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论文【1】
摘 要 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系统也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提高作业生产率、节省资源以及节省能耗能方面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是实现煤矿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展开讨论。
关键词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某煤矿企业处于我国的中部地区,煤矿种类主要由焦煤、肥煤构成,随着企业引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企业原始的煤炭系统有了非常大的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安全系数、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在减少能耗方面也有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该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探索以及煤矿大型固定设备后备保护、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
因此本文以此企业为案例,来详细的探讨一下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分析。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点
机电一体化是把电子和机械这两方面的技术进行合理的结合,它是一个包含多种科学技术的学科,下表是它的基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通常机电一体化具有以下优点:1)机电一体化不仅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2)机电一体化具有比较广泛的使用领域;3)在调节维护方面非常的方便简洁。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此煤矿企业中的的应用
2.1 在平煤提升机中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体,通常包括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编程技术、集机械技术、接口技术等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煤矿企业相关技术的成长。
机电一体化是由机械技术演变而来的,如何把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械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使用机电一体化这一先进技术来提高机械技术水平,进而对机械的性能、原料、构造等方面进行改造,从而达到降低体积、降低重量、提升硬度、提升准确度的目的。
在煤矿机中自动化水平、机电一体化最高的设施是矿井提升机。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该企业煤矿建设中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企业技术的改造和煤矿的建设,巷道输送也逐步步入了大运量、大功率、大运量、远距离全自动化发展的时代,CST技术具有控制停车能力强、起动能力优秀、多驱点功率均衡、可以很快的响应过载能力、无限时间的验带速度等优点,同时可以使用计算机对安装在低速轴CST系统进行控制。
CST技术在该煤矿企业的矿主系统提升方面被充分使用到。
特别是对于内装式提升机,极大的简化了机械的机构,使驱动和滚筒变成了一个整体,把机械、电脑、电子电力合成了一个全自动的综合体。
同时数字化的提升机使用了总线方法,使得电器安装变得更加的简单化,并且非常的可靠。
另外,数字化设备操作起来非常的容易、生产能力高、维护量不大、工作效率高、能耗不高而且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量。
在安全方面可以对系统进行分级保密,用户操作界面简单易懂。
在使用CST后,不仅减少了胶带规格,而且对动力学问题也很好的进行了解决。
2.2 矿井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
在现代的矿井自动化系统中包括现场总线、以太网在内的电脑网络技术已经被大量的使用了。
这也为煤矿系统中构建网络控制系统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基础。
使用现场总线监控的方式使的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可以根据间隔的不同,使用不尽相同的功能,可以以间隔的情况为基础进行设计。
在案例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监控方法不仅可以远程对施工进行监控,而且还通过使用网络中的Profibus网络来作为井下胶带机的控制系统传送网络,从而达到实时的对胶带机和其有关设施进行信号的收集和控制。
为了使得地面上的指挥调度控制中心可以和矿井中的设备进行连通,可以使用以太网,通过双绞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从而达到远程控制、集中管理的目的。
2.3 在输煤系统中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输煤系统控制的作用,输煤系统是由煤机、振动筛、皮带机、破碎机等设施组成的两条输煤线。
在输煤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假如发生故障,就会导致不能发电等情况的发生。
所以,输煤系统需要遵循规定的运行规则来进行,即在煤炭供应的时候,各个设备的开启、关闭要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进行,需要对设备进行连锁控制,也就是说输煤系统设施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延时时间,这样才可以确保输煤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转。
同时,输煤系统控制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平时维修、运转、故障处理等方面的需要。
还要设计就地自动控制、就地手动控制、就地远程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三种类型的控制方法。
在使用远程自动控制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信息传送线路对控制中心下达的指令,全自动的对设备进行开启或关闭。
在使用就地自动控制方式时,可以使用就地开停控制器进行指令的输入,对设备进行自动的开启或者关闭。
随着时代的进步,输煤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非常的普遍,案例企业在矿机、炉、电、化、燃全部实现 DCS 及 PLC 程控操作和工业电视监控,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机组的工作效率、保障了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企业在使用了这些高科技设备后,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所以,一套先进的程控化输煤系统是非常的重要的。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煤炭企业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后,企业的生产率和利润率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不过在国内煤矿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施工条件越来越不好,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该以信息全自动化管理、井下无人化作业、煤矿全自动化生产为发展目标,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促进煤矿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浅析我国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机电信息,2011(9).
[2]王梅菊.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7).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2】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其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
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内涵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称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二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与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能,增强柔性。
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和提供产品的关键技术。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五个要素构成,如机器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三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自动机械、信息处理设备、办公室设备、车辆电子设备、医疗器械、光学装置、智能家电、楼宇安全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系统都离不开执行元件为其提供动力。
而执行元件和电子控制装置之间是无法直接连接的,因此需要一个驱动部件。
该驱动部件在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接收指令,进行能量转换,从而得到目标输出。
电子控制驱动系统对于精密传动来说,需要在执行元件输出终端进行传动测量.如测量其位置、速度、加速度,同时将所测得的数据反馈给电子控制装置,让其进行比较,进行误差修正控制,最终实现精密传动。
当有多个执行元件,其输出动作规律各不相同时,一方面要根据各执行元件工作情况来考虑其控制的方式,另一方面需要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输出的联系。
如果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可以让它们单独来工作,也可以通过构建PC机上位控制来统一管理。
若工作联动内容经常变化,就应构建一个可以直接识别联动输出的软件,将联动输出写入软件当中,让其直接转化为控制程序,这样就能灵活地应对动作输出的需求。
四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被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
微机作为关键技术引入了飞行器系统后,使机械―电子系统在高度控制、排气控制、振动控制和保险气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驱使机械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数据库,连洗衣机和其他消费品也用上了数据库驱动系统。
这样,对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成型和系统集成以及并行工程设计和控制的实施尤显重要。
此外,光学也进人了机电一体化阶段,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信技术进入了机电一体化,机器可像机器人系统那样遥控和虚拟现实。
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与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微机电一体化。
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21世纪。
五 现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方面的主要应用领域:
第一,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第二,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第三,智能化设计。
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维、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第四,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参考文献
[1]董金森、张小扬.论机电一体化技术[J].有色金属加工,2009(1)
[2]虞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3]冯旭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
[4]周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