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向沙漠进军》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22-10-07 09:14: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向沙漠进军》第一课时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向沙漠进军》第一课时教案

  1.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 第一课时。

  2.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雄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分类说明、举例说明的方法以及恰当的使用词语准确说明说明事物。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手法导入,并利用此法使学生理解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以及人类防御沙漠、向沙漠进军的方法。

  (2)比较阅读,体会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写法。

  (3)借助于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4)开展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录像,分组讨论,开展演讲比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

  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之地,经济繁荣之所,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

  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只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回答:

  (1)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用途等;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抓住事物特征;

  (3)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等;

  (5)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

  (6)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理。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19xx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 第一课时》。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现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定人。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多有论著,总计数百篇。他特别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3.正音、辨字、辨词。

  肆sì(不要读成cì)      涸hé(不要读成gù)

  葱cōng(不要读成cóng)沛(不要写成沛)

  磴dèng(不要读成dēng)

  4.文章内容的分析。

  (1)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读时可采取一人一段,自愿读,不指定,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若有中心句的段落,就用中心句表示,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就需要自己概括。

  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关外30公里都变成了沙漠。

  第4段:沙漠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第7段: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第9段:我们向沙漠进军取得的若干成绩。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可以保护农田,开辟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第11段: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第12段:沙漠地区的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以上各段的中心意思,1、4、7、8、10、13是原文的中心句,其他几段的中心意思是概括出的。)

  (3)在上述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段):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

  第二部分(第5~8段):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

  第三部分(第9~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被征服的,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2、3两段说明了什么?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

  答:这两段举了国外地中海沿岸和国内陕西榆林地区受沙漠侵袭的情况,从而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属于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沙漠向人类发动攻势的武器是什么?进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这属于哪类说明方法?

  答:沙漠向人类发起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主要方式是“游击战”和“阵地战”。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③如何征服沙漠?征服沙漠的关键是什么?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的途径:—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这是抵御沙漠的“游击战”,一是植树种草,这是抵御沙漠的“阵地战”

  这两种途径都只是采取守势,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寻找和开发充足的水源是

【《向沙漠进军》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10-07

加薪秘诀:努力向高薪进军10-26

在沙漠中心教学教案10-09

myschoolbag第一课时教案10-07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03-06

《新疆的沙漠和绿洲》教案10-11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教案10-10

《绿色蝈蝈》第一课时教案10-11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案10-10

《问银河》第一课时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