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教学论文
机电课程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电教学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近两年“互联网+”的模式基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中职校的教学模式更应该紧跟潮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校;机电教学;策略
一、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中职校的学生年龄层较小,多数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自主性不强,自立能力有限。
有教师曾对中职学生的基本水平进行过调查,发现在测验中很多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及格,但是也发现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
整体来说学生们的底子较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这样的一个学生特点就给教师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和强度,很多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相反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又晦涩难懂,形成了两极分化。
(二)教学内容重复,重理论轻实践
很多中职生表示课业压力繁重,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过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
据不完全统计,有些中职校机电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居然多达22门,除语文、政治、英语等基础课程外,机电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除此之外专业技术课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气控制与维修》、《机床电气与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机与电拖》等,还有一些实习课。
学习时间有限,专业课设置过多,课时安排自然不足。
过多的理论课占用了学生们的实际实际,削弱了中职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像《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这样的专业课,课程内容直接存在严重重复,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三)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高校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的配备和使用。
但是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更新缓慢,导致现个别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课本—讲稿—黑板—粉笔”教学模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尤其是在机电教学中劣势十分明显,比如对PLC控制自动洗衣机的讲解,用黑板教学需要画大量的链接线,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教学的直观性,导致教学效率低、节奏慢、收效差。
由此不难发现,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至关重要。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只有这两个主体都发挥相应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独立,想法也很多,简单地说教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方式,相反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集思广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
比如课堂上除了简单的提问外,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留下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难度可以适当提升。
以机电传动中的机床行程控制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行程控制的案例,在授课时可以以龙门刨床的行程控制为例,通过展示龙门刨床的运动以及控制过程,让学生掌握龙门刨床的转向控制、终端保护、自动循环、制动和变速等基本过程。
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自主预习,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产生挑战、解决难题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将解决课业难题、获得实际能力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置的课程也应该以之为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多且杂,同时也存在内容上的交叉,这使得教学成效甚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课程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根据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要求,要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训课程,三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合并重复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如将“电、车、钳”确定为核心技能的三大类,将切实关系到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课程如《电气控制与维修》、《电子技能》、《车工技能》等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
增强实训课程的针对性,进而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具有线路多、系统复杂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浪费时间,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多媒体教学与之相反,能够呈现直观、具体地向学生展示所要讲解的内容,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机电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师生间的交流。
例如机电教师在讲解电气线路接线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多次观看线路接线方式,继而令学生利用多媒体来模拟接线。
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和学习,在实训中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时间,如星—三角降压起动这一内容一般需要6节课,采用多媒体后,只需要4节课就可以完。
而且多媒体教学具有反复播放的优势,可以加大教学质量的保证。
机电教学应多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让机电教学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大放异彩。
总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的共同心声,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和困惑心理,使学生乐学、好学,进而促使其掌握机电技术,成为一名信息化时代下适应社会的新一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06,(5).
[2]刘哲.对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3]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10,(5).
[4]王念哲.比较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机电类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电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此种社会背景下,机电教学专业越发受到重视,为提升机电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教师应加大对其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丰富学生机电实践活动,借助项目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学生整体操作能力。
本文将基于项目教学模式,对机电人才培养加以探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机电教学;研究分析
项目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将其合理地运用在机电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项目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分为收集项目信息、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等具体模块,且每个模块的主体都是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的不足,合理进行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项目化教学在机电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流程
机电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介绍项目、学生分组、小组项目立项、自主学习与开展项目、阶段小结与交流、成果提交与评价。
1在设计项目前,教师应从提升机电教学的有效性角度出发,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目标激励学生去学习;二是项目设计应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的内容也应遵循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取学习乐趣;三是保障项目设计的创新性,利用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项目前,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校具备的实验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实验室模型、设备配备情况等[2]。
在收集项目信息和介绍项目时,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合理的学习小组,注意学习小组中成员的搭配,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特别是在确定学生小组合作项目后,教师需指导学生确定科学的项目完成目标,并带领学生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通过比较、分类、核对等方式,处理好信息,真正区分出有用的信息。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机电教学的目标,与学习小组进行商讨,制定不同学习阶段的任务、活动方案、项目实施计划、任务分配、短期目标,并促使学生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提升机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项目化教学在机电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方式
项目化教学法应用在机电人才培养中,可以分为专业课程与实践活动两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应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合理结合项目化教学方式,充分做好机电教学准备,根据机电教学模块的特点,科学开展项目教学,提高机电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项目化教学应用在机电专业课程的途径
机电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数控加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运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系统规划项目内容的前提下,规定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如在进行《动态字幕的制作》项目教学活动时,首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字幕制作的资料,引导学生制定项目目标:
(1)动态显示字幕;
(2)字幕的设计可以是有特色的图案,也可以是双语字幕;
(3)调节字幕显示速度等;其次,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合理应用相关的仪表、仪器,记录对应的数据,提高学生排除机械故障的能力;
最后,将学生分成8个左右的学习小组,每组约5个同学,并明确确定原理图、制作电路板、采购原料、检测元器件、调试整体装配、填写实验报告等负责人员,降低项目实施的难度。
(二)项目化教学应用在机电实践活动的途径
项目化教学应用在机电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学校、企业与社会组织的支持,学校应根据不同的机电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校外机电教学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根据相关项目教学的要求,派遣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与传统实验实践活动相比,项目化教学实验实习的优势更加明显。
三.项目化教学应用在机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传统机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设置缺乏合理性,职业技能训练不足,实训基地建设较为落后,课程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缺乏现代化教育特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化工人才的需求。
为此,相关院校应加大对课程体系改革,对课程专业进行合理安排,始终遵守“实用”教学原则,打破专业课限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所需。
项目化教学应用在机电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独立收集相关信息,促使学生独立解决收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其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当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表现出不同意见时,教师应在了解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及时予以指导,而不应一味否定,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项目化教学应用在机电人才培养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结合机电专业课程与实践活动,合理地运用该教学模式,遵循设计项目、收集项目资料等程序,优化项目教学的教学流程,进而保障项目化机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振武.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4,01:112-116.
[2]刘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01:39-41.
[3]徐成,王世刚.机电类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52.
[4]金美琴.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60-61.
【机电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煤矿机电论文10-01
矿山机电论文10-01
机电专业论文10-01
机电论文发表10-01
机电应用专业教学方案的制定论文10-08
机电论文范文10-01
机电论文发表山西10-01
机电职称论文10-01
机电论文要写多久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