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10-05 19:52:03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导读: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轻视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观念,实验开设零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研究和探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构建和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对促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轻视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观念,实验开设零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研究和探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构建和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对促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传统理念认为高等院校都是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处于决策型岗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本科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在我国,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流看法已由“高级经济管理人才”转变为“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1]一方面市场竞争的风险要求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必须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遇到风险时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不得不走向操作型岗位,成为一般的经济管理人才。这就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岗位工作。

  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中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2、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特点

  (1)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经济管理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构成因素的普遍联系,因此,经济管理类试验中往往须体现出对实际情况模拟和验证的综合性,并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验要体现出模拟和验证的过程。

  (2)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要求必要的仿真环境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和内容上,必须提供现实社会经济运营、项目管理等过程的模拟场景与情境,使实验者在模拟场景与情境中实践和体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2]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多采用推演式模拟或现场仿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了解业务运作过程,锻炼在现实工作中处理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场景的仿真与模拟式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显著特点。

  (3)经济管理类实验具有实习性的特点

  实习和实验都是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实习和实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者目的的不同上。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检验理论或假设。免费论文参考网。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其目的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结合了实习与实验的功能,其实是一种模拟实习,模拟实习实际上就是实验。它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活动的内容,然后由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和处理。它是由实习发展而来的实验,与理工科的实验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没有实验的一个原因。

  (4)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设备比较简单

  相对于理工科实验仪器设备的复杂多样,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设备主要由计算机、模拟沙盘等硬件设备和各种相关专业软件构成,实验多通过计算机操作和沙盘推演等方式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设备比较简单。

  3、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未能有机结合,实验教学处于辅助地位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往往都是在讲完理论课程之后,统一进行实验,人为地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分割,未能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情况导致了两种问题的产生:一是实验内容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难以开展,二是导致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未能将实验教学的功能和重要性发挥出来。

  (2)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实验内容、实验课程的设置比较零乱,有的课程只有个别实验,有的专业只有个别课程设有实验,大多没能系统地对专业内和专业间的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地研究,对实验教学统筹安排,没有形成完善的实验体系。

  (3)实验室建设上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往往都是逐步建立、逐渐发展起来的,根据发展需要,设置相应课程,安排相应实验,导致某个专业的实验室依附于某个专业教研室,某个系、院的实验室只为相应的院、系服务,这样建立起来的实验室势必是封闭的,追求小而全而各自为政。同一学校在软件、硬件建设上重复购置,重建设,轻使用。[4]不同专业、院、系之间相互竞争,争夺学校有限的资源进行重复建设,同时形成人为壁垒,实验资源共享困难,学校教学发展受到制约。

  (4)实验师资匮乏,实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各高校实验室人员的数量并未随学生的扩招而增加,实验师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实验人员只能疲于应付,很难完成对学生的认真指导,并且也无暇考虑去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承担实验教学的老师多由理论教学的老师兼任,由于传统观念对于实验教学的轻视,也导致了实验室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甚至将一些不能胜任其他工作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对实验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实验教学对教师要求既精理论有懂实验,而且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在内容准备、实验辅导等方面需要投入比理论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5]而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教师数量却很有限,因此目前实验师资也是制约实验教学发展的一个瓶颈。(5)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存在不足

  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很多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依托于专业教研室,由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实验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这种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科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

  其次是师资队伍不稳定,实验教师地位偏低。由于缺乏专职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经常变动,对实验安排、实验指导、实验室管理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对实验教学的轻视,长期以来把实验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附属。[6]而实验技术人员自然就是自然也就是教师的附属,导致实验室人员地位偏低。而且许多高校在考评、奖励方面的相关规定也没能将实验教师的贡献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同等对待,降低了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4、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完善与改革的原则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完善与改革的原则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中心,遵循实事求是以及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经济管理类人才要有厚实的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因此,在实验课程设置、实验内容安排、实验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要围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

  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一定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设置实验课程,根据学校自身条件(软、硬件设备条件和师资条件)设置相应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不能因为追求形式而开设不具备条件或不实用的实验。层次性和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开设实验课程时,要充分考虑本专业和专业间的联系,使所形成的实验内容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7]学生可以通过体系化的实验,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能有综合性的认识。而在设计实验内容上,要采取验证性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层次安排,在实验方法上要采取演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接受和完成系统化的训练,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免费论文参考网。

  5、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

  改革和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零散、不系统的现状,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促进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管理科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指由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活动中各种要素和环节构成的,相互联系,互为作用的实验教学系统。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时,应全面分析本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和联系,系统地设计出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使实验体系内各个实验在与理论教学关系上、在时间安排上、专业知识的联系上、难易程度的安排上,都最大可能地实现优化。

  5.1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体系一般由课程实验教学和开放性实验两大版块构成。[8]其中也包括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及实验过程考核、实验教学管理规定等相关内容和环节。综合各高校教学改革经验,一般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可分为:基础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实验—开放实验;[8]或基本课程实验—模拟环境综合性实验—开放性研究型创新实验;[4]或经济管理类通识教育实验—专业大类实验—专业实验。[5]可以看出,各高校在经过不断探索之后,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教学体系。纵观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发现共同之处,即体系内实验设置具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形成由初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态势。

  根据我校实际,可以借鉴他校经验,以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层次体系来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免费论文参考网。

  基础性实验一般是指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类实验主要是操作性实验,目的是通过亲自实验操作,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开设时间多为大一和大二阶段。

  专业性实验室在学生学习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之后,而开设的针对某门专业课程的实验,进行基本方法与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经济管理的基本业务内容及运作过程,如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会计学等。这类实验一般含有多个实验项目,主要为验证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时间一般在大三阶段。

  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本专业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如企业经营管理实验、物流管理实验等。这类实验多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

  以上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理论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彼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培养体系,是一个在时间上、内容上、功能上都体现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开放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仪器设备的“三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学生,实验中心和各专业实验室可以不定期发布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学生也可以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联系相应的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开展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活动。通过开放性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将各种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发挥综合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门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必须都要有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来规范实验教学。经济管理类实验的实验结果往往并不唯一,因为经济管理活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考核中,不仅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考核,而且也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考核。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并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在过程考核中发现问题,督促学生,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5.2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综合承载体。[1]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要求实验内容有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向设计性、综合性、跨专业的实验。一个相对统一的、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必须从综合一体化教学的角度去整体规划实验室,使得专业之间、硬件与软件之间、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实现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使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相协调,促进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根据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和改革的需要,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要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将原来各专业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原来以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划分发的教学管理体制,面向整个经济管理学科,统筹规划,建立一个与实验教学体系相适应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实验平台,成立一个校级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硬件需求比较单一,主要为计算机与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联接设备。[9]这更需要建立统一的实验平台,以避免各实验室小而全,重复建设,也有利于实验中心形成一定规模,方便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提高实验资源利用效率。软件方面,除基本的操作系统外,应配备各种专业软件,尤其是各种模拟仿真软件。通过对经济管理活动的模拟,使学生对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情况,从专业方向、学历、年龄等方面考虑,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基本保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进修,引进高层次、高水平师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实验师资队伍。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求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更高,时间、精力投入要更多。因此,要建设并稳定一支优秀的实验师资队伍,提高实验教师的地位,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中心作为不附属于院、系的独立部门,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主任负责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及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根据专业实验的需求,将实验室建设资金及实验教学资源统筹考虑,实行资源共享,统一配置,提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6、结语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由于起步较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着不平衡现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教学体系、方法、实验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和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在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各高校由于各自的情况不同,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无论如何,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作为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桂艳,薛兴利,董继刚.地方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验教学.实验室科学,2008(2):23-25

  [2] 刘幼昕,骆东奇,范贵麟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讨.北京教育,2008(2):44-46

  [3] 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93-1295

  [4] 尹新,傅晓军.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2):48-50

  [5] 周红刚,曾五一.研究型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初探.现代财经,2008(7):13-15

  [6] 刘桂艳,董继刚,牛红军.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山东农业教育,2004(1)30-34

  [7] 张延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科技信息,2006(4):95-96

  [8] 潘光辉.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145-148

  [9] 周奕.浅议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创新.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78-81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相关文章:

探讨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10-26

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10-03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论文10-08

医院经济管理的探讨10-01

项目经济管理探讨10-01

金融经济管理的探讨10-01

数学类专业的数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10-08

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的研究10-02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特色探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