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08 02:16:07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论文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的地域差距也很大。本文使用2014年度全国各省域关于教育和经济的数据,对全国31个省域的经济与高等教育这两大体系分别进行综合排名,并根据排名的差异进行各省域内部协调性分析的实证研究。本文证实,只有促进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体系的共同优化、协调合作,才能走出一条共赢的道路。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源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区域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这一相互促进和制约关系使得二者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才能为该省域的发展提供当下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后续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因而,我们应该竭尽所能推动高等教育和经济的相互促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实现与区域经济之间友好发展态势。

  一、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体系协调发展模型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数据来源于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对选好的12个指标数据用极差法做了标准化处理。

  遵循可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笔者从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共选取了全国31个省域的22个指标,用相关系数矩阵去除高度相关的指标以后,经均值处理后共得到12个适合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教育投资中的经费投资由高中生均教育经费表示,实物投资的下级指标有:每百名学生拥有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万元)、普通和电子图书数(万册)。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有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两个一级指标,分别由人均GDP(元)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作为二级指标。

  (二)综合评价体系和协调性测度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逐一得到教育规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构各自的综合得分。利用熵权法得到其对应的权重,将3个二级指标各自的得分乘以权重,进而算出高等教育体系的综合得分。省域高等教育得分越高,表明该省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越高。而区域经济体系由于可以用于参考的指标过少,笔者将仅有的两个指标分别赋予0.5的权重。

  构造两大体系彼此的协调度函数。根据各地域两大体系综合评价结果,构造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各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均衡关系。

  (三)评价结果与分类

  根据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最终得出全国31个省级地区各自对应的协调发展阶段:我国省域的高等教育综合体系与其经济体系之间,协调度呈现多种阶段类型、多种等级划分的特点。

  有22个省、市处于协调状态,其中有9个省如辽宁省、吉林省属于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黑龙江省和北京市各自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能够很好地与该省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包括天津市、河北省在内的11個省市属于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滞后型。而湖北和宁夏这两个省域的两大系统之间的匹配情况处于弱协调阶段,处于失调发展阶段的有7个省域。

  二、结论与建议

  我国省域的高等教育综合体系与同一省域范围内经济体系之间的协调阶段呈现“大嵌套,小聚集”的镶嵌特征。从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滞后类型来看,我国省域的滞后类型呈现“组团式”空间格局。例如,位于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组团,山西、河北、内蒙古组团,中东部各省域组团。大体上,内陆边界省域及少数沿海省域呈现出高等教育滞后特征,而中南部省域呈现出经济滞后型特征。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省域,如陕西,应从创新教育和就业指导两方面共同调节失衡现状,以增高其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于经济发展远超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省域,包括内蒙古、海南省和西藏,应积极为高校引入人才和智力,为高校聚集有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才是一条常规途径,也可通过创新型企业的引进获得本省域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属于“一带一路”的辐射区的省域,可以搭载“一带一路”政策的快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扩大对外开放型教育规模。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旅游经济管理问题的分析论文10-08

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状分析论文10-10

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预测论文10-09

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论文10-12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论文10-08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析论文10-09

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论文10-08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经济论文10-11

湖南省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论文10-08

分析我国古代神话类型说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