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了解密度表。
(4)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5)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
(1)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知识点1】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的。
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 可以作为区分物质的重要依据。
【知识点2】 密度的概念、公式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其国际单位是 ,常用是 ,它们的换算关系:
【知识点3】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1.原理:
2.用 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利用 和 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其实验步骤是:
① m。
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1的水,再将用细
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 V2,那么固体的体积V =
③用公式 计算出物质密度。
(2)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可以用 方法。
(3)测液体的密度
误差较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 m2 ;
④液体的密度ρ=
【知识点4】密度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ρ=m/v)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ρV)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
四、典型例题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ρ= 看出,一个物体的质量m越大,它的密度ρ就越大
B.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若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是0.8g/cm3,则说明这种液体肯定是煤油
C.一滴水和一杯水的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密度也不同
D.使一个铜块温度升高时,铜块的密度将变小
例2. 一个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能装1kg的 ( )
A.硫酸 B.汽油 C.煤油 D.酒精
例3. 一个质量为158g的空心铁球,体积是30cm3,已知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则该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 )
A.20㎝3 B.14㎝3 C.17㎝3 D.10cm3
例4. 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65g,若将30g砂粒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其总质量为83g。求砂粒的密度。
例5. 测不规则的小固体的密度时,质量可用天平直接称量,而体积要用 和 配合测量,然后用公式 计算密度。测盐水的密度时,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步骤安排很有讲究。请写出最主要的操作步骤及表达式:
(1) ;(2) ;
(3) 。 表达式:ρ=
五、课后巩固
1.一瓶铭牌标有5L(1L=10-3m3)的“鲁花”牌花生油,密度为0.94×103㎏/m3,质量为( )㎏.这瓶花生油用去一半后,剩下花生油的密度为( )㎏/m3.
2.A、B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A.5∶2 B.2∶5 C.1∶2 D.2∶1
3. 一铁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为30cm,用三种方法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的,求空心部分的体积(ρ铁=7.9×10kg/m)?
4. 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5. 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g;放入一金属块后,溢出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500g;取出金属块后,总质量变为300g。求金属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 ,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 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 和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 , ,对比可解决 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 减去壳的体积 ,是 .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 ,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 ,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 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 ,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 ,所以 ,也就是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 所以 也就是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具
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
(三)教学过程
一、由提问引入课题
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
(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
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7.5密度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
1.密度表
讲解:由于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便于大家查各种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
(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从表中查出待查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得出: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是同一数量级,气体的密度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
(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
(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碑心石的长、宽、高算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花岗岩的密度;由=/V,得=V可算出它的质量.
让学生根据图7—8的数据,求出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请二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利用密度知识求体积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提问:
(1)不用量筒或量杯能测出这个零件的体积吗?
(2)谁能想出求这个铝制零件体积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出示:抄好例题的小黑板.〔例1〕某个钢制零件的质量为46.8克,它的体积有多大?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4.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教师指出: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三、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请3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完成课本节后练习1、2、3.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三道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5、8.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2.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
3.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出示一卷细铜丝或细铁丝,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可适当地书写副板书.并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如是“测量”,还是“计算”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小结,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板书:五、密度的应用.
板书:1.应用.
(1)可以鉴别物质.如勘探人员鉴别矿石等.
(2)计算不便于宜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体会密度知识的应用.
【实验一】用托盘天平测定小铝勺的体积.
【实验二】用量筒测出质量为40克的酒精.要求学生边实验,边在笔记本上简要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进行指导。
让一两个实验组,汇报测定过程和结果.
板书:2.解应用题
【例1】测得体育课上用的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体积约为0.57分米3,此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并加注角标.注意书写的格式.
已知:铅球=4千克,V铅球=0.57分米3=0.57×100米3
铅=11.3×103千克/米3.
求: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解.
=7.0×103千克/米3.
铅球≠铅
答:铅球不是用铅制成的..
【例2】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的煤油?(煤油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教师用分析法,讲述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注意到题中的隐蔽条件V水=V煤油.
由学生表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明显的已知条件和隐蔽的已知条件.并加注角标.
已知:水=1千克,煤油=0.8×103千克/米3
水=1.0×103千克/米3V水=V煤油
求:煤油=?千克
所以煤油=煤油·V煤油
=0.8×103千克/米3×0.001米3,
=0.8千克.
答: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的煤油.
解题完毕,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希望学生课下考虑,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87中的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书面作业:课本P83中,6、7、8、9、10.
【评析】
这个教案增加了两个小实验是很值得推广的做法,使同学对密度的应用感到更具体,印象更深刻.两个实验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但教案反映的不够.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两个实验的目的,实验及计算过程都应写清楚,并注意要向学生提醒些什么问题.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
4.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实验器材
教师: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平一架,砝码1套,量筒,小黑板(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平一架,砝码1套,量筒,坐标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重要的概念。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将一个有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师介绍有关于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纯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是否纯金的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32页图2-16,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出示实验所用的一组体积为20cm3体积为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20mL的水一杯及实验记录到的数据,如下表:
长方铁块质量(g)铜块质量(g)水质量(g)
要求学生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教师强调天平的使用规则)
引导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水,它们的质量不相等。铜块质量最大、铁块较小,水最小。
问题: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常识,学生会说出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它的质量越大,教师给予肯定。
实验:教师出示体积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同时出示画有课本第33页实验记录表格的小黑板,让学生把铜块、铁块和水的体积填入表中,把前面所测的2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填入表格中。
接着,教师将天平放在讲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请二位同学上讲台测定1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并将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其他同学分组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同一块铁块或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并要求学生利用得到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象。
质量(g)体积(g)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铜块1
铜块2
水1
水2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得到的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
铁块1与铁块2比较:铁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 7.9g/cm3。
铜块1与铜块2比较:铜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8.9g/cm3。
同理,比较水1和水2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二、密度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每1cm3的铁质量都是7.9g,实验中所用的铜块每1cm3的铜质量都是8.9g,对于铁来说7.9g/cm3这个比值与铁的体积与质量大小没有关系,对于铜来说,只要是同一种铜,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对于每种物质来说,这个比值都是一定的。跟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教师:从实验数据还可以看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反映了单位体积中质量大小,即不同物质质量分布的疏密情况,比值越大,质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规定:某种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说明:cm3、dm3、m3物理学中都叫单位体积。
类比速度公式的导出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教师: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写作:ρ=MV
讨论公式的意义: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讨论。
1、根据公式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教师评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与体积无关。所以A、D两选项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教师再讲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并引导学生看书第34页的密度表,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同时让学生观察密度表,让学生讨论,可从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密度表,我们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绝大部分固体比液体的密度大,气体密度最小。
2.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会随物质的状态而改变。
3.不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相等。
三、求物质密度的计算
1.例题:8.9 ×103kg/m3等于多少 g/cm3?
0.8g/cm3等于多少kg/m3?
解:∵1kg=103g 1m3=106cm3
∴8.9×103kg/m3=8.9×103× =8.9g/cm3
又∵1g=10-3kg 1cm3=10-6m3
∴0.8g/cm3=0.8× =0.8× =0.8×103kg/m3
2.让学生看书第35页的例题1和例题2,了解密度计算的方法,教师讲解解题的步骤和物理学中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讲解例题1的同时,回忆课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的公式是ρ= ,记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单位是 kg/m3,还有g/cm3,1g/cm=1000kg/m3。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35页作业第1、2、3、4题。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密度在中学业物理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有关密度的计算或实验设计题。同是它又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使用比值的方法来定义密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新教材在引导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由此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既复习了天的使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教材要求来看,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有明显不同。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密度的概念”,属于“理解”水平层次,强调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既有“独立操作”水平层次,又有“理解”水平层次。与教学大纲相比,更加突出实验和探究。同时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学生用学过的密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具有的共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并用图像表示等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
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实验,体验物质属性;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定义;
(3)师生由密度公式讨论导出密度的单位以及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五、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教学
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概念教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2)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
4、密度表
5、例题(课本)
(三)总结扩展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意义是1m3的铝的质量是2、8×103kg/m3。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四)联系实际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教学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5100.5
木块210200.5
石块11042.5
石块2208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幻灯片出示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
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
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我们通过对前面学习知道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上0.9×103kg/m3,那么大家来计算一下1kg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上面的知识点来解释为什么冬天自来水管会冬裂?
2、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课内探究
(一)密度与温度
1、问题思考: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2、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3、我来归纳: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在冷藏室的气球体积,在炉火附近的气球体积。由于密度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
4、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5、我来归纳:酒精灯附近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推动纸风车转动起来。
可见,温度(“能”或“不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和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6、讨论一下吧: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二)状态与密度
1、问题思考:北方冬天的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2、我来归纳: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而质量保持,这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这说明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有关。
(三)水的反常膨胀
我来归纳:4℃水的密度最。当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当温度底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
北方冬天,如果不保护好自来水管,自来水管会结冰,结冰时,自来水管遵从的规律,水结冰时遵从的规律,从而使水管破裂。
(四)密度与鉴别物质
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1)利用公式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求质量。
(3)利用公式求体积。
达标检测:
1.关于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B.同一种物质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C.不论是不是同种物质,m大的ρ肯定大
D.不论V是否相同,ρ大的m就大,ρ小的m就小
2.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
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3.汽油的密度是0.71×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A.1kg汽油的体积是0.71×103m3
B.1m3汽油的质量为0.71kg
C.1kg汽油,密度是0.71×103kg/m3
D.0.71m3汽油,质量为1×103kg
4.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已知ρ冰=0.9g/cm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密度减小了B.密度减小了
C.体积增大了D.体积增大了
5.体积为4×10-3m3的铜球.其质量为24kg.试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6.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1.7×103kg/m3,ρ2=1.3×103kg/m3,ρ3=1.5×103kg/m3.如果体积相同的三种液体混合,求混合后液体的总密度.
7.燃料公司采回1500t柴油,以备春耕时农机的需要.用运油的槽车,每节车厢能装38m3,把这批柴油一次运回来要安排多少节这样的油罐车?(ρ油=0.8×103kg/m3)
[参考答案]
1.B
分析:公式ρ=是密度的定义式,正确的理解应足:对于某种物质,体积较大时,质量也较大,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密度跟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它是物质的特性,因此选项A、C、D不对,选项B正确.
2.D.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ρ=,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正确答案,剩下的半杯糖水,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即有m′=,V′=V,故
ρ′=
可见,糖水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密度是不变的.以后遇到类似问题,都应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推理.
3.B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密度的单位“kg/m3”的理解.正确理解是:1m3汽油,质量是0.71×103kg,因此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4.AD
分析: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g/cm3,而ρ冰=0.9g/cm3,密度减为原来的,故密度减小了,又由ρ=,V=.
水在结冰时.可认为质量不变
故体积增大了.
5.分析:此题判断铜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有以下几种办法:
办法一:可以求出铜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如果小于铜的密度,则是空心的.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ρ球=6×10kg/m3〈8.9×103kg/m3
因为ρ球<ρ铜,所以铜球为空心.
办法二: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铜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如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则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m实=ρ铜V铜=8.9×103kg/m3×4×10-3m3=35.6kg>24kg
因为m实>m球,所以铜球为空心.
办法三:根据给出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如果结果小于已知铜球的体积,则铜球是空心的.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V铜==2.7×10-3m3〈4×10-3m3
因为V铜 球,所以铜球为空心.
6.分析:本题要点:①三种液体混合前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的总质量.
②三种液体混合前的体积之和等于混合后的总体积.
解:设混合前每种液体的体积(取用的)为V,则由m=ρV有
ρ1V+ρ2V+ρ3V=3ρV
ρ=(ρ1+ρ2+ρ3)
=×4.5×103kg/m3=1.5×103kg/m3
混合液的密度是1.5×103kg/m3.
[同类变式1]
取体积相同的三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已知ρ1=1.7×103kg/m3,ρ2=1.3×103kg/m3,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ρ=1.5×103kg/m3.求ρ3.
分析:本题是上题的同类变式,分析思路完全相同.
解:设取每种液体的体积为V,由ρ=m=ρV
ρ1V+ρ2V+ρ3V=3ρV3ρ=ρ1+ρ2+ρ3
所以ρ3=3ρ-(ρ1+ρ2)
=3×1.5×103kg/m3-(1.7+1.3)×103kg/m3
=1.5×103kg/m3
第三种液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同类变式2]
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1.7×103kg/m3ρ2=1.3×103kg/m3ρ3=1.5×103kg/m3.现取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混合,求混合液体的密度ρ.
分析:解:设取三种液体的质量均为m
由ρ=V=
ρ=
=
=1.48×103kg/m3
所以混合后的密度为1.48×103kg/m3.
7.分析:(1)由于柴油的质量单位是吨,故密度用t/m3作单位好.
(2)1500t柴油的体积应由V=求出.
(3)V油是V车的多少倍?(注意这种运算是不能舍的,只能入)
解:柴油的总体积:
V油==1875m3
车厢节数==49.4,取50节.
分析:本题也可以根据质量来求,一车38m3柴油的质量是多少?
1500t是一车的多少倍?
解:由ρ=m/V,得:m=ρV
m车=ρ油V车=0.8t/m3×38m3=30.4t
车厢的节数==49.4,取50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
(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60.0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
(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xxx;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xx;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xx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g/dm3;
ρ银=10.5×103kg/m3=……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12-31
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09-02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1-12
中考物理教学教案03-08
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论文06-23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08-23
高中物理知识大全07-21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4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