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论文
宋圭武先生在其《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一文中探讨了“真正的”经济学家的标准,即真正的经济学家应是“道德与知识的有机统一”,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对此,我认为应该从不同于传统的观点来看待。
宋圭武先生的观点不外乎中国传统的人才标准:德才兼备。这是一种道德学派的观点,即真正的人才除了有才之外,还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水平,应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观念等等。我们且不论这种观念的对错——实施上,观念也无对错之分,只有差异之分——我们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出发来看待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是什么东西呢?中国历史上没有所谓的经济学家,这个词汇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英文叫做“economist”,意思是学习、研究、应用经济学知识和工具的人;用中文可以翻译成经济学家、经济学者、经济学研究人员等等。中文里面的“家”的称号,则具有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意思是“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而所谓“大家”就是“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从这里面看,我国对于某某家的称呼并不含有那么多道德色彩。
既然所谓经济学家不过是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经济活动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经济学家同样是一种职业,或许也仅仅是一种职业。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学家的真正含义。
首先我们先看看都有哪些人在从事经济学理论和活动,或者哪些人能够称为经济学家。2003年北京日报有文章将经济学家分为十种:决策圈经济学家、“议会”经济学家、方案经济学家、讲坛经济学家、课题经济学家、绿卡经济学家、公司经济学家、民间经济学家、诸侯经济学家、报章经济学家。尽管这种分类口径并不一致,标准并不统一,但是仍然可以让我们对经济学家这个职业群体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其次我们要看看经济学家们的职业精神。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具备职业精神。经济学家既然也是一种职业,那么经济学家就必须具备经济学家的职业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我不喜欢用“职业道德”这个词汇:职业精神与道德的主要区别是道德具有浓重的说教色彩,当然可做可不做,而职业是用来谋生的东西,是必须做的事情。
经济学家的职业精神是什么呢?这个似乎很难明确界定。但是作为职业,从事该项职业的人一定要做到自己所承诺或者合同中约定好的事情。由于现代经济学研究分为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经济学家可以在实证经济学方面可以进行硬性评定外,不同的经济学家群体在规范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了,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经济学家对同一事件和现象可能有多种解读的原因。这里不可否认存在着利益驱动的问题。比如拿一个公司经济学家来说,首先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具备经济学家通用的语言和工具;其次他还需要用经济学知识和工具为公司创造价值——这也是其职业要求所在。而此时,对于可以有不同解读方式的经济现象和行为,他当然要根据经济合约为公司利益鼓与呼。与此作为对比,政府经济学家的言论当然要从有利于政府的方面进行解读。所谓利益代言人的说法,其含义正是如此。
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容忍有经济学家为企业代言、为政府代言等行为,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比如国内外大型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但是不能容忍的是,身为政府经济学家,本应该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出发发表言论和观点的,但却站在个人利益立场上为某个或某些企业团体代言,这就违反了经济学家的职业精神,这是不可容忍的。
经济学本身并非像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而是对其大若象的“经济”做出研究和解释的社会科学;而“摸象”的角度不同,结论必然不同。我们没有不能根据经济学家们对于某经济现象的观点差异来评判谁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谁是冒牌的经济学家,判断他们之间区别的标准只在于他们是否足够职业。
【论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论文】相关文章:
论《良宵》的艺术论文10-13
论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论文10-13
论文前言写什么11-15
论医学期刊的营销战略思索论文10-13
论胡塞尔的自然思维态度与哲学思维态度论文10-13
论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10-13
《典论·论文》对文学理论的贡献10-26
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10-13
论文的摘要是写什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