过看图学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亲人》这篇课文的插图表现的是苗族老奶奶高兴地用双手捧着“我”的头,热乎乎地脸紧贴在“我”的脸上,笑眯眯地跟“我”说话,院子里挂满了床单和衣服。老奶奶身后立着一根拐杖。“我”身后的竹蒌、脸盆、棒棰和洗好的衣服,展现了汉族和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情景。

  教学本课时,应该注意把图和文中的意境关系揭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美中“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理解词句表达图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我国各族人民是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要,助人为乐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理清思路。

  1、课文解题:(板书)“亲人”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2、激发兴趣:看了这个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呢?

  二、图文联系,导入情境。

  1、看图,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远到近。从背景到主要部分观察图画。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再看旁边的衣物,通过图上两个人的服装,看看他们各是哪个民族的,有多大年纪,在干什么?

  (2)、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

  (3)、看图,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再说说哪些描写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

  2、补图。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我”听了妈妈的话,决定多帮老奶奶做一些事,教材中没有描绘出这些情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记叙,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述画面。

  (1)、妈妈和“我”为老奶奶具体做了哪些事呢?(指名回答)

  (2)、从这些小事上,你有什么体会?(可以看出妈妈对苗族老奶奶的细心照顾和体贴)

  3、绘图,学习一至三自然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邻居苗族老奶奶的生活情况,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合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然后集体评议。

  (1)、指导朗读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写出了老奶奶的生活状况?

  (2)、根据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你能画出一组插图吗?

  (说明:从图到文,用图学文,不仅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而且在“看图、补图、绘图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三、品词析句,感受意境

  1、独立学习,自行钻研。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相互质疑,共同欣赏。课文中有许多词句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全班讨论、质疑,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是)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说明:抓住关键词句,实质上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品味出其中包含的意味,丰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

  四、朗读升华,体验情感。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作题目?

  2、朗读谈体会:如果你是老奶奶的邻居,你会做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1、2、两段。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指读第2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有关的一句话。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读2——4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这3句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

  8.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8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3——4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网

  二.指读3——4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3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关词。(理解“疾飞”)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鱼)

  读第3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4段。

  1.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第一句:这句话主要写谁?写小鱼的哪两个意思?用什么词连接?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连?为什么要写小鱼呢?用句子中一词来回答?

  (理解“锐利”)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4句:这句话些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段。

  1.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填空:这一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从()、()、()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4《燕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任务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3.理解和整理归纳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栖、昆、资、形成、吊、蕃、释、饩、旅”等词语的意义。

  2.整理归纳“知、夏、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本文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的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勾践灭吴》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特点]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介绍有关背景。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清出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二、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看课文62页的介绍)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史。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虽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后人曾传《国语》和《左传》并称,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其实《左传》侧重记事,《国语》侧重记言,就文学价值说,《国语》不及《左传》。(请参考课本62页介绍)

  但总的来说,《国语》开创的国别史对后世是很有影响的。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司马迁《史记》和《世家》,陈寿的《三国志》,皆与《国语》一脉相承。

  三、背景介绍

  《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之后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的故事。

  (放录音,让同学们整体感知课文)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生字:栖(qī)絺(chī)譬(pǐ)雠(chǒn)嚭(pǐ)赦(she)鄞(yín)蕃(fān)饩(xì)

  (2)多音字:贾(gǔ)人爪(zhǎo)牙疹(chēn)疾疹衣(yì)非其夫人之所识则不衣

  (3)通假字:“餔”通“哺”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有”通“又”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

  (4)异体字:“已”同“矣”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

  “句”同“勾”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同“娶”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同“娩”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政”同“征”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歠”同“啜”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读音)

  2.再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简析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勾践之言要读得沉稳、坚定、语速适中,因它虽兵败栖于会稽,事急求谋臣,但紧张而不慌乱,实为将帅风度。

  (2)大夫种临危不乱,挺身而出,进见勾践。所言责备之中又可见忠贞和自负,要读出来。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节奏感很强,“夏、冬、旱、水”要用重音读。

  (4)“无乃后乎?”是大夫钟对勾践的提醒,要读出责备之中的忠诚之意。“何后之有?”虽是反问句却要读出诚恳的纳谏之意。

  (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段以简练的笔法写出越国兵败退守会稽之后,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本段主要记叙吴国大夫伍子胥的言辞。勾践派大夫钟使吴,以求和解,伍子胥坚决反对,他的进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要读得从容不迫,抑扬顿挫,尤其是“不可!”和“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句要读得恳切、坚决而有力量。

  (大夫钟之言要以谦卑恭顺之语气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

  (齐读,指名一学生读,读后点出不足之处)

  提问:大夫钟赴吴求和,吴国君臣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吴国忠臣伍子胥反对和解,力谏吴王夫差。认为“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吴国佞臣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以“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之,又何求焉?”站在越国的利益上,谏夫差同意和解。而夫差不听忠臣之谏,轻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和解。《勾践灭吴》说课稿教案

  (齐读一、二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古汉语词典进一步疏通文意。

  2.完成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资料显示(一)(投影或多媒体)

  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国之事。

  2.《国语》是通过______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学生回答:《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国语》是通过记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资料显示(二)(投影或多媒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4.遂使之行成于吴

  学生回答:“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的“栖”应为“退守”之意。“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中的“昆”为“兄”之意。“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中的“贾人”为“商人”,“资”为“储备”,“絺”为“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遂使之行成于吴”句中的“行”为“赴吴”,“成”为“讲和”。

  资料显示(三)(投影或多媒体)

  1.大夫钟是如何论述为政必须先求谋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对于越国的求和,子胥、太宰嚭的态度如何?结局如何?

  学生回答:大夫钟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时。越王勾践退守会稽之后干的第一件是求谋臣。

  对于越国的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吴王夫差听信了太宰嚭。

  二、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从第二自然段中可知:大夫钟略施小计,贿赂了吴国佞臣太宰嚭,吴王夫差听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订立了盟约,为勾践的报仇雪耻创造了条件。为了复国,勾践是如何做的呢?

  1.学习三、四自然段

  (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

  (1)“勾践说于国人曰”中“说”读shuō.“去民之所恶”中的“恶”读è,当作“不好”讲。“南至于句无”句的“句”读gōu,同“勾”。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中的“衣”读yì,是动词,当“穿”讲。“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语文教案 篇7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1、学生小声读歌谣

  《青字族》

  柳丝绿,草地青,黑黑头发大眼睛。

  天气睛,河水清。请来一群小伙伴,

  风儿轻轻吹,蹦蹦跳跳真精神。

  山村多幽静。顽皮球,捉蜻蜓,

  跑出两个小姑娘,草地一片欢乐情。

  问:读文中黑字,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件:丁丁冬冬拉着手走出来,并引出课题“丁丁冬冬学识字(一)”。(齐读课题)

  二、观察特点,集中识字。

  1、课件出示第一组字词,学生自由读。

  2、学生讨论带“肖”的生字,弄懂字义。

  3、小组汇报,提出不明白的词语,全班交流。

  4、在交流中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5、根据带有“肖”的字词,课件出示第一组句子,学生自己读一读。

  6、小组合作学习第二组字词和句子。

  7、开火车朗读带“包”的字词。

  三、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出示2首儿歌,是根据本课学习的带有“肖”和“包”的字编的,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包”字族“肖”字族

  元宵节,放花炮,大街小巷春意闹。冰化雪消,春来静悄悄。

  百花园里花含苞,动物园中虎咆哮。峭壁悬崖,几树寒梅花枝俏。

  各族同胞看花灯,精神饱满兴致高。庆元宵,春意闹,市场繁荣货畅销。

  有的着短装,有的穿长袍,开创改革路,壮志冲云霄。

  有的背相机,有的挎提包。削根紫竹当乐管,横吹笛,竖吹箫。

  弟弟年纪小,妈妈怀中抱,

  口含泡泡糖,张眼四处瞧。

  人们跟着龙灯跑,满城春风满城笑。

  2、做“摆花瓣”的.游戏:每个小组给花心里的“肖”和“包”字加上不同偏旁变成新字当花瓣,比比哪个小组的花瓣多。

  四、分析字形,自主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讨论这些字怎样写好看。

  2、教师范写“削”,学生书空。

  3、学生每个字练写2个,全班进行讲评。

  五、总结方法,找出规律。

  1、让学生谈谈学完本课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认识了几个字,汉字有什么特点等方面去谈)

  2、出示“金钥匙”内容,指名朗读,引起学生注意。

  六、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识字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认识很多字。你能用这种方法多找几个例子吗?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积累起来。

  (可以让学生编儿歌、画画、制表格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29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2-04

语文教案【经典】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