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第一篇
一、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引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应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因为如果我们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出了这样几个数字谜语:一分为二、百里挑一、七上八下、十拿九稳,这时学生都你看我,我看你,有小声嘀咕的,有抓耳挠腮的。
于是,我继续说道:“老师给你们个提示,假如你和你的同桌分一个苹果,每个人得到的肯定不能用整数表示了,那么得用什么数呢?”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谜语并且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只对书本知识、运算技能以及推理技能等进行学习,早已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所以,除了每天40分钟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实施“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有关“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这部分内容后,在课下,我就组织学生来到学校操场中,然后对他们说“:咱们学校想在操场的东侧建一堵墙,预想的墙高为3米,长为6米,宽为0.5米,如果每一立方米需要500块砖,那么请你替校方计算一下,建这堵墙总共需要多少块砖?”
然后,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的问题结论。
这样,我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不良印象,从而变得喜欢学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数学,从而切实体会由学习数学而带来的轻松和愉悦。
作者:赖朝晶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第二篇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
在它闪亮登场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大家猜猜它是谁,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接着我便说:“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一猜,好朋友是谁?”此时,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小象猜谜,画面生动形象,学生看到后兴趣横生,激情高涨。
学生猜出谜底之后,为了进一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了形状各异的钟表。
在学生的阵阵惊叹声中,我们的教学步入了高潮,学生不但对钟表有了初步的直观印象,更重要的是产生了进一步了解钟表的迫切心情。
这样,借助多媒体引入课题,就能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材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应选准时机,把握好切入点。
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本应回归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和生活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用途。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富有生活色彩的内容依然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成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意识。
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课前我让学生数了数校园前面小路两旁一个有多少棵树,其中成活的有多少。
学生清点的结果是:共有100棵,成活的有97棵。
课上,让学生依据这些数字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已经熟知的,所以我让他们自主解决。
在学生探索意犹未尽时,我便提出了“成活率”一词和“97%”,让他们对二者的含义进行讨论。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开展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三、走出课堂,体验数学的利用价值
走出课堂,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手段。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将学习空间扩大到生活之中。
如当学完“人民币的认识”以后,我引导学生走进商场,去亲历购物,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又如学习“统计”后,我有目的地让学生统计班级中近视眼的人数,通过统计,学生了解到班级近视眼人数较多,意识到了保护视力的必要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综合能力。
再如学习完“吨、千米”等大单位后,让学生通过坐车发现“1千米有多远”,通过乘电梯感受“吨”这个较大的单位。
数学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
数学问题生活化,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到好处而又不生搬硬套。
四、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人的思维非先天之本也,激发兴趣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思维的开发与训练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教师对此项工作应持以坚持不懈的态度。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如教学低年级简单应用题“红红得了14朵小红花,丫丫得了9朵,红红比丫丫多得几朵小红花?”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并用手中的学具呈现题意。
(用正方形片表示红红的14朵小红花,三角形片表示丫丫的8朵红花。
)然后,我引导学生分别把正方形片和三角形片画在一行,并一一对应,顺势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转变。
总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多渠道开发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作者:张红芳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大杨庄学区
【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分析论文10-12
课堂教学如何导入07-22
课堂教学如何导入和收尾10-05
物理教学导入艺术分析论文10-09
常见导入法数学教学论文10-10
中职新课导入数学论文10-08
创设导入情境小学数学论文10-08
文化与道德相关的论文09-26
医学检验的相关论文10-08
化学教学的新课导入策略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