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计算机教学
技校计算机教学【1】
摘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手段 批评
目前,计算机课既是文化基础课程,也是实用的技术课。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技校生普遍存在着不愿学、不想学等厌学现象。
因此,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要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就有赖于学校的管理、教师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改进。
1.确定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它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配置,需要学生掌握Windows、Word、Excel等常用应用软件,及因特网的初步知识,还要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采取有效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实施各种教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思。
引导学生“活学”,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应用方面,更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堂45分钟。
例如,在Word排版学习中,笔者展示一些不同样式的报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不同的报刊、不同的格式是如何利用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再让学生自己下载资料,搜索图片,发挥想象,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主题版面。
(2)导趣。
引导学生“乐学”。
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形象教材或示范表演;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
其优点是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把书本知识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导法。
引导学生“会学”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意志、行动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性还未成熟,喜欢模仿,受暗示性影响较大。
根据这一特点,可在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上台做演示操作,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或作品展示。
这些上台做示范或作品展示的学生,可得到老师的公开表扬,还可在平时分上得分。
另外,可以进行学校计算机打字、网页制作等比赛,分出名次,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激发学生追求上进。
二、理论教学精讲多练
目前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目的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例如,在讲述计算机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理解。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难度不高,但比较抽象,其五个部分与具体的电脑很难划上等号。
为此,笔者把这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
另外,为加深学生的理解,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在学生了解了硬件的五个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介绍各个硬件。
利用实物展示台,把课前准备的一些硬件,展示给学生看,如内存条、CPU、硬盘、主板等,并介绍如何通过主板把它们连接起来,消除学生对电脑的神秘感。
然后,结合硬件的介绍,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即主要是利用一个小课件,演示数据流和信息流。
教学实践表明,效果是不
错的。
三、含蓄的批评更能提高教育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是,许多学生由于定势,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
实际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差错是难免的。
这时,教师若严厉地指责和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是产生口服心不服的现象。
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则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笔者认为,应该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总之,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晓东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于书兴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技校计算机教学【2】
【摘 要】 技校的计算机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目的明确,而且以实用为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改进 优化 提倡
当今世界是知识型的社会,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知识爆炸”,这对于21世纪的人才来说,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探索、研究、创造能力的高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的价值取向。
1 准确定位技校的计算机教学
技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事实上就是技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学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技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语言课和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课,如C语言和数据结构等;要不要讲授一些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原理课,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比例,如果不开,技校的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站在技校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则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原理课程。
因为技校学生培养的方向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另外受技校生源限制,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他们开设这些课程往往起不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所以,在开设课程的问题上、在计算机教学如何准确定位的问题上我比较认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对知识的看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那个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自然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
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所开设的课程应该能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创造力在短时间内迸发出来,只有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其次,课程设置要考虑实用,就是怎么样把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工作上。
比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能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的能力;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知识;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有关知识,这些对于今后日常事务的处理能有一定帮助,也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入门的一门最简单易学的课程,所以这门课在技校中一般作为一门公共课来开设。
在营销专业中,考虑到学生将来可能会涉足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等行业,就需要掌握一些图像处理技术,鉴于此,在营销专业中可开设类似Photoshop、Flash等课程。
正是由于技校是面向就业,我们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定位时不得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就如一个商店,必须考虑顾客需要什么,而不是我这个商店有多少货物,只有了解了市场的需求,才能科学的设置计算机课程。
从上述看来,技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定位在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要让学生能充分的使用计算机,而不是让学生去解决为什么能用计算机,一切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着如何能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而展开。
2 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2.1 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课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为了实现一个操作可以采用多种操作方法。
比如要进行“复制”,可以通过“编辑”菜单中的“复制”;也可以通过右键单击对象,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也可以按住右键拖动对象,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到当前位置”。
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Windows操作的基础知识时,只要讲一种操作,例如只讲“复制”的多种方法,然后由学生思考、讲述类似操作如“移动”等的多种方法,这样就改变了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融会贯通各知识点,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注重师生互动,提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
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
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也要提倡案例教学,注重师生互动。
比如我在讲述计算机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应该不难,主要是比较抽象,它的五个部分与具体的电脑很难划上等号,所以我把这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的,主要是想利用投影仪,然后,为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计算机的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目的明确,而且教学内容也因人而异,以实用为标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对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高。
【技校计算机教学】相关文章:
技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10-10
技校计算机应用毕业生自我鉴定10-09
岗位需求的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探究论文10-08
岗位需求的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10-06
中学计算机教学10-05
幼儿计算机教学10-05
论计算机教学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