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饮食礼仪图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饮食礼仪也别有讲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礼仪,欢迎浏览。
中国饮食礼仪【1】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礼仪日臻成熟和完善,它们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影响。
近代,随着中国的不断对外开放,西方的餐饮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餐饮文化产生影响,中国传统的餐饮礼仪开始和西方餐饮礼仪相融合。
但是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西方在饮食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再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餐饮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古有“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之说,今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可见中国把饮食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
而且很多盛大的节日也与饮食有关,例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腊八节喝腊八粥、除夕吃年夜饭等等。
而西方则没有中国这样看重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群体意识,追求团结、团圆。
偏爱使用圆桌,因为圆桌可以坐更多的人,也方便面对面的交流。
在中国,不管什么宴席,什么节日,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除了个人的餐具、主食外,菜肴都是放于餐桌中间共同品尝。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讲,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便于大家共同交流感情。
而西方则注重个体意识,即便是请客,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表现西方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中国饮食追求味的享受,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只要好吃又好看,营养反而显得更不重要。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而西方则更看重饮食的营养,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搭配和吸收,注重饮食的科学和健康。
下面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下中国餐饮的一些基本礼仪。
一、座位
1.一般使用圆桌,面对门的位置一般是主座,主人一般坐在主座,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
2.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则主宾坐在主座上,主人坐于主宾右手边;
3.一般等长者先坐定后,才开始入座,从座位的左边入座;
4.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
5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二、餐具
1.中国人一般使用筷子,用右手拿筷子,用无名指和拇指固定住下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上面的筷子移动,来夹取食物;
2.使用筷子,用餐时不能玩弄餐具,不可用筷子指指点点,或者打手势示意;
3.不可吮吸筷子,或者把筷子插入米饭中;
4.尽量不要把自己筷子伸入汤中取食物。
三、用餐
1.必须等到人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
2.应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
3.看准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动筷子,尽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
4.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让自己的吃相看上去不那么急切,直接把菜肴放入自己的嘴中是不礼貌的;
5吃饭时,应端起饭碗,用饭碗贴紧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饭推入口中;
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尽量少吃离自己远的菜;
,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
四、喝汤
1.喝汤不要发出声响,用汤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
2.汤太热等凉了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五、敬酒
1.自己手上有餐具,或者别人正在用餐时,都不能向别人敬酒;
2.别人跟你倒酒时,应用手扶着酒杯;
3. 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
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4.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6.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自己如果是领导,不要放太低;
7.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8.酒桌上敬酒的一般顺序: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六、其他
1.应邀赴席,一定要遵守时间,既不能过早,也不要迟到,可比主人约定的时间稍早一点,一般应在约定时间提前五分钟到达;
2.把筷子搁在碗上或碟子上,表示自己暂时停止用餐,把筷子平放在桌子上表示自己已经酒足饭饱,结束用餐;
3.当和人用餐时,不可过快结束,即使自己已经吃饱,也应再吃点菜或把筷子放在碗上或盘上等其他人吃完。
不可把筷子放在桌上表示吃完,这样会让吃得慢的一方感到不安而匆忙结束用餐;
4.在和女士单独用餐时,应尽量做到让女士来表示用餐结束,切不可女士还在吃时说自己已经吃饱了,这会让对方为以为很能吃而感到尴尬。
中国饮食礼仪【2】
中国饮食礼仪由来之久,如进食礼仪,按《礼记》所述,周代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下面就是具体的规矩: 1.进食时入座的位置很有讲究,汉代以前无椅凳,席地而坐。
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坐席。
2.宴饮开始,菜品端上来时,客人要起立;有贵客到来时,客人也要起立,以示恭敬。
3.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4.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
古人为了表示不忘本,每食之先必从盘碗中拨出菜品少许,放在案上,以报答发明饮食的先人,是谓“祭”。
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
如果在自己家里吃上一餐的剩饭,或是吃晚辈准备的饮食,就不必行祭。
5.主人准备的美味佳肴,客人不可随便取用,须得“三饭”之后,主人才指点肉食让客人享用,还要告知所食肉物的名称。
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6.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用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
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其他文献还说,如果用餐的是本家人,或是同事聚会,没有主宾之分,可由一人统一收拾食案。
如果是较隆重的筵席,这种撤食案的事不能让妇女承担,怕她们力不胜劳,可以推出年轻点的人来干。
7.吃黍饭不要用筷子,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菜的,不能混用。
中国饮食礼仪【3】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
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
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
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
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
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
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
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
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
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
……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
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中国饮食礼仪图片】相关文章: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11-16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起源10-12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差异06-05
中国宴会餐桌礼仪-饮食礼仪08-12
中国古代饮食餐桌礼仪01-17
饮食礼仪10-27
中国人的餐桌倒酒和敬酒礼仪-饮食礼仪08-24
中国饮食传统10-19
餐桌饮食礼仪07-22
饮食礼仪的概念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