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计算机课程实验设计探讨论文
1建立专业的程序编写习惯
程序是逻辑的组合,其本质是代表人的逻辑模型思想。如何让计算机读懂我们的思想,在学习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编码,通过程序编码、编译、连接后成为计算机能够进行逻辑运行的指令,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反应,较高的存储效率,完成某个逻辑模型的解答。逻辑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让学生编写出,清晰明了、简洁高效的代码,让其表现出业务逻辑思想,是高校教师应该考虑的教学问题。下面两组代码:要求用for循环实现,如果用户输入数据为100,返回100以内所以正整数之和,否则返回用户的输入数据。从代码的比较来看,学生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1)代码编写的可读性差可以看出,学生在编写代码实践过程中,其中的变量都用字母x,a,i等。而且代码的布局没有层次感,比如for循环后面,直接就写了“a+=i”。反观后者,局部变量命名有含义,而且各语句之间层次清晰、明了、可读性强。
(2)代码编写,不注重编写程序的技巧性代码的技巧性不足,前者写的逻辑判断语句if(x==100),后者所写的为if(100==nInputData)。虽然二者写法都表示了当客户输入100后的逻辑,但是如果在编写中,将“==”写成了“=”,那么if(x=100)就是个“赋值恒真”逻辑。而if(100=nInputData)就是“赋值语法错误代码”,在编译阶段,后者就会报错;而前者就将成为程序的逻辑错误。
(3)程序运算的冗余性前者for(inti=0;i<100;++i),后者,for(intnIdx=1;nIdx<100;++nIdx),显然,前者比后者多一次循环,虽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但是程序运算出现了冗余,显得不够专业。造成上述的根源有两方面的原因,学生对程序的认识不足,编写代码随心所欲。其次是老师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编写程序的实践练习,没有对学生的日常作业或者实验练习进行规范性要求。在计算机实验过程中,需要编写编码规约,让学生遵守编码规则,让其通过在编码规约中去体会代码编写的要点。在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同时,编写出简洁、干净的代码程序。因为编写程序也是一门艺术。虽然在开始实施有些困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累土,只有通过规范性的程序编码,才能出现干净、简洁的程序代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通过代码规范,来规避一些在编写程序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比如C++程序中,由于编程者用new申请对象,而不用释放内存的计算机资源管理问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通过建立规范程序编写规约,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的程序编写习惯,是提升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的有效途径。
2化自身专业素质
软件程序是逻辑思想的集合。逻辑思想的冗余会直接影响到程序运行的效率。比如数据存储冗余,影响运行速度。对于学生而言,在上学期间,还无法接触到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在计算机课程实验中,经常编写的程序只有10几行。处理的数据量最多也是在kb的数量级上。所以当学生编写完应用程序后,基本上不考虑程序的运行效率,因为无论用什么逻辑算法,处理结果都基本相同,计算机都会在2s内完成逻辑运算。这就麻痹了学生对程序逻辑运行性能的认识,从而对程序逻辑算法无法拥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能力。这就出现了为什么软件程序员多,但是高级软件人才匮乏的原因之所在。纵观程序处理,抽象其本质,主要为排序、查找、存储,相关业务的数学运算。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这些往往也是我们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为何会忽略?因为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际工作的实践,缺乏对基础知识的认识,重视度不够高,最后参加工作后,往往做不到“信手拈来”。对于某些行业,对程序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在这样的业务下,可能会要求学生重构哈希表、堆存储等算法,才能够解决业务上的性能要求。计算机实验是对课堂知识的实践,所以在实验课程设计中,应该突出基础知识的差异性,以及其在工作中的实践性。能够结合实践让学生对课题知识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完成数据排序后,学习了冒泡排序、二分排序、快速排序等排序逻辑。针对上述内容的课程实验,通过实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上述算法思想,在课程实验中让学生实践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编写相关算法程序,帮助学生强化自身专业素质。在课程实验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题目“教师给予学生100以内的20个随机数,让学生分别应用冒泡排序,二分排序依据快速排序对其进行数据排序"。这样的实验内容无可厚非,让学生进行编程实践掌握上述排序算法。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哪就是无论是选择用什么排序方法,计算机完成排序后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完全无法体现出各种算法的优越性。课程实验设计应该结合实践工作,教师在计算机课程实验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对外软件企业,抽取部分相关业务,让学生进行课题练习。就以上述排序为例。以1G的企业财务文本文件数据,让学生对其中的某一财务数据为依托,让其对文本文件内的数据进行数据排序,并且输出前200位数据,输出到另外的文件中。至于排序的算法,由学生自己选择。大多数的学生在看到该题目后,在上机实验中,大多数都选择了冒泡排序算法,实现对该文本的排序,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数据量大,等学生完成了排序过程,启动运行后,20分钟内,都无法完成排序。而有的同学选择了快速排序算法,3分钟内,完成了该排序事务。显然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实验才是有效的,通过这样的实验,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逻辑的本质,对各种算法拥有清楚的认识。通过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结语
提升学生的程序语言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需从作业准则、编码规范,以及逻辑算法出发,规范化实验教学,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培养与实践,方可提升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品质,提升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
【计算机课程实验设计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职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分析论文07-11
探究计算机网络课程规划论文10-13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06-24
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探讨论文08-18
网络经济的特征探讨电商论文10-13
探讨化学纸笔测试评价设计的原则论文10-13
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论文02-15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与探讨10-26
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探讨论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