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的建议与思论文
1、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教育现状
1。1中国旅游发展现状
据中国旅游局统计,2014年全年旅游经济可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201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8。5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国内旅游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入境旅游人数6200万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3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5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出境旅游花费超过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贸易逆差470亿美元。
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超过8000万。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红红火火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全国9万个村镇开展,其中农家乐达155万家,2800万农民从中受益。外商投资的星级饭店共有470家,其中四星级以上299家,外商投资设立旅行社78家。国内旅游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4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1。4万家,旅行社达2。5万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2万多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53家。旅游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1。2目前旅游教育现状
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旅游高等院校数量超过50所的有江苏、广东、四川、河南、安黴、山东、湖北、浙江、湖南等9省。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超过100所的有四川、广东和云南等3省。
1。3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具有的优势
1。3。1知识优势
旅游大专毕业生在高校中所得到的系统旅游知识的教育,使之在旅游业的实际应用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大专毕业生的一个很大的知识优势,更是很大的财富。系统的知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旅游大专毕业生们克服一个又一个问题,不至于出现无法处理和没有见过的问题的情况。
1。3。2技能优势
高校课程设计时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践和应用,很多院校都把旅游实践、实训课程比例提升到40—50%。所以在高校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很全面的操作技能。同时,高校当中的学生社团也会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来锻炼大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这些锻炼都是旅游非专业人员所无法享受到的又一优势。
1。3。3思想优势
通过高校对旅游专业学生的系统教育和全面的技能培训,可以在学生思想层面形成了对旅游、对服务、以及对中国旅游业很成熟的认识。在思想上能够正确的看待旅游问题,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对待旅游业。
1。3。4其他方面的优势
如:年龄优势,旅游大专毕业生走出校园普遍年龄在21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龄。没有了年少时的无知反而增加了几分成熟,对生活、工作充满激情又没有“老江湖”的懈怠;又如:身体优势,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待命”状态,可以说是良好的后勤支援。
2、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2。1中国旅游人才需求存在大量缺口
目前旅游业急需三类人才,一类是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人才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以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他乡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这类人是“最抢手人才”。另一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以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这类人是“最急需人才”,还有一类是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是“最大量需要人才”。
2。2旅游毕业生就业的现实
据有关组织对旅游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对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1)总体排序。
学生中共有39。4%的人把“发展空间”排在了首位,其次是“城市”(24。1%),再次是“收入”(18。2°%)。就业影响因素的排序依次为“发展空间一一城市一一收入一一经验积累一一社会地位专业对口意志锻炼距家乡远近”。学生比较看重的是“发展空间”、“收入”、“城市”这三个因素,事实上这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城市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发展空间就大,收入就会高。反过来收入高、发展空间大的城市就是学生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这个结果与现实情况是相符的,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专业对口”被排在了倒数第三位,仅好于“意志锻炼”和“距家乡远近”。
(2)城市的选择。
学生毕业去向城市的选择也在意料之中,“上海、北京、大连、深圳、广州”,是排在前五位的城市,其它城市所占的比重则很小。
(3)预期收入。
67。7°%的学生认为能接受的月薪水平在2000元一4000元,加权平均后得到3682。98元,这显然高于目前市场上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
(4)行业选择。
针对这个问题,结果主要集中在两个选项:“从事任何可能的管理工作”和“旅游管理”,明确表示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不足50%,虽然“彻底改行”的比例很低,但这种情况也是值得忧虑的。
2。3对毕业生就业取向的分析
一、学生对待工作的选择越来越理智。
首先学生把“发展空间”作为对自己选择工作的首要影响因素,就说明学生对工作的理性。但是,旅游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在基层工作足够的时间,积累足够的经验,否则无法管理好旅游企业。例如:导游员一般要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才能达到特级导游员的水平。其次就是学生把收入放在第二位,也凸显了理性的选择。但是这是学生对待工作的误区。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判断过高,认为自己的能力要高于行业的普遍水平,从而导致了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
二、就业流向不平衡。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上述资料显示就业的流向不平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但到基层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数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真正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很少。同时,到西部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仅数量少而且学历相对较低,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而旅游业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发展较为成熟,导致旅游业毕业流向更不平衡。
三、学生对旅游专业的信心不足。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同时,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可以用“饥渴”来形容。而上述资料反应出有超过50%的学生不仅在面临择业时,而且在就读期间,无法确定是否会选择旅游行业。面对旅游业快速的发展与旅游专业毕业生对旅游行业的选择相比,充分反映出学生对旅游专业信心的不足。
3、我国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教育体制与办学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还是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数来选拔学生,仍然是传统的精英型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过分偏重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从而忽视了实际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特别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旅游专业,忽视实际能力和职业素质,就很容易导致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很难立刻适应实际工作。
在对于培养何种类型的旅游人才方面(如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方向、导游方向等)很多高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宄,而是盲目跟风。以至于在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旅游行业具体岗位的需要。
3。2教学环节问题
这一方面是因为师资力量较弱。以前很多的旅游专业课教师是由担任其他课程教师转变而来,如历史地理教师、经济管理教师、语言文学教师等。虽然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很高,但是他们的旅游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欠缺,实践经验缺乏。难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定位不清,导致基础性、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多,实践性课程较少。由此学生参加工作后用来熟悉基层工作的时间就会增加,这也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且还影响到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喜好。
3。3学生信心问题
由于学生对旅游专业的信心不足,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很过学生选择旅游专业是出于上大学的动力,因为很多学生是通过“同意调剂”而学习旅游专业。
二、学生就业对旅游专业的选择率较低。这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社会对服务业错误的认识;旅游行业是个“青春饭”行业等。
4、针对高速发展与就业率低相矛盾提出的几点建议
4。1改革旅游高等教育体系
建设起结构合理的旅游高等教育体系,这不仅是旅游专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时代的要求。虽然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很受旅游企业的欢迎。但是,从整体来看,高等旅游教育必然成为旅游行业人才供给的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是技能型人才还是研宄型人才方面应有所区别,建立起适合一定地区的旅游人才评价模式;建立起高职大专、高职本科、研宄生阶段教育相互衔接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旅游高等教学多元化办学;建立旅游高等院校中的行业委员会,从市场的角度指导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研宄;加大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旅游高等教育的理论研宄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
4。2细化专业方向
了解旅游行业内的人才需求差异,进一步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因为同是旅游业但是部门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同是旅游业中的相同部门,不同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同时,我们可以考虑结合各开设旅游专业院校的优势,来发展旅游业。如:有外语优势的高校或院系,就业方向可以考虑多语种导游、外事接待等工作岗位;有工商、经贸优势的高校或院系,就业方向可以考虑旅游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工作岗位。
4。3提高教材的质量
由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旅游学科也是新兴学科。中外学者对于旅游的研宄从来就未停止过。所以,高校在选择旅游专业教材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材的超前性、国际性、创新性。同时,对于教材的选择,学校应当更具本校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在坚持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使学生的教材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适应性。
4。4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者还是教师,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旅游专业教师不仅能够出色的完成旅游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能够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所以,我们应该一方面聘请一批高质量的名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来做我们的兼职教师,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旅游理论水平和对问题的认知能力。
4。5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培养的应该是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外语)导游讲解能力,并能掌握一般旅游企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旅游接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简而言之,我们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一批“一专多能”的合格旅游从业者。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充分体现以市场需求的原则,使学生所学和社会所需能够衔接,从而有效缓解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同时我们应该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教育为就业服务”的理念。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为学生、为社会的精神。
4。6增强学生的信心
若想将旅游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与综合素质较强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应该紧密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旅游业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鼓励学生社团开展与旅游相关的活动,如河南很多院校中的旅游协会所开展的“模拟导游”“旅游技能大赛”“我爱我校、我讲我校”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二、积极探索形式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教师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改善传统的枯燥的课堂授课;三、加大实践教学也是增强学生信心的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在酒店的见习,旅行社中的实习,或是对景点讲解的参观和实地讲解等都能够消除学生对毕业参加工作的恐惧和迷茫。
4。7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授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系部领导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特别针对旅游专业的就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理念教育。改变学生心中对传统的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的低人一等的错误认识。调整择业心态。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创业,展现出新时代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精神风貌。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的建议与思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论文10-08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思考论文10-12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论文10-04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初探毕业论文10-06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项目建设探索论文10-09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