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书圣王羲之》第2课时教案

时间:2024-12-31 12:05:01 诗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书圣王羲之》第2课时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圣王羲之》第2课时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书圣王羲之》第2课时教案

  《书圣王羲之》第2课时教案 1

  教学目的:

  1.认读“荐、遂、锥、颖、晌、辱、慨”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习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具收集成语

  (一)激趣导人

  1.学生展示收集的成语。

  2.教师指出很多成语来自历史故事,如“望梅止渴”、“负荆请罪”等等。

  3.教师从这些成语人手导人新课。

  4.简要介绍司马迁的《史记》以及“毛遂”这个人物。

  (二)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注意“遂”是平舌音;“频”是后鼻音;“锥”是翘舌音;“晌”的声母是“sh,不是“x”;“慨”读第三声,不读第四声。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查找工具书以及质疑讨论解决。

  3.交流汇报。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盟约:缔结同盟时所订立的誓约或条约。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采用或接受。

  锥子:有尖头的用来钻孔的工具。

  脱颖而出:成语。比喻遇到机会,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不知所措:不知道手脚如何放置才好。形容着急或发窘。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三)自学交流,角色朗读

  1.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交流汇报。

  (1)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毛遂与平原君的对话体现了毛遂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这也为他自己将来的成功迈开了第一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毛遂这种敢于推荐自己的精神。

  毛遂与楚王的对话体现了毛遂的勇敢机智,博学多才,他能审时度势,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将楚王说得心服口服。

  (2)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上表现人物的`特点。

  当平原君叫毛遂还是留下的时候,毛遂是“马上”说,说明毛遂珍惜机会,遇到机会不会轻易放过。

  当平原君与楚王的谈判陷入僵局时,毛遂“用手按着佩剑把手,大步跨上宫殿的台阶”,充分说明了毛遂机智勇敢的特点。

  本文着重描写了两次对话:毛遂与平原君的对话;毛遂与楚王的对话。这两次对话人物语言鲜明,适合于学生分角色朗读。

  指导朗读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别读出毛遂自信、勇敢、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平原君的话,要读出他轻慢的语气;读楚王的话,应读出楚王由威严到羞愧的变化过程。

  (四)联系实际,培养自信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开展一次“竞选班干部”的班队活动,采取“毛遂自荐”的方式竞选班干部。竞选结束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在班队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据闻、所想写下来。

  《书圣王羲之》第2课时教案 2

  教学目的:

  1.认读“肴、斟、羲、熏、逸”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以故事作为开头的方法。

  3.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感悟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来之不易。

  教具课件

  (一)故事导人,感知书圣

  1.教师口述开故事。

  2.点明“文士”既是“书圣”王羲之,书法作品即《兰亭集序》。

  3.让学生体会这样开头的好处。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出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课件或字帖,让学生对“书圣”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为人景仰的一座高峰?

  教师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如下几点,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熏陶;2.创造独具特色的书法新体;3.善于从动物身上学习书法规律;4.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字音上,要注意“斟”是翘舌音、前鼻韵母;“肴”的声母是“y”不是“x”,要把字音读准。

  2.文中涉及书法艺术的四字词语较多,可引导学生积累。

  文人墨客笔墨纸砚佳作纷呈提笔疾书一挥而就雄健有力自然潇洒出神人化各具神韵独具特色运用自如笔势开放富于变化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3.对于词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查找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

  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佳肴:美味的食品。

  矫健:强健有力。

  飘逸:洒脱自然;优雅不俗。

  (四)朗读欣赏,感悟书法艺术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王羲之书法创作的过程以及他的作品的介绍。这些语段生动、传神,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1.“只见一位文士,取过蚕茧纸、鼠须笔,迎着和暖的春风,兴致勃勃地提笔疾书,一挥而就。”

  这段话描绘了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过程,寥寥数笔,把王羲之自然潇洒的创作过程出神人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王羲之书写的画面,并通过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当时的场景。

  2.“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这才能运用自如,使全身精力都贯注于笔端。”

  “白鹅两掌齐力拨水”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用腕技巧。清代有位书法家曾作诗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人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由此可见王羲之钻研书法之深。

  3.“他的书法,笔势开放,富于变化,有时如浮云般飘逸,有时像惊龙般矫健,而结构又十分严谨。”

  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特色。教学这段,教师可使用课件分别展示《兰亭集序》中的'20个“之”字,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体会书法艺术的美。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把他们体会到的这种“美”读出来。

  (五)联系实际,学习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来的,这是与他善于思考、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分不开的。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这课文的收获。

  (六)课后练习

  第2题要求学生体会“如”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第1句中的“如”是假设的意思,可以替换成“如果”;第2句中的“如”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

【《书圣王羲之》第2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第2课时教案03-23

《白鹅》第1课时教案设计(精选6篇)06-12

《两件宝》第1课时教案(精选5篇)11-2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第2课时教案03-21

三年级数学下册《厨房和卧室中的小数》第2课时教案03-21

关于王羲之的励志作文04-08

第2届幸福节活动方案07-30

秋季赛主赛事第2日简报07-16

第3课《日历》教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