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马说优质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重点难点
1,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较简单,注释较详细,教师可以不用逐字逐句的给学生翻译课文,应该给学生留一些讨论、探究的空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把这篇课文所讲的深刻道理以及给学生带来的教育意义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评论(0)
学时重点
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 掌握重要实词和虚词
评论(0)
学时难点
重点字词的掌握和朗读节奏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马说教案
幻灯片展示一幅百马图让学生说说图片内容,在要求学生说说带 马的成语和诗词。
老师在给大家讲个千里马的故事
古往今来,还有很多写马的文章,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它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活动2【讲授】教师简介文体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 说 马---人 托物寓意
活动3【活动】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幻灯片展示)
二、朗读课文,疏解文意(学生合作交流)
1、教师范读,正音正字。
读完后,教师强调:
一字两读,在古文中经常会遇到。这是由于一字代表不同的词,故音读随之而异。如“食”字,当“吃”或“吃的东西”讲,念shí ,而词义变为“喂养”(这一意义后来造一个“饲”字表示),就改念sì了。因此,本文中“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念shí ,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改念sì。
又如“见”,当“看见”“拜见”讲,念jiàn,当“出现”讲,就念xiàn了。如本文“才美不外见”。这是因为上古没有“现”字,凡“出现”的意义都写作“见”。韩愈是唐代人,有时会沿袭周秦两汉时人的用字习惯。
“石”字在古代不论用为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还是用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都念shí,与“石头”的“石”读音一样。而现代作为容量单位,念dàn,字又写作“担”。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请同学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让学生把握朗读节奏和重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再齐读课文。
6 .疏通文意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在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重点字词和句子幻灯片显示。
三、背诵课文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且达到背诵的要求。
四、小组推荐学生起来背诵课文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题。
4.2 第二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几名同学起来背诵课文,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
二、分析课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问题)
(1)小组合作理清文章结构,然后各小组展示结果。
(2)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文中千里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遭遇? 千里马的遭遇让我们不仅产生怎样的感情?
(3)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试试体会下这几个“也”字的情感
(4)千里马的不幸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我们的思考不能就此打住,我们不禁要问:谁应当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对这些人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让我们再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吧,记住我们千里马的不幸……要读出对这些饲马者的谴责与不满。
请注意句式的选择:许多“不”字的使用,表达出了强烈的否定语气。
第三自然段蕴藏着对驭马者无知、傲慢的憎恶、鄙视与嘲讽,请大家来试一试
怎样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内养情感;外修语调、快慢、轻重、紧张舒缓;读时物我两忘,管他那般与这般
(5)除此以外,谁还要为千里马负责?文中哪句话对伯乐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
三 问题探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符合事实逻辑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小组合作探究)
那为什么韩愈还要如此肯定自己的观点?结合背景来思考(介绍作者和背景)
有了伯乐,才有了千里马,难道伯乐是千里马的唯一出路吗?谁是谁的上帝?
如果我们把人生的裁夺权寄于伯乐,那么伯乐会不会因为手握特权而枉断优劣?
那么谁还必须要为千里马负责?
比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名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是千里马总会驰骋”?
四、拓展延伸:阅读文章其实也就是在与作者心灵的在交流,在《马说》中,我们感受到了韩愈的无限委屈,那就请你给韩愈写几句话,来宽慰一下他。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谈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再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遇到困难应该积极的想办法解决困难,战胜困难,更要有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千里马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活动2【作业】布置作业
围绕课文当中“人才”这个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23 *马说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3 *马说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学时重点
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 掌握重要实词和虚词
学时难点
重点字词的掌握和朗读节奏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马说教案
幻灯片展示一幅百马图让学生说说图片内容,在要求学生说说带 马的成语和诗词。
老师在给大家讲个千里马的故事
古往今来,还有很多写马的文章,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它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活动2【讲授】教师简介文体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 说 马---人 托物寓意
活动3【活动】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幻灯片展示)
二、朗读课文,疏解文意(学生合作交流)
1、教师范读,正音正字。
读完后,教师强调:
一字两读,在古文中经常会遇到。这是由于一字代表不同的词,故音读随之而异。如“食”字,当“吃”或“吃的东西”讲,念shí ,而词义变为“喂养”(这一意义后来造一个“饲”字表示),就改念sì了。因此,本文中“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念shí ,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改念sì。
又如“见”,当“看见”“拜见”讲,念jiàn,当“出现”讲,就念xiàn了。如本文“才美不外见”。这是因为上古没有“现”字,凡“出现”的意义都写作“见”。韩愈是唐代人,有时会沿袭周秦两汉时人的用字习惯。
“石”字在古代不论用为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还是用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都念shí,与“石头”的“石”读音一样。而现代作为容量单位,念dàn,字又写作“担”。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请同学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让学生把握朗读节奏和重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再齐读课文。
6 .疏通文意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在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重点字词和句子幻灯片显示。
三、背诵课文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且达到背诵的要求。
四、小组推荐学生起来背诵课文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题。
【中学语文马说优质课教案】相关文章:
《马说》优质课教学方案10-08
《马说》教案09-18
《马说》教案优秀10-10
有关《马说》教案6篇10-08
有关《马说》教案汇编5篇10-09
《马说》教学方案10-08
《马说》教案集锦十篇04-08
关于《马说》教案模板(通用14篇)05-15
关于《马说》教案模板合集八篇10-25
《马说》教案范文汇总8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