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及改善论文

时间:2022-10-09 03:00:44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及改善论文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及改善论文【1】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及改善论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支撑,而金融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前提。

  但是,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金融立法落后、信用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大大阻碍了金融功能的发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以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到金融机制的良好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 金融生态环境 改善措施

  一、 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获得了较大的成就,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但是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却存在较大的缺陷,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缺乏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支持,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对此进行研究并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金融生态环境的含义

  金融生态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底提出的,他深刻的认识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提出要通过各方努力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目前金融界对生态金融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大多数研究者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大致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从狭义上来看,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微观层面上的金融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制度、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会计和审计准则、政府的监管与干预等方面的内容[1]。

  从广义上来看,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金融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环境,不仅包括影响金融发展的政治、文化、经济、法律以及信用环境等外部环境,还包含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价格以及金融工具等各种金融体制的内部因素。

  三、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缺陷日益突出,现行的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滞后于金融改革,难以适应金融发展的新形势。

  金融市场的法律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金融市场准入方面法律门槛较高,对所有制不同的金融主体市场采取歧视性的对待,尤其是对非公有制的金融主体进入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这就导致了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主体种类缺乏多元化。

  第二,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面,在金融机构破产的执法过程中,金融机构破产的专门法规的执行常常受到《企业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中企业破产清偿程序的约束,金融机构在难以为继的时候无法及时退出市场。

  第三,我国没有正式确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运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追究真正债务人的责任,所以大量的债务人借助“公司面纱”来逃避债务。

  [2]第四,金融产权制度不完善,难以保障股东参与治理公司权力的行使,公司的所有者缺位、管理者越位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我国信用体制建设方面的一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对金融活动中的信用行为缺乏制度性的约束,导致了守信的成本高、而失信的成本低的局面。

  信用体制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信用体系建设缺少法律制度的支撑,尤其在信用信息的搜集、发布、应用等方面都没有法律制度的支持;第二,金融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估系统的建设处于初始阶段,无法完整的搜集和评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标准化的信用认证、评级以及信息管理制度还未形成,所以骗贷、金融诈骗等现象屡屡发生,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金融资金供给不足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

  第三,企业过期应收帐款以及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额增加。

  第四,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进行股权融资,串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审计事务所虚构报表、夸大盈利、隐瞒债务,欺骗社会大众,极大地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

  (三)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我国作为一个行政主导型国家,政府行为很大程度地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行政干预在是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据调查,我国与政府行政行为有关的不良资产占总额的80%[3]。

  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政府只强调税入和就业而不关注银行债务,这就会造成大量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失。

  一些政府部门违反相关规定,对与银行借贷有关的土地、设备、房产等的产权登记、变更以及抵押进行乱收费。

  政府还通过职权便利干预信贷过程,导致信贷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三、 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一)加强金融法制建设

  法律制度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规范金至关重要的融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善金融法律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产权,完善金融产权的法制建设,推动金融产权多元化的发展。

  同时建立股东承担金融机构经营破产责任的法律制度。

  第二,融机构破产进行专门的立法,强化在企业破产清算中债权人的法律地位,使债权人可以主动申请负债超重的金融企业破产清偿。

  第三,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发展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评级机构等与金融活动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的行为,简化中介手续,提高中介机构服务的规范性。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就是加快诚信立法,形成有法可依的诚信金融环境。

  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个人和企业的征信系统的建设上,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完善企业的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和社会信用搜集和评估体系,促进信用信息的有效共享。

  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

  除此之外,需要再市场化的基础上,逐步开放信用行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信用行业。

  (三)加快建设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机构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通过推动和规范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可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金融机制运转的效率。

  这就需要规范金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提高中介机制运作,同时要加强监督和管理,通过立法来打击中介机构提供虚假的信息、认证以及评估的行为,建立起高效、高质、公正的中介服务体系。

  四、 总结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法制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不规范、政府越位等等现象,所以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势在必行。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金融法制、社会信用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为金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代金奎 滕春强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综述 [J].济南金融,2007

  [2]赵洧平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3]赵振宇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2】

  摘 要 金融生态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分析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缺陷 优化

  一、我国金融生态概念的提出

  金融生态这一概念在我国是由周小川博士(2004)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

  自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以后,引发了金融经济界广泛的讨论。

  他在2005年初的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把促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将生态概念引伸到金融领域,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项创造性成果,突出地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在金融和经济工作中,人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金融生态的真谛,从生态的角度观察和理解金融现象,寻求保护金融生态的思路和措施。

  涓涓细流汇江河。

  经过两年多的大讨论,金融生态思想日趋成熟,一些保护金融生态的措施和办法不断地被运用于中国的金融实践,一个符合学发展观的金融生态理论和实践体系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形成。

  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缺陷

  虽然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改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公平竞争机制。

  只发“出生证”,不发“死亡证”的国家信用担保机制极大地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

  经营不善的乃至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退出金融市场,恶化了金融生态体系,最终导致有问题类的金融机构影响了正常的金融机构。

  影响了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

  2.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

  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还不完善,金融生态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们进行活动的目的首先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在我国却存在着“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失信行为不必支付过多的成本就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而没有制度性的约束,守信行为将逐步退出市场。

  3.缺乏较强的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同时期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风险隐患的特征、重点都处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4.缺乏市场化的金融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监管体制已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基本格局,有关金融监管的目标、主张、方法、手段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对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市场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制定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和化解手段上,均处于较初级的水平。

  三、关于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基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1.优化金融信用环境。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体系和方法。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人民银行要加强信贷征信管理,充分发挥征信系统识别和揭示风险的作用,实现征信系统的信息共享。

  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也要在本职范围内探索建立相关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各类信息的联网,建立社会公众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

  二是做好信用文化的宣传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信用意识,提高全民的诚信水平。

  力争在全社会实现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实现传统诚信文化与“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理念的完美融合。

  2.引入奖优惩劣的正向激励机制。

  对诚实守信的客户优惠贷款,在利率、手续、额度上进行倾斜;对诚信度差的客户在银行融资方面实行高门槛,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客户进行联合制裁,采取不贷款,媒体暴光等措施;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中实行诚信考核机制,对确有不良信用纪录的公职人员实行不晋升、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促使党政公职人员首先讲诚信、带头讲诚信。

  3.完善金融生态的相关法律建设。

  以健全的法制为支撑,加快出台有关金融机构破产等法律。

  必须尽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法》,以保护金融机构债权人利益,督促金融机构更稳健经营。

  金融机构破产要建立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破产的成本要由失败金融机构的股东及其相关利益人来承担,而不能再由国家财政来处置金融机构的破产。

  4.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主要应做好:(1)监管方式逐步由事后性监管、行政审批性监管向风险预警性监管转变,建立金融风险监控预警系统;(2)发挥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大金融监督检查力度;(3)监管机构及政府部门加强联系合作,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向明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以地方政府主导.金融经济.2010(10).

  [2]宋秀玲.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分析.改革与战略.2010(07).

  [3]李慧.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经营与管理.2007(09).

  [4]杨冬梅.后危机时代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生态经济.2010(07).

  [5]齐越梅.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分析及改进对策探析.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9).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优化路径【3】

  摘要:金融生态环境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内外部运行环境的形象描述。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本文拟就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作深入探究,为进一步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现状 优化路径

  金融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金融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紧迫的实践诉求。

  1.从理论层面分析,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的。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金融产业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针。

  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我国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就提出了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这一科学概念。

  从实践层面分析,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全球范围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

  人们在探究其形成原因时,最初目光都集中在金融行业本身。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运作的枢纽,它在促进和影响着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时,也反过来受到国民经济的影响。

  因此表现在金融方面的风险,除了部分来自金融业本身,如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之外,其大部分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集中和综合的反映。

  比如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法制环境的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诚信的缺失,这些都会制约着金融行业的发展空间,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由此可见,在分析金融风险成因过程中,一种更为系统、更能科学阐明金融风险实质的概念——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就应时而生了。

  (二)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金融行业也是一个具有很多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也需要一个和谐协调的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周边环境之间及其内部组织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个环境体系。

  它包括了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包括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一整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力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一)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1.金融业内部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主要是区域货币市场融资和投资功能不断增强,银行间同业拆借模式不断创新,引导和规范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拆借,支持和引导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推广和使用场外融资电子备案系统等,有力地促进了区域货币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功能与结构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高科技企业融资方式不断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改变了债券融资相对滞后的状况,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2.金融机构的外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随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法力度的加强,金融法律环境不断优化,银企合作日益增强,银行体系的信贷不良率和损失率逐年下降。

  据银监会统计,2000年我国信贷资产不良率为13.21%,到2010年则降到1.14%。

  这一数字充分说明我国金融资产的运行是安全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3.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我国金融业以资金流向变化和信贷结构调整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结构的调整。

  金融业在将资金集中流向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优质项目的同时,盘活存量,调整新增贷款中的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比例。

  减少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的行业贷款;增加对国家调控政策中鼓励当地具有优势的行业的贷款,有力地支持了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地发展,对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据银监会有关资料统计,近十年来,银行发放贷款增量与GDP总额增量呈完全正相关的关系,银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在稳步上升,金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为:

  1.地方政府的某些行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

  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社会诚信环境不健全等一系列原因,地方政府掌握了土地、矿产等基本要素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对各种活动几近绝对的市场准入权。

  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金融体系必然会屈从于行政权力,金融资源的配置必然会服从于行政权力的意志。

  这种体制性的弊端使得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对金融资源的事实上的配置权。

  现有的研究表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土地、矿产、水资源等一系列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滞后。

  它与官员行政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相结合,助长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市场化、短期化倾向,对经济发展路径与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削弱了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市场化调控政策的效力。

  尽管目前已经在相关领域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比如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但是迄今为止还不是很完善。

  根据央行的一项调查,在转轨时期,由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导致的不良贷款占到了70%-80%。

  一些地方政府为支持本地企业发展,暗中为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撑腰,甚至怂恿或帮助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及改善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金融创新论文10-09

我国金融投资改革报告论文10-08

我国金融深化进程分析论文10-07

我国的金融法律的制度论文10-13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初探论文10-11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研究论文10-09

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及改善论文10-09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10-08

精选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