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科学引导课教案
导语:科学,是时代的脚步;科学,是未来的钥匙;科学,是过去的求精;科学,是现在的前进,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三年级科学引导课教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连接网络、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参考课件:xx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
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
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课题:毫米>
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出1毫米,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再与同桌比比,看谁比划得准。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3、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毫米?(先估计,再验证)
4、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降雨量、自动铅笔的笔芯等)
5、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长度。
四、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再次测量,准确读出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以及长度和宽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3、课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写法——mm
在河南郑州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书,长约25毫米,宽约19毫米,厚9毫米。(请用手比划,可以借数学书的一角进行比较)
五、练习巩固:
书P3:“做一做”。
书P5:1、2。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P1~2。
板书设计:
长 宽 厚
估计值:
测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业: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
调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区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学后记:
[2]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计量的过程中感受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1分米=10厘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操作中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直尺一把
三年级科学引导课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激趣,观察、探究感知沉浮的存在,初步了解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沉浮,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悬浮,哪些固体放水中可能溶解。
(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养成自主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并体验动手操作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沉浮悬浮与溶解的差别。
实验材料:小木块、泡沫塑料块、钢块、铁块、石子、沙子、糖、盐、水、2个水槽、2个烧杯、鸡蛋、茶匙、勺子。(把这些材料分组放好;第一组:小木块、泡沫塑料块、水、水槽;第二组:小石块、沙子、钢块、铁块、水、水槽;第三组:糖、盐、水、烧杯、勺子;第四组:盐、烧杯、水、鸡蛋、茶匙)
三、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AI出示大海上停放着的轮船,清澈的海底世界。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CAI里面的每个画面,并认识与本课有关的物体。
(二)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后你们各有什么新发现?”
(三)教师紧扣学生们的回答,再问:“为什么轮船会浮在海面上?而石块沙子等之类的固体会沉入海底?有些物体还会悬浮在海底和海面之间?海水为什么会是咸的呢?”
(四)“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发现,你们今天想探究哪些知识?”紧扣学生们的回答引出课题《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四、探究活动
(一)老师先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各组准备好不同实验材料,每个组都自由选好组长(第一组放浮在水面上的材料;第二组放沉入海底的材料;第三组放溶解在水里的材料;第四组放悬浮在水中的'材料,老师演示。)
1、紧扣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本组的实验材料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作出猜想,由组长汇报猜想结果,教师写板书(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悬浮在水中)。
2、教师:“同学们,你们要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找到证据呢?”
3、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各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找证据的乐趣。
4、同学们活动完以后,各组组长再次进行汇报证实结果,看看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老师进行指导,直到操作正确找到证据为止。
(二)教师:“为了公平公正,老师也要用实验来证实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活动。”(老师演示:清水和盐水中的鸡蛋是沉还是浮)
1、在杯中倒半杯清水,用勺子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发现了什么呢?(鸡蛋沉入水底)
2、把鸡蛋捞出来,往水里加10茶匙盐搅拌,这样盐水就调好了。
3、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发生了什么呢?(鸡蛋浮在水面上)
4、把鸡蛋再捞出来,慢慢地向杯中加入清水,一直到加满。
5、再把鸡蛋放进去,发生了什么呢?(鸡蛋悬浮在杯子中部)
(三)根据同学们和老师的操作,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操作现象?教师板书(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悬浮在水面上)。
五、知识拓展
(一)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固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是沉在水底的?哪些是溶解在水里的?哪些是悬浮水中部的?
(二)鼓励学生在家也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六、小结全课
教师:“我们今天探究了哪些知识?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你们还想探究哪些知识?我们下节课再探究。”
【三年级科学引导课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科学课活动教案10-08
《有趣的光斑》科学活动课教案04-13
大班科学影子的秘密展示课教案10-10
生豆芽中班科学说课教案10-07
中班科学课果汁的颜色教案10-07
小学科学课教案《光和影》10-05
科学课传热比赛教案设计10-06
大班科学课《我是小侦探》教案10-10
科学课《动物的共同特点》教案设计10-09
中班科学课活动《水的秘密》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