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作用

时间:2022-10-05 23:53:20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作用

  绘画日记的作用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和美术创造力;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掌握绘画技巧;可以抒发自己的心灵。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作用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作用【1】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和直观性,小学美术教育想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开辟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绘画日记是有效途径之一。

  绘画日记是指: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用图画或者图文进行记录,从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绘画日记的作用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和美术创造力;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掌握绘画技巧;可以抒发自己的心灵。

  【关键词】绘画日记 小学美术课堂 作用

  1 引言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等都得到释放和发展。

  从小学美术课堂效果调查来看,绘画日记的教学效果明显。

  以下是关于绘画日记的介绍以及作用分析。

  2 绘画日记的概述

  绘画日记是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对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进行记录。

  它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直观性。

  绘画日记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图画型,即只运用画图的方式将想要表达的东西准确表达出来,这要求绘画者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图文型,即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对绘画者的绘画能力要求不高,但文字和图画要匹配。

  3 指导绘画日记的方法

  绘画日记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但要获得良好效果还需要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加以适当引导。

  指导绘画日记的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素材,激发热情

  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只有懂得了生活,你才懂得了艺术。

  在美术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老师,怎么画?我不会画。”其实,这就是学生缺乏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表现。

  所以,绘画日记作为记录生活的一种绘画形式,应该先从生活出发。

  小学老师在进行绘画日记教学前,要先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有效观察,发现它的特点或者美;也可以先让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回忆,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当学生心中积累了一定的素材,自然而然就能把生活画出来,把心里话写出来。

  3.2帮助学生明确绘画日记的目的

  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因此在进行某一主题绘画日记创作的时候难免抓不住重点,导致构图凌乱,使绘画日记的内容层次不清。

  这时候老师应该对其加以引导,在不违背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帮助学生明确绘画目的,使学生进行优秀的绘画日记创作。

  3.3让学生模仿看图说话进行绘画日记的创作

  小学生经常接触到看图说话,这与绘画日记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在进行绘画日记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看图说话进行自己的即兴创作,先将故事情节画下来,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几幅图,再给它们配上文字。

  在绘画日记中,绘画是关键,文字是辅助,文字表达可长可短,但要和图画内容相匹配。

  因为绘画日记具有故事性,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绘画日记后组织学生进行说故事比赛,让学生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4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4.1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的是观察的重要性。

  如某小学美术老师在开展户外美术教学时,让学生自由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有的学生选择了画小草和花朵;有的学生选择了画小鸟和天空;有的学生选择了画自己的同学;等等。

  这种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后进行的创作,使得每一个学生的绘画都变得与众不同,打破了传统美术课堂作业的雷同性。

  这种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4.2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和美术创造力

  绘画日记使美术课贴近生活,变得生动有趣。

  绘画日记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自身对世界的认识,这让学生增添了绘画的热情和动力。

  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描绘自己对世界的感知,构建自己的理想。

  他们不再被束缚,他们在绘画日记里寻找到自由。

  4.3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掌握绘画技巧

  绘画日记为学生的绘画创作积累了大量的与生活相关的真实素材,而且使他们的绘画表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摆脱了构图不完整、用色单一、线条凌乱等毛病。

  4.4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心灵,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

  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的自然方式”。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很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绘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绪情感。

  研究表明,当一个儿童内心有一件急于表达的事情时,在他所绘制的作品中会有情绪波动的“痕迹”,这时候绘画就是儿童排解情绪、抒发内在想法的途径。

  小学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绘画日记,从学生绘画的色彩搭配、线条等来了解学生,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发现心理问题时则要给予帮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绘画日记让美术课堂走进生活,美术课不再为艺术而艺术。

  绘画日记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徜徉在想象的天堂,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它还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绘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保持对美术的热情,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掌握绘画技巧[3]。

  总之,绘画日记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静茹.绘画日记,让童心自由飞翔[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5):53.

  [2]章学云.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39.

  [3]陈瑶.浅谈低年级绘画日记的指导[J].课外语文,2014(7):44.

  绘画日记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2】

  [摘 要]对刚接受启蒙教育的学生来说,美术是一门极为抽象的学科,学生表达能力不强,无法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用美术的方式呈现出来。

  绘画日记在美术课堂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绘画日记 美术课堂 应用

  简单地说,绘画日记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记号、图形等表达方式配上简易的文字、数字等帮助其表达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的实物的日记。

  绘画日记将学生的主观意志和形象记忆巧妙地融于图画与文字中,不仅能体现学生表达的个性,还能使其获得表达的乐趣,从而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升绘画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的课文用作绘画日记的例文。

  学生学习的很多美术课文文质兼美,还配上色彩鲜明的插画,充满童趣。

  例如,语文教师在上完《狼和小羊》之后,美术教师可以请语文教师配合,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狼和小羊。

  而学生的学校生活较单一,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乐趣,美术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写下自己的愿望,并配上图画。

  美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做一些编故事的活动,并为自己的故事配上图画,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并正确引导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学生眼中呈现的样貌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让其在不同方面都能够获得独特的观察效果。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记忆和绘画日记的表现,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要求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画一幅春花图,美术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春天的花朵有很多种类,形状颜色都有不同。

  这样引导,不但能让学生明白春花种类的多样,也能使学生更轻松地融入大自然。

  三、带领学生建设学习园地,激发绘画灵感

  绘画日记给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表达的场所。

  例如,在教室墙面建立“学习园地”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利用绘画日记的形式,集体参与,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学习园地”上表达出来,丰富班级文化。

  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建设“学习园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创作的每一幅画,因为这些画是学生灵感的来源和对美术知识的认知。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在“学习园地”上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表扬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树立信心

  绘画日记能否写好,关键在于学生的信心。

  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绘画日记的评价。

  对刚接触美术创作的学生来说,内容的多少、好坏都不重要,如果能动笔尝试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

  教师要利用绘画日记放大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

  如学生的绘画日记写得好,教师就该写上表扬的评语赞美学生;对绘画日记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写上鼓励的评语,或者进行特别辅导。

  此外,教师还可将每一学期的学生绘画日记进行评比,通过相互评比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得到满足。

  五、开展野外活动,辅助美术教学

  在不同的季节或节假日,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野外活动辅助教学。

  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写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回到学校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自己的记忆,利用绘画日记把野外写生的过程绘制成连环画。

  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提高。

  亲近大自然,会给学生丰富的灵感,还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小学美术课堂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以及恰当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美术教育。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美术课堂更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注重多元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我的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绘画素材,美术教师可以准备一段关于家的视频短片,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细心观察“家”的特点及家庭成员等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借助绘画日记作画。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带一张全家福,画一幅记忆画,对不同状况因材施教,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随着学生对绘画日记热爱度的提升,加上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绘画日记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热情,而且还使美术教学的难度降低了,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而富有童趣的环境下学习,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3】

  〔关键词〕心理绘画日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绘画与心理日记相结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一项值得尝试的内容。

  本文将结合上海浦东新区心理绘画日记大赛的实例,对这项工作的可行性、操作性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作一个较全面的论述。

  一、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情绪表达方式

  绘画是儿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苏珊·朗格在强调艺术的价值时说,人了解世界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逻辑的推理方式,另一种就是艺术感知方式。

  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陌生感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但与此同时,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简单,经验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而绘画能给他们更广阔和自由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因此他们喜欢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认识和反映他们的世界。

  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的自然方式。

  美国康奈尔大学家庭研究与人类发展系布雷顿教授在长期儿童绘画实验研究中发现,“一个儿童如果内心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表达,那么,他会在作画时非常激动……作画这种方式有很大的价值,正是这种绘画活动为紧张情绪的排解和大量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一个途径。

  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是成就的证据,绘画本身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新形式。”

  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

  同时,儿童天生喜欢绘画,因为绘画是儿童自身的一种心理需要。

  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行动,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二、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当前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活动课、广播、心理小报等形式开展。

  这些常用的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

  绘画作为孩子天然的认知世界、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

  将心理绘画与心理日记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这是因为:第一,心理日记为小学生展露心声提供了文字上的发泄口,但小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因此需要通过绘画中对色彩、线条等的挥洒运用帮助小学生将文字中不能表达全面的思想情感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第二,小学心理专职教师缺乏,大多数小学心理活动课课时很难保证,而心理绘画日记作为个体化的活动,具有易操作、易外化、易解读等优点,且能与语文教学、绘画教学等常规工作相结合,达到一举多得、省时省力等效果。

  三、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示例

  上海浦东新区每年5月份举办5·25心理活动月,在此推动下,全区中小学开展了相应的心理活动。

  今年心理活动月中,小学开展的是以“心理绘画,阳光生活”为主题的心理绘画比赛。

  此次比赛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事件为内容,以心理绘画加上心理日记的形式开展,注重绘画作品表现的心理事件及其心理内涵。

  孩子们在完成心理绘画与日记的过程中,努力挖掘生活中健康向上的心理事件并寻找事件蕴含的积极心理意义,比赛的获奖作品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和艺术价值。

  全区共评选出63幅获得一、二等奖的心理绘画与日记作品,涉及的主题包括:(1)关心自然环境;

  (2)美好生活与幸福时刻;(3)因学习负担重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4)未来梦想;(5)感恩亲情、友情;(6)将学到的心理调适技巧运用于现实生活。

  应该说,这是一次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将绘画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很好范例。

  以下就一等奖中的两幅作品作简要说明。

  图1 解开手链

  图1是三年级汪姓小朋友的心理绘画作品。

  画面用细腻的线条、饱满的人物和丰富的表情展现了心理辅导活动课上“解开手链”的游戏过程。

  画面中,有的小朋友满头大汗,有的小朋友疑惑不解,那是在努力解开手链时的曲折与探索;有的小朋友满面笑容,有的小朋友豁然开朗,那是解开了手链时的兴奋与欣喜。

  小作者用细腻的线条,向我们呈现了心理活动课的场景:孩子们在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手链”时,先是束手无策,接着在心理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经过一番努力,将复杂的“结”一点点变简单,最后将“手链”奇迹般地变成了完整的圆。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合作力量大。只要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再复杂的问题也会在微笑中被化解的。”小作者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心理小游戏给他的启示。

  游戏过程中经历的百转千回的心路历程,才是这个心理游戏真正的价值所在。

  用画笔记录下这个游戏时,小作者收获更加深刻、持久了。

  图2是五年级陶姓小朋友的心理绘画作品。

  画面中夸张的表情、生动的场面和立体的氛围描述了妈妈生病后孩子的担心和关切。

  “天色越来越黑,窗外不时响起呼呼的风声。

  我有点担心妈妈了,吃饭了没有?身体怎么样了?不知怎么回事,平时我总觉得妈妈唠叨、很烦,但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希望她可以快点儿回来……想起平日我的顶撞和鲁莽让她一次次为我操劳和失望,悔恨就像一条虫子啃噬着我的心。”

  孩子对妈妈本应有的爱,或许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孩子对妈妈本该表达的关切,或许掩盖在妈妈烦人的唠叨下。

  但是,妈妈生病的时候,小作者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对妈妈的爱。

  奔涌而出的两行眼泪是对平时顶撞和鲁莽的悔恨;不停挥动的双手是为妈妈身体病痛的担心和关切;而妈妈脸上的微笑,则是一个母亲在看到孩子懂事那一刹那最欣慰的表达。

  绘画展示的当天,一位来自荷兰的外籍老师也参加了我们的活动。

  他说,这幅画非常棒,哗哗流出的眼泪是情绪的最好表达,而情绪的表达,是儿童绘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信小作者在画这幅画时,一定从内心中体会到了对妈妈的爱,而今后,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都能回忆起当时对生病妈妈的牵挂与关爱。

  四、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的注意事项

  心理绘画日记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简单、易于操作的心理辅导方式,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结合

  由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兼职教师开展、融入学校其他工作为主,因此开展方式也比较灵活多样,包括心理活动课、心理拓展课、心理小报、心理广播、心理社团活动等。

  如何将心理绘画日记与这些形式相结合,而不是另起炉灶、给学校造成过多的负担,是开展工作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将心理绘画日记在征得小作者的同意后集体展出在心理小报上,在心理广播中以专题形式进行广播,或者在心理活动课和心理社团活动中进行集体分享,是值得尝试的一些做法。

  2.发挥绘画的积极心理学功能,做到与绘画治疗相区分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心理绘画日记,旨在引导小学生挖掘生活中健康向上的心理事件并寻找事件蕴含的积极心理意义,贯彻积极心理学的宗旨——研究小学生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小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使他们逐渐走向幸福。

  而以投射理论为基础的绘画心理治疗,其对象主要集中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主要针对情绪异常的儿童。

  绘画心理干预旨在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高。

  可见,在小学生中尝试心理绘画日记,应与心理绘画治疗严格区分开来。

  首先,两者的取向不同:前者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后者主要以“消极心理学”为取向;其次,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前者以全体小学生为主,后者主要针对情绪异常儿童;最后,两者的操作难度不同:心理绘画治疗需要专业的治疗手段与技术,一般心理教师无法开展,而学校心理绘画日记可由心理教师和绘画教师协同开展,若发现异常学生,则需通过转介开展进一步的治疗与干预。

  3.尽量简化绘画的艺术要求,发挥绘画的心理疏导功效

  心理绘画日记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疏泄情绪的基础上寻找生活中的积极因子。

  因此,应侧重心理绘画日记的“心理”功能,淡化绘画的艺术要求。

  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即可,笔画的优劣、色彩的浓淡都不应成为评判心理绘画日记优劣的标准。

  只有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抒发真情实感的主动性,才能达到活动的终极目的。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作用】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12-01

小学美术和谐课堂论文10-08

小班绘画美术教案05-06

美术中班绘画教案06-26

幼儿美术绘画教案03-09

小班美术绘画教案02-27

大班美术绘画教案02-23

中班美术绘画教案03-02

美术绘画简历范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