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论文
如何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证质量安全【1】
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
活动,进行防病治病的物质保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
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是药学
工作永恒的主题?
医院是药品使用的最终环节,药品从进
入药库到经由药房发到患者手中或应用于临床,药品质量管
理要贯穿始终,才能达到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
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因此加强医院的药品
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医院的药品质量管理可分为丽部分,一是药品供应过程
的质量管理,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销售管理;二是药品使用
过程的质量控制,即以患者为中心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临
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等工作胆j。
而在
实际操作中,这些环节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药品疗效。
1.1 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有些医院采购环节
管理缺失,购进渠道不规范,入库把关不够严格,容易导致有
质量问题的药品流入。
②在库药品养护过程中也极易出现问
题。
药品的有效期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影响,一旦药库、
药房不具备存放各类药品的条件或者不按药品的性质要求储
存,就会缩短有效期,造成药品效价降低或有效期内变质,如
有些医院要求阴凉库储存的药品较长时间放置在常温库,药
品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③药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责
任心不强,药品质量意识不够,药品质量管理不规范,不能严
格按照规定去实施,致使药房出现过效期药品等。
1.2其现实意义:诸如有质量问题的药品一旦进入患者环
节,不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近几年来,重大药害事件的频频发生,药品安全事件的连续出
现,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药品安全现状的担心,严格医院药品
质量管理迫在眉睫。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
善健全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医疗行业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百
业经药。
一些国产药厂生产水平的低下、简陋、重复作业和进
口药品的大量引进、流通环节过多,使医药市场竞争异常激
烈,因此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杜绝假劣药品进入医院,保
证药品质量,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很深刻的现实
意义。
2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系统完善的工作制
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因此,应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岗位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建立行之有效
·医院管理·
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既符合法律、又符合实际的各项规章制
度,in(药品采购人员管理制度>、<药品验收入库管理制度:}、
<效期药品管理制度>、<退货药品管理制度>、<特殊药品管理
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等,通过对这些制度的建立,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药学
人员能在不同岗位根据各自职责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
的药品。
2.2 加强药品的采购管理:搞好采购工作是保证药品质量的
前提,购进药品时要以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为准绳。
必须从
正规渠道组织货源,保证药品购迸有章可循。
要求供货单位
提供加盖单位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
证>和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药品经营质量
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及质保协议和廉政协议;营销人员的法人
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
如果是进口药品,应提供
进口药品注册证。
新药的购迸一般应遵循临床医师申请/所
在科室主任签字/院药事委员会讨论通x过./i-I-划采购程序进
行。
2.3 把好药品的入库验收关:在保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
提下,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增强法制观念,药品质量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入库验收时,应逐一检查、逐项登记,包
括购人时间、品名、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数量、价格等,
并且做到开箱验货,严格验收,进口药品必须提供加盖供货单
位印章的进口药品检验合格报告书,有效防止假劣药品流入。
2.3.1 注意效期药品的验收:入库药品在验收时,应特别注
意效期药品的验收。
一般情况下进货时距失效期1年之内的
药品应视为近效期药,最好在药品质量验收表上注明并作好
效期卡片,挂在效期药品标示牌上,对药品的有效期一目了
然。
2.3.2 药品包装及外观的验收:药品的包装与标签必须符合
法定标准,在对药品包装外观验收时,要注意药品大小包装必
须完整,无破损,毒、麻、精神、放射性、外用、非处方药的标签
应有规定的标志。
药品外观质量验收应根据剂型实行逐批抽
检,片剂、胶囊剂、滴丸剂注意色泽,有无麻面、斑点、松片、裂
片、碎片、色点、漏药等;注射剂、滴眼剂检查色泽、结晶析出、
混浊、黑点、长霉、澄明度等HJ。
2.3.3 加强中药饮片的验收:验收中药饮片,每件包装上应
有质量合格的标志,并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生产
批号和生产日期等。
中药材大多数属天然动植物或矿物,往
往会因品种、采集时间、气候因素、加工方法而影响质量。
近
年由于过度开采等原因,药材资源匮乏,不法商贩掺杂使假手
段可谓五花八门,要把好中药材质量关难度更大,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2.4 加强药品养护的质量管理: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内在因
素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质量变化,所以药品的养护是药
品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药品质量管理在流通领域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4.1 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首先要严格掌握“先进先出,近
期先出”的原则,以防药品过期失效,建立效期药品专人负责
制。
如根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期报警功能打印出各月的效
期药品清单及时检查、核对等;其次,建立效期药品退回制。
根据每月清查时登记的药品效期和使用情况、库存量、实行药
品退回制。
做好药品效期定期检查制度也有利于药品的有效
期管理,应每月安排专门人员对药房的全部药品进行彻底的
效期检查,做到责任到人。
2.4.2把好药品储藏存放关:要密切注意药品的日常养护工
作,如对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必须放在阴凉干燥、光线不会直
接照射到的地方,一般药品储存于室温30℃以下,但阴凉处保
存药品必须在20℃以下,对热度要求严格的不稳定的药品应
冷藏,如生物制品一般2℃一8℃保存;值班人员应每日2次记
录温度、湿度及冰箱温度,各库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一75%
之间,对超出正常范围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开启降温或
抽湿设备,保证药品始终处于正常的储存条件。
仓库应做到
防潮、防霉变、防冻、防鼠、防虫、防污染,严格按照药品的贮藏
条件保管。
2.5 加强药学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药学人员
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与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和实施《药品管理
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购药、依法用药、依法管药。
通
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掌握识别药品真假优劣的一
般知识,提高鉴别假劣药品的能力,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安
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
全、有效的药品和优质的药学服务。
2.6抓好临床药学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为了科学、合理、安
全、有效地用好药品,要不断强化药品在临床中的使用管理,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药学人员要定期深入临床检查药品
的存贮、使用情况。
随着医院药师职能的转变,医、药、护三位
一体的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建立HJ,临床药师要定时参与查房、
病历讨论、疑难病会诊等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全过
程,提供临床用药指导,将患者用药后的对症和不良反应及时
反馈,做到药品服务临床,进一步强化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提
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XXXX年 X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1 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
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
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
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
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出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
(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
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
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
(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
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3]。
一些质检机构为获取利益往往违背基本的职业操守甚至变成生产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工具。
另一方面,检测机构的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
镇一级的检测机构数量仍较少,食用农产品安全类质检机构的数量不足,投人品类机构偏多而其检测任务不足。
(3)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有:1)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没有完全纳入法律范畴,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明确和肯定。
2)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是认证流于形式,国际互认程度较低[4]。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5]。
特别在当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加上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
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也很难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1.4检测机构基础薄弱
农业部门(含畜牧、水产)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
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主要在农村和城市周边。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上述污染已经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2.1农药、化肥污染
(1)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 由于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用农药防治病虫产生了依赖思想,因而不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6]。
过多使用农药,严重污染环境,加大农药残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用药结构单一 有的地方常年使用一种农药,严重伤害天敌,引发病虫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和用药数量,降低防治效果,造成很大的浪费。
(3)农药施用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1)是不能对症下药,乱用药;2)是施药的时间、时机不当;3)是农药配制比例不准确,随意性太大;4)是农药用量偏大、用药次数偏多。
(4)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 在蔬菜产区,有的农民在菲菜、洋葱、芹菜等蔬菜上使用限用的高毒农药灌根来防治地下害虫,轻者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重者成为毒蔬菜。
(5)违规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是禁用高毒农药还未彻底清除
1)是企业过去生产留存 下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还未完全处理,随时可能流入市场;
2)是个别农民手中还留存少量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7]。
(6)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市场检查中随处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假冒伪劣农药。
表现在有的掺杂使假,有的以肥冒药,有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够,有的以次充好冒充名牌,有的纯属“三无”产品等。
使用假冒伪劣农药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
(7)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
因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
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2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由于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2/3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8]。
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特别是一些含有抗生素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进而通过农作物吸收进人食物链,从而产生“有机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2.3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
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2.4工业污染
由于城市的发展,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量增加,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使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部分农田或菜田受到污染。
另外,由于城市的扩建,原有良好的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和大气,有可能面临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危险。
3 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3.1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
每批产品上市,除加贴编码外,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为同一个批次。
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有利于责任追究[9]。
3.2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1)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保证检测机构正常开展检测工作;(2)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3)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检测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
3.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
(1)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适时采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示范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千方百计引导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10];
(2)检测部门要不定期对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监测,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要根据检测结果时时监管;
(3)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4科学使用农药
农作物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实施化学药剂防治。
开展化学防治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
因此,要坚持预防和综防,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3.5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1)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以弥补因速效肥料后劲短而造成的作物生长后期缺少必要营养而减产;(2)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造成浪费,减少化肥对耕地的污染;(3)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做到底肥机械条施,口肥人工穴施,追肥为垄沟深追肥,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11]。
3.6普及综合防治技术
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在病虫害防治上,积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农业与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尽量减少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必需使用时,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在使用上,认真选好农药品种、用药时间、用药浓度,使农药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
对于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应严格控制高毒、剧毒农药的生产,监督或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要大力投入研发资金,发展生物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要尽快建立一支由植保专业技能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队伍,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进行专业化的统一防治,为生产者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
3.7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起源于农业。
可以说“三品”是农产品的品牌,也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
它们都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发展和质量安全要求而逐步出现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
现在,国家从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三品”的发展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地方政府在发展 “三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更多的“三品”产品,应该成为当务之急。
相信所有农产品都是“三品”以上标准,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总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行动,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
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食用安全的农产品,不安全的农产品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温床。
4 讨论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然而,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还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对于其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到底该如何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3】
摘要:近些年来,重大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事故多次发生,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以及国家的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威胁。
又加之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因此,如何防止大规模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食品质量安全得以保证,是摆在我们食安人员面前的紧迫任务与责任。
关键词:食品质量 质量安全 问题 原因 对策
近些年来发生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还损失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而且还严重制约着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甚至从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了世界性的一大问题。
因此,如何防止大规模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食品质量安全得以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笔者在本文中从当前以及长远的角度来认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探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相关原因,并提出几点规避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界定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加之食品生产者的机会主义的严重倾向,从而导致食品经营者对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盲目追求过程中,产生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掺杂食品当中的食品质量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
在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加强力度,但是我国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重复着“从农田到餐桌”的路线,所以危机四伏。
阜阳劣质婴幼儿奶粉案、广东假酒中毒案、四川彭州的毒泡菜事件、苏丹红事件等等这一系列的案件令人触目惊心,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让我们感到了食品这一人类的必需,已经渐渐的开始危机到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心理,引起了相当程度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不信任。
再加之近些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的相继爆发,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向风口浪尖,因此,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解决刻不容缓的重大安全问题。
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抽样检查的数据,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食品质量主要存在着以下六大问题。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超限度。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果脯蜜饯类食品。
而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往往会使得人体的肝肾受到破坏,严重者会对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2.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严重。
这类问题主要存在冷冻饮品该类食品。
由于微生物的污染,容易导致食用者的肠道受到感染,造成腹泻,严重者还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
3.营养成分含量不达标,严重缺乏。
这类问题主要存在牛奶奶粉该类食品。
最显著的问题是蛋白质的缺少,而这会导致食用者的健康受到严重的伤害,再加之这类食品主要针对幼儿以及老人,所以造成的影响更大。
4.食品包装上未标注生产日期或标注不规范。
这类问题主要有未标明生产日期或者只标注在外包装箱上,在单包装销售产品上未标注。
这会使得销售者、消费者在出售以及购买食品时不能正确选择过期以及未过期产品,导致食用者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对其身体有巨大伤害。
5.食品其名称不能反映其真实属性。
这类问题突出表现在含乳饮料类食品。
根据我国的食品法,食品的名称必须反映食品本身固有的性质、特性、特征,使消费者能一看名称就能知道食品的本质。
而这些饮料极其弱化饮料的概念,在包装袋上加注什么奶、什么乳,侵犯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情权。
6.食品执行标准不规范或者过时。
有些食品的执行标准不规范或者依旧按照老标准没有按照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执行标准来实施,从而导致食品不符合现阶段的安全检测。
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根据上述我国食品安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其特点,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环境资源的污染严重(2)有害化学物品的残留(3)食品加工以及保管过程中安全技术的缺失(3)政府以及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强(4)市场反馈信息的速度过慢等等。
笔者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就三个角度来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进行简单剖析。
1.原料方面。
原料的不合格往往导致食品的不合格,因此,原料的质量安全水平与食品的最终质量安全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虽然原料的某些品质差异可以通过后期的食品加工过程的技术性手段来进行弥补,但是对于一些本质上品质差异,技术是无法改变的。
因此,缺少食品生产的合格原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很难得以保证。
另外,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以及饲料添加剂的不正当使用,都会导致食品的原料的安全方面造成严重的问题。
2.企业方面。
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的驱使下,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便是获取最大利润,而增大利润的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售价。
因此,企业在生产优质安全产品方面的积极性严重不足,违法违规生产的现象频频发生。
而面对生产不安全或者劣质产品的高额利润面前,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选择缴纳相对微薄的罚金后继续生产。
所以,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也是决定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重大因素。
3.政府方面。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往往是具有不可逆性以及广泛性,所以每个国家都会对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管制特别严格,我国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其政府部门的监管体系与食品安全的保障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运用机制上存在着不小的缺陷,从而导致监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清、职能交叉或者职能分散,因此,行政效率方面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而这样的格局一时间很难改变。
五、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以及叙述,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一一着手,推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
1.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改革刻不容缓。
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解决我国现阶段的这种监督部门管理机制和运用机制不协调的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体制,从内到外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改革。
2.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法规体系改革。
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具体途径如下:一是加强检测.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二是保障食品安全。
建立控制标准;三是解
决安全根源,避免食品环境污染;四是加大打假力度,消除伪劣食品;五是完善食品市场监督体制。
3.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拿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体系,建立食品安
全预警机制。
应改变那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或媒体曝光后才处理的情况,从源头抓起。
对于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除对当事人严肃查处。
还要对其e级主管部门实行倒在追究制度。
加大对假售假者的力度,令其无力再生,永远逐出本行业。
同时,可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梳理,明确监管责任,理顺执法监管体系。
此外,应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提高检测技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者、食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各方面的质量安全控制,由于文章篇幅问题,笔者只选择了其中的几个重要点来进行阐述,因此对于其他环节质量安全的控制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申论09-30
加强工商管理的培训论文10-08
加强经济管理的措施论文10-09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浅析论文10-11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思考论文10-08
加强护理管理与提高护理质量论文10-09
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09-30
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现场成本管理的论文10-05
加强路政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