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教案
导学内容 | 大课题 |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 课型 | 新授课 | 学时 | 共7学时 |
本节内容 | 避免革命的改革 | 第1学时 | ||||
课程标准 |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 |||||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查阅资料的能力。 认识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表演课本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表演的能力。 通过重现“焦点访谈”,给学生设计一种情境,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切身的体会,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将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通过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比,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 |||||
导学重点 | 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 |||||
导学难点 | 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 |||||
导学设计 意图 | 1、自主学习课文,整体感知,并完成课堂作业中的填空题; 2、检查学习效果,记忆基础知识; 3、通过学生朗读,教师解释了解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4、合作交流,理解1861年改革的实质; 5、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认识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 |||||
教具准备 | ||||||
导学设计过程 | ||||||
教师导学活动 | 学生学习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导入新课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暂时陷入了革命低潮,俄国的封建势力甚嚣尘上。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资产阶级进行了斗争,农奴也起来反抗农奴主的压迫和剥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沙皇决定进行变革。 二、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同时对课堂作业进行抽查。 新授课: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引导学生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 B、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策划改革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请一同学朗读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过程中略加解释,以助理解。 2、布置学生结合“想一想”思考讨论这场改革的实质。 3、教师点拨: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1、安排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对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提问: ①、为什么课本以“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作为本目的小标题? ②、“沉重步伐”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沉重”? 3、点评:“沉重步伐”表现为俄国近代化的速度缓慢,它的经济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比不上美国、德国等新兴的国家。而它“沉重”的原因则是因为改革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 四、小结: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俄国的对外扩张,使俄国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缓和国内矛盾,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浓厚的封建残余也影响了俄国的发展速度。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仔细听并结合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问认真分析。 二、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堂作业中的选择及填空题,同时记忆相关的基础知识。 新授课: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思考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识记改革的策划者及时间。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理解本目内容并熟悉1861年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识记本目内容的知识点。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1、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并分析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教师提问并举荐作答。 3、认真领会教师点评。 四、小结: 认真领会。 五、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教案】相关文章:
第三单元理解与宽容教案10-07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辅导教案10-07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教案10-07
《五十六朵花》小学第三单元音乐教学教案10-09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1-18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教案10-0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10-06
有关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教案10-07
第二单元 提升自我, 适应社会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