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县校合作论文

时间:2022-10-08 09:16: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县校合作论文范文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GDP 占据近一半,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意义十分重大。但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县域经济经过快速发展后,目前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缺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滞后,造成县域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企业存在着劳动力素质低、竞争力弱的现状,县域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二是企业科研及技术开发水平低。由于县域不能独立举办高校,又缺少高校的科技和研发的技术支撑,造成企业的研发水平低、产业转型升级十分困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产学研体制机制创新。

关于县校合作论文范文

  实际上,随着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使得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县政府之间的唇齿相依关系越发密切,各方资源互补、利益相关性正逐步增大。这一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的成功合作已得到很好的证明。县校合作模式从2005 年开始探索,经过十年的实践应用,现成效显著,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县校合作的试点——宁海基地已成为“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该基地也被评为宁波市高校产学研十大优秀案例;该项目荣获全国产学研促进奖和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二等奖;其中本作者李振祥主持的《高职院校县校协同机制研究》项目被市教育局评为 2013 年度宁波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被评为 2013 年度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 年《高职院校县校协同机制研究》又被宁波市政府评为宁波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甬政发[2015]118 号),这是 2015 年宁波 6 所高职院校中唯一获得的一个二等奖。

  一“县校合作 ”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在当前加快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更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当前正在积极推行的县校合作模式就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这里的县校合作是特指高职院校与县域的合作。县校合作模式首先是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合作研究团队提出并付诸实践。县校合作是个新概念,是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高职教育在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县校合作就是高职院校与县域地区共同构建起新的协同创新平台,并建立起有利于县校共同发展的协同体系和机制。十年实践的探索证明:县校合作这一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不但能把高职教育与县域经济很好地进行结合,促进高等教育和县域经济发展;而且,它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同社会服务职能与县域经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高等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合作共同体。使县政府、企业、高校能达到知识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创建的这一协同创新平台上孕育出创新成果。可见,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高职院校产学研朝着深度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从理念到实践操作的合作模式创新。近年来,浙江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地处宁波市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在“浙江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这一土壤中获得发展空间并由此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他们与宁海县政府进行合作,共同开启了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新模式,也开始实践了高职院校与县域合作的县校合作模式。期间,潘懋元、朱传礼、石伟平、杨应崧、马树超、李志宏等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先后来到宁海县考察及论证;且先后在 20xx年和 20xx 年二次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国内、国际“县校合作研讨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创新模式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县校合作的成果也得到了宁波市教育局的高度认可,并于 2014 年 6 月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宁波市高校校地共建现场会”,在宁波推广县校合作模式。此外,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先后也对县校合作成果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二 “县校合作”回应了浙江县域经济和县政发展的新诉求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浙江由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了经济大省。

  一向以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为特征的浙江,其“强县扩权”改革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仍然依靠传统产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难度很大。根据浙江省十三五提出的发展战略,在浙江城镇化建设中县域将是建设的重要区域,迫切需要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由此也对根植于“浙江”土壤的教育教育发展方式和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从而催生了与县域经济联系最紧密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浙江仍需要借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将县域经济改革和县政改革进行到底。近年来,浙江高职院校产学研模式创新取得了不少成绩,为培养浙江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浙江高职教育在推进产学合作方面仍遇到体制机制障碍,如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不能很好落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不强;许多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大城市,想承担重要研究课题和大项目等。但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积累经验少,加之其本身的科研能力有限,在与众多的本科院校争夺和竞争中落败,很难占得一席之地。相反,更多需要高职院校提供服务的县域却很少有人问津和关注。地处宁波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正是看到了这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抓住县域急需高等教育支持这个机遇,并通过与宁海县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有效合作,形成专业与产业联动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对促进县校合作的成效性和长效性有重要意义。这就充分证明了高职教育不但能深度切入县域经济发展,而且能加快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从而回应了浙江县域经济和县政发展的新诉求。

  三 “县校合作”已成高职院校服务县域新地标

  (一) 高等教育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持力随着浙江经济发展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和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对县域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工艺,还是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把为县域企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服务阵地,并与县域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县校合作,高职院校不但能为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也能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而对县政府则来说,则要把支持“县校合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把高校资源引入县域,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和技术力量,并通过借助于高校开展培训培养与职业技术研发,将县域的人力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人才优势,满足县域企业转型升级和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浙江省高职教育尤为发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更应发挥高校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提升县域企业的创新能力,使浙江县域企业沿着高端化、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如果没有高职院校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浙江县域就不可能有高级技能型的“硬技能”人才,更没有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软技能”人才。县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将难以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势必受到影响。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的最佳模式,也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更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的新地标:一方面,县校合作破解了高职院校服务难、服务水平低的瓶颈,也能彻底改变以往教师有项目、有技术却找不到“适销对路”服务对象的现状,把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县政府决策、企业转型及生产实践中去,把高校的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生产力,为高效发展县域经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找到了服务社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科学研究、为服务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使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全面拉动县域经济。

  (二) “县校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的重要平台首先,“县校合作”已成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基础和保障。如果高职院校能积极主动服务于县域经济,就能帮助县域企业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正是通过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对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起到了特殊的助推作用。不但彻底改变了高校传统的、重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县校合作、联合办学、政校企互动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也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等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在我校共建的“华宝模具教学工厂”和“阳超模具教学工厂”开展顶岗实践,效果更加显著。模具专业学生在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3 项。2013 年麦克斯调查报告显示,模具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薪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1%,就业率达 98%以上。充分体现出培养的学生达到综合素质好,应用性、适应性、针对性及动手能力强的目标,这就是“县校合作”模式共同培养人才的优势所在。其次,“县校合作”成为县域经济再次腾飞的“助推器”。“县校合作”能使高职院校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需求,及时调整人培养方向和专业结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利用人才、知识、技术设备和信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科学技术研究与服务;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形成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县域企业通过高校的技术支撑与成果转化服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再次腾飞的助推器。再次, “县校合作”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县域企业竞争的核心,已从原来的依靠规模、成本转向依赖于人才、技术等要求的竞争。而目前浙江的县域经济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专业产业集群结构调整都需要高校技术支持、科研支撑和服务。创新的“县校合作”模式很好地促进了高职教育与县域经济的有效对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和保障。以科技软实力为核心的竞争,不但大大拓展了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的范围和深度,从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到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找到了产学研合作的突破口;而且有效促使高职院校加快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力度,帮助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县域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四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的合作成为浙江省“县校合作”的典范宁海县是我国的百强县,是全国闻名的模具之乡。

  从 20xx 年开始,我校与宁海县的合作已有十年时间,这是全国最早的“县校合作”试点,成为县校合作理念付诸于实践的改革先驱。现在,县校合作的宁海基地入选 20xx 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联合编辑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案例选编》。同年 12月,李振祥在“20xx 宁波高等教育研究”年度论坛会上作县校合作:中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主题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为推动浙江省高职院校开展县校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 “县校合作”全面切入宁海经济发展学校、政府、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并共建了模具产学研创新中心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模具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提升。此外,双方不断延伸、拓展县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华宝模具教学工厂和阳超模具教学工厂,开展工厂式教学;学校与宁波、宁海模具协会展开了共建宁波模具网等合作,学校还与宁海工业园区、宁海开发区所有模具企业的进行联动,签署了《建立县校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合作共建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协议书》、《联合建立徐xx旅游学院协议书》、《共建宁海高技能人才培训学院协议书》等项目,这些成功的探索使县校合作向着纵深发展。由于县校合作全面切入宁海经济发展,几年来,模具城连续被评为“省级塑料模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宁波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市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二) “县校合作”为促进宁海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县校合作的特色和优势还体现在为县域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上。一是发挥对宁海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作用。充实了宁海县高层次专家资源库,20xx年以来,通过县校合作平台来到宁海县考察与指导工作的两院院士、国家级促进会、行业协会领导、知名高校校长和教授、博士等 40 余人。二是促进宁海县域经济发展。几年来,高校教师深入企业,承接了多项研究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作的开展,使宁海县模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获直接经济效益 7200 万元以上且 实现产值逐年增加,20xx 年产值达到 55 亿元 。此外,与我校共建教学工厂的华宝模具企业的年产值从 20xx年 0.67亿元增长到 2013 年 1.59 亿元,年均增长 46%。三是为县政府制定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先后为相关行业编写了《宁海县数控机械行业转型升级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四是为宁海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我院与模具信息中心共建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机电塑料模具”、“精品家电”等 2 个特色资源库,现已建有 20 多万条信息资源。并为 185家企业、4 所学校、4 个社区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开展信息定制服务。五是为企业转型升级培训了大量在岗员工。累计培训中高级技术工人达 5 千人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近 5 千人次,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技能水平,为企业转型升级储备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宁海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六是完善了县校合作长效机制。20xx 年 6 月,双方探索成立县校合作会商委员会,完善了县校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了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教育服务、技能培训和产业研究的配套服务体系。

【县校合作论文】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论文10-0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论文10-10

校企深度合作旅游管理论文10-0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论文10-09

家校合作心得07-19

对于校企合作开展省级学科竞赛的分析与实践论文10-11

基于实训室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论文10-12

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10

家校合作方案11-18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