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

时间:2023-04-01 09:27: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人数与就职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

  第一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策略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创业教育定位,对学生、活动、课程、师资、教材以及孵化基地等影响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

  从顶层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管理模式创新、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品牌项目塑造等角度,思考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从而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质量;高职院校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

  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可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及创业实践提供基本环境与条件。

  因此,通过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造就业机会”,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我国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客观地说,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创业教育定位有待明确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创业学习与实践,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质,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人生规划与发展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将创业培训当作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定位于创业理论教育或创业实践操作,或是介于两者之间,既理论匮乏又实操不足,过于强调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精英化,违背了创业教育的初衷。

  高职院校要明确创业教育定位,不应把创业教育作为附加任务或是即时性任务,而应该将其纳入到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规划中,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

  (二)创业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创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因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以及相应的创业教育资源,往往过于注重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创业实践教学在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知识传递是主体,学生的创业激情往往很高。

  但由于学校创业教育方法和策略不当,尤其是创业教育教师以高职院校内部师资为主,他们中大部分缺乏成功创业经历和文化经验[2],教学过程中无法给予学生符合创业规律的实践指导。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建有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支持,但由于创业孵化基地空间限制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需要。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无法提高学生在创业教育环境中的自我效能感。

  (三)创业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一个怪现象,就是学生创业热情非常高,但最终却是失意而去,甚至是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创业有负面看法。

  传统的创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内容繁杂而乏味,知识重复性高,在课程教学上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为主,没有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用得比较少。

  在教学管理上课程安排缺少时间与空间的整体性和柔性,并且缺乏外部专业力量的介入,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长期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诸如此类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创业学习热情,致使高职院校整体创业教育质量一直不高。

  (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待深度融合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生态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通过优化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遵循创业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将创业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事实上,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更多是从事简单的商品买卖类活动。

  据《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2014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表现,这个比率还是比较低,而且9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缺少技术内涵[3],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两者融合程度比较低,导致学生创业技术含量不高、创新性比较差,难以同专业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不利于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引导,也未能满足学生创业和未来发展需求,缺少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外部力量介入有待协同

  高职创业教育是创业生态系统中一个子系统,不仅侧重于学生创业行为的启蒙,还必须激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相关利益群体的积极参与。

  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多元参与的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政府、企业和社会通过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存在着政府行为短期、企业目光短浅,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政府虽然在政策层面和财政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各项支持,但只是针对自主创业学生,而非针对创业教育。

  企业对于创业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通过参与学生创业项目,能快速进入学校获得所需要的创意、人才等资源,或者只是简单廉价地进行广告宣传,没有认识到学生创业项目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性。

  而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但偏重眼前利益,将成功孵化了多少个创业项目作为评价创业教育的主要指标。

  (六)制度指引有待强化

  高职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保障机制,提高其在专业教育中的渗透力。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因为制度指引与责任归属的缺失,与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有一定差距,教学管理柔性化略显不足。

  并且由于受到工作经费、创业指导教师、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奖学金等资源制约,创业课程并没有完全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创业学分管理与弹性学制的推行有待在学校通过修订学分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没有完全纳入学分体系,学校缺乏创业教育的分类管理,对学校全体学生、有创业意愿学生、已开展创业实践学生等缺乏科学的分类管理和分层教学,导致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适用性较低。

  二、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路径

  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涉及到学生、专业特点、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内容。

  以下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导向、以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支撑、以教材为依托、以孵化基地为载体”的基本路径(图1),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尝试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要重视学生自主选择事业的权利。

  创业教育不但重视学生创业知识的获取,还应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实践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

  高职院校应在给予学生专业指导的同时,在行动体现创新性,将产学研成果与学生创业活动联系起来,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帮助创业学生认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创业者所特有的技能和素质,让学生的创业想法得到能够落地实施的载体。

  使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业动机,具备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完善创业品格,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成长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业人才。

  (二)以活动为导向,搭建跨专业协同创业平台

  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的特色,要以培养创业精神为目标,以锻炼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工作坊)、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等现有条件,建设以活动为导向的跨专业协同创业平台。

  引导创业教育“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进行转变,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通过真实的创业教育活动获得真实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充分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促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创业教育有效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形成点、线、面的创业教育网络构建,优化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创业教育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课程为基础,构建行动导向型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应遵循行动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赋予创业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强调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学习过程、创业过程与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应充分考虑学生创业素质与专业发展能力协同培养需求,明确出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将学生创业发展所需条件与机会因素纳入课程。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获得锻炼,而且能从实践层面解决学生创业意愿薄弱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应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改变课程体系单向沟通的问题,通过提高实践课时比例、课程协作、创业定向、进程调整等方式,围绕学生创业行为规律科学推进,让课程成为学生创业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四)以师资为支撑,培养“理论+实操”的一体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是关键。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确保师资的数量与质量。

  一是以专业为依托,组织专业教师深人创业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实地了解企业运作的实践特点,使创业教师了解创业的实际流程和相关政策,提高创业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创业技能,保障专业教师具备一定创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二是鼓励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将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在创业实践中提升创业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

  三是出台创业导师激励政策,引入校外杰出企业家和创业人士共同参与专业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定期的跟踪式辅导和答疑,为学生创业提供较完备的辅导与孵化服务。

  (五)以教材为依托,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本土化教材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材编写方法,把创业研究与教材开发结合起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初创企业成长规律,用开放式思维去完成教材每一步编写工作,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情感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避免创业教材仅对创业知识的简单呈现。

  另外,创业教材需要精细性地把握开发环节,才能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严谨性。

  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分析,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SYB创业培训教材》为参考,结合所在区域特色,立足于整个创业行动规律性过程,确定学生的创业素质能力结构,进行学习情景或教学项目的模块化设计,并以此作为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与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有机衔接。

  (六)以孵化基地为载体,整合创业教育社会网络资源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

  按照“合作开发、共享开放、特色培养、针对扶持”的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建设原则,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牵引,以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配合创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会团体、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器等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打造创业实践平台。

  要将政府、高校、企业、中介机构“四位一体”共同投入的各种软硬资源转化为创业教育运作资源,融合各方的政策、资金、场地、设备、人力、智力等要素,使之产生聚合效应,形成创业教育合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三、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从创业教育整个系统来思考,通过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提升专业能力,塑造品牌项目等方式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图2),形成专业化的基于产学研协同发展理念的创业教育发展格局。

  (一)完善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应根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建设创业型城市发展定位,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将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组织修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要改革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学籍管理等方面制度,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业学生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交互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分类施教、重点培育”的创业教育理念,通过专业的创业教育,把学生兴趣转化为动力,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资源整合能力,用专业化的方式科学引导学生创业实践,让学生能够经营管理企业,直至发展成一项事业。

  改变单纯以活动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创业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允许创业学分转换为专业课程学分。

  依托专业开设具有校本特色、区域特色的创业教育项目,搭建创业课程开发、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的平台,将教研成果与学生创业活动联系起来,让课程教学改革得到能够落地实施,并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创业动机的着力点,实现知行合一。

  (三)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模式

  通过优化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提升创业教育发展水平,构建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全面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通过成立独立的创业学院,完善创业教育领导与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角色、工作方向及战略目标。

  由创业学院负责全校创业教育规划、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教育项目推广、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教育研究等工作。

  通过成立创业学院,构筑开放式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教育工作组织管理的协同性,将创业学分管理、弹性学制、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创业教育体系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与支持。

  (四)提升创业教育专业能力

  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理解创业规律,而高职院校则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教育,这依赖于应用性研究开展,如创业政策、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创业投资与金融、创业环境比较研究等。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创业教育与科研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创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科学转化,这对高校创业教育整体发展重心战略性转移会形成科学的影响作用[4]。

  高职院校应聘请所在区域的专家与企业家为创业导师,以师徒结对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降低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并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模式,开发资源对接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项目,增加服务的附加价值,提升创业教育对专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五)塑造创业品牌项目

  创业教育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塑造创业品牌项目,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建立起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培育对专业教学改革有引领作用的创业教育项目,完善创业训练计划、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创业教育公修课等关键项目的技术方案与工作机制,搭建由创业机会开发、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源交互、创业信息共享、创业项目展示等子项目构成的免费开放式创业服务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四、结语

  与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相比,无论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资金还是创业场地,我国用于创业教育的资源还比较匮乏[5],而高职院校更是必须改变创业教育的边缘地位。

  应在剖析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基础上,进行区域化定位,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嵌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从领导层面到执行层面的组织重构,提升创业教育专业发展能力,塑造创业品牌项目引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对创业教育的课程、师资、教材、孵化基地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聚合,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阮俊华.面向工程类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44-48.

  [2]朱广华,陈万明,沈召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文化与创业政策的反思与调适[J].高教探索,2015,(6):112-128.

  [3]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王银思,韩冰.试论高校创业教育整体发展重心的战略转移——以成果转化思想潮流为背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84-86.

  [5]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创业教育探索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业教育;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1]。

  推进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创业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

  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政课”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渗透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1.1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观教育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自身的创业观念,而创业观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因此,高校“思政课”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使大学生走出一条成功创业的新路子。

  1.2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

  对大学生来说创业之路极其艰辛,不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还有失败的可能。

  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至关重要,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帮助创业者度过难关。

  高校“思政课”中有关指导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困扰,积极调节不良情绪,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善于合作、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能正确对待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永不言败。

  1.3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素质

  创业是极具风险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激情和勇气,更需要知识和能力。

  创业是对大学生知识、能力、智慧、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大学生要想获得创业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自主创业已成为部分大学生就业的新方式。

  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进一步渗透创业教育,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着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他们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校“思政课”渗透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2.1.1专题辩论式教学方法:专题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们普遍关注的创业方面的“热点”或“疑点”问题设计为辩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并评选出最佳辩手,计入平时成绩。

  这种辩论式教学方法,参与的人数较多,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同时,由于辩论时学生要运用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分析论证,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热点”、“疑点”问题的理解,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也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应能力、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能解决他们思想中困惑的问题,坚定他们自主创业的理想和追求。

  2.1.2案例剖析法: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结合全国高校大学生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他们创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

  探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风险的规避、创业挫折的应对,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体悟大学生创业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战略眼光和宽广视野。

  同时,使大学生明确创业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始终坚持既定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化解难题,才能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

  2.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本,是正确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业教育资源,即反映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引导和激励,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水平,促使更多的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2.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大课内外实践活动力度,为大学生提供实战平台,让他们感知创业、体验创业,积累创业经验、训练创业技能,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2.3.1组织教学参观: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工厂企业、创业园区参观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

  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市场,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关心社会、心系祖国、传承文化的理念,教授大学生如何与社会沟通、如何获取社会资源、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业成功后如何回报社会,逐步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坚定创业理想、催生创业行动[2]。

  2.3.2开展社会调查:教师根据大学生所关心的创业问题给出主题,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节假日深入社会实践基地和城乡基层单位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简单说教,又能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市场、了解国情,鼓励他们敢于拼搏、不怕困难、不畏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培养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

  2.3.3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新型人才[3]。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的主体,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高校“思政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普及创业知识,介绍成功案例,及时宣传党的创业政策,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业中来,建功立业。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已渗透于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把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联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淑真.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为案例调查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相关文章:

高校档案管理失范对策分析论文10-09

高校法律教育目标现状与对策论文10-08

分析中小学教育研究的阻障与对策10-26

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10-08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对策分析论文10-08

企业人才管理措施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人力资源论文10-01

关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的论文10-08

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论文10-12

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