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保护森林教案

时间:2024-10-23 08:57:16 教案 我要投稿

保护森林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护森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护森林教案

保护森林教案1

  设计理念:

  本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对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进行思考,并能利用收集到的各种文字、数据、事例、照片等资料来了解破坏森林的后果,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本次活动,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他们收集、积累、处理、运用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森林与人类关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整理、分析、使用资料的`全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整理指导自己的行为,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

  2、谈话导入。

  二、议一议

  1、计算一棵树的价值。

  2、思考: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森林?森林遭到破坏后,又产生哪些不良的后果呢?

  3、全班交流

  4、展示“绿色之星”讨论卡

  二、想一想

  1、思考: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森林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景象?

  2、全班交流

  3、我准备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呢?

  4、自我评价。

  5、总结谈话。

保护森林教案2

  教学目的: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

  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7)。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点拨: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⑶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

  ①现状:

  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②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

  点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点拨: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思考: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⑴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⑵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⑶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图2.19)

  思考: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点拨: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点拨: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

  点拨: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直接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

  2.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而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

  3.亚马孙地区人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思考:1.阅读上图,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点拨:争论的实质: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幺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图2.21)

  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思考: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点拨:

  从热带雨林的环境的脆弱性方面回答。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

  点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点拨:至少15年。

  (2)阅读图2.23,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24,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拨: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保护森林教案3

  【学习目标】

  1.了解森林减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时期 原因 变化趋势

  地质时期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2.世界森林覆盖率__________,中国森林覆盖率_____________

  3.原始森林:

  ①_________: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洲

  4、我国森林的`分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的生态价值: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的经济价值: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______________。首要价值:______

  6.森林破坏的后果:

  7.雨林破坏的原因: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

  A.政府

  20xx年 森林法的实施条例 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B.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问题探究】

  1.思考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

  城市绿地的作用-----

  红树林----------

  2. 98年洪灾灾情与往年相比加剧的原因?

  【归纳总结】

  1. 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_____________社会以来。

  2.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自然:

  人为:

  3.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反馈】

  读下图回答。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2.若图中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下列叙述较为符合图中河流特征的是 ( )

  A.源远流长 B.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

  C.水能资源丰富 D.冬季结冰期长

  3.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

  ①河水含水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保护森林教案4

  一、教育目标:

  1、认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2、学习并掌握森林防火知识。

  二、教育过程:

  森林火灾很容易蔓延,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一)认识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

  在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二)影响火灾的三要素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三)怎样扑救森林火灾

  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强化扑火组织。

  1、是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2、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3、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4、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

  5、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6、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

  7、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8、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1、是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2、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

  3、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4、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四)活动总结

  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用自己学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

保护森林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知识基础薄弱。

  重点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日本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森林的覆盖率很高。但是日本政府却并不匀许开发本国的森林资源,它的一次性筷子是从中国进口的,它需要的一般建筑木料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它所需要的做家具的高档木料是从东南亚进口的。但对热带雨林的开发最积极的就是日本的跨国公司。为什么日本放着本国的森林资源不开发,并且保护起来,却去开发它国的森林资源呢?

  活动2【讲授】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思考:看图2、14,热带雨林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主要分布区。

  1、分布

  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1)调整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图2、15)

  (3)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思考: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点拨: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点拨: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

  点拨: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直接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

  2、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而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

  3、亚马孙地区人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思考:1、阅读材料,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点拨:争论的实质:(发展和环境)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点拨:可以发散讨论。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原因: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图2、16)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

  思考: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点拨:虽然森林茂密但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

  点拨:雨林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点拨:至少16年。1~3+15~20=16~23

  (2)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消耗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拨:(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6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学生阅读30页至32页内容,总结雨林被毁原因

  活动3【活动】活动讨论

  活动:三大小组分角色扮演原住民、政府官员和商业伐木公司老板发表对雨林开发的不同看法

  活动:读图2、25《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完成思考题。

  小结: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的焦点是环境与发展,全球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可以采取保护性开发的措施。

  活动4【活动】学生阅读

  读图2、26,思考如何开发和保护雨林。

  活动5【练习】随堂练习

  1、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于()

  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D加拿大的北部

  2、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B、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C、有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之美誉

  D、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

  4、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

  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

  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

  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5、热带雨林形成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的原因是:( )

  A、群落生产力高B、生物循环旺盛

  C、全年高温多雨,生长不间断D、生物残体很快遭到分解

  6、热带雨林是:( )

  ①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②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③地球之肺④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⑤人类医学的宝库⑥土壤肥沃之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7、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9、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的土壤相当贫瘠②雨林和沙漠的生态环境都很脆弱③雨林和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热带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

  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

  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C、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

  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日本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森林的覆盖率很高。但是日本政府却并不匀许开发本国的森林资源,它的一次性筷子是从中国进口的,它需要的一般建筑木料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它所需要的做家具的高档木料是从东南亚进口的。但对热带雨林的开发最积极的就是日本的跨国公司。为什么日本放着本国的森林资源不开发,并且保护起来,却去开发它国的森林资源呢?

  活动2【讲授】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思考:看图2、14,热带雨林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主要分布区。

  1、分布

  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1)调整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图2、15)

  (3)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思考: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点拨: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点拨: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

  点拨: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直接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

  2、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而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

  3、亚马孙地区人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思考:1、阅读材料,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点拨:争论的实质:(发展和环境)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点拨:可以发散讨论。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原因: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图2、16)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

  思考: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点拨:虽然森林茂密但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

  点拨:雨林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点拨:至少16年。1~3+15~20=16~23

  (2)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消耗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拨:(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6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学生阅读30页至32页内容,总结雨林被毁原因

  活动3【活动】活动讨论

  活动:三大小组分角色扮演原住民、政府官员和商业伐木公司老板发表对雨林开发的不同看法

  活动:读图2、25《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完成思考题。

  小结: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的焦点是环境与发展,全球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可以采取保护性开发的措施。

  活动4【活动】学生阅读

  读图2、26,思考如何开发和保护雨林。

  活动5【练习】随堂练习

  1、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于()

  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D加拿大的北部

  2、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B、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C、有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之美誉

  D、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

  4、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

  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

  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

  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5、热带雨林形成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的原因是:( )

  A、群落生产力高B、生物循环旺盛

  C、全年高温多雨,生长不间断D、生物残体很快遭到分解

  6、热带雨林是:( )

  ①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②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③地球之肺④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⑤人类医学的宝库⑥土壤肥沃之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7、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9、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的土壤相当贫瘠②雨林和沙漠的生态环境都很脆弱③雨林和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热带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

  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

  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C、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

  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

保护森林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方法:

  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展示课件:通过课本图2.20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导入

  【合作探究】

  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的实质是什么?(谋求目前利益与全球生态平衡的关系)

  引出新课: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启发教学:回忆初中知识,请学生说说森林.的现实作用

  【合作探究】

  提供木材、水果、造纸、橡胶等。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⑵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有关森林的环境效应的资料:如:千岛湖的形成

  【教师总结】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

  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合作探究】课本图2.17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请学生读出目前现存森林及其分布

  2.世界森林现状和分布

  【教师总结】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7)。

  读图引导学生:

  【合作探究】热带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看课本

  【教师总结】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通过历史上2/3陆地上曾有森林分布,到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30%,说明森林急剧减少.

  结合森林的环境效应,请学生说说森林急剧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⑶森林急剧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师总结】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直接引入活动:学生活动,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教师总结】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保护森林教案】相关文章:

保护森林标语12-14

保护森林作文04-14

(集合)保护森林标语07-21

保护森林小学作文11-26

爱护森林的建议书保护森林的提议04-14

保护森林的标语15篇11-02

保护森林的宣传标语11-25

保护森林作文(15篇)04-27

保护森林倡议书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