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

时间:2023-04-01 09:22: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

  对于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呢?要怎么写呢?以下便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及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

  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1】

  1.论五四前后文学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之争。

  2. 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3.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4. 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5. 论鲁迅小说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6. 论《祝福》的艺术特征。

  7. 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

  8.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9. 《故乡》与《春蚕》比较谈。

  10. 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回乡”主题。

  11. 论胡适《尝试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12. 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

  13. 论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14. 论郭沫若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

  15.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16. 论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

  17. 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创作。

  18. 论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19. 论《新青年》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传播的贡献。

  20. 论五四时期的报刊制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之间的关系。

  21. 论五四“女师大作家群”的创作。

  22.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23. 论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色。

  24. 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

  25. 论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26.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27. 论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特征。

  28. 论欧阳予倩的讽刺喜剧。

  29.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30. 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对新诗创作的贡献。

  31. 论朱湘诗歌的艺术特征。

  32. 论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及其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33. 论左联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34. 论蒋光慈小说对红色革命的表现。

  35. 论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

  36. 论茅盾小说中的资本家形象。

  37. 论茅盾小说《子夜》对上海都市社会的表现。

  38. 论茅盾小说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的表现。

  39. 论巴金小说《家》中的高觉新形象。

  40. 论巴金早期的青春小说。

  41. 论巴金小说对新时代传统家族的表现。

  42.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

  43. 论老舍小说的人物描写艺术。

  44. 论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45. 比较老舍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差异。

  46. 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47.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风格。

  48. 论王亚平等人的武侠小说创作。

  49. 论曹禺戏剧的情境设置。

  50. 论《雷雨》的结构艺术。

  51. 论曹禺话剧中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周繁漪、仇虎、陈白露)。

  52.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53. 论新感觉派小说对都市社会的表现。

  54. 论戴望舒诗作《雨巷》的艺术特征。

  55. 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思想和艺术变化。

  56. 论萧红小说对女性情感和命运的表现。

  57. 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艺术特征。

  58. 论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59. 论林语堂散文的闲适特征。

  60. 论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京派与海派之争。

  61. 论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人性论和阶级论之争。

  62. 论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征。

  63.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

  64. 论沈从文小说的乡下人视角。

  65. 论张恨水的言情小说。

  66. 论吴组缃小说对乡土的表现。

  67. 论田间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

  68. 论七月派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

  69. 论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70. 论夏衍的话剧《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征。

  71. 论艾青诗歌意象系统及其意义。

  72. 论艾青诗歌忧郁风格。

  73. 论抗战后期讽刺诗的艺术特征。

  74. 论《财主的儿女们》的艺术特色。

  75. 论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思想艺术特色。

  76. 论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艺术特色。

  77. 论艾芜小说的讽刺艺术。

  78. 论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的艺术特色。

  79.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形象的表现。

  80. 论张爱玲小说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

  文本细读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与方法【2】

  【摘要】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术能力,是克服现代文学教育中片面注重文学史弊端的重要手段。

  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应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阅读的直觉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批评相结合,提升学生直觉阅读经验后的理论深度;从外部创新课堂形式,树立学生课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题形式中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文本细读 高校 现代文学教育 地位与方法

  自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开设“中国新文学研究”至今,现代文学教育走过了近90个春秋,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文学史为中心的学术体制和教学体系。

  文学史教育在建构学生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史的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轻视文本细读,以至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下降,文学审美趣味减弱,进而影响到学术研究风气:“对于‘宏大阐释’和‘宏观把握’的热衷”,“喜欢制造宏大课题”,其害大焉。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文学史中心论教学体制的弊端,重视文本细读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文本细读在中国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对于文本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陈思和先生曾有这样生动的比喻:二者“类似于星星和天空之间的关系。

  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元素是文学作品,是文学的审美构成天幕下一幅壮丽的星空图”。

  2试想,我们如果天空没有星星,只有几个符号,说这是月亮、这是太阳,那么估计我们都没有看星空的兴致了。

  因此,文本是文学史的内核,在以文学史为核心的现代文学教学体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文本细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兴趣是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开始就是大谈文学史关于某段时期的基本概况,谈某位作家的基本特色,举几个老调重弹的例子,那么学生如听天书,不知所云,甚至会轻视现代文学,以为现代文学不过就是反封建,追求自由平之类的枯燥名词。

  如《狂人日记》,按传统讲法,先分析鲁迅生平,揭示其思想是讲“礼教吃人”,艺术成绩,简单枯燥,理论先行。

  但是,如果我们带着学生去读《狂人日记》让学生去体会,提出问题。

  如“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学生也许会问:为何见了月光,就爽快,觉得以前全是发昏?引发思考。

  接着就是“我怕得有理!”为何?既有对过去的害怕,三十年来一直吃人和被人吃,也有对未来的恐惧,梦醒了,不知路在何方。

  这恰是一个刚觉醒者的心理写真。

  接着引导学生读吃人的意象演变,辩证吃人与封建意识形态的关系,将抽象的吃人变为丰富的审美的存在,从而引发阅读兴趣,调动他们课后阅读的积极性。

  其次,文本细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术修养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趣味、理性的精神是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基本功能,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趣味和理性精神呢?阅读是重要手段。

  陈思和先生曾说:“在大学本科生阶段,甚至是硕士研究生阶段,能够指导学生细读文学名著,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提高他们对文学史的基本理解,要比言目的理论鼓吹或者死记硬背一些文学史知识有益得多。”现代文学是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也有其特殊性,即现代性,既是语言的现代性,也是“人学”的现代性。

  如读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夜》。

  将自我瞬间的感觉融入宇宙中。

  看似物我相融,其实早不是古典的意境,而是现代人的情怀,人不是自然的附庸,而是理性的存在。

  情绪的瞬间变化,就在“星”与“宇宙”的意象的关系中得到转化,节奏虽情感而起伏跌宕。

  如果我们带着学生朗诵体味,一字一句地分析,慢慢地欣赏,在这种体味到人的渺小与伟大,对于我们理性地看待自己,理性地看待社会,不是善莫大焉吗?亦能让他们分辨出诗歌的美学,提高欣赏的趣味,或许可以对网络语言起到净化作用。

  二、文本细读的方法

  首先,以人为本,注重直觉体验,不断设问,追寻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

  文学即是人学。

  文学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汇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读文学作品时,应该直面作品,注重直觉体现。

  特别是现代文学,写的是现代人的境遇,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心灵的碰撞,碰撞之后,我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阅读的起点,也就逐步找到进入作品的切口,进而一步步观照作品,反观自身。

  譬如说,读鲁迅的《过客》,我们现代读者第一印象就觉得这个人“在路上”,而且坚持“在路上”,那么他为什么要一直在路上。

  我们也一直在路上,我们会是为鲜花而活吗?抑或是看到坟墓就不走呢?我们是否思考自己是谁?这些直觉体验后的思考,让我们一步步解开他所拒绝的事物的喻指,进一步思考“过客”的生命状态和人生哲学,鲜花是希望,放弃,坟墓是绝望,亦放逐,就连我是谁都不思考,只为“我还得走”的绝对命令而活着,这恰恰是最强大的意志力,在反复的疑问和解疑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切近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其次,坚持文史结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

  文本细读,要坚持论从史出,文史相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切记陷入“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窠臼。

  具体方法,我比较赞成王卓慈所言的“教师通过文木细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上升到理论思考,再运用相应的文学理论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论”,“从而使其能够对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说来,即先直觉体验,再结合文学史、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理论使学生的阅读理论化,最后再回来文本,加深印象,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指导今后的阅读。

  如徐志摩的诗歌,我们先通过直觉读出《雪花的快乐》的欢快,《再别康桥》中淡淡的哀愁,《火车擒住轨》中发愤,我们在结合徐志摩的生平、思想,联系中国现代诗歌史,加深理解,会发现,这是徐志摩爱情、人生和思想一步步发展的写照,更是徐志摩诗歌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嬗变的轨迹,然后我们再结合这些理论、知识读徐志摩诗歌,理解即更深刻。

  最后,打破老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引导,使学生成为作品阅读的主体。

  老师先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引导学生设问,逐步深入思考,负责解释难点。

  例如,我们在讲解小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体悟,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并进行排演,改编的过程既是阅读深入以至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对思想内蕴,艺术手法,都会作深入的思考,应用到实践中去;排演的过程,既是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又是陶冶学生人格、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设计问题,分组研讨,集中评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也是从外部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结语

  文本细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文学教育,纠正文学史中心主义的现代文学教学体制,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文本细读中学生的直觉作用,在直接中设疑,建立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需要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文本细读中的思辨能力和理论深度;需要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打破老师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成为文本细读的主体,自觉地在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中培养文本细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克瑜.当前文本研究中的文本细读问题[J].文艺争鸣,2009(03).

  [2]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J].河北学刊,2004(02).

  [3]王卓慈.文木细读与名著选木的叠交汇通[J].黑河学刊,2005(05).

  草原文化现代文学论文【3】

  一、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

  端木蕻良之所以能将草原文学率先引入现代文学与其长期受科尔沁草原文化的浸染,从而形成了具有草原文化特点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端木蕻良早年在故乡科尔沁旗草原的生活经历对其思想发展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将自己的出生地描述为“科尔沁旗草原上一个叫鸶鹭树村的屯子”(端木的出生地辽宁昌图在历史上划归科尔沁旗)。

  端木的祖父曹太曾经为官,是公认的“辽北首富”。

  父亲曹铭曾任清末昌图县税捐局官员,年轻时热衷兵法,曾在江南游历数年,见多识广,思想也较为开明。

  端木生长在草原上,这里有他儿时的记忆和青春的足迹,这里也有熟悉的父老乡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草原给予了端木创作的灵感,也是他的情感寄托。

  他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以及《遥远的风沙》《鸶鹭湖的忧郁》《憎恨》《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许多小说,都以草原和故乡东北的土地为背景,展现出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灾难和战斗。

  作家怀著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

  在他的作品中大草原辽阔壮丽,充满着原始和野性之美。

  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中,端木以草原为背景,通过叙述草原首富丁家的发家、衰败过程展开了草原上二百年间围绕土地开发争夺演进的历史画面,凸显了土地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土地主宰着人的命运,土地的归属决定了人的地位和生活状态。

  丁家依靠土地发迹,又倚仗土地剥削农民,使本应是土地真正主人的农民沦为土地的奴隶。

  端木把土地和人类社会、历史与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们都生在土地上,都是土地的儿子。

  只有土才是儿子真正的母亲。

  人们把自身和母亲共同呼吸的血管,在降生的第一天割断,埋在地上,这就可作为人与地立约的记号。”端木试着从生产关系,以及物质的占有与分配方面,来看待在这片大草原上所反映出的许多人物和事物。

  “土地”是地主与农民生产关系矛盾的症结,正如端木在《科尔沁旗草原•后记》中所说:“这里最崇高的财富是土地。

  土地可以支配一切,官吏也要向土地飞眼的,因为土地是征收的财源,于是土地的握有者,便作了这社会的重心。

  地主是这里的重心,有许多的制度、罪恶、不成文法,是由他们制定的、发明的、强迫推行的。

  用这重心作圆心,然后再伸展出去无数的半径,那样一来,这广漠的草原上的景物,便很容易的看清了罢。

  ”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土地制度极为不合理,地主想方设法拼命兼并土地,然后再以土地为资本不择手段地剥削农民;农民由于没有或失去土地,则遭受着无穷的屈辱和苦难,农民与地主较量,与强盗斗争,揭竿起义,以土地为轴心展开历史的广阔画面;以一个家庭的兴衰浓缩了时代的变迁,表现出一种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

  二、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

  端木蕻良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将草原文化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和独特的地域色彩呈现给世人。

  端木善于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丁宁和大山,一个是坐拥土地的地主后代,一个是寸土全无的无产农民。

  围绕土地,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人格对抗和尖锐的阶级对立。

  丁宁受过现代教育,想回乡作一番事业,但他习惯了骄横放纵的生活,性格中的懦弱乖戾使得他并没有能力把现实变得更好,反而与土地更加疏离。

  大山是“草原之子”“科尔沁旗的雕鹗”,他的号召力和同情心,做事果断的性格,都与土地有着天然的亲情。

  丁宁的矛盾与困惑使他渐渐陷人绝望,而大山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

  端木的小说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东北幅员辽阔,民风淳朴粗犷在他的心底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家乡,他这样描述:“跟着生的艰辛,我的生命,是降落在伟大的关东草原上。

  那万里的广漠,那红胡子粗犷的大脸,哥萨克式的顽健的雇农,蒙古狗的深夜的惨阴的吠号,胡三仙姑的荒诞的传说……这一切奇异的怪忒的草原的构图,在儿时,常常在深夜的梦寐里闯进我幼小的灵魂,……”小说充满了东北农村的风土民情的描绘。

  小说中写到了丁家以萨满教作为护身符,掩盖了土地兼并的阴暗手段,在神秘的“跳大神”仪式中,“胡三仙姑”的一番谮言谶语让愚昧的人民相信了神祗庇佑的丁家不可侵犯。

  村民也只能通过神秘的宗教形式来排遣现实的苦难,以此求神祛病除害,保佑土地的收成。

  这些带有时代与地方特色的民俗都在更深层面上触及了民族心理与文化特征。

  三、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

  端木蕻良的草原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之中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作家主体复杂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对待写作客体———草原上表现出复杂的情感线条。

  端木出生于1912年,正值清末与民国初年的时代交替。

  作为清王朝的“祖宗发祥之地”,东北最初是封禁的,后来受“闯关东”的移民潮的驱动,禁垦区陆续开放,土地的买卖与兼并逐渐形成高潮。

  草原上的农耕的生产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阶级的压榨,使原本“雄迈、超人的、蕴蓄的、强固的暴力和野劲”的草原儿女承受了过多的苦难,一面是畸形、动荡、病态的社会与人生,而另一面是草原的原始富饶与生机盎然,两者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和不和谐。

  端木最终还是抱着乐观主义的态度,认为东北农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必然崛起,焕发出“粗犷强韧的灵魂”。

  在小说的结尾,“九•一八”事变后,农民、土匪、马贼统统加入民族反抗斗争的洪流。

  端木内心深处对草原有着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草原的辽阔天然,它所孕育的原始生机、自然和谐是端木非常向往和崇拜的,草原常常带给端木生存的意志和力量的支撑。

  “我每一接触到东北的农民,我便感悟到人类最强烈的求生的意志。

  ……我觉得我自己立刻地健康起来,我觉出人类的无边的宏大,我觉出人类的不可形容的美丽。”而另一方面,草原本身所代表的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的进程难以避免地发生碰撞。

  端木希望改造草原的原始面貌,调和草原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使草原重新焕发生机。

  在《科尔沁旗草原》中,丁宁认为原始野力与现代文明只有互为镜子才能认识彼此的优势和缺陷。

  丁宁对春兄说,“他(大山)也和你一样,缺乏一面镜子,也可以说缺乏一种教育,教育你们认识你们所代表的这雄阔的草原的力量。”另外,在看待草原上特有的传统文化与民间风俗上,端木也是以批判与反省的眼光看待其中蕴含的民族性格的消极方面,以此揭示出民众在走向反抗之路时的精神重负。

  端木从内心中希望草原儿女在不断地珍视美好与面对现实中改造草原文化,使草原恢复生机,变得更健康更美丽。

  浅谈现代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1.现代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2.文学论文

  3.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论文

  4.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5.浅谈秦牧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及不足

【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

现代汉语方向论文题目10-01

档案论文题目10-01

财税论文题目10-01

数控论文题目09-30

古代论文题目10-01

药学论文题目09-30

学前论文题目10-01

汉语论文的题目10-01

法学论文题目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