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究论文,希望对你们有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究
第一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是建立以诊断与改进为重点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以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第三方评价为重点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
因此要着力抓好质量管理“一体系、一平台、一队伍”建设和“一评估、一评价”工作。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诊断;改进;评估
0引言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价值追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职业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1],
因此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院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目前高职院校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呈现从“新”到“常”的嬗变,面临外在竞争压力和自身内涵建设双重挑战,那么如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笔者结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的实践,提出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路径为: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目标,以全面质量观为先导,按照“系统设计、纵横联动、重在改进”的工作思路,
着力抓好质量管理“一体系、一平台、一队伍”建设和“一评估、一评价”工作,建立“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1围绕诊断改进向体系要质量
高职院校建立诊改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引导学校借此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真正成为质量保证第一责任人。
为此,首先是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制订科学且切实可行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建设校级数据中心为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从而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其次是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聚集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进、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2],按照“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8字形螺旋递进的诊改要求,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自主诊断与改进。
从而形成网络化联动、多循环改进、常态化运行的质量共治机制,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得人人成为质量的担当者和创造者。
2围绕数据分析向平台要质量
以校级数据中心为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信息平台、现代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支持平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激发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创新平台。
因此,首先要整合校内种类信息管理平台,如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专业与课程平台等,实现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有效对接。
其次要适时如实报送状态数据平台数据,落实职责,规范流程,填报平台数据,让数据准确反映当前办学状态。
同时平台数据要开放共享,人人都是数据的使用者和监督者。
最后要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和决策的作用,每年数据采集完成后要深入分析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组织各部门、单位按照补齐短板的要求确定来年的质量目标,确保数据成为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3围绕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向评估要质量
高职院校利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开展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这一契机,把主要精力放在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上[3],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切实做好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中学校应承担的工作,力求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条件保证能力建设上有所突破。
真正解决办学定位不明确、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不强、办学资源保障条件不够、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
4围绕外部评价向第三方要质量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与信誉高的企业合作开展第三方评价。
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关键指标列为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多元评价主体,优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严格监控评价实施过程,开展以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学生家长等在内的第三方评价。
将评价结论及时向社会发布,主动接受任务社会的监督,从而确保从外部促进质量提升,达到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目的。
5围绕质量文化向队伍要质量
落实诊改难度不小,因为涉及每位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方式以及习惯的改变[4]。
如果只靠少数人的努力,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只能停留在嘴上和纸上。
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质量研究、质量培训、质量大讨论和质量考核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质量理念内化为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提升和完善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努力提升质量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其内在潜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湘教通〔2016〕290号.
[3]姜家雄.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J].法制与社会,2016(30).
[4]杨应菘,诊改.不是加给学校的“紧箍咒”[N].中国教育报,2016-06-05.
第二篇: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
摘要:在教育部确定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为2016年增补专业这一背景下,本篇论文介绍了大数据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给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0引言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
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
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
如今,这个概念几乎应用到了所有人类智力与发展的领域中。
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是大数据的典型应用,但是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消费行业、金融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军事、交通、环保、电子商务和气象等领域。
XX年,教育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13个2016年度增补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大类中增补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
此专业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其他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并将于XX年实行。
至此,大数据不再只是一个高校中大家热议的热点概念,而正式成为了高等职业学校的一个专业。
1大数据方面人才需求现状
21世纪是大叔据时代,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中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源。
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大数据从“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迅速扩展到“必须获取”的核心。
深度挖掘分析把数据变成可操作利用的情报,提供个性化推荐、精细化运营,帮助公司节本降耗,提高经济效益。
大数据的作用和优势在不断地被挖掘出来。
未来的十年将是以数据位引领的智慧科技时代,核心是数据能力的竞争。
大数据已成为国际业界的热门话题。
XX年3月,为了提高和改进从大数据系统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美国Obama政府斥资2亿美元启动了“大数据研发计划”,旨在进一步提高没过在科研工程领域的研究步伐,为增强国家安全提供可靠途径。
相对美国来说,我国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配套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尚未形成,具有大数据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
而当前的人才教育又无法满足人才需求,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数量方面,目前行业内的大数据相关人才,数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要;
②质量方面,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也同样不能达到行业发展的需要。
人才培养的客观周期和目前的教育培训体系造成了大数据行业人才在量和质方面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1]
2大数据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一直更看重实用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一直都是紧跟市场变化的。
高职院校之前一直没有开始大数据专业,虽然一些院校开设了大数据方向,或者大数据相关课程(大数据所涉及到的范围其实很广),但都是小范围的尝试与探索,因此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教师水平有限
专业教师对大数据这样的计算机新领域的了解与认识都不够深入,对大数据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充分。
这其实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专业教师需要自己先认识到大数据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其次,该专业如何架构,应该开设哪些课程,课程体系的完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获取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
由于大数据专业方向为初建,很多院校对该专业课程设置地相当随意,课程衔接不科学,学时安排也不合理,导致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出现诸多不适。
甚至有些院校由于找不到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来借鉴或参考,就直接生搬硬套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其情形可想而知。
[1]
2.2学生对大数据缺乏认识
在学生方面,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对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和学科的认识也很欠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专业教学是否成功,与学生对该专业的理解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因此,学生应该尽快了解这一专业的结构,以及该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3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环境
一般情况下,大数据分析是云计算平台建立的重要支撑。
但是,现阶段在国内,即使是本科院校,大数据与云计算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极大的欠缺,大部分教学都是以掌握与了解基本概念为主。
[2]大数据专业的教学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作支撑,同时需要大数据系统平台,当然,还需要能够熟练构架和管理该平台的人才。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而这些条件,又是建设大数据专业方向,构建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具备的。
3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尝试
3.1建立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在建设一个专业,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必须先了解这个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决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要。
[3]那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特别是大数据这样的新型领域,作为高校教师,必须随时关注行业动态,了解目前企业对这一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这其中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开设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方法,确定考核方式,明确教学核心内容等等。
在这些过程中,都需要与企业交流,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
并且,这些内容确定以后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实际需求的变化而定期做出调整。
另外,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也可以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甚至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实施定制教育,完全按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
3.2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开设大数据专业,必须首先考虑的就是该专业的课程体系。
作为一个新型专业,课程设置地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这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
大数据专业既是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发展速度很快的专业,该领域所使用的技术的更新速度,并不比其它传统专业慢。
大数据领域有详细的分工,其中涉及大数据的存储、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等等。
而每一个领域都有目前广泛使用的平台和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已经经历了更迭。
那么,考虑课程设置地时候就不得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是什么,主流的平台是什么,设置课程必须有一定前瞻性。
另外,作为高职院校,也必须面对现实,找准定位。
由于本科院校也在开展大数据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必须体现出差异性。
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这样才能培养出实际应用能力更强的人才,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避免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直接竞争。
3.3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大数据专业师资方面的匮乏,是摆在全国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如何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对这个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新专业,基础弱,底子薄,各方面资源都相对欠缺,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参与新专业的建设相较于参与传统专业的建设,必然会遇到更多困难。
那么如何吸引一批爱岗敬业,勇于直面困难的教师,让他们挑起专业建设的重担,并保持这支队伍人员的相对稳定,是摆在每一个专业负责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制定灵活的政策,建立公平且可行奖励制度,给予充足的课程建设经费,鼓励教师参与相关专业的课题研究,组织团队人员定期参与培训,经常组织大家一起交流讨论,鼓励团队成员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这样,才能够尽快地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
4结语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市场对这一新兴行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应尽快进入角色,转变思想,大胆创新,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依托,校企相结合,尽快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这样才能在全国高校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并为大数据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志明.广东省高职院校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刍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3).
[2]张淳.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探索[J].信息通信,2015(12).
[3]孙昕.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1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究】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论文10-08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讨10-0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究论文10-08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10-08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10-11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探究论文10-08
高职院校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10-08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中人才培养设计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