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声声慢获奖教案
《声声慢》教案【1】
一、 导入新课
二、 解题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 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词人情感。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3) 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一句?
四、 具体分析
㈠导入
思考: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一首悼亡诗,主旨是哪一句?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问句式,意味绵长,感慨深沉,一唱三叹,发人共鸣。突出“愁”之深之重(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㈡探究
作者选取了哪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的?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个人看法。
明确:
淡酒 / 急风――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意绪全无,愁云更浓重
北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雁叫声声心欲碎
“愁”〈 黄花――花开花落,无人共摘,难堪彻骨孤独
梧桐 / 细雨――化用,以声衬情,顿挫凄绝
㈢名句欣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㈣齐读,然后背诵全词
五、 小结课文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尽管没有写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声声慢》教案【2】
【教学目标】
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1.结合注释,翻译本词。
2.了解作者,并熟练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板书)。 首先让我们先回忆背诵一下以前接触过的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很好,在这首诗中,李清照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举项羽的不肯南渡来讽刺懦弱无能、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在背诵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李清照慷慨激愤的形象。但她反映同类题材的词却不同,我们今天要学的《声声慢》也表达了李清照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愤慨,但却表达的含蓄委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本词所蕴涵的情感。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
二、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口
生:(略)
师:很好,从大家的朗诵中,我知道大多数同学能够把握住本词的基调,说明大家作了很好的预习,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接下来我们听录音随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老师是怎么读的,看看我们对词的把握是否恰当,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有那些缺陷。
(一起听录音)
师: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1: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读时的“愁苦”基调,而且好像正听到作者在向我们诉说心中的愁苦之情。
生2:在他的朗读中,我感觉作者所看到的景色是“灰色”的。
生3:我觉得我们跟录音比起来,对词中情景的阅读把握的不是很好。
(别的同学点头赞同)
师:(面对大家)说的有道理吗?
生:(一起回答)有。
师:(故作疑惑)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一步一步看,首先词中到底描写了哪些景物?
三、深入探讨,揭示方法
生:描写了这样几个场景: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师:大家说的好,可以说引用原词把作者描述的几个场景表达出来了,但这样听起来、看起来似乎有点累赘,我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让人看起来就一目了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一下。
(同学举手回答,老师跟着一起帮助指导)
师:好,大家总结的很好。下面我们把刚才的成果展现到黑板上:
“淡酒浇愁”、“秋风劲吹”、“征雁南飞”、“黄花憔悴”、“独首窗儿”“雨打梧桐”。
(继续与生的对话)
师:景物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你们认为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怎样呢?为什么?
生:心情很忧愁,从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就可以看出来,都是一些感伤之景。
师:难道仅仅是“忧愁”吗?
(生看词,后恍然大悟。)
生:“怎一个愁字了得?”
(老师板书,并作总结。)
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独首窗儿
雨打梧桐
师:对,面对“秋风”“征雁”“黄花”“雨打梧桐”等极易让人忧愁的景象,词人怎能不愁呢?更甚者,连“愁”字都无法表达她忧愁之心。这种把诗歌中的形象、景象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意境”;其中用来表达情感的形象与景象,我们则称之为“意象”。可以说,在诗词鉴赏中,通过把握意象来理解情感,是我们诗词鉴赏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从本词的鉴赏中我们可窥见一斑。
(板书:意象 情感 )
四、查漏补缺,消除盲点
师:可以说,到这里大家已经基本把握了本词的核心,但老师还有个疑问:作者面对此情此景之前,心境怎么样呢?面对此情此景之时,有人陪同吗?
(部分同学开始疑惑并陷入沉思,有的同学开始举手。)
生:词人无人陪同,心情凄惨、悲戚。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可知。
师:很好,“寻寻觅觅”是写独自一人在屋里东寻西觅,“冷冷清清”是写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又引起了词人内心“凄凄惨惨戚戚”的感伤,这七组叠词很好的渲染了作者愁苦的心境,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这也促使词人的眼睛变成了灰色的了。
(以上边讲边板书)
结果
引 发
表 现
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独首窗儿
雨打梧桐
意象 情感
五、总结方法,学会运用
师:好,通过阅读、朗诵,在把握整词基调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抓意象,终于分析出了词人当时的情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词中到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自我评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学生要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本主义语文教育理念。《声声慢》一课的教学构想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其重点有四: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所能理解的点上,进行指导点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对话,既显语文科学的逻辑,又有融融其乐的自由课堂。
②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一首词作为载体,用探讨的方式在无意识中让学生意识到“意象” 在整个诗词鉴赏中的重要地位,并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以强化他们运用这一方法的意识。
③注意联系文体特征进行教学构思。在对本词的设计中,我注重阅读朗诵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朗诵为起点引导学生体悟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④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把握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他们解读文字时难免有盲区甚至误区,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在解读中,有一些粗心的同学忽视甚至误读“寻寻觅觅”一句,这时教师在备课中就要进行准备,在教学中发挥教学智慧,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后来的结果证明,学生基本能够运用这一方法,对诗词进行初步的鉴赏。当然,这堂课的设计中也有一些问题。在诗词的教学中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以意境的再现深刻体会作品的主题。但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单一,为了让学生对诗词鉴赏有一个“鉴之有效”的方法,只能进行有选择的放弃,但这样的放弃似乎割断了诗词鉴赏的完整性与整体性。
《声声慢》教案【3】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一. 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
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自画像
(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出示幻灯片2:〈如梦令〉文字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文字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
什么样的“愁”——离愁
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
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
[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出示幻灯片5:〈声声慢〉文字
二.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 生齐读
2. 师范读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出示幻灯片6:“愁”字
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 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
《声声慢》教案【4】
【教学目标】
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1.结合注释,翻译本词。
2.了解作者,并熟练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板书)。 首先让我们先回忆背诵一下以前接触过的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很好,在这首诗中,李清照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举项羽的不肯南渡来讽刺懦弱无能、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在背诵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李清照慷慨激愤的形象。但她反映同类题材的词却不同,我们今天要学的《声声慢》也表达了李清照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愤慨,但却表达的含蓄委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本词所蕴涵的情感。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
二、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口
生:(略)
师:很好,从大家的朗诵中,我知道大多数同学能够把握住本词的基调,说明大家作了很好的预习,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接下来我们听录音随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老师是怎么读的,看看我们对词的把握是否恰当,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有那些缺陷。
(一起听录音)
师: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1: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读时的“愁苦”基调,而且好像正听到作者在向我们诉说心中的愁苦之情。
生2:在他的朗读中,我感觉作者所看到的景色是“灰色”的。
生3:我觉得我们跟录音比起来,对词中情景的阅读把握的不是很好。
(别的同学点头赞同)
师:(面对大家)说的有道理吗?
生:(一起回答)有。
师:(故作疑惑)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一步一步看,首先词中到底描写了哪些景物?
三、深入探讨,揭示方法
生:描写了这样几个场景: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师:大家说的好,可以说引用原词把作者描述的几个场景表达出来了,但这样听起来、看起来似乎有点累赘,我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让人看起来就一目了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一下。
(同学举手回答,老师跟着一起帮助指导)
师:好,大家总结的很好。下面我们把刚才的成果展现到黑板上:
“淡酒浇愁”、“秋风劲吹”、“征雁南飞”、“黄花憔悴”、“独首窗儿”“雨打梧桐”。
(继续与生的对话)
师:景物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你们认为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怎样呢?为什么?
生:心情很忧愁,从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就可以看出来,都是一些感伤之景。
师:难道仅仅是“忧愁”吗?
(生看词,后恍然大悟。)
生:“怎一个愁字了得?”
(老师板书,并作总结。)
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独首窗儿
雨打梧桐
师:对,面对“秋风”“征雁”“黄花”“雨打梧桐”等极易让人忧愁的景象,词人怎能不愁呢?更甚者,连“愁”字都无法表达她忧愁之心。这种把诗歌中的形象、景象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意境”;其中用来表达情感的形象与景象,我们则称之为“意象”。可以说,在诗词鉴赏中,通过把握意象来理解情感,是我们诗词鉴赏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从本词的鉴赏中我们可窥见一斑。
(板书:意象 情感 )
四、查漏补缺,消除盲点
师:可以说,到这里大家已经基本把握了本词的核心,但老师还有个疑问:作者面对此情此景之前,心境怎么样呢?面对此情此景之时,有人陪同吗?
(部分同学开始疑惑并陷入沉思,有的同学开始举手。)
生:词人无人陪同,心情凄惨、悲戚。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可知。
师:很好,“寻寻觅觅”是写独自一人在屋里东寻西觅,“冷冷清清”是写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又引起了词人内心“凄凄惨惨戚戚”的感伤,这七组叠词很好的渲染了作者愁苦的心境,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这也促使词人的眼睛变成了灰色的了。
(以上边讲边板书)
结果
引 发
表 现
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独首窗儿
雨打梧桐
意象 情感
五、总结方法,学会运用
师:好,通过阅读、朗诵,在把握整词基调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抓意象,终于分析出了词人当时的情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词中到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自我评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学生要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本主义语文教育理念。《声声慢》一课的教学构想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其重点有四: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所能理解的点上,进行指导点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对话,既显语文科学的逻辑,又有融融其乐的自由课堂。
②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一首词作为载体,用探讨的方式在无意识中让学生意识到“意象” 在整个诗词鉴赏中的重要地位,并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以强化他们运用这一方法的意识。
③注意联系文体特征进行教学构思。在对本词的设计中,我注重阅读朗诵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朗诵为起点引导学生体悟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④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把握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他们解读文字时难免有盲区甚至误区,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在解读中,有一些粗心的同学忽视甚至误读“寻寻觅觅”一句,这时教师在备课中就要进行准备,在教学中发挥教学智慧,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后来的结果证明,学生基本能够运用这一方法,对诗词进行初步的鉴赏。当然,这堂课的设计中也有一些问题。在诗词的教学中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以意境的再现深刻体会作品的主题。但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单一,为了让学生对诗词鉴赏有一个“鉴之有效”的方法,只能进行有选择的放弃,但这样的放弃似乎割断了诗词鉴赏的完整性与整体性。
【声声慢获奖教案】相关文章:
声声慢教案10-07
《声声慢》教案03-24
声声慢教案02-10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12-31
《声声慢》教学教案10-07
《声声慢》教案(集合)10-28
《声声慢》优秀备课教案10-07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10-07
声声慢练习教案设计10-07
《声声慢》教案范文合集6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