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
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点:
理解“独一无二、专心致志”等词语;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有长进。
教学难点:
理解“专心致志” ;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并落实在行动中。
教学用具: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棋 艺 盘 鹅 弓 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围棋
小朋友,这是什么棋?
板书:围棋 学习生字“棋”
2介绍围棋: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3我们来学习课文,就是讲两个学生学围棋。
完成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2检查:
棋艺 天鹅 出色 走神儿 独一无二
动作 听讲 长进 专心致志 拉弓射箭
指读、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
难读句子: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
后来,那个专心听讲学生/成出色棋手,而那个老是走神儿 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4小组读课文,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书写:棋 艺 盘 鹅 弓 箭
1学生齐读生字
2记忆生字、书空默写
3教师范写:
箭、盘、鹅
4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书写生字:独、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两个学生开始学围棋。
他们向谁学?学得怎样?
2讨论思考题
3师生交流
二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秋是一个怎样人?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并读一读。
1指读
2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秋很会下围棋?
圈出:能手、独一无二
学习生字:独
3指导朗读、齐读。
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
三相机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组讨论:
用横线、曲线分别画出他们学棋句子。
2交流: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
(1) 指名读
(2) 他们两个人学习态度怎样?
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习生字:致
(3)再读指导:
3齐读
学棋结果怎样?
四相机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
2为什么他们俩学棋结果会不一样?
用上因为所以说上一句话。
3齐读。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读课文,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完成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齐读全文
2列出课文提纲:
第一段:秋棋艺。
第二段:两个学生不同学习态度。
第三段:他们学棋结果。
3试背全文
4同桌对背
5指名背
二造句练习:一边……一边……
1指读书上句子
2填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
3口头造句
三抄写词语(习字册上)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
(1) 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
(2) 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意象,进入意境的想象
(2) 品读诗味,初步学会鉴赏近体诗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的人,然而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讲一典故:王维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1)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山居秋瞑》图及朗诵录音,营造欣赏氛围。
(2)、品读诗画美
学生齐声朗诵。
想象、描述“诗中画”
(参考:(一)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有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二)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感悟“画中诗”
——学习讨论诗的前三联画图中所蕴含的诗意。
(首联以“空山新雨”构图,使人顿生“空明”之感;颔联以“明月、清泉”写意,物蓄谋而明志洁;颈联描绘“浣女喧竹、渔舟莲动”的活动之景,表达对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2、 让学生找出意象
(意象:暗含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
意象--------(空)山、雨、松、月、泉、竹、浣女、渔舟
请一些学生谈一谈自己比较喜欢的意象,答案不定。
A、 山的美
就像大海吸引普希金一样,王维对山也有着一种特别空灵的爱。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人都迷路了,一下子让人感觉出山的辽阔和荒远,就如本诗第一句的“空”字,一下子让人想到山的空旷、静谧。写来都极为精彩,不像我们有些同学写文章,只能说:啊!山真美啊!
B、雨的美
雨是我们生命中很特殊的一个情结,极易呼唤出深埋在我们内心的情感。也许是你有一次被雨淋得特别惨,因此你永远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你曾经和自己最心爱的人在雨中,同撑一把伞,度过一个美丽的黄昏,因此每逢下雨,你就柔情满怀;或者下雨让你想起你爱的人的流泪,惆怅不已。
而诗中的雨给了诗人什么感觉呢?
雨后的山-------更一尘不染
雨后的松-------更苍翠
雨后的泉-------更动人
雨后的月-------更亮晶
那是一种朦胧又清新的`感觉,有机会到山中,同学不妨也去感受一番。
C、 明月
提问:这里的明月有什么妙处呢?
月亮通常能带来一种神秘的力量,之所以称之为神秘,是因为这种力量我们不可捉摸,但确实又存在。因为月光的皎洁柔美,情侣通常会选择在花前月下,对心爱之人表达爱慕之情,想象一下一个人顶着炎炎烈日向别人表白那其中的感觉少了多少味啊?呵呵,多半表白不成功。如果有人在月下对你深情的低语,那种感觉一定很难忘。
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里的月光:
雨后的明月
明月下的雨滴------------交织在一起
明月下的松
明月下的泉
D、 松、清泉
(1)、月光铺洒松林的景况美吗?月光从疏疏朗朗的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而这些能让你想起哪部电影的哪个镜头?
(2)、在月光下,清泉从石上流过,你首先看到一条白练,还不仅于此,“嘘-------”等悄无声息的时候,还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淙淙之声,并且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
王维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使他能比一般的诗人更能敏锐地捕捉到自然的各种声响。
E、 竹与浣女
浣女:洗衣服的女人,让人很容易想起朱自清“刚出浴的美人”,都写出一种纤尘不染的美。而且这些浣女是隔着竹林来看的,因此更具一种美学效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远看一朵花,近看是地瓜。
F、 渔舟
生活之美,劳动之美
3、 诗人理想
——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含义?
(这一句,可谓诗人情不自禁的流露,这里一草一木,一泉一石,是如此的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如此的美,因此诗人大发感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这里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因而,归隐的愿望便油然而生。)
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寄慨言志,含蕴隽永。
4、鉴赏要点:
A.动静结合
这首诗就是一幅极动人的山水画。笔下意向明月皎洁,泉水清澈。竹林喧闹,莲叶摇动,渔舟穿梭。……竹喧、泉流、莲动是动态美,衬月静、山幽,动静结合。
B.意境优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一类的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的,然而境界却又是异常幽静。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构成这种意境的主力。这难道不是一种意境的优美吗?品味,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四、作业:完成企业创意书。
——公司形象:本公司的“假日闲居”旨在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后的周末或假日,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景区设置:新雨村、陋室、故人庄、山居、田园居、南山。
——日程安排:新雨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庄(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园居、南山(第二天)。
——具体景点设计:以“山居”为例:
①松林散步,倾听天籁,体味自然。倘有月亮,会有“明月窥人”或“月亮走我也走”的美景出现。②清泉漂流,体会“清泉皮筏石上流”的趣味。③溪中泛舟采莲,时有“惊起一滩鸥鹭”的情景再现。④泉边浣衣、竹林篝火。
——经营方式:与广东省电视台合作开发,或与其他影视机构合资开发,既作旅游景点,又作影视剧外景基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母亲...》。”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
这一课是我从教以来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之前我几乎没接触过语文教学,经过听课以及和学生近两周的接触,我对五(7)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有些了解。这些学生是在吉老师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相对普通五年级学生,他们有更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对语文教学极其生疏,不懂该怎样钻研教材;不懂该怎样用教材去教学生;更不懂该怎样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吉老师的常态课都上得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细腻精致,不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是很难达到那样的水平的,这就更使我紧张。我只是听了吉老师几节课,就斗胆教吉老师的学生,心里揣揣不安,但不管多困难,总要迈出第一步,哪怕失败,也是宝贵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出自法国博物家布丰之笔,文章用词凝练,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生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当的介绍,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分析得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松鼠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比较善于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有能力很好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做一些语言积累。
(四)教具:课件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松鼠的。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对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了解怎样运用文字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生:喜欢。
生:不喜欢。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并思考。
生:外形居住生活习性。
生: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生解释“漂亮”。
生解释:“乖巧”。
生解释“驯良”。
生读第一段并画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
生自由读自己画的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和重点词。
生齐读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并分析。
生用自己的话理解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词语。
生:生读“衬上一条”到“歇凉。”
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
生:原文更具体、形象。
生:松鼠吃什么东西。
生:读“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那句。
生:用来形容人。
生:布丰喜欢松鼠。
生:布丰把松鼠当作人看待。
生自由读。分析课文中的词句是怎样表达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的。
生:居住渡溪储食搭窝生育。
生:建筑师。
生用课文中的话说说自己喜欢松鼠的理由。
师:你们喜欢小松鼠吗?
师:我也喜欢小松鼠。
师:相信你学习了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来自网!
《松鼠》一课你会喜欢上松鼠的。(板书:松鼠)
师:我们来看看,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是怎样描绘松鼠的。
师:请大家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松鼠的哪些方面,用曲线画出来。
师:读过两遍课文之后,谁能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松鼠的?
教师引导。
师:用一句话概括松鼠的特点。
(板书漂亮、乖巧、驯良。)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松鼠的漂亮的。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
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师:大家都来读读。
师: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的漂亮的?
教师指导。
什么叫清秀?
松鼠眼睛闪闪发光,它的眼睛又不是灯泡,怎么发光?矫健,轻巧都是什么意思?
教师辅助学生。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矫健:强壮有力。
轻快:不费力。
敏捷:迅速而灵敏。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
玲珑:精巧细致。
师:松鼠的尾巴最有特点,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原文“玲珑的小面孔”到“歇凉,”强调“衬、翘、躲、歇”等词。同时出示对比句子。)
师:“衬”是什么意思?“翘”是什么意思?“躲、歇”又是什么意思?
师帮助学生解析:
“衬”:是衬托,表示松鼠已经很漂亮了,有了帽缨形的尾巴就更漂亮。
“翘”:有动感,有活力。
“躲”:松鼠拿自己的尾巴当做伞,躲避阳光,有情趣。
“歇”:像人那样,累了就“歇着”,把松鼠当作人来描写,生动、有趣。
师:对比上下两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作者用拟人的方法使文章更生动了。
师:第一段还有哪些描写?
师:“送”是什么意思?
师:说明松鼠很优雅。
师: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的,作者为什么要用在松鼠身上
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辅助学生理解。
师:从哪里写出了松鼠的可爱?
师:谁为大家读一读。
(出示课件:第四段,强调“先再用然后”等词。)
(板书:先再用然后。)
教师抓住重点词分析课文。
师:松鼠就像我们人类的小小建---
师:它的作品多么精巧、实用啊!松鼠真“乖巧”,它智慧、勤劳、关爱家人,和我们人类的情感使一样的啊!
师:
摘录下自己喜欢的段落,任选一段背诵。让我们记住这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
五、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通读课文读通句子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概括段意
抓住外形描写的词句分析第一段
抓住语言特点分析第二段
粗读第三段通过朗读分析课文了解写作方法
抓住重点词分析第四段体会人文情感
粗读第五段
六、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针对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给与语言激励。对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进行提示。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型玻璃。
二、板书课题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
1、注意读音:殊、即
2、字形:碎。
3、形近字同音字:
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
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
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
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
八、提问: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九、教师总结全课。
学习了本课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欣、赏、钢、琴、继、匆、努、伟。认识一个新部首:金字旁。积累词语6个:欣赏、继续、轻手轻脚、伟大、聪明、赞叹正确书写生字6个:钢、欣、赏、琴、努、伟。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全神贯注”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讲讲课文的大致内容。
4、通过学习,体会贝多芬的成功和他的勤学苦练、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积累词语6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贝多芬两段钢琴曲)听了这两段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
2、学词语: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谁能借助拼音读读这两个词语?(将字音读正确)
理解: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3、(继续播放贝多芬钢琴曲)你们听,这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有一位旅客也正欣赏这美妙的琴声呢!
(1)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2)轻声读读这段话,注意不加字,不漏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4、学生字。
(1)这几个词语谁会读?
(2)学习生字
“钢”区分形近字:刚、岗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
“赏”区分形近字:常、党
“欣”前鼻音
“努”形声字
“伟”左右结构
(3)你知道简陋是什么意思吗?请拿出你的好帮手字典,查查“陋”的意思。(狭小,简单)
(4)我们一起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过渡:在这门一家小旅馆里怎么会传来如此动听的琴声呢?究竟是谁在演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7课发烫的手指
(板书课题:37 发烫的手指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
(齐读句子)
学习:伟 理解:伟大(有杰出贡献,了不起。)
7、过渡:他的手指为什么会发烫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贝多芬手指发烫原因的句子。
(1)交流。
(2)读句子,边读边想,你觉得贝多芬练琴怎么样?
理解:努力
(3)小结:是呀!贝多芬多努力啊!由于他练得时间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不得不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出示的句子中“太久”、“都”、“随时”这些词语变红。)
2、谁能读好这句话?(点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出示“钢、欣、赏、琴、努、伟”等6个生字。
“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不加点
“赏”下半部分是“贝”
“欣”左右结构,右边是欠字旁
“努”上下结构,上下相当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从《语文园地》的特点出发,使园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鼻韵母、鼻音和边音。
2.能比较字的音、形、义,分析字形差异,能按偏旁归类,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语言积累。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画鸡》,激发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与学习有关的相关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会连”——激趣观察巧分类
1.激趣引入:同学们,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森林可美了!你们看——(出示课件,森林图:绿绿的树,红红的花,引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鸟)
2.示范归类: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一只小鸟在树上欢奔乱跳)在小鸟身上有“子”字,小鸟的姓名叫“子”(学生读),可这只小鸟想找一个家,它多心急啊!同学们帮它找一找,找时可要仔细看,树干上有八个家,(出示课件:八棵大树的树干上分别有zh、z、ch、c、sh、s、n、l)要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
3.点评指导:学生一起找,让学生说说“子”这只小鸟的家在哪棵树上,你怎么知道的,然后教师点评指导。
4.方法迁移: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森林实在太美丽了,又飞来了不少小鸟,你还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为小鸟找到家,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小鸟。让学生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认读字,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赛哪一位能最快为小鸟找到家。
5.反馈激励: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激励。
6.拓展运用:同学们,这时,又飞来了八只小鸟“上、视、只、粗、找、送、老、拿”,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四人小组合作找,然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
7.巩固读音:回到家的小鸟们可感谢同学们啦,它们正想和我们打招呼呢!来,我们一起亲热地叫叫它们的名字。(读“小鸟”身上的26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森林中”进行快乐学习,先通过教师示范点拨,让学生明白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找,并进而拓展到课外,培养学习能力。)
二、学习“我会比”——动脑思考比差异
1.设境激趣:一转眼夏天到了,森林里长了很多美丽的蘑菇。(课件出示:草坛上有美丽的蘑菇,分别写着:子、了、叶、苗、天、土、田、禾、木、土、肚、大)
2.引导发现: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袋,仔细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相近)是呀,有些蘑菇身上的字很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把这些字形很像的蘑菇采下来,组成对,看谁组得又快又多。
3.点评激励:学生同桌合作采蘑菇,记在本子上,后教师抽查,让学生说说采了哪几对,为什么采这几对。教师相机予以排列,点评激励。
4.读比寻规:先多种形式读,后学生仔细看看,又有什么发现。(上面一行每组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笔,下面一行每组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个偏旁)
5.拓展迁移:谁还能说说,你所认识的字里哪些像上面两行类似的字?让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点评,后让学生读。
6.小结激趣: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动脑筋,这样的字就会越学越多,我们也会越学越聪明。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由易到难的`两次发现,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自悟形近字的差异,并通过言语实践,加深发
现的差异,进而联系学生实际拓展迁移,进一步掌握形近字的差异,可谓“拾级而上”,培养了识字的能力。)
三、学习“我会找”——根据偏旁找规律
1.设境激趣:瞧,秋天到了,苹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了,(课件展示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森林爷爷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两只篮子,(课件展示)你能把苹果正确地放到篮子里吗?
2.找词入篮:学生找同一偏旁的字,相互检查,后教师抽查,边让学生回答边点评,运用课件把苹果放入相应的篮子,然后运用多种形式读一读。
3.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拾果忙;边拾边分放进篮,苹果夸我好宝宝。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思考,自悟按偏旁进行分类,并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积累词语,配读儿歌,激趣强化。)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会读”——读词比赛激兴趣
1.谈话激趣:上节课,我们在苹果园里找了“生字苹果”,大家收获真不少。今天我们来一次读书比赛,只有全部读对,才能算胜利。
2.学生练读: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小组竞赛:小组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竞赛,哪组全部读对奖励小红花。
4.男女生竞赛:全部读对进行奖励。
5.指名比赛:一个人读一排词语,看谁都读对。
6.集体认读:积累词语,尽量多记几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多种比赛,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词语。)
二、学习“我会说”——层层拓展巧说话
1.创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轻松轻松,听一听音乐,看一看家乡的美景。(课件出示:家乡江上面桥的风景图、乡村风景图、公园风景图、海边风景图等)
2.引导说话:
(1)你看见了什么?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说一说。
(2)出示课文句子,看课文读句子。
(3)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我家门口有____________。”
“江上有______________。”
4.扩展训练:
(1)河里有____________,校园里有_______________。
果园里有_________,大街上有_________。
(2)天上有_____________,有——,还有_____________。
教室里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动物园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我的房间里有_______,有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以图入手,看图说话,巧妙地引出要学的句式。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发现句式,并联系生活,用句式说话,进而从两方面扩展训练:一是从内容上扩展,二是从句式上扩展,真正通过训练,使全体学生掌握此句式。)
三、学习“我会背”——诗读百遍自成诵
1.看图说话:展示台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只公鸡长得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2.多法读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同桌一起读;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3.背诵古诗:学生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等。
【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语文园地》应是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百花园;应是学生进行多种动态言语实践,提高言语能力的操练场;应是学生自主、自悟、合作、交流、探究的大平台。因此,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玩游戏、学语言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在玩游戏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产生成就感。学生大面积地参与,自始至终地参与,差异性地参与,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世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29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2-04
语文教案【经典】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