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外贸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下广东中小外贸企业战略转型路径分析,外贸经济论文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明显不同。
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发达国家纷纷借此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
贸易保护领域不断拓宽,由原来的货物向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延伸。
贸易保护手段更是多样,由原来的关税措施到非关税措施再发展到环保、社会责任措施。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
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
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对本身力量薄弱的中小外贸企业冲击很大,中小外贸企业立足国际市场更加艰难。
(一)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
由于美、日、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滑坡,需求下降,订单减少,外贸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面临海外货款回收困难[1]。
(二)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频遭贸易壁垒。
广东是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省份。
广东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3以上,所受到的贸易摩擦却占全国的2/3以上。
据统计,广东省目前至少有八成以上出口企业遭遇过技术性贸易壁垒 [2],主要涉及的行业有纺织品、服装、鞋类、陶瓷、家具等中小外贸企业集聚的产业。
(三)国际金融危机使广东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存在的各种内在问题更加凸显。
主要表现为抗风险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核心竞争力不足等。
再加上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出口退税补贴政策收紧,中小外贸企业各项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高涨以及存在融资困难等问题,为广东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外贸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3]。
二、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一)企业服务能力偏低,传统经营模式发展受限
中小型外贸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单纯依靠外贸经营权,买低卖高赚取差价或是满足于代理进出口收取佣金。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国内原来自营生产但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逐渐转为自营进出口,生产商和零售商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中小外贸企业受到来自价值链内部上游采购和下游销售环节的利润挤压威胁[4],中间商发展空间受限。
(二)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出口市場过于集中
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出口商品主要是塑料、纺织品、橡胶及其制品、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化工产品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纺织类商品是最大宗出口商品。
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国家,其次是欧盟和美国,这几个主要出口市场的比重占到出口总额的70%以上[5]。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战略远景规划
中小外贸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品牌、差异化和创新优势,核心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一旦外需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都将面临生存压力,举步维艰。
加上国内外诸多因素导致外贸交易成本大幅上升,中小外贸企业若依然依靠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已难以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因此,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下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战略转型路径选择
(一)转变发展理念,培养核心竞争力意识
广东中小外贸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战略转型,使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培养核心竞争力意识,创新战略经营理念。
企业不但要注重价值实现,更要注重价值提升,注重通过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的定价权与话语权,实现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的价值提升。
中小外贸企业只有树立良好的战略意识,实现企业与环境互动,培养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抓住新环境下的发展机遇,获得长远发展,实现更大抱负。
(二)转变发展模式,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
由于资源和竞争力有限,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像大企业那样开展规模经营,也不具备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外贸中间商的地位受到影响,但是中小外贸企业自身也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是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运营经验及多年积累的贸易信息、商业信誉;二是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信任关系。
流通型外贸企业为生产、加工企业销售产品,二者具有天然的纽带关系,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网络,与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商业和个人关系,比较了解客户需求,能够把握国际市场新动向;三是拥有熟悉国际业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其他技术人才。
因此,广东中小外贸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专业化经营。
专业化经营要求一方面为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以此确立竞争优势。
成功的专业化经营是集中传统中小外贸企业的有限资源,以向顾客提供内涵服务为主体形式,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应由行业协会牵头,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参与推动整合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服务资源,积极发展出口促进体系和贸易中介,统一服务流程和代理收费等标准,提高出口效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另一方面要求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实施专业化分工,放弃效率较低的经营内容或环节,以此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高层次的差异化服务和规模经济[7]。
(三)强化供应链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到批发商、零售商到顾客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在公司内部和伙伴公司间对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协调并使之一体化,从而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广东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单纯的贸易代理型为主,仅仅作为客户与供货商之间的交易中介。
这种简单、低层次的中介服务工作缺乏创造性, 业务附加值低。
广东中小外贸企业要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就不能仅仅作为中间商,而应该对供应链进行战略规划,成为供应链的参与者与整合者,重新确立在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1]。
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合适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非核心业务由合作企业完成。
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并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所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具备较强市场调研能力的中小外贸企业,应以研发为核心业务;拥有较强国际商务磋商能力的中小外贸企业,应以销售为核心业务;拥有开拓国内市场和落实货源能力的中小外贸企业,应以采购为核心业务;具有办理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的中小外贸企业,应以物流为核心业务[4]。
企业钻研核心业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在供应链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其他业务领域横向拓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四)积极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中小外贸企业由于内部资源有限,宜采取向价值链延伸的方式,一是向上游工厂延伸,充当中小制造企业出口的领导者和信息获取者[9]。
广东中小企业的产业和区域集中度较高,产生了较强的产业集群效应[10],中小外贸企业可以立足于本区域产业集群,与中小制造商结成战略联盟,控制一部分加工企业及原料来源,广泛联系货源。
联合出口管理就是一种可取的经营模式,它是传统外贸经营模式中佣金采购代理模式的一种衍生,是指在一家或多家公司采购并整合货物以满足现有订单或投放到国外市场[11]。
二是向下游销售终端延伸,在国外市场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加快“走出去”步伐,是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促进广东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外贸企业主要有两种形式来延伸价值链:一是设立境外子公司;二是委托当地企业作为总代理,直接跟零售商交易,减少中间环节,可以提高利润[1]。
目前广东中小外贸出口型企业大多只关心出口额的增长和出口效益的提高,而不关心最终用户的需求,缺乏高效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全球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能力严重不足[8]。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必须从贸易出口走向現代国际营销,以顾客需求、顾客成本、顾客便利、顾客沟通为导向,树立国际营销战略思维,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在国外市场建立独立营销网络。
(五)搭建供应链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外部资源
供应链管理必须以较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的,这为合作伙伴之间的虚拟联盟提供了支持,进一步降低了联盟间的协调成本,也是降低和控制交易成本的必要条件。
通过供应链的信息平台,使中小外贸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和业务流程更具开放性。
中小外贸企业通过虚拟操作,不断与客户保持沟通和交流,实现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2]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程
(一)改革开放之前
改革开放之前,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际环境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相对较慢,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作用十分微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分别从2003年的9.8%和4.62%提高到2010年的49.03%和25.72%,进出口贸易作为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大幅度增强,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因素。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消费等国内需求拉动的,出口作为需求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很弱。
(二)改革开放之后
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资源从农业和轻工业向和重工业的转移。
进出口贸易的这一资源配置功能在改革开放前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后相对弱化,?但仍是我国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其需求功能不断增强,?但其资源配置功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工业化进程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1978?年以后初级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同期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快速增长。
从进口商品结构看,?生产资料和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再次出现大幅度上升。
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这一变化表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依然具有很强的资源配置功能,?但被转移资源的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
(三)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中地位
在2016 年4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内瓦总部公布了2016年各个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量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的百分之十一点二,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占全球货物进口额的百分之九点八,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008 年时中美贸易额相差9060亿美元,在2009年,超过了日本,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和美国相差1000亿美元,2014年比美国少150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是早晚的事。
如今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但是中国全球贸易中的出色变现就如同乌云中的一片曙光,给全球贸易带来希望。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的不断增长,必将对世界经济发挥更大的影响。
二、我国对外贸易壁垒具体分析
服装:从1996 年开始,我国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服装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
我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的服装因拉链用材"含铅过度,白白损失10万多美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仅1996 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
纺织品:欧盟一些国家实施纺织品环境标志(对棉花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漂白剂、染色剂等提出较高环保要求)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影响。
如厦门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欧盟的丝绸由于此标志的实施而出口量大大下降。
食品: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标准规定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过去我国大量出口冻猪肉和冻兔肉到欧洲,现在都被禁止。
产品包装:1998 年,美、加、英、欧盟等相继以天牛虫问题为由,禁止我国所有未经熏蒸处理的木制包装进入其境内,这一规定使包装成本增加了20%,并影响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农产品: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
其中有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一般仅检9个项目);又如我输日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急剧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占GDP比重一般为3%,美国只有2%;第三产业比重平均60%~80%,美国为72%;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达50%。
显然,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已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相互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
1997 年WTO的《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的签订就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
在WTO的“千年回合”谈判中,高技术领域谈判更是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WTO谈判中的重要分歧之一。
高技术领域协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
當前各国在保护各自的相关产业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WTO所允许的各种合法措施,自然其中也有很多是在合法的外衣的掩护下的不合法的行为,这也是为何国际间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临时性保障措施频频出现和数量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毕竟相对于以往的无序要好得多,它体现了各国希望通过协调来解决贸易争端的一种趋势。
面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我国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外贸经济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与经济论文10-08
虚拟经济论文10-08
刑法的经济论文10-09
生态经济论文09-30
文化经济论文10-09
转变煤炭经济论文10-08
丽江旅游经济论文10-08
规模经济论文10-08
研究循环经济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