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战略选择论文
[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和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于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科学地选择金融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对于我国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金融;经济结构调整
[作者简介]陆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后,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张玉洁,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南京210046)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之一,有效发挥金融在引导、配置资源中的“助推器”功能,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和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因此,对于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期的我国来说,大力发挥金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金融所发挥的作用
(一)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优化,然而我国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生产,同时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尽管近些年三大产业间差距不断缩小,但是结构依然不尽合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论文选题意义可以通过金融引导产业间的资金流向和资源配置,改变产业间的投资配比,进而缩小三次产业间的差距,使其平衡发展。
(二)金融支持科学技术进步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资源的消耗,尽管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单位产品产值的资源耗费也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先进水平25%以上,中国综合能源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1]。可见,我国长期坚持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粗放式特点显著。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金融可有利地支持科技创新和进步,可以通过金融引导社会投资由低效益、高消耗产业转向科技产业和技术研发领域,从而促使科技能力不断增强。
(三)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以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代价的,片面注重经济增长(即粗放式经济增长),既不能保证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不能实现效益好质量高的经济发展(即集约式经济增长)。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注意的问题。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可大力发挥金融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方向上来。
(四)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对GDP增长的贡献还是拉动水平,毕业论文怎么写投资需求都居首位,消费需求在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依然有所降低,出口需求则极不稳定,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消费是经济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如果最终消费的增长不能回到正常水平,就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消费需求上升,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在财富分配与管理、资本市场和消费信贷管理上的监督引导,以及信贷政策的支持,引导更多投资投向消费领域,增强投资对消费的带动能力,拉动经济增长[2]。
(五)金融支持区域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是自然、历史、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经济社会来说,保持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有利于激发竞争活力和资源配置优化,但过度差距会造成过度竞争和混乱的经济社会秩序,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长效发展。因此,平衡区域间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重要的战略任务和目标。金融支持区域发展均衡,可以通过发挥金融机构、金融政策、金融工具对区域间资金流向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平衡地区间的投资方向,缩小地区间差距。
(六)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状况愈演愈烈,农村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愈拉愈大。
与区域间发展失衡相同的是,城乡间差距的日益增大同样也会造成过度竞争和混乱的经济社会秩序,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政策、工具,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调整农业信贷投向结构,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战略
经济与金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一方面,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且受这些环境和条件的直接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市场经济的纽带,也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金融战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优化信贷结构逐步促进产业结构
优化金融具有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的功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直接体现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发展导向。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发挥金融的资金导向、资源配置作用,具体地说就是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间更加协调。第一,抑制对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的信贷投放,如对其提高信贷准入条件、减少信贷优惠政策、提高信贷利率等,从而限制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的发展。第二,加大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对农业和第三产业降低信贷门槛、提供各种合理的信贷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信贷措施,加大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资金支持,在保证农业基础地位不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休闲业、信息咨询业、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提高产业附加值,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二)发展科技金融逐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和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助推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级别转变。这就意味着,通过金融促进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可以进一步增强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形成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济氛围。金融在支持科技进步方面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科技导向型金融战略:其一,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即金融机构通过降低信贷利率、提供信贷优惠政策、贷款担保等措施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将社会资金更多地导向高科技行业领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技术含量,变粗放发展方式为集约化模式。其二,提高对高新技术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即金融机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出相适应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支持这类企业的发展,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高新技术行业中。其三,鼓励“三高”特点的重工业加大技术改造,即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导向政策和高水平金融服务,鼓励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论文的结构 降低耗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开展绿色金融逐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金融,即金融机构在投融资决策中,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合进自身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措施,绿色金融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第一,金融机构突出发展“绿色信贷”、“环保信贷”、“低碳信贷”,优先支持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新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通过信贷资金支持、资本市场融资等金融措施,将社会资金导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上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金融机构利用信贷政策和资本市场的资金导向作用,减少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资金支持,从而抑制这类产业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第三,可以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到金融机构从战略到操作的所有层面(如大力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和绿色金融产品),师范生毕业论文怎样写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以及绿色金融制度,从而尽快完成由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的过渡[4]。
(四)发展消费金融逐步促进需求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并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应采取消费导向型金融发展战略,增强消费需求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拓宽消费信贷领域,即金融机构可以在降低广大城乡居民消费信贷门槛和信贷利率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快开发并推出新型金融消费产品和业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消费。第二,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和消费信贷管理上的监督指引作用,不断改善消费信贷结构,增加广大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扩大内需,从而增强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第三,发挥金融机构在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作用,即通过推出专门支持就业和再就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相关资金信贷支持,形成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增长点,从而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消费能力。第四,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支持作用,引导投资资金逐步转向信息产业、服务业以及消费转化效应较大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以增强投资对消费的引导和带动能力,实现通过投资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五)开展分层金融逐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的普遍现象,同时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有利于激发竞争的活力和资源配置的优化,这就意味着,金融支持区域均衡发展,并不是绝对的均衡,而是不断缩小区域间差距,实现相互间的相对均衡。具体地,可以结合我国区域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将我国31个省区市金融发展状况分为三个层级(如表1所示),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具有针对性的金融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第一层级省市已处于金融自由化阶段,金融体系十分发达,周边地区金融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国际、国内、区域金融中心;第二层级省市同处于金融约束阶段,但彼此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依然很大,因此,这一层级的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形成与周边地区互惠、互补的定位,这样既可以防止彼此恶性竞争,又与周边地区形成互补合作;第三层级地区尚处于金融抑制阶段,金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限,因此应选择在政府主导下加快金融体系的建设,借力区位优势,主动与周边金融较发达的地区形成互补结构[5]。
(六)发展县域金融逐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县域金融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上我国城乡间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阻碍,因此,金融要想发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县域金融、农村金融来实现。第一,建立多层次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县域金融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和大量农村中小企业,因此,最贴近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应是这一体系中的重点和基础,并辅之以大型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用于提供持续性的金融支持。第二,建立双层保障的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预防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环节,因此应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建立监管机制,以加强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第三,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发展一个地区的金融,除了需要金融机构体系和监管机制,各种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以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农村保险制度和信贷担保机制以转移和分担风险。第四,利用信贷政策、金融惠农政策,保证信贷资金更多地向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集聚,从而保障支农重点领域需求。第五,根据农村金融发展需求,不断研发适合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与金融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其中金融在经济中发挥着核心的推动作用,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和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这就意味着,当前要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发挥金融手段的“助推器”作用是关键。当然,金融仅仅是调节和转变经济发展杠杆之一,还需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物价等经济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战略选择论文】相关文章:
数字艺术与审美经验方式的转变论文范文10-13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05-13
经济发展论文(精选6篇)10-1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10-26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12-27
金融证券论文11-03
对旅游管理实践方式研究论文10-12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合同04-07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10-26
战略管理论文开题报告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