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中国画构图论文

时间:2022-11-15 01:26:21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画构图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画构图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画构图论文

  中国画构图论文 篇1

  关键词:

  中国画构图

  构图,就是将形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加以安排,加以艺术的条理化。

  中国画向来讲究构图,南齐谢赫“六法论”中提出的“经营位置”即是构图。

  构图又名章法,或称布局,也称“置陈布势”。

  《中国画论》(周积寅著,2005年7月编,1版)中写道:“经营位置”在“六法”中极为重要,唐张彦远认为这是“画之总要”,明李日华说“大都画法以布局意象为第一”,清邹一桂也说“以六法言,学以经营为第一”。

  中国画的构图讲究立意定景,要求在画面上“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实际,呼应、开合、露藏、繁简、疏密、虚实、参差等对立统一法则来布置章法,并能巧妙地处理画面的空间,使无画处皆为妙境。

  中国画的构图有其特殊规律,因为中国画在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的特殊性,加上本民族长期的风尚和人民的生活、欣赏、习惯直接关系到中国画的构图,宋代郭熙提出了“三远论”即:平远、高远、深远。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提出:“凡作画者多空心笔墨,而于章法位置往往忽之,不知古人丘壑生发不已,时出新意,别开生面,皆胸中先成章法,位置之妙之。一如作文在立意布局,新警乃佳,不然缀辞徙工,不过陈言而已。”现代画家在构图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如“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着围棋,下子格格,皆可以落,格格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以处落墨,切忌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风,一笔失当如棋局败。

  (王树村《民间画诀选辑章法》,见美术1961年第六期)构图中的线条在秦汉时期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如画像石像砖、木版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等,都是以线造型的。

  《人物龙凤图》是毛笔在丝绢上勾画的,可以说是最早的白描人物构图作品,该画面人物造型简洁生动,墨线用笔流畅挺拔,线条纹饰经过精心刻画。

  总体说这时期线条还较稚拙,不够成熟。

  一、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根据古代和现代画长期的经验积累,现在中国的构图日趋明显和成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定的构图方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舍。

  没有取,画不能立形,谈不到构图;没有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画不上,即无宾主之分,又无轻重,大小的处理,便没有章法而言。

  黄宾虹说:“对景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不由人,舍取可由人。”

  2、定宾主之位。

  一幅画,要有一个主体。

  主体是画中最主要的形象。

  有了主,还要有宾的陪伴(陪衬),陪伴便是宾。

  元汤庄在《画鉴》中说:“画有宾有主,不可使宾胜主。”

  3、立远近大小之形。

  宾主既定,就要考虑形象因透视关系而产生大小不等的形状。

  宋李成说:“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山水诀》)

  4、取势与写势。

  所谓“势”,“此是往来顺逆”,是一种形象的运动感。

  在形象上,势有欲高者,有欲下者,有仰视,俯视,也有奔腾以跃之势。

  顾恺之称构图为“置陈布势”,就说明了势在对象的表面,是对象生动而有节奏的形式感。

  5、呼与应。

  画中的“呼其应”,简言之便是画中的形象,得到前后左右的关联。

  民间画画称“呼应”为“顾盼”。

  呼应有画内呼应和画外呼应。

  在绘画中,呼应不仅是内容,即在形式上也存在。

  如墨与墨,色与色之间的呼应。

  6、大空与小空。

  中国非常讲究空白,空白直接关系到形象在画面上的安排。

  “挂一漏万”即说明了“留空白”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上特殊聪明的办法。

  7、黑与白,虚与实,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清秦祖永《桐阳画诀》写道:“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不可窒塞,大约左虚右实,右虚左实,布景一定之法,有变化错综,各随人心。”

  8、疏与密,松与紧。

  画忌平,忘齐忌均。

  有疏有密就打破平均,松与紧,一是指用笔用墨的松紧与紧凑;一是指形象在画面上密集与疏散。

  9、繁简。

  “繁中置简,静与生奇”。

  (明沈周绂《江山渔色图》卷)

  10、纵横与参差。

  画有一竖一横:横者以竖者破之,竖者以横者破之,便无一顺之弊(清华翼纶《话说》)。

  高下参差,石之灵者出自天成(清沈宋骞《芥舟学画编》卷四)。

  11、动静与奇正,山本静也,水流则动。

  水本动也入画则静。

  (清迮朗《绘事雕虫》)。

  图意奇奥,当以平之笔达文;图意平淡,当以别趣谈之。

  所谓化腐朽为神态笑。

  (清云薰《山静居画论》)。

  12、边角的处理。

  二、中国画构图的发展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

  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

  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面向现实生活的风气盛行,画家开始表现时代的脉搏。

  西方定实技巧和写生速写的引入,提高了我国绘画的造型能力。

  画家开始摆脱前人粉本,刷新了中国画构图的面貌。

  随着改革开放和画家心态的开放,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中国画兼收并蓄,画家不仅从唐宋绘画、楚汉帛画中汲取营养,而且从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进行借鉴,使中国画构图无论在设计,创意、还是对线条的运用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线条的形式美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线条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构图,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新老观念虽有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

  人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现实世界的时间是流逝的`、无限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无边无界的;而人的创造物――绘画,就时间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间而言是二维平面的,有边界的。

  这两者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最密切的对应联系。

  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

  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过程。

  尤其是现代绘画,这种转换以纯粹创造的外表显示出来,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抽象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中国画构图虽然加入了一些西方的绘画构图和设计因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有其自己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色,构图形式的多样化还是脱离不了以上的构图法则。

  只有深刻了解和把握好“中国画”的内涵,相信中国画构图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集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7.1.

  [2]李子侯.工笔人物画.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5.2.

  [3]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1990.5.1.

  中国画构图论文 篇2

  摘 要:

  构图是构思的物质的具体体现。

  本文从构图的基本原则入手,从三个不同方面对中国画的构图要点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中国画构图 主次分明 虚实相生 呼应平衡

  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它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曲径通幽,艺术家就是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符号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艺术家为了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本质,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加工抽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构图就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

  构图在中国画论“六法”中称为“经营位置”,它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包括笔墨、线条、形象、色彩等都展现在构图中。

  因此,构图必须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达到整个画面的变化统一,虚实相生,为完成一件的艺术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图的法则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变化统一,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只有在变化统一完美结合时,画面才会主次分明,清新不俗。

  作画的过程是逐步通过用构图、笔墨来组织塑造具体形象,达到创造艺术境界,表达作者之意的过程。

  从“立意”开始,根据事物给人的感受,通过“意匠经营”的手段,对画面的艺术形象进行艰苦的构思、组织、概括和提炼。

  在作画过程中,运用构图的规律,随时按画面上显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表现心中的朦胧“意象”,使之具体化,直至画面效果的完成。

  掌握了构图的规律,我们就能在做画时处于能动的地位。

  据此,本文把在中国画构图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分述如下:

  1、主次分明,大胆取舍

  五代画家荆浩在他的画论著作《笔法论》中说:“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说的是一幅画在创作前要从创作意图和画面整体构思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定下各部分形象的宾主位置,才能集中地表现自然美,使题意明确,构图完美。

  要做到主次分明,首先要大胆取舍,全力肯定对象中精彩的部分,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而对有碍画面效果的部分,要毫不犹豫地舍去。

  当然对客观对象的取舍要建立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按作品表现的意图,画面艺术处理的需要和依靠形式美的规律来安排构图,使画面意境美得到充分抒发。

  一般撷取对象集中表现的精彩部分作为画中最主要的形象,它是内容上表现的重点,也是构成画面形式的主要部分,因此要放在最主要的部位。

  这部分可以经过主观艺术思维,根据画面艺术处理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夸张和变形,因为夸张能给人感情上最大的满足,而且会使主体形象更典型、更丰满。

  次要的形象是为了陪衬主体,使主体更加突出。

  只有做到有主有次、有取有舍,才能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整体。

  2、虚实相生

  “虚实”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规律之一。

  从画面整体效果看,一般笔墨密集处,墨色浓重处为实,笔墨稀疏处,墨色轻淡处为虚;聚处为实,散处为虚,因此画面构图虚实的布置与主次、聚散、轻重有密切关系。

  在构图中通过虚实处理,使景物之间形成空间层次,在虚实对比中产生节奏,是形成画面装饰效果,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虚实处理得当巧妙,更能造成意境上的含蓄性,使作品耐人寻味。

  所以在作画前,对构图位置的经营,笔墨的组织和造型的效果处理上都要考虑它们的虚实关系,根据构图的形式和水墨造型规律的需要,在作画过程中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完全脱离对象真实存在的任意臆造,而是始终在感觉上与对象保持一致,但又是经过虚实手法处理的艺术效果。

  如上所述,“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是中国画以笔墨为主要技法的特点所决定的,笔墨线条本身是一种平面性的艺术,它通过各种变化的点、线、面来组织形象,追求在平面上来组织笔墨的节奏韵律和黑白灰三种层次的分割、呼应和对比关系,通过笔情墨趣来抒发感情。

  所以,在各种构图要点中就是以虚实为中心,并通过“疏密”、“聚散”、“轻重”、“浓淡”、“呼应”等笔墨组织规律来体现的,用它来完成构图创造画面意境的任务。

  3、呼应平衡

  在考虑画面布局、组织景物形象时除了要注意主次、虚实、轻重等关系外,还要注意到各部分事物之间的呼应和联系。

  一幅画的布局首先必须在确定主体物的同时配以与之相呼应的陪衬物,这样才能主次分明,有虚实轻重的对比关系,构图才完美。

  而这种呼应关系又表现为事物在形态气势上互相联系、互相顾盼,使画面总体气势上抱成一团,结构严密,气韵畅通。

  所谓“势”,就是事物给人的运动感。

  “势”给具体形象以生命,蕴含着景物的`神态和生机,通过笔墨线条表现出来,就产生了笔势和气韵。

  各种线条形态构成的气势变化,在画面上组织分布,形成不同的呼应和承接关系。

  当然,这些构成画面的形象及其笔墨不仅要互相呼应,而且在分布上要达到变化平衡的结果。

  画中的各类线条、墨块,在对画面进行黑白灰面积上的分割后,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块面结构,这些形态线条,不仅要互相呼应对比,而且要在对比中达到平衡。

  因为各类线条和黑白灰块面形成的轮廓线,其斜直、平方、圆曲等的形态变化,通过恰到好处的组合,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形式感和力的倾向,在对立的矛盾运动中互相制约,造成气势上的平衡和统一。

  对于中国画构图的探索,除了要注意以上三点之外,还要注意画幅的大小方圆、气势的贯穿统一、形象的对比变化、开合和取势等方面,它们都是和以上三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掌握了中国画的这些构图要点,才能不落前人窠臼,更加大胆地创新,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加完美,更加新颖的构图形式,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郑录高.透视 色彩 构图 解剖.

【中国画构图论文】相关文章:

大班中国画教案红红的樱桃11-16

建筑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土建论文03-28

药学的论文11-12

论文结论范文09-21

论文的学术评语11-20

社会美论文10-19

论文指导记录04-28

关于论文评语04-26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03-31

案例分析论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