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9 16:36:55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互联网+”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河南作为第一农业大省,利用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河南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促进河南“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河南省;现代农业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寻求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模式的数字化、信息化等特点,凭借互联网开放、透明、共享的特性,充分挖掘和应用有效信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农业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渗透进农业发展的计划、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优化升级农产业链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催生出高效的新型产业模式。在“互联网+农业”中,所谓“+”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人力资源等因素整合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柱,提升农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农产业发展。“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农业结合,必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新机遇,增加农产品企业发展空间,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互联网+”形势下河南省农产业发展现状

  在2016年,中央政府明确指出,加大力度推进“互联网+”的现代农业。由此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地运用到农业安全生产发展中,加快农业的产业升级。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一直注重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河南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速本省农业信息化脚步。许多企业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等综合网络销售平台,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目前,河南省共有162个农业信息网站、9个农业专业网站和18个涉农网站,及多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涉及从育种、技术指导、流通、储存、加工、销售、科研的整个农产品产业链。“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销售模式,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65家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整个贸易额的10%。但由于自身经济、资源相对落后,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省在大规模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农村网络普及度不够,农民网络交易意识淡薄。虽然农村的互联网应用已经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地区上网的基础条件仍比较薄弱,网上获取交易信息有些滞后,没有实时更新。加上进城务工的影响,农村留守的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素质偏低,专业人才更为缺乏,难以吸收、消化新技术,新技术难以推广开来。由于深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大多数农户仍然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对新兴的电子商务不甚了解或者不够信任互联网的经营模式,网络交易意识十分落后。2.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网络农业信息平台是农户获取农业技术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完善与否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河南省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并不完善,表现在相关农业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的网络建设滞后,网页信息更新少、网络平台互动性差、网上农业信息不全面,农户的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难以满足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需求。3.乡村级物流配送体系没有成型。大多数农村地区中,现代的物流配送中心几乎是一片空白。我省农业产区存在地域广阔、村庄分散等特点,特别是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同时,由于购销产品量少而分散,也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另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生鲜产品,由于冷链物流标准不高,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网络销售的难度。

  三、利用“互联网+”促进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农村人口第一大省,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极其的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全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拓宽了新的渠道。研究利用“互联网+”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而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加强和完善其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入手,将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省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2.构建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由于信息不对称,传统农业经常出现类似“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要充分互联网技术这个媒介,突破时空限制,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实时发布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为广大农民、农业企业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产业链中各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引导和宣传,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职能,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病虫害防治、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农资配送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到田到户。3.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加工物流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建设大型多功能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引导和鼓励个人及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促进河南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流通。培育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与物流龙头企业,以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以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向产前产后相关产业延伸,积极构建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种植和养殖业的比较效益。4.提高新型农民培育效率,加快农村城镇化脚步。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农民是关键,而互联网的普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当地资源和特点,开始有针对性的农村互联网培训平台,可以在智能终端上提供在线课堂、互动答疑、专家指导等多方面服务。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信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整个技术及技能培训过程中,使农民从思想深处转变对互联网农业的认知,积极主动加入到“互联网+农业”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白冰洁,高美玲.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J].南方农业,2016(8):114-116.

  [2]牛树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6):5-7.

  [3]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农业政策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论文10-11

农业推广研究生教育现状思考论文10-1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11-15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10-11

浅谈现代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10-11

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研究的论文10-11

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10-11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10-11

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论文10-11

关于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精选12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