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河北民歌的审美特征分析论文
一、歌词意蕴丰富
河北民歌汇聚了众多地区的语言特点并吸收了它们的精华,歌词内涵丰富,颇具特色,反映了河北劳动人民的淳朴与坦率。就歌词描绘的内容来说,可以把河北民歌的歌词概括为两方面:
(一)描绘劳动人民生活的场面
河北民歌源自民问,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在劳动人民之问广为流传。因此,河北民歌的歌词内容多以表现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劳作场面为主,抒发了自己的喜悦或者愤恨之情。另外,还有一些民歌描述的是爱情、友情等内容,用于表现劳动人民对于节日喜庆的期盼以及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中,也有一些河北民歌并小是描写喜悦、欢快的场景,比如《穷人泪》《水刮张家口》等歌曲的歌词就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凄凉、悲惨的生活景象。
(二)描述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境
在河北民歌中,还有一类歌曲是描述历史事件的。通常这类的民歌歌词通俗易懂、简单押韵,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传唱歌曲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刘庄惨案》《杨家父子叹一声》等民歌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从抗击八国联军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建设,河北民歌中存在大量的革命歌曲,体现出了河北人民的革命斗争思想。
二、曲调旋律优美
旋律是指若干乐音经过作曲者的艺术创作,把它们按一定的音高、时值等因素有节奏地排列组合而形成的曲调序列,它是音乐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民歌得以发展的灵魂,没有旋律的民歌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小可能在劳动人民中广为流传的。而河北地区的语言受到了东北方言的影响,所以河北民歌的旋律起伏跌右、高亢明亮,展现出了轻重交错、错落有致的节奏与韵律。另外,河北民歌的旋律还有一个明显特征:高起低落,也就是说民歌的首句首音必须是全曲的最高音,然后逐渐递落。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河北民歌《小白菜》。
在这首民歌中,全曲的最高音出现在首句首音上,很好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了听众听下去的欲望。紧接着,音高随着歌词的表达层层递落,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伤感与惆怅。直到句末的尾音出现全曲的最低音,顿时把听众的心情拉至谷底。
通过对众多河北民歌曲调旋律的分析,我发现它们的调式以宫调式和微调式属于最为常见的调式,很多劳动号子在调式色彩上变化极大,甚至在音程上也会出现接连的大幅度跳动,这样的创作方式使整个乐曲曲折离奇,时刻拨动着听众的心弦。
三、结构丰富多样
(一)歌词结构变幻无穷
歌词与诗句最大的小同就在于它们的结构形式小同。民歌的歌词结构包含了歌词的句式与段式两方面内容。句式作为民歌歌词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其文字在数量、语气、节奏等方面都尽量做到对比与平衡。通常情况下,句式可以分为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句式。另外,民歌歌词还有许多的衬词参杂其中,起着修饰、点缀歌曲的作用。而由于我国历史悠久的诗歌作品中通常以五言、七言句式为主,这对民歌歌词句式的形成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河北民歌的歌词多以七字句为主,比如歌曲《放风筝》中的歌词: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姐妹妹又去观景,捎带着放风筝。
七字句的歌词无论从句式结构还是段落结构来看,都颇具特色,以叙事为主,问答形式居多。例如,河北民歌《对花》中的歌词就是唱歌者相互问答的结构,唱歌者通过一问一答猜花名的形式互相娱乐。这种形式被称为“对花”,它是河北人民庆祝佳节、增加喜庆气氛的一个娱乐活动。其以正月作为起始,从正月花一直唱到腊月花,分为“对花”“正对花”“反对花”“散花”“献花”“猜花”等形式,基本采用的是前句问后句答的对比结构,内有大量的衬字、衬句,词简洁易懂,曲调欢快活泼,让人听之心情舒畅。
(二)流传方式五花八门
从民歌的流传方式来看,基本分为两种情况:把原词原曲在异地传唱的流传方式称为“同体流传”;把同名但词曲皆有一定的变化又在异地传唱的流传方式称为“变体流传”。
1.同体流传
同体流传的歌曲就是在原歌曲的音乐旋律上稍作改变,然后流传到异地。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歌词最开始是江苏的四级体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到河北之后,变成了“十二月体”。“十二月体”的《孟姜女哭长城》在旋律上相对于原版本增加了一些变化与修饰,把这个故事展现得更为传神动人,情感也更为细腻,催人泪下,让听者感触极深。
2.变体流传
民问小调《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晓并在全国各地以变体流传方式广为传播的歌曲,它融合了全国各地小同的文化风貌、语言风俗等而带给了听众小同的听觉感受。以河北版《茉莉花》为例。从歌曲的歌词来看,除了第一段保留了原词小变,其他部分的歌词均做了改变;从歌曲风格来看,节奏由原来的十六分音符变为了八分音符,音调也由五声变为了六声,并在旋律后运用了甩腔、拖腔的方式,使音乐风格带有了一定的戏曲味道。总体来说,河北版的《茉莉花》更多地融入了说唱元素,多了一份北方人民的洒脱与豪爽。
四、声腔高亢激昂
民歌是在一个地域范围内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其演唱形式必然会受当地方言特点所影响。河北作为一个交通枢纽省会,全国各地的人流都会途经河北省,因此很多地区的方言都在河北省各地出现过。例如,承德北部以及山海关周边地区就受到了东北方言的影响,所以当地的民歌具有东北方言的特色。另外,河北省紧邻天津、北京,因此河北民歌也会或多或少的带有天津快板和京韵打鼓的风味,甚至有一些地方特色很浓烈的河北民歌,其音调与当地方言的行腔走势趋于一致。而河北地区的发音相对比较平,与别的地区相比朴实无华,给了听众民歌通过跳跃的曲调传达创作者及演唱者的内心情感,直接表情达意,毫不婉约曲折,且经常在乐段的结尾句加入衬词、衬腔,整首乐曲妙趣横生,带给了听众极好的听觉享受。
在这首民歌《反对花》中,多处运用了衬词“得儿”,整首歌曲节奏活跃,小但补充了歌词的内容,而且展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充分表达出了带动人民愉悦的心情。
综上所述,河北民歌在歌词、旋律、结构、声腔上都有鲜明的特点,充分证明了河北民歌的美学意蕴之深远、艺术价值之丰厚,这一切都离小开河北劳动人民对于艺术的发掘,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河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特质。
【河北民歌的审美特征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09-18
文化变迁对原生态民歌的作用论文10-13
论现代城市环境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10-26
案例分析论文11-07
数字艺术与审美经验方式的转变论文范文10-13
浅论软件需求分析的论文11-10
论文的问卷分析报告范文11-05
案例分析论文15篇11-09
案例分析论文(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