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日语非言语行动中的副语言分析论文
一、副语言的定义
副语言又被称为周边语言, 准语言,边缘语言等。 无论哪种称谓,那么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对此以下引用了三位学者的观点。 日本语言学家小池浩子在其著作中做了如下论述:“声音的特征,(如高低, 快慢,大小,节奏等),以及一些语气的衔接词,都可以称为副语言或边缘语言。 ”对此,ヴァーガス 认为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作 “声调 ”的副语言,除了语言自身外,还应该包括产生这种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的所有的刺激因素。 比如,饱含力量的叫喊声,低沉洪亮的共鸣声、哭声,以及说话间歇的气息声。 而另一位学者トレガー则将焦点置于这些因素的传达功能, 并将这些要素分为三部分即:表情音,音质,声音的倾向性。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观点,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笔者认为第三种的说法更加通俗易懂,更好掌握。
二、副语言的分类
如前所述,トレガー将副语言的构成要素分为表情音,音质,声音的倾向性三个方面。 并具体分类如下:“表情音包含哭声,笑声及由欲言又止或情感引发的声音的高低,强弱等;音质包含声音高低的幅度,传音的清晰度,声音的张力,节奏等;声音的倾向性则包含的是说话者的性别、年龄、个性等的特征。 ”但实际上副语言的种类要比以上介绍的内容要丰富的多。 例如,“笑”一词中,就包含了哄笑、窃笑等。 再如“哭”一词中,就包含了抽泣、啜泣等。 所以要将这丰富多样的副语言明确分类的话,就目前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难题。
三、副语言的作用
既然副语言内容如此丰富, 那么它在日常的实际交流沟通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正确读取说话者的信息
“在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中 , 说话者的声调,往往体现出此人的教养、人品、心境以及态度。 同时,谈话内容是仅限于社交辞令,还是真心实意,是讽刺还是玩笑,这些也都可以通过说话者的声调来读取。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我们在观看外语片的时候,在某个场景下,即使没有翻译字幕,我们也可以通过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来获取某种信息。 可以明白他是在生气,还是在悲伤,又或是在喜悦。 同时还可以判断出他在片中的定位以及他此时的行为倾向。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某种特定的副语言,一定程度上可以获知这个人物的个性、情感及行动。
在此将这种说话者的信息, 具体分为 2种,即“固定气质”,包含性格与人品;及说话时的情感状态和态度。首先是固定气质。如果说目能传情,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声能辨人。 比如,打电话时,即使见不到彼此,也能从彼此的话语中对彼此的认识也能略晓一二吧。 例如,性别、年龄层以及社会角色等。 其次是情感与态度。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说话者是快乐,是凄惨;是气愤,还是不安等这些状态,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其话语外的声音要素做出准备的判断。 而这种判断的基准无非就是基于说话者声音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
(二)影响对方的反应
通过副语言不仅能读取到说话者的信息,还可以影响到听者的反应。 对此,ヴァーガス 做了以下两种调查研究。 一是关于酒精中毒者与医师的, 二是关于母亲与孩子的。在酒精中毒者与医师的交流中,医师的说话方式,声调都直接影响到了诊疗效果。 同时,在母亲与孩子的交流中,如果在母亲的声音里常含有不安、怨气的话,其子也往往显现出焦躁不安。因此,较于谈话内容,说话者的声音本身传递的那种情感更易被接受。 所以我们也可以更加明确地说,声音与人的脸部表情一样有着让人心动的魅力。
四、副语言的重要性
我想通过以上对副语言的作用的论述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在此对于副语言在异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再加以分析。 小林裕子在《非语言行动的比较 》 一书中 , 做了以下论述:“人的声音,和脸一样,均为与生俱来的。但是,声音的使用方法却是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习得而来。 也就是说声音里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各个社会类型中有着不同标准的声音类型, 以及有着根据时间与场所的不同,而做出调整的基准。”
举例来说,地中海沿岸诸国的居民说话的分贝是很高的, 对此美国人却觉得刺耳,带有攻击性。 而在阿拉伯社会中,声音越大,越可以传递诚意。 也正是因为这些声音不同的基准,在异文化交流中,声调这一副语言形式成为了读取对方无意识意味的方式。 这也正是副语言的意义所在吧。
以上,通过对副语言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其重要性四个方面的分析, 加深了对副语言的认识,并明确了副语言的重要性。 进而笔者也希望能够借此唤起对副语言的重视以及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更好地运用副语言。
【日语非言语行动中的副语言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汉日语境下茶语言文化比较分析论文10-08
面试中的非语言陷阱10-01
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论文10-08
中日语言文化论文10-08
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分析论文10-08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信息的传递论文10-05
中日语言艺术差异论文03-22
数学论文之非语言艺术10-08
英语商务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