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三下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时间:2022-10-08 06:47: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岛版小学三下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三下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杂技及杂机动作示意图等。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第一个红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第二个红点: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 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目标

  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确定对称轴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信息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3页。

  教材分析:

  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

  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

  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

  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

  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

  分题订正,投影出示。

  三、动手实践,创作图形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

  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

  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

  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创作活动。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信息窗 对称

  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3页。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事例,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画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

  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

  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

  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

  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

  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

  作业设计

  搜集各种汽车标志图案,并看一看什么车的标志是轴对称的。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贴画)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页。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学会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后的一节复习课。通过一幅综合信息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了解学生对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丰收园”栏目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播放图书馆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哇!这里的书可真多呀!你到图书馆借过书吗?在图书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书进行阅读。最近学校还开展了“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活动,看,这些同学都在忙什么呀?

  课件出示书第18页情境图“小小图书管理员”。

  谈话: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一:1个书橱能放200本书,总共590本书。

  信息二: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他的2倍。

  信息三:有140本书要贴标签,已经贴好了32本,剩下的要2小时贴完。

  信息四:有520本书要捐给希望工程,5本捆一捆,每4捆打一包。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主要问题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3个书橱能放下这些书吗?

  (2)小强同学修补了多少本书?

  (3)平均每小时要贴多少本书的标签?

  (4)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

  ……

  2、梳理知识,回顾整理

  谈话:大家刚才提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可以用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想想,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看谁说得最多最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板书。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的知识还真不少,谁来给大家来个友情提示,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什么?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小组通过交流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儿?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试商的方法、被除数末尾是0的除法、商中间是0、末尾是0的除法、混合运算顺序等)

  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解答,看哪位同学解决的问题最多?

  2、小组交流、评价

  谈话:在小组中说说你根据信息图中的哪些数学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解决哪些问题有困难可以让组内伙伴帮帮你。

  3、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谈话: “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这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解决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可以(1)520÷5=104(捆)

  104÷4=26(包)

  (2)520÷5÷4=26(包)

  (3)520÷(5×4)

  =520÷20

  =26(包)

  谈话: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他的2倍小明。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是小强修补了多少本。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小明、小强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能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可以(1)40×2=80(本)

  80+40=120(本)

  (2)40×2+40

  =80+40

  <<<1234567>>>

  =120(本)

  (3)40×(2+1)

  =40×3

  =120(本)

  三、拓展延伸,巩固知识。

  谈话: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小华看到一本书可能被虫子咬了,其中有一页上的好多数字都是小洞了,你能帮帮小华,把这页书修补好吗?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丰收园”中的苹果,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并评一评小伙伴们的表现。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满意,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扬长避短,大家共同进步,让我们的收获的苹果越来越多。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

  (1)520÷5=104(捆)

  104÷4=26(包)

  (2)520÷5÷4=26(包)

  (3)520÷(5×4)

  =520÷20

  =26(包)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小学三下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案10-09

热闹的元宵节教案01-13

大班找对称教案04-03

初中数学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教案12-28

热闹的元宵节小学作文11-07

热闹的读书节小学作文07-08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教案10-09

《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09-14

《对称形剪贴》优秀教案10-09

关于《轴对称图形》教案范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