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考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经济管理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毕业论文篇一:
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级:
姓名:郝文学
2009级 教师评分: 2010年12月26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 1
一、 农村经济 ................................................................................................................. 1
(一) 农村经济概述 ...............................................................................................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 1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 2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 2
2、 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 2
3、 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 3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 3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3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3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 3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 4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4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4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4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5
参考文献: ...................................................................................................................... 6
摘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
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三农” 可持续发展
一、 农村经济
(一) 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
济)
2、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 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 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 旅游业收入
7、 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 农村个体经济
9、 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
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
这是中国的国情。
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
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
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2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
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 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 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
我的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两个要点:
(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
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
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3、 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一)、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
(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
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
(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
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能享受其成果。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富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使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自己的特点。
独特的国情与严峻的挑战。
1.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
2.食物安全问题
我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2)农业生态恶化 (3)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 4)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3.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
(1)自然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
总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报告都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
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参考文献:
1.陈剑波“2000年农村经济形势与2001年展望”。
2.李树基,朱智文. “三农”问题研究综述. 甘肃社会科学,2003。
3.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廖卫东、王万山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5.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上海:中华书局,1935.。
毕业论文篇二:
《 当地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实践 》
1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
1.1教育培训服务
秀洲区以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五个一批”、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农业专业技能、转移技能、新型职业农民、农机驾驶员等教育培训项目,为全区农业推广人员、社区管理人员、农业带头人、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手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据统计,2014年秀洲区共开展教育培训班6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1180余人次,其中农技推广人员培训450人次、社区管理人员培训450人次、农业带头人培训790人次、农场主培训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85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90人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1450人次、转移技能培训4600人次、其他技术培训7000余人次。
1.2农业信息服务
秀洲区以区农业信息网为中心,连接镇(街道)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等镇级信息服务站和村委会、农业大户等村级信息服务点,建成了完善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
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介(如“秀洲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的有效结合,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农业推广对象提供了农产品供求、名优特产推介、新技术宣传等农业信息服务。
1.3农技推广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组织建设,秀洲区已基本建成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指导员组成的新型农技推广队伍,建立了由责任农技人员联村包户、履行“班主任职责”的新型推广服务模式。
同时,结合科教单位、科技示范园的研究和实践,将先进、高效、成熟、实用的农业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了技术条件。
2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重推广、轻服务
当前,秀洲区农业推广重点集中在农业生产中,对产前和产后的服务较少,且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仅以农业推广机构完成指定推广任务为目标,只注重对被推广对象实行单方向的技术推广,忽略了被推广对象的真实需求,缺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及产前、产后全程服务的推广理念。
2.2重模式、轻效率
目前,秀洲区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是政府推广机构自上而下地行使行政性推广职能的模式,即“决策+技术”的行政式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的单向性和政策性,决定了被推广对象难以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限制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与决策权,使其只能被动接受推广服务,难以发挥其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主动性,最终导致推广效率下降。
2.3重职能、轻协作
秀洲区共有9个县级专业化农业推广机构,由于工作职能和专业不同,各个推广主体之间在开展农业推广服务时经常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与链接,农业科技信息与成果不能及时共享与传播,导致科技供给系统与应用系统不能有效运行,使农业科技研究部门、各推广机构与被推广对象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重数量、轻质量
由于受各级农业推广机构编制的限制以及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用编制,一些高学历、懂技术、年轻的农业推广人才无法加入到农业推广队伍中,推广机构只能采取聘用的“合同工”补充人员数量,虽然从数量上填补了空缺,但由于愿意当“合同工”的大多是学历较低、年龄较大、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再加上农业推广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导致整个农业推广队伍素质不高、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3推进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对策措施
3.1优化推广方式,树立服务理念
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地实情,建立适应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推广体系,优化推广方式,并在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政府推广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创新推广理念,在功能上既要有推广又要有服务,最终形成一种从产前到产后以及从专业到产业的多体制、多机制、多功能、社会化的农业推广咨询服务体系。
3.2构建多元模式,提高推广效率
在发挥政府推广机构主导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营造环境,制定激励和优惠政策,引导和调动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主动投身农技推广服务,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形成政府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等多种推广组织并存的局面,构建农技与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推广模式,提高农业推广效率,从根本上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难题。
3.3完善推广体系,提高协作能力
要在改革和完善政府现有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非政府推广组织,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有关学校、涉农企业、民间组织等推广组织与推广对象的协作关系,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
同时,要加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和推广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按产业类别设立推广服务中心,打破原有的专业站分割局面,从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及产前、产后全过程服务。
3.4加强组织管理,提高队伍素质
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和政府推广人员的公务员制度,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录用制度,保证农技推广人员拥有较高的素质与较强的技能。
推进农业推广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重视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促使科技推广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现代农技推广手段及先进设备装备自己,只有这样,推广机构及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从而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考核,奖惩分明,并采取多种方式,引进竞争机制。
同时,鼓励农技推广人员申报相应的农技推广项目,积极投入到农业推广活动的第一线。
3.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推广效益
农民既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受体,更是推广农业技术的主体,因此,要转变思路,探索更丰富、更高效、更便民的农业推广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对象不能局限于农业推广机构的人才,应敢于“接地气”地把培养对象延伸到与农业直接打交道的农民,特别是对那些观念新、有文化、有创业精神的“农二代”或“新农民”,要加大培养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效益。
4结语
近年来,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在全区各级政府推广机构与非政府推广组织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笔者通过对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就当前存在的农业推广服务方式、推广理念、推广效率、部门协作、组织建设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需要[7]。
而秀洲区在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上存在服务意识薄弱、推广模式单一、推广效率较低、缺乏专业人才等不足之处,因此要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就要从丰富推广方式、创新推广理念、提高推广效率、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组织建设、强化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增加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结合秀洲区的产业优势来完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为秀洲区发展“三农”事业服务。
毕业论文篇三
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苏立新
指导老师:
所在院系:成人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农林经济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中国·哈尔滨
2015年10月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 农村经济 ................................................................................................................................. 1
(一) 农村经济概述 .............................................................................................................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 1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 1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 2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 2
2、 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 3
3、 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 4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 5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 5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5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 5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 5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 6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7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8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 8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8
参考文献:....................................................................................................................................... 9
致谢:................................................................................................................................................10
摘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
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三农” 可持续发展
一、 农村经济
(一) 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
济)
2、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 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 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 旅游业收入
7、 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 农村个体经济
9、 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
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
这是中国的国情。
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
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
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2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
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9亿多,农业劳动力5.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
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占5.8%,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04%,且青壮年农民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
同时,由于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赶不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造成大量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总结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但是人力资源质量都不高,而且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合理。
我们必然要考虑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集中体现:
(1)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过多,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5亿人左右,每年还将增加600万[3]。
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与有限的耕地资源的矛盾,必将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人力资源还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前,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城市也带来诸多方面的
压力和困惑。
(2)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所从事的产业,第一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1%,第二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1%。
农村人口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即以劳务为主。
(3)地方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够,观念转变还不到位。
全国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还没有树立起强烈的人才意识,多数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而纳入公共财政框架。
(4)大量优秀青壮年和有知识人才外流,加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难度。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大量向工业和城市转移,在这个转移进程中,青壮年和有文化的劳动力必然是首当其冲。
事实上,在滚滚的“民工潮”中,最有能力留在城市的就是那些青壮年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优秀人才。
于是,在劳务输出地区,农业劳动力就呈现出为女性化、老年化和儿童化倾向。
因此,在这样一个人口质量和结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必然会引起很多的困难。
2、 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 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
我的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两个要点:
(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
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瓶颈。
如何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当前,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指对农村劳动力的挖掘、培训及合理使用,即通过农村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出实际所需的各层次人才。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重要而且十分迫切,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2)能够加快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3)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4)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起到保障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财富的增加越来越依靠提升人力资本来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丰富,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
期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
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和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 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一)、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
(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
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
(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
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五)、建设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党的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1、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新型农民来打造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打造现代农业。
因此,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代写代发论文必须扩大和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范围与力度,提高农民应用技术的能力,大面积惠及现代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改变农村经济结构。
诸如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传授农民“一技之长”;建立各类职业学校、业余学校、夜校等进行教育培训。
当前,在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背景下,应该就地取材培养实用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现代新型农民。
3、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流动和使用制度。
对传统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等一系列行政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起便于农村现有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行政制度。
农民流动催化乡村发展,既有农民外出就业促进不发达地区乡村开放,引起资金、信息向乡村流动的作用,又有回乡农民工自身持续发展的作用。
以市场为中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人力资本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
按照人力资源的价值量和转化的资本量,建立人力资源的使用制度,从而实现劳动力的最优配置。
4、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绿色通道。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起始于80年代农村人进城务工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年。
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人力资源的第一次转移,通过第一次转移让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入城市,接触现代化的大工业,部分农民工中的优秀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企业的锻炼,学到了管理和技术,提升了本身的价值。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人力资源的第二次转移。
通过两次转移,极大的提升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引导他们回家乡发展,既把城市文明带回了农村,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又利用所学到的一技之长,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5、改变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农民生活方式。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面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
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影响着劳动者的行为选择。
要淡化农民封闭保守、不思进取的守成意识;同时,普及现代文明思想,大力发展新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
要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和持续的开发,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倡树立“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和“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
通过学习,让农民树立“知识致富”的思想,真正掌握科学技术,运用各种知识指导劳动,实现知识致富。
农村经济与“三农”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能享
受其成果。
1、回报农民——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应该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了。
所以,不仅要取消农民负担,今后要逐步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
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就会冲击我们的农产品,城市如果不要本国农产品的时候,不仅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危机,也是国家的危机。
为什么我们的农产品价格高?主要原因是土地承包制限制了农业的规模经营以及由此带来的机械化、科技水平差异。
美国农业已经农场化了,一般规模是5000亩,我国则是家庭经营,户均不过六、七亩,最大的户也不过二、三十亩。
为什么我国农业不能规模经营?除了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把农民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自主权完全还给农民和农产品价格过低,另一个原因就是:过高的农民负担抑制了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
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当农民有充分的自由后,很多长期困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尊重农民——重构县乡基层政府。
我们常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个基层政府的构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要求来构建,绝不可照葫芦画瓢。
应当按照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按人民群众意见构建县乡政府和政府部门,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机构改革”。
3、依靠农民——让人民群众管理政府。
任何一个政府,没有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就会膨胀、,会走向人民的反面。
党的基层组织,应依靠人民加强对政府的建设领导和监督,党应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解决三农和农村经济问题,如果没有大思路、大前提、新战略、新举措,是无所作为的。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富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做好相应的规划
一、新农村规划应该围绕中心县城,依托周边城镇,连接附近村庄,构建独立完整的经济结构体。
将县域领头、乡镇的纽带、农村的腹地紧密联系,坚持比较利益、规模经济、生产专业化原则,规划新农村的建设,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县域乡镇体系。
二、改造或者合并老村,形成高效的村庄规模。
新农村建设应该改变过去村庄规模小、数量多、居住分散、土地利用率低的情形,严格按照大村并小村、交通便利村并交通不便利村、富村并穷村等原则,实现土地的统一规划和集约化利用,促进村庄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三、基础公共设施要完善。
新农村建设要完善自身的医疗、交通、生活、娱乐、学习等的基础设施,同时要与县域和中心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呼应和补充,共同构建一个独立的经济生活服务体系。
做好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规划思路不明确。
当前新农村规划在是首先发展生产还是先改善生活两者中相互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支持不足和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发展农业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能同时实现。
(2)规划实施进展缓慢。
中国传统的耕作文化决定了农村居住的分散,这给农宅搬迁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并且由于农民恋家和意识不到新农村规划以后的成果,打消了搬迁的积极性。
(3)规划基础资料匮乏。
由于新农村规划兴起的时间较短,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较少,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资料统计和收集没有形成系统,导致资料和数据不充足,这就给调查、分析、规划带来一定的难度。
(4)技术标准不统一。
新农村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准则和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导致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形式五花八门,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理机构,造成如今的新农村规划的结果是低质和低价的恶性结果。
(5)公共配套设施不全。
传统农村缺少相应的生活、娱乐、交通和医疗机构,这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不相适应。
因此新农村的规划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善这些基础设施。
优化新农村规划的措施
一、转变规划理念。
将保护历史遗产纳入规划理念中,将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有机结合,尊重地区风俗和特色文化。
二、完善编制方法。
政府组织,吸引农民参与,让他们明确规划以后的达到的效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特征和特色风情。
三、统筹规划内容。
对村落的空间、土地要统一规划,实现节约型的规划已达到各种空间的综合利用,将城乡二元结构合理化。
同时应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
四、操作性要强。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应该简单、科学、合理、实用、人性化、环保、可持续、成本低。
五、新农村的规划应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统一。
新农村的规划应该严格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编制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协调统
一。
新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分阶段、分项目的完善农村的政治、经济、教育、医疗、交通、用地等各个方面,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完善了基础设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基础。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使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自己的特点。
独特的国情与严峻的挑战。
1.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
2.食物安全问题
我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2)农业生态恶化 (3)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 4)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3.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
(1)自然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
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农民增收幅度比较大的地方,增收的动力源主要靠的是劳力转移、结构调整、土地扭转、多种经营等。
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个私经济,已成为推进农业劳力转移的先锋,成为解决农村就业的关键,成为农民最现实、最直接的致富“亮点”。
应该在指导思想上,把这些“渠道”作为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还要确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在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
大力推进绿色农业、三资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
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经营农业”的“火车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特色,为农业结构调整导航。
要确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要破除“责任田是保命田”、“种田万万年”的旧观念,破除把“承包期30年不变”与“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引导农民“以土生财”,把资源转化为资本,大胆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土地作价入股,使农民成为股民,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
让土地向具有经营资质的种养能手集聚,向具有资本实力的“三资”农业集聚。
总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报告都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
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参考文献:
1.陈剑波“2000年农村经济形势与2001年展望”。
2.李树基,朱智文. “三农”问题研究综述. 甘肃社会科学,2003。
3.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廖卫东、王万山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5.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上海:中华书局,1935.。
致 谢
时光荏苒,我即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迈向新的工作岗位。
在我学习生活期间,老师们对我进行了无私的帮助和严格的教导,特别要向我的指导教师吉洁老师致以敬意。
她以严谨的学风,广博的知识,热忱的态度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
在我论文创作完成期间,她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与鼓励。
我还要向我学院其他教师致意,向曾经传授我知识的老师等表达我真诚的谢意,正是在您们的言传身教下,我才得以成长、进步。
我还要向在我生活上关心我的父母表示感谢,正是他们给予我物质与精神的支持,帮助我成长与进步。
【自考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01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精选10-08
大学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01
本科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01
本科自考毕业论文10-08
毕业论文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思路探索10-08
自考社区护理毕业论文10-08
自考毕业论文的致谢词09-30
自考毕业论文撰写经验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