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1】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计算机能力偏向于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结合自身在计算机课程上的教学经验分别从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科学考评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85%,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对的主体就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旨在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办公应用软件和网络等相关知识,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自己生活和学习等实际问题,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国家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既有理论有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1)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整体水平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学能力差,缺少明确个人目标等特点,学习热情相对不高,面对复杂的科目会消极对待,甚至自暴自弃,生活重心放在课外活动中。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初始热情很高,但慢慢认为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更乐于练习打字、游戏等简单的娱乐活动中。
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过于简单,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至于不求甚解,导致基础不牢。
(2)教师方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讲解的是最基础的计算机概念和操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耐心教授。
在以教科书为蓝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材方面。
教材都是由教师挑选,选教材时教师习惯挑选内容更加广而全面的计算机教材,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出现听不懂课,教师上课吃力的情况,影响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理论教学改革。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理论讲述完之后,把实验的重难点给学生演示一下,之后学生再自己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讲课前示例几个有趣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学习,以此提高教学的互动式效果。
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来带动学生的参与,可以做到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实施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来。
更有益于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2)实践教学改革。
以案例式项目为主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制定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式项目卡片”来指导和引导学生来完成作业,通过完成一个个的成功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自信,敢于打破常规,尝试独立去完成更深的知识难题。
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分组式教学,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建立帮扶制度,动手能力强的当组长或是小组老师。
基础好的上机操作的速度相对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把需要提问的难点提出来,教师统一解答,然后让其充当“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同学,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又可充分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能够尽量多加辅导。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和EXCEL为主,设计出40%左右的扩展性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小范围的计算机知识竞赛,在相互竞争中提高学生学习和操作的热情。
(3)网上教学。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
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网站,有详尽的学习资料,包括视频演示、课后习题解答、以及模拟试题等,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水平,展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科学考评改革。
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其它课程的区别是更加突出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应该逐步淡化理论考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
总评分数=平时考勤+上机操作+作业+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成绩的比重。
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认证考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兼顾考试大纲的要求,学生应该学好计算机知识并接受社会的检验。
(5)教材改革。
教材的趋同化对各自的教学都有不利的一面。
明确了教学目的,组织编委会,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加入到编写教材中来,让老师与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密切配合,就能编写出适合各自学校学生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杜萍,何月顺,刘光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15
[2]王丽丽.独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J].企业导报.2010(7)
[3]朱伟忠,邬建平.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2】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并借鉴一些优秀同行们的经验对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中职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办公软件Office2003的操作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较强、知识面广等特点。
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具备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组织和发布信息的能力,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但就近几年的分析来看,学生对此课程不是很重视。
我结合本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总结了近几年自己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我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一方面,入校时有些同学接触计算机已经有3―5年,而有些同学连计算机都没摸过。
另一方面,各个学校的九年制义务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开展的程度也不完全统一,有些学生小学就学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可有些学生却从来都没有学过。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二)计算机技术发展飞快,教材落后。
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职高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往往是几年不变,很多内容已经陈旧过时,“学的用不上,用的学不上”。
(三)学校的硬件设备跟不上。
学校机房的配置大多是5年前或10年前主流的(我校机房配置:CPU主频1.8GHZ,120MB的内存,845的集成显卡,40G的硬盘),多媒体教室也达不到要求,也给教学带来不便。
二、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仅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一门新的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供我们参考,只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是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移动,其操作步骤为:1.选定“文件夹”;2.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剪切”按钮;3.单击选定要移动到的目标文件夹;4.在“编辑”菜单中选择“粘贴”按钮。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
这种教学法能够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教师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法是学科特点比较强的教学方法。
此教学法可用于计算机基础操作内容方面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办公软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活动,最终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设定任务是任务驱动法教学成功的关键,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则造成时间浪费,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教材,从而确定任务。
这个任务可以是文章、图形、表格等,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等。
例如,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软件时,我将隔壁班的各科成绩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Excel”菜单功能算出总分、平均分,按平均分进行排序,筛选出及格与不及格的学生名单,等等,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习主体的“差异性”来组织教学。
职高的学生“起点高低不一,层次多,差距大”,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法可使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让基础差的同学不会因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兴趣。
这样,可以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主动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升。
我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把学生分成三个教学层次,并对每个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应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这一节时,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A层次:减少一般性内容的学习,重点学习一些高级操作,以“少讲多练”为主;作业:为学校设计一份校刊。
B层次: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介绍一些高级操作,以“精讲精练”为主;作业:设计一份贺卡送给父母、老师。
C层次:只要求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即可,以“浅讲多练”为主;作业:规划自己的人生,为未来的自己设计名片。
(四)上机操作训练法。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即所谓的“百讲不如一练”。
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上机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分层次推进。
对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应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对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则注重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这门技术。
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喜欢相互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渴望同伴的帮助、支持,渴望相互之间讨论、交流的心理,精心设计问题,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完成作业,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例如在PowerPoint上机操作过程中,我先讲解了几个必要的操作技术,让学生按要求制作了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然后让同学们自由发挥,最后大家来评谁做的幻灯片既美观又具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
这样做的结果比教师直接辅导效果要好。
教师还可以采用一帮一互助的小老师制度,学习速度快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学习速度快的同学对知识可以进行巩固,速度慢的同学也能完成任务。
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结语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基础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科特点,探索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慧明.“分层、分类”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辽宁高职学报.
[2]陈祥祺.谈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成才之路,2009,(22).
[3]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分析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论文10-09
微课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