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教育有很多类型,教育论文如何写,以下的教育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个体教育与整体教育【1】
【摘 要】技工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商的培养教育,也应该重视情商的培养教育。
特别是在对学生整体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快乐地成长,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技工学校毕业生。
【关键词】个体教育 整体教育
整体是由每个个体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好与不好,由每一个个体的好坏来决定,一个班级好不好就要看教师对每一个个体的教育而花的时间和心血了。
通过对学生每个个体的教育,良好的学生整体就会逐渐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怎样对个体、整体进行教育和管理呢?
一 调查摸底,建立档案
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比起“70后”、“80后”的学生,他们更前卫、时尚、自我、叛逆,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对新问题、新事物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做。
要充分认识到技校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育,还得通过看档案、与学生谈话及个别聊天,摸清班内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
1.建立学生整体档案
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教师就要尽快地建立学生档案,了解每位学生在初中时,谁做过班干部、获过什么奖励、家庭基本情况、爱好特长、喜欢什么样的班级和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等,这对今后对学生进行个体、整体教育管理尤为重要。
2.建立班委档案
学生入学第一个月,教师要尽快地建好骨干队伍,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整体,实现集体目标。
班级的核心班委,是班上优秀或较优秀的个体学生组成的,这一部分个体,班主任如运用得当,教育培养好,工作布置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开展得有声有色。
同时也为学校学生会、校团委提供人才。
此外,建立好班委档案才能人尽其才。
3.建立重点学生的个体档案
教师一般工作量较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科学管理,工作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抓不到重点。
因此,在开学一个月后,教师要对班级重点个体学生建立档案,根据学生个体问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问题严重的、屡教不改的,可升级提交给学生科长,按违反校纪校规处理,对学生整个管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二 制订计划,运用方法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和学校学生学科的计划,制订班级的工作计划,采取各种方法,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学校的良好教育,顺利完成三年的学业。
1.完善班规,制度育人
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对学生整体进行全面教育,使大部分个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
新生刚入学时,就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然后进行军训,抓好这两个重要环节,大部分个体基本上都适应了学校的管理。
对于难以适应学校管理的少部分个体,教师可根据班级上个体出现的不同情况,用完善班规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制定班级奖励和惩罚制度。
如个别学生不愿意打扫宿舍卫生、不去打扫清洁区、扣个人操行分也无所谓的,在执行班规时,对不扫地的学生加扣操行分,由班主任带着他们一起被罚扫,在教师的带动下,他们就会听从安排,逐渐养成每日打扫卫生的习惯,去完成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了。
当然,教师还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做到及时表扬、支持班委工作,使校纪、班规能顺利执行。
2.利用外援,家校育人
要搞好个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使之成为合格的人才,就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
教师要掌握班里的每个学生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并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主动与学生家长交流经验,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帮助家长在家里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个体学生通过家长、家校的共同教育,逐步地融入到良好的班级集体之中,从而使班级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3.职业规划,目标育人
有少部分个体学生,对进入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不知学习有什么用,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学习上无精打采,上课睡觉、看课外书,开小差,不求上进。
因此,教师在第一学期,首先,要指导学生拟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写一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学习有方向,个个有奋斗目标。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在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整体都能安静学习,主要是在没有教师时,学生个体是否能自觉地学习。
因此,教师必须开展一些活动,如读书月活动,配合学校开展专业技能方面的各种大赛,在班级海选后,选拔获得名次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比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整体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参加学习,从不想学到“我要学”,使之能在两年的理论课学习中完成自己的规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 培养情商,开展活动
“情商”也叫情绪智力,它包括五种能力,即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有一定的智商,具备一业的就业基础,但在工作中能否被认可、被重视,还要看情商的高低。
因此,技工学校要培养出更高规格的毕业生,必须重视学生整体和个体情商的培养和教育。
1.自控能力的培养教育
处于青春初期的技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化,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
情绪变化很快,不稳定,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个体学生情绪躁动不安,在教室内大喊大叫,摔砸东西,与同学争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争执,从而影响班级整体的团结。
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所发生的失控情绪,想办法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或写出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地去帮助他们。
因此班级要建立意见本和定时让个体学生在黑板上乱写乱画,并利用班会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提高个体学生的自控能力,塑造良好的个性。
2.自我管理和激励培养教育
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师如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使这个整体的每一个个体都得到更好的提升呢?首先,大部分学生入学后都能独立自立,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离开父母后,难以适应学校的管理,教师就要与这些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爱,与他们可以做朋友,给他们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好人好事”“全月无违纪”“我为班级作贡献”等活动,把活动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劳动之中,使他们能自己洗衣服、摆放好日用品、打扫清洁区、教室、宿舍的卫生和排队打饭等,还可通过开展激励活动,制订班级目标,如“创先进班级”“夺流动红旗”“我行!我能行”等活动。
在活动中,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在班级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会在各个方面大有转变,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
3.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教育
学生入学后,常出现“分帮派”的现象,即一个地方来的分一派,在班里说家乡话,同学们在一起时,很容易产生误会,不利于班级整体的团结。
学校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军训、球类比赛等活动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在班级这个整体中搞好团结,互相友爱和帮助,但有的学生个体就不能做好,孤独、好斗、不接纳他人,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所以,教师一旦发现情况后,要及时到位,做好思想工作,开展各项活动。
如“一帮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说话、善于沟通”“如果我是你”等活动,让他们学会尊重、宽容别人,平等地对待所有人,乐于欣赏他人长处而不随意侵犯他人,善于接纳他人,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会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结束语
总之,在重视学生整体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教育,它们是相互转化的。
因为,整体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当个体达到最佳状态时,这个整体才是最好的、最棒的。
因此,教师在制订计划、设计活动中,千万不要忽略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提高他们智商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情商,使他们能快乐地成长,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视觉整体优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坚毅.个体—群体—整体—唯物辩证法范畴立体化之十[J].求实,2002(4)
感恩教育【2】
摘要:感恩是一个人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文章通过对用教学实践的分析,说明了对中职学生持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阐明了感恩教育是贯穿于中职心理健康教学的一条红线。
并提出若干有效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感恩教育的本土化,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职生;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兴起以来,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
经过近几年的心理健康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感恩教育恰恰是贯穿于中职心理健康教学的一条红线。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它的本质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1]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
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
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经过了解会发现,学生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对恩人的主流感情是好的。
但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淡薄的特殊阶段,加之社会的发展,在新旧价值观的撞击下,独生子女享受了太多的爱和给予,从而养成了自私任性、坐享其成、牢骚满腹、冷漠欺诈、推诿指责等缺陷性格。
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是迷失自我、漠视生命、冷漠恩人等心理特征,这些都是感恩缺失的一种表现。
在认识自我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确,甚至角色紊乱。
十六七岁的生理年龄却配套10岁左右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说自己还是个孩子,不想长大,长大了太无聊太可怕等,只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赞许,却容忍不了别人的批评教育。
在情绪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就要打消学生“糟糕至极”、“必须一定”的不合理信念,就要打消学生只注重“个人利益”、“一味索取”的思想倾向,就要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同情与关怀,仁慈与宽容、理解与谅解的情感教养,才能换位思考,感恩于人,抑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再看看我们的学习,当下智能手机成为学生的“掌中宝”,“不懂不问只找百度”成为学习的应对方式。
试问:这样不负责任的学习是否在感恩父母?是否在感恩老师?所以,感恩教育就是贯穿于心理健康的一条红线,学生若懂得“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从而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总目标。
二、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
研究表明,在校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有亲社会性。
因此,女生更容易体会到他人给予的帮助,女生的感恩得分也高于男生。
[2]由此可见,针对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目前男生数量多于女生数量的现实,利用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壤,及时加强对男生的感恩教育,增进其亲社会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知恩记恩于心,报恩知恩于行。
从2008年邹越老师在商丘六中分校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到2010年一横感恩走进咸阳彩虹中学,再到2013年于丹教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都深深触动到师生的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让学生在这些名家讲演中受到熏陶,有所领悟,才能更好地知恩记恩于心,报恩知恩于行。
2.校园环境,熏染感恩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学校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强调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板,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里通过黑板报、教室布置比赛,使“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都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3.孝心作业可大可小,贵在坚持与落实。
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连锁教育。
在课堂内外,笔者会持续布置一些孝心作业,如在挫折教育中,让学生感谢父母给予自己健康的体魄;在与人交往中,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师、朋友等;在社会与我的教学中,感谢自然、感谢社会、感谢心灵,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的美好,之后循序渐进,再让学生亲口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帮父母做家务,理解老师教学、帮朋友分担忧愁等。
让学生先识恩、知恩,而后再感恩、报恩和施恩。
4.感恩是一种美德,它无所不包。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施惠者的恩惠后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已受到的恩惠做出回报。
[3]但感恩并非“还”债,即便没有机会报答帮助的施与者,也要乐于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它无所不包,大到大恩大德,小到举手之劳;它可以是经济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感情上的给予、支持,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片肺腑之言,都可以是恩惠。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涵义才能有效开展报恩和施恩。
5.收集或编写感恩语句,时刻告诫学生。
学生自己的智慧之光是一种助燃气,曾经“潇洒一支烟,父母半身汗”的语句令无数学生触动,甚至自惭形秽。
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及时收集或编写感恩的语句,作为促进感恩教育的手段显得很有必要。
在教学中,学生收集的语句,如“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欺人是祸,饶人是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都很有教育意义。
三、借鉴国外研究,促进感恩教育的本土化
目前,西方心理学家已对感恩干预进行检验研究,其中,“细数恩惠”(counting blessing,即细数生命中值得感激的人或事,并把它们列举记录下来)和“感恩拜访”(gtatitude visit,即要求参与者写一封感谢信并把它邮递给施恩者或在施恩者面前阅读信件)的干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个体的幸福感状况,[4]学校可以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如,2013年9月,山东科技大学团委针对青岛校区2013级新生启动“写一封家书”的感恩教育活动,就很值得借鉴。
但中国人的感恩与西方的感恩存在巨大差异,加之中国人在情感表达方面向来比较含蓄和内敛,所以,促进感恩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也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者研究的又一主题。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总之,“种植什么,都没有种植感动来得愉快”,感恩教育作为贯穿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红线,其提纲挈领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04).
[2]苗静宇,陈启山.初中生感恩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3,(04).
[3]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郑州:河南大学,2005.
[4]孙配贞,江红艳.感恩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8(4).
赏识教育【3】
摘要: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老师)。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关爱。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学生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 体验成功; 尊重人格; 培养自信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四个糖果"的教育故事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为之实践,其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老师)!"现代赏识教育的创史人周弘老师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创造了现代赏识教育成功的先例。
哈佛心理学家大开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由此可见,每个人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关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经常抱怨学生,使他们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因而今天的教育应是赏识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学生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作为教师,要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潜能。
1.组织活动,让后进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功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看你会不会运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且充满自信,好胜心特别强。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兴趣班,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篮球比赛、书法美术比赛、文艺演出、作文比赛等,让后进生也能有展现各种能力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也能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自身的潜能。
在平时,对后进生要注意肯定与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这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2.态度宽容,让后进生在错误中健全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
而我要说: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故教育无比崇高。
笔者有过这样一个体验:有一次公开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领导与教师,而这时一位平时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我看着他,只是平常地说了句:"虽然你迟到了,但看你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赶过来的,快去上课吧。
"没想到这节课他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
尔后,他经常主动找我谈心,说他的苦恼,谈他的快乐,而在他面前,我常常只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他知道老师在乎他说的话,重视他的感受。
明显地,他自信多了,也开朗了不少,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错误,是我们成功沟通的金钥匙。
3.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后进生的自信
老师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
为此,我在工作中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
写评语的时间不必局限于期末,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手册",可以灵活掌握。
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
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
特别是后进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4.大胆批评,让后进生在责任中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完蛋了","捡垃圾吧你"……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
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
我曾教过一位女学生,成绩不错,性格有些内向。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赏识教育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能健康成长。
转变后进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将失败变为成功并非易事,但只要有了爱,有了宽容,有了鼓励与认可,有了持之以恒与无限的耐心,后进生的心扉自会打开,他们的潜力也会发挥。
赏识你的学生,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常常竖起你的大拇指吧,这对学生来说或许是成长道路上的巨大动力。
让我们永远记住周弘老师的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室.2005年1月版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3] 李镇西.《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室.2009年9月版
【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育论文02-21
教育论文发表10-05
广西教育论文10-26
艺术教育论文10-01
教育关系论文10-01
生存教育论文10-01
教育教学论文10-01
教育培训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