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学论文 篇1
摘要:从当今社会审美意识形态和现代艺术观念来看,以传统再现性的素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培养创造性美术学人才和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对此,本文探讨了大学美术学专业多元化素描教学方法及其价值。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再现性素描;多元化素描教学;艺术性
当今时代,随着艺术审美形式的多元扩展,对大学美术学专业素描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改革传统再现性素描教学体系,并不是完全否定具有悠久传统的“学院派”素描教学经验,而是对再现性素描教学在时代审美要求下进行调整和定位。
一、传统素描教学的缺陷
在美术学专业的再现性素描教学中,长期惯以规范的构图、正确的透视、准确的结构、严格的再现表象等造型因素为训练内容。因此,在进行表现性素描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体与局部、感性与理性、表象与结构的反复推敲的心智活动。具有五百年发展历史的传统的再现性素描,其学术价值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管当今艺术表现风格如何风起云涌,再现性素描艺术仍然以其博大精深影响着我们。对于美术学专业再现性素描学习中的合理因素,我们不能以轻视的态度来对待,更不能否定它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现今许多美术院校美术学专业进行的造型基础训练还是沿用再现性素描的传统学习方法,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这种再现艺术的教学观念在当今复合型美术学人才的培养上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其主要原因是长期过于强调理性化的再现表象,其结果便是由于共性评价标准而带来抹杀创造性问题,导致美术学专业的造型艺术只重视技能训练,忽略开发创新思维训练。另外,再现性素描所倡导的“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表现方法尽管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带来一个严重问题,即由于过于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科学化、理性化,失去了有选择性的艺术表现能力,也就忽视了物象的生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现代心理学观点认为绘画艺术具有“思维”的特性。在素描学习中强调绘画主体和创造性思维,这与目前美术学专业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定位十分吻合。
相比较之下,再现性素描的教学方法对创造性美术学人才的培养上显然是不足的。当今许多美术院校美术学专业的素描教学,还是以再现性为主要学习手段,通过静物写生、石膏像写生、人物写生、人体写生的顺序来培养学生的造型塑造能力。但是建立在科学化的这些学习形式,随时代人文主义的进步悄然发生变化,即观察方法的变化,分析对象的变化,表现形式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变化,评价体系的变化等等。就当今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讲,应该要继承再现性素描中的有利因素,例如在强化物象的空间意识,掌握物象的造型规律,严格分析解剖结构等研究方式。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因素和创造美能力,例如浓缩、提纯物象造型的表现能力,重构的艺术思维能力,使学生遵循绘画艺术的自身规律,提升对绘画艺术语言的认知及表现意念,进而达到素描基本功与个性审美表现的一致性。
二、多元化素描教学价值
随着中外文化艺术教育的广泛交流,诸多新美术教育思想、新美术教育观念都使根深蒂固的传统再现性素描教学体系受到了冲击,再现性素描教学中的诸多表现观念、表现形式显然已经不能顺应当今审美文化的发展节奏。例如,理性化、科学化的由浅入深、强调明暗效果、逐步深入的物象表现方法易造成造型基础训练与个性化的艺术审美表现互为矛盾的不利后果,如何打破再现模式的.传统素描教学形式,使美术学专业的素描教学能融入时代需求,就成为美术学专业素描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也根据长期从事美术学专业的素描教学经验,对多元化素描教学法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多元化素描教学方法是包括传统再现性素描在内的现代各种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形式的综合型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特点反映在不以固定的观念模式来要求学生,强迫学生,在物象观察方法及艺术表现形式上,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不同感受及审美特色,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气质、不同个性审美来进行启发性指导,在保持其先前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追求符合自身审美观特点的素描艺术,教导学生如何对物象形体的结构特征与艺术构成规律的认识与表现,如何采用绘画艺术的审美规律,而不是传授给学生应以何种观念、何种方法、何种形式去表现物象,更不是以教师自身喜好的表现风格及表现模式而要求更多。实际上多元化素描教学方法并不排斥严格的再现性教学体系的教学方法,它与再现性素描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允许各种表现方式的并存,它具有将研究性素描与表现性素描融合为一体的表现特征,即在对物象作深入细致的认真观察研究,以达到充分认识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自己的感受,运用自己内在的艺术气质和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品质与时代性审美价值。
总之,对于美术学专业的素描训练,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要用心去体会和实践。素描因其表现工具简便,又包含美术的基本特性而成为培养造型能力的主要手段,对象的理解和发现其特征是素描训练的主要目的,它在性质上包括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等多种因素。对于美术学专业的素描训练,其传授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价值,是无法否定的事实。不论从哪一方面的价值来考虑,都不能脱离思想状态和时代需求以及人文特征等内涵,这点也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总而言之,在美术学专业素描造型训练阶段,在掌握传统再现性素描表现规律和科学化思维方法的同时,我们应注重学生的画面构成意识、重组空间意识、抽象表现意识、个性审美符号意识等方面的精神开发,让这些因素有助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够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在审美潜能,为形成个性艺术风貌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切实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睦.《看见的不重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朝戈.《解读素描》.上海书画出版社,20xx.
[3]王一开.《画家画语—现场之外》.辽宁美术出版社,20xx.
[4]王彦发.《素描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
美术学论文 篇2
学生姓名:xx学号:xx
美术学院 美术学专业
指导老师:xx 职称:讲师
摘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学还只不过是哲学家们闭门造就的纯粹理论,对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这使得美学成为了形式化的文字游戏,不能联系实际,理论也只能是理论了。而要使美学打破这种现状,只有开放理论的大门,走向大众生活。
关键词:美学;理论;生活化
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建构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学科远离了大众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活的质量,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同和谐发展,因而人文主义思潮空前高涨。人们在生活的美好之中时刻感受到美的现实存在,又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缺陷时提出新的美好理想,不断为争取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就促使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得不迫切的进入生活领域,反璞归真发挥它的真正价值作用。
一、 美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古老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却又是十分年轻的。
(一)外国美学理论的发展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应该相应的有三门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的学科是伦理学,研究“情”的学科即感性学或美学。从此“美学”这一名称才逐渐获得学术界的公认,美学也就成了一门有别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艺术理论等的独立学科。以后,经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努力,美学研究又逐步走向深入,使这门学科获得了更加严密的理论形态。如果从形成独立的学科算起,美学的历史不过二百年。
康德和黑格尔都在鲍姆加通感性学的基础上,以感性作为思考的中心,致力
于解决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问题。他们都立足于各自的哲学立场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康德在鲍姆加通提供的美学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想象力这个中介环节,提出了“审美判断力”问题,建构了其先验哲学的美学体系。他从“审美判断力”出发,重点分析了审美心理机制问题,抓住想象力与其他心理机能的相互组合,阐发了美感与崇高感、趣味与天才等问题。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统一是他构建自己心理美学理论的核心。黑格尔则把艺术纳入绝对理念发展的历史,将艺术视为理念外化为主体心灵的'感性表现,即美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经历了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黑格尔根据逻辑与历史相互统一的原则,以艺术美的理念为中心建构了一个庞大而又严谨的理论体系。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理论体系后来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两种主要范式,即审美心理学研究范式和艺术哲学研究范式。再加上古希腊的美学传统对美的本质的构建,即美本质研究范式,这三种美学研究范式就成为后来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典范。
西方现代美学打破了以黑格尔美学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代之而起的是多元演变的新局面。西方现代美学立足于人本即精神主体来回答美学问题,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张扬个体的感性、本能、欲望、直觉,并将它们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审美经验问题成为西方现代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艺术不过是审美经验外化的产物——审美心理经验是艺术的内在根源,艺术则是审美的外在表现,审美和艺术密不可分。因而我们可以说西方现代美学是以“审美一艺术”为中心课题的。西方现代美学家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美学,而不像古典美学那样来建构一个宏大的体系。这种消解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式张扬了美学的精神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审美的本质内涵,例如存在主义对个人审美之谜的揭示,现象学对审美意向性的阐释等都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但是由于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直接源自于西方现代哲学,而对于大众的审美意识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因而只是具有学理的价值,而对于大众的美好生活没有能够提供多少助益。
(二) 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
在中国,随着近代政治改革要求而兴起了近代美学新思潮,明显的接受了西方近代美学的影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以及鲁迅,代表了中国近代美学自觉建构的开端。此后,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
代表的客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出现了四大学派争鸣的繁荣局面。80年代的“美学热”不仅代表了美学研究的复兴,而且促进了美学研究的深入和分化,出现了生活美学、生产美学、商品美学、科学美学、文艺美学、景观美学、比较美学等分支,代表了美学研究的又一高潮。90年代的美学转形和审美文化研究等新热点的形成,表明中国美学进入了自由争鸣的新的发展时期。
二、 美学走向生活的迫切性
(一)美学研究脱离生活
中西方美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建构和艺术审美的研究上,美学家们总是从哲学的高度为美学寻求安身立命之所,极力从理论上论证人类审美活动的普遍价值,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特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对大众审美实践的熟视无睹。这样一来,美学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一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水中之花了。但从社会发展看,物质生活的丰富已经不能填补人们精神生活的空白了,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对美的需求。因而,美学走向生活是势在必行。
(二)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的序言中作者指出,该书的实质是“证明艺术作品决不能和活生生的现实相提并论”。在书中作者坚持批判黑格尔派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直接继承、发展了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并提出自己的美学观点:(一)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认为“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二)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充分肯定现实高于艺术,现实美高于艺术美。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抄本”,现实的“代替品”,艺术仅仅作为现实的代替品才获得存在的价值,即提出“代替说”;(三)认为文艺是“生活的教科书”,并有三大社会作用: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四)论及崇高和悲剧。认为“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指出悲剧是人的难关或死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并认为生活与艺术中的悲剧事件由一定的客观条件决定,是社会现象的产物。并反对轻视喜剧,充分肯定喜剧对现实讽刺与鞭挞的社会作用;(五)认为艺术的内容只是
美术学论文 篇3
1.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3.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4.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5.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6.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7. 浅谈中国人物画
8.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9.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10.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11. 浅谈色彩写生
12.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13.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15. 浅淡“书画同源”
16.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17. 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18.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19.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20. 中国画贵在创作
美术学论文 篇4
摘要:成人美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一度辉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人美术教学与教学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促进成人高等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成教美术教学;课程评价机制;教学管理
成人美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年中得到蓬勃发展,为未能进入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学子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为继续教育做出很大贡献。近年来,随着美术院校与综合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院校之间在成教招生工作中无序的竞争,生源质量与数量的影响,课程结构等诸多因素,给成人美术教学与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是我们目前成教美术教学与管理的重要任务。下面就近几年成人美术教学管理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成人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基础教育中轻视
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近几年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美术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逐年改善。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不断充实到中小学美术教学队伍中,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注入活力。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主要是主课与副课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的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为了追求成绩或升学率,往往是作为副课的美术与音乐课为主课让道,艺术课程形同虚设。二是教学条件地区之间分配不平衡,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除了教学条件相应落后外,艺术教育师资也相应缺乏,艺术课程也得不到重视。以上问题及大影响到基层美术教师的继续学习提高的积极性,也影响到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结构及评价体系不科学
我校目前的成人美术教学都是依附与本校的美术专业或其它教学点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场地、设备与师资。教学时间短,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与全日制美术教学又极为相似,授课倾向于基础技法训练。专业单一,开设课程偏多杂,专业不够突出。如美术学专业,开设过多的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专业课程。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个单元课程,难以在较短时间掌握专业技巧知识,达到学习目的。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面授教学中,作业粗制滥造,不及幼童涂鸦,可谓惨不忍睹。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样的基础技能,对学员个人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只是关心能够拿到合格的分数。学员成绩一般是以面授时间内完成的作业为主,缺乏平时的考核成绩,美术课程考核又具特殊性,也无对错之分,学员的学习也趋于应付。学习靠自觉,但实际上人们在学习上完全靠自觉也是很难做到。面对以上窘境,教师授课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培养合格的人才计划难以保证,更难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有效、合理的外部学习评价监管机制就非常有必要。
三、院校与院校之间无须的竞争、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与办学结构的调整,各类美术学院专业院校及综合院校美术专业本课在校生逐年增加,办学层次逐年提高,相应的专科教育逐年萎缩。由于全日制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增加,以及本科办学层次的提高,生源流向逐渐转向全日制高等院校,成人继续教育生源也相应逐年萎缩。由于成教生源逐年减少,各院校为追求经济效益,纷纷使出各种招数,降低门槛吸引生源,学员们为了堂而皇之的拿到一张文凭,由于进出门槛低,选择成教成为大部分学员拿学历的最便捷途径。大批没有任何美术专业基础的或对美术无兴趣的学员进入成人美术教育行列。造成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
四、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的矛盾及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乏
美术学专业的管理由学院成人教育部门与美术学联合管理,学院负责学籍、招生、收费等工作,系负责日常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招什么学员是成教部门的事,招到什么学员,至于怎么教、教什么是系里的.事。办学意图是好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学院要的是入学率与毕业率。也降低门槛,低进低出(原则上是严进严出或低进严出)。那么,作为单位的教学部门,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严抓教学管理,严格学员的出勤与成绩评定,严格实行严进严出或低进严出的原则,这势必会把大量学员拒之门外,如果我们的教学以招低就低,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如果坚持低进严出,大部分学员将会拿不到文凭,就读目标破灭,这势必造成生源的逐年降低,成人教育将难以维系。与学校的招生产生矛盾。
解决成人美术教学问题的几点想法:针对成人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很有必要。
首先,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成人高等美术教育要随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更新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社会急需专业,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发展新的艺术设计专业,并做好新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调整现有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增强学员的社会适用性,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压缩美术学中的艺术设计课程和艺术设计学中的美术基础课程,突出专业特点,培养实用型艺术设计与美术教育人才。提高专业层次,使传统美术学专业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控机制,有效的监督与教学评价机制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健全多层次成教美术日常教学考试评价制度,美术技法课程考试是成人美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美术教学的导向,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们成教美术考试形式较为单一,以面授随堂课程作业为评价依据,成绩评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成人美术教育质量,应对考核评价方法、考试内容等进行改革,把考勤与平时自修作业的评价纳入到评价体系中。管理要严格,通过全面、丰富的考核内容,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格补考管理,并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对故意不参加面授与考核的学员,实行有偿补考(道具购置、聘请模特等费用要补考学员负责),对缺考核课程门数50%以上的进行留级重修,直至成绩合格方可毕业。只有正确处理好成教美术教学与管理中的矛盾,建立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成教美术教育就会健康持续发展。
美术学论文 篇5
摘要:新课程要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创造并且发现到其中的美,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艺术氛围、开放课堂、利用必要的激励方式、运用恰当的教具演示、组内合作与组外竞赛、在游戏中渗透教学内容等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在美术课堂中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美术课必然会活起来,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会更浓。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习方法引导;注重教法
美术是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的目的正是为培养学生以一种独特的审美的艺术眼光来观察美、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那么,如何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之具有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发现美、创造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美术课首先应注重培养对美术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受兴趣的支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成为轻松、愉快的乐园,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趣味教学尤为重要。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美术。趣味犹如磁石,紧紧吸附着学生们的心,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显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美术课上除了教师讲授知识外,课后举办一些作业展示,以一个组为展区,每次同时将两个组的学生作业展示出来,相互比较,以“重在参与”作为美术作业展示的宗旨,创设愉快轻松的美术环境。学生的作品虽还不完美,却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在自由自在的作画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中的一切教育目的无非是为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打下牢靠的基础。而运用情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最终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其创造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让学生对客观事物产生新奇的注意,以新颖的眼光,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和处理事物,充分发挥其个性的创造力,就不能太偏重于技法训练,过高要求“画得像”的作法,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降低他们的趣味性。因此,让学生自由自在作画,用画画表现自己的情感,并随时表扬作业中发挥得好进步显著的学生,以作业讲评和举办小小优秀作品展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使知识和技法慢慢地渗透给学生,培养了其观察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生活赋予我们许多灵感。学生们作品与其创造时时启发着我进一步的升华。我上“布贴画”这一课是因为上了“树叶拼贴画”之后,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华,趣味性强,创作余地大,学生的兴趣仍有得以延伸的需要。于是我就先让学生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功,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快感,激起学生学习,再学习的.愿望。这样有的学生拼贴人物,有的贴风景,或是静物等,无一雷同,尽管有的是离奇的,但充满幻想,有自己的个性,不失天真之美,具有一种成年人望尘莫及的魅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重教法,更应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如上中学美术欣赏课时,应向学生讲明欣赏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会观察,着重分析,多看,多想。面对一幅美术作品,要求学生首先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阅读并研究,分析作品的形式特征、作画背景等,从而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从中学会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如此反复,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辅导手法,例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强指导。又如在欣赏课教学中,总会有学生提问要怎样欣赏这类或那类的美术作品,教师可借鉴有法而不言法的艺术处理方法,通过独特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自寻欣赏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同时也增添了教学魅力。例如在国画欣赏课中,教师设疑:“如何认识一个人?”学生答:“内在品质及外表。”教师引导:“观画如观人。”学生在赏析过几幅作品后总结出国画内在神韵与外在笔墨的欣赏品评标准。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巧妙地留出教学中的“空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达到了不教之教之目的。
四、鼓励异想天开,给予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说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对新的知识往往从片面的、肤浅的认识到全面、理性的认识。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入手,引导他们发现新知,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也要肯定其合理、正确的一面,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新灵感,从而认真地学习。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且给予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美术这样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是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把教与学融于一体,只有采取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杨春生,辜敏.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康军平.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青年时代,20xx(22):209.
[4]孙冰艳.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J].陕西教育(教育),20xx(11):64.
美术学论文 篇6
摘 要:该文以俄罗斯艺术家梅尔尼科夫、卡留塔、索科洛夫为例,分析他们的艺术实践特色,从中提炼出俄罗斯当代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旨在促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性 人文性 现实主义 现代性。
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具有很多宝贵的特点,当下的俄罗斯油画是创作思想与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典范。研究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结合时代背景,探索油画家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提炼艺术创作实践的技巧、技法,可为从事绘画艺术的同行提供借鉴。
俄罗斯当代油画起源于古罗斯圣像画,很多俄罗斯当代油画家都借鉴古罗斯壁画作为创作的语言形式。俄国在沙皇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结合的艺术创作。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欧洲意大利艺术与本土化艺术结合,一条是印象派绘画和现实主义艺术结合。俄罗斯悠久的油画艺术史促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实践的首要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同时,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也是当下俄罗斯油画创作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分析俄罗斯代表性油画家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中挖掘出宝贵的艺术财富。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是俄罗斯当代艺术大师,他开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新格局。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同时有所创新与突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融入了现代艺术的某些创作手法。梅尔尼科夫的油画创作主要分为苏联社会主义创作时期、人文关怀时期、追求艺术创作时期这三个阶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凸显了现实主义的特色,将人性化融入创作思想,通过写实的手法,结合细腻的情感,充分展现了油画作品的艺术内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关注自然与人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表达出具有真、善、美的实践特色,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梅尔尼科夫的油画作品实现了俄罗斯传统艺术与欧洲美学思想的巧妙融合,丰富了油画绘画语言。他创作出具有主题性和象征性实践特色的作品,推动了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梅尔尼科夫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是《西班牙三联画》《觉醒》等。在这些作品中,梅尔尼科夫将现代艺术中具有象征意味和装饰意味的创作手法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艺术魅力。另外,对画面构成语言的再创造也是梅尔尼科夫重要的艺术贡献。
尤里·卡留塔是俄罗斯列宾美院当下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主要是具备强烈兼容性的艺术语言。卡留塔的油画创作兼容并蓄多种艺术流派的特色,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特色。卡留塔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色彩表现力,充分展现了他的油画绘画技巧和特点。卡留塔擅长画人物肖像,传承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的绘画精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生命的特点。卡留塔的油画艺术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出去遛狗了》。该作品体现出分离派艺术特色和表现主义特色对卡留塔艺术创作实践特色的影响,疏密色彩的巧妙搭配和线条结构感的有机结合起到了强烈的装饰作用。
卡留塔在《樱桃》等作品中体现对巡回展览画派技法的应用,并突出了自身的艺术创作特色。卡留塔的艺术创作中也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的油画特色,从构图到色彩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实践特色。如,卡留塔的《圣母》展现了人物的生活化创作特色。卡留塔的油画艺术创作中还具有简单、隐喻的实践特色,他将内心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合理融入了形式语言的成分,通过大面积色块形成强烈对比以组织画面,起到凸显人物心理感受的作用。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索科洛夫是俄罗斯21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反映现实的实践特色,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人文性是索科洛夫油画作品的主要特色。
索科洛夫具有浪漫的诗人气质,他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重视油画作品的诗意色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索科洛夫的油画艺术创作凸显出崇尚美好的特色,他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充分展现于油画作品中,真挚的创作情怀传达出对国家和生命的热爱。索科洛夫的作品《春水》用优美的笔法和色彩展现出初春的景致,富有生机的景色使观者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索科洛夫的艺术创作具有显着的实践特色,凸显了俄罗斯当代人文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中凸显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特色,其中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有机结合是其创作观念的一大特色。另外,现实主义特色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也是其主要艺术特色之一。从技法表现上说,俄罗斯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主要是具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娴熟的技巧与表现性技法有机结合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并学习的优质艺术资源。
参考文献:
[1]路家明。守望。安徽美术出版社,20xx.
[2]徐万东。索科洛夫。山东美术出版社,20xx.
美术学论文 篇7
美术课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教学生画几幅画,了解几幅世界名作或者几位著名画家的阶段上。在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美术教育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那就是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都能起到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审美素质的作用。
大量的教材内容,众多的名词术语,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书本所写的那样“灌输”,只是把审美教育局限在几幅插图和几段解说的文字上,学生也只得被动的“全盘接受”。这种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不少“审美知识”,但却阻碍了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更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审美教学,不应该以“灌输”为主要手法,而是以“引导”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我们是通过具体的技法,构成了美的实体;现在的美术教育更多的要求我们将美学知识构成的美的精神,及它代表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
1、爱因斯坦认为,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一堂美术课是让学生们收获颇丰还是昏昏欲睡,都取决于美术教师的素质。我们要把美的概念,美的思维,美的意识带给学生,首先自己要对“美”这个概念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要想通过美术知识,美术欣赏的讲解,让学生逐步的进入感兴趣、喜欢听并想主动学习的阶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大纲的要求,更要主动的将相关的其他知识及时代特点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延展性,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的形成认识美,感受美,发现美的意识,进而达到想象美、创造美的阶段,让审美意识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意识观念;
2、终身学习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把教师比喻成蜡烛,能体现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有人认为蜡烛总有燃尽的时候,不如让老师成为长明灯,这里的长明灯是要求老师不断的进步。新课标下的美术教材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积极的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和更新教学理念的培训,从培训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将新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总结经验,用老师的内在素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喜欢上美术老师过度到喜欢每一节美术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
1、我们的学生都是十四十五岁的孩子,他们求知欲望强,活动性大,思维活跃,但是持久性和专注度差,所以我们还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我们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们是如何看待美术课,他们习惯以怎样的方式来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要改变以往老师在上面枯燥的说,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找到一个课堂教育、学生兴趣、审美素质这三者间的交叉点和切入点,通过引言、故事、讨论、汇总,延伸、总结等几个步骤,通过将我们要讲授的各种知识合理有趣的引入和搭配,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自己的创想和思路,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不觉得枯燥,这样的美术课如果能长期的进行下去,必然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素质。
2、“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认为大自然的美更能感染和丰富枯燥的课堂。在美术教学中我比较重视美术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们的美术教学所培养的学生不是以美术大师为标准的`,而是通过美术课让学生去了解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美,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生活。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审美需求的不同,但是身边自然界中的美就像音乐中的旋律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会感染每一个人。比如讲到色彩对人情感的影响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用相机去拍摄家乡的能感动自己的色彩照片,上课时展示给同学,分组讨论后讲解照片上的色彩带给他们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去发现身边的色彩,体会身边的美。经常组织学生去观看美术作品展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体会画家创作的来源和情感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博采众长
1、搞教育不能坐井观天,也不能闭门造车,我们要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多多学习先进教育地区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选取适合我们教学情况的方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出新的、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从而逐步达到审美教育的效果。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中能很好的辅助教学,它能从声音,图形等全方位的展现作品的艺术美。尤其是讲到欣赏课时,多媒体的应用会使枯燥的图片动起来,加入声音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大大的提高,对美的认识也从多角度得到了深刻的体会。
2、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体验,激起学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带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比如我讲到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这一课时,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让学生说一个事物,另外的学生根据描述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所说事物。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入手绘线条的多种表现方法,这就能使学生一目了然,接受起来很快,是枯燥的线条有了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学资源,苦练内功,虚心学习,通过我们的每一堂美术课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切实起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美术学论文 篇8
在这个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幼儿不仅从外界汲取知识与经验,而且还想把头脑中丰富的物象表达出来,与外界交流。可由于幼儿语言比较贫乏,他们只有通过一些自己能掌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美术活动”便是其中的一种。于是,美术教学成为幼儿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示范,幼儿临摹,依葫芦画瓢,造成了幼儿死板僵化的心理障碍。我班在尝试进行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主题性美术活动的意义和概念
1.1 主题性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能帮助教师把握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体验作品创作中的情绪情感。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策略指导始终明确、把握儿童绘画教学的目的,从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要求出发,运用儿童绘画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发掘出儿童绘画的潜能。
1.2 主题性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能帮助教师增强与幼儿对话的能力,把握多元的教育策略。由于此项研究是基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完成,因此开展课题研究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使幼儿的智力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潜在能力得到激发,让幼儿获得多元的发展。也能帮助一线教师积累绘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在其它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学会整合教育资源。
2.在主题背景下开展美术区域活动,给幼儿自由创作的平台
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并不是单纯的集体活动,而更多的是自由的区域活动、分散的小组活动……如开展《我们在春天里》主题活动,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孩子们对美丽的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带领他们参观了附近的花店,还与孩子们一起在班上开设了一个“鲜花铺子”,大家纷纷收集各种鲜花和图片,还带来了很多折纸的图书,一有空就高兴地围在一起研究图谱,通过自己动手折折、剪剪、贴贴,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卉......就这样,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富有情节的区域环境,使他们有操作、动手的欲望,在动手的过程当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又如主题《保护环境》,在美术活动《变废为宝》中,我鼓励幼儿共同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并设立“废品回收站”,并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成品和图片。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兴趣。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他们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他们用蛋壳制作出了不同造型的不到翁,用大小不等的盒子、瓶子及盖子,作出了灵活多变的机器人,用废旧的牛奶盒给"娃娃家"筑了一道牢固又美观的小围墙,还在建构区搭建了一幢幢的高楼。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制作。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毕业论文网
3.主题性美术创作教学指导所遵循的原则
绘画美术的目标是围绕着美术表现的基本要素提出的,它的依据是在遵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的阶梯,当我们在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时要充分地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技能水平,尊重他们非成人式的思维和表达,预设适宜的目标以情景性、审美性、创造性和适宜性为原则开展教学指导,从而使幼儿创作出融合美感、技能和个性的美术作品。
4.主题性美术活动创作的指导策略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4.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内容,在感性认知获取直观形象。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各种视觉经验,这是他们美术创作中形象的来源。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内容选择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如《刷刷牙》,展现的是生活中的天天出现的场景,幼儿对刷牙印象深刻,上课时我们用多媒体展现盥洗室环境、张大嘴的脸部特点,有大人、孩子、单人、双人、正面、侧面等图片使幼儿很快的就进入特定情景中。
4.2 体验丰富的主题绘画情境,在主动学习中进入创作。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并不只是让幼儿不断去重复已有的经验,而且还必须在幼儿原有水平上有所推动,除了在内容上不断地拓展外,还必须不断提高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情景是导入的环节,学会方法的手段,当幼儿沉浸在情景中的时候,我们视之为"游戏",着意表现个人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感性体验多于理性思考,因此我们要解决的是老师对同一主题下的美术活动进行筛选,如我们在中班阶段开展的《小鸟和树妈妈》主题,预设了《春天的叶儿发芽了》、《可爱的小鸟宝宝》、《鸟窝》、《我和树妈妈的悄悄话》等,从自然到人到科幻,让幼儿体会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下人与动物的和谐,并遵循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选材原则,设计出深受幼儿欢迎的主题性绘画内容。
4.3 欣赏大师作品沉淀审美感觉,在尝试创作中感受视觉文化的内涵。幼儿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来告诉成人,但可以用绘画语言来表达,孩子们可以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想象和无限的创意逐渐加入自己的理解,表现出高品位的审美境界。虽然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但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可以安排以色彩、构图、风格不尽相同的《向大师致敬》主题作为大班欣赏和创作的内容。我们选择了幼儿偏爱的色彩浓郁、构图鲜明、与日常生活、性格特点接近的作品。如马蒂斯的剪贴画、米罗的抽象画、毕加索的立体画《漂亮女人》、凡高的点彩画《星月夜》、《向日葵》、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水彩画和塞尚等人的作品,让幼儿在充分欣赏的前提下学习创作,把自己对色彩、构图的感觉融入到创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板、油画布、水粉、炫彩棒,让幼儿自由选择特殊材料,感受这些材料带来的不同的色彩和肌理效果。
在主题性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并领会纲要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幼儿标新立异,以幼儿喜爱的活动为突破口,引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鼓励幼儿在动手的过程当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从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多向思维。
美术学论文 篇9
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的“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中有这样的倾向,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结果导致多数学生画不会画,美不会美。而怎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观教材,有的放矢
根据大纲,每册书既包括绘画、工艺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又包括手工制作、欣赏等内容的课业。这些课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比较美的。其中有些课业侧重对社会生活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有些侧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有些侧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有的放矢,例如对于欣赏课教师应多提供资料,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对于绘画基础课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在色彩写生课业中的教学,通过观察和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色彩间的微差变化的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众所周知,正因为有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的历史才得以快速地发展,科技才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着,而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审美力提高了,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比如在讲《风采》一课时,我就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什么才算是美,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运用音乐,让学生根据服装风格的不同配上不同的音乐旋律,这样不仅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如在讲《哭泣的大地》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不仅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去宣传主题,而且让他们分组探索、研究,体验各种事物(枯树、风、云、大地母亲、老虎、猎人)的形象,创编出简单的戏剧情节,我随机评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也开拓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讲的课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
三、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某些基本技能课如国画课就不适合。但这不能泯灭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只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巨大的,会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四、美术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手段
教师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比如美术教师自身所要具备的仪表美、板书美,都会在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之楷模”,是现代化文明的体现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崇敬,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的感染。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大环境下,好多具有美术功底的工作者,都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美术功底而在广告设计、美术装潢等方面发了财。而在学校里一手执教鞭仍旧清贫的教师们则不免觉得自己有些吃亏,对于工作逐渐出现懈怠心理。然而,这不是一名称职的美术教师所应该有的心理,教师应该本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教师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两方面内容,要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作为其个人志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美术教师是在美术的广泛范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的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不断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弥补自身所缺。
在每一堂课程的授业、解惑中,做到课堂内容有理有据,指导学生扎实美术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美术性人才。美术教师应当具有努力探索的精神,逐步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并进一步信服自己的教师。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美术素养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真得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画家们之间是需要通过欣赏各自的作品以及对美术的交流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每一位画家是否能够具备这种对作品的鉴赏力以及对于专业知识的见解,都是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来指引并教导的,美术教师自身最大的价值就是指导学生对于绘画作品能够有自身独到的鉴赏力以及创作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时刻提醒美术教师应该全力完善自己的自身素质,以此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美术学论文 篇10
美术课程的设置在广告学专业的课程构成体系里历来就有着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美术课程在当今以广告策划为主要方向,以非艺术生为学生来源的广告学专业里,没有必要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更何况大学现在普遍采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美术基础课对于同一大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显得多余;另一种看法认为美术基础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科的学生来讲都是有必要的,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更为重要了,即便是采用大类招生,在上大类通识课时弱化了专业的特征,但是在专业课阶段都应该补充这一知识的缺失。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观点?美术基础之于广告学究竟有多重要?本文来做些梳理。
一、美术知识与广告审美的关系
美术知识主要指的是绘画的相关知识,如绘画的透视规律、调子规律,素描、色彩、速写等形体塑造与色彩运用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绘画鉴赏能力,如对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在广告专业的教学设计中,相关的基础的美术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个广告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一幅广告作品的理解将很难用专业的审美眼光来解读。不妨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有一些颇具想象力的广告设计师,常常借鉴一些艺术名作来进行广告作品的创作。他们往往采用替代的手法用要宣传的商品形象更换掉名作中的一些局部的物品,让人产生新奇和愉悦的感受,从而对这一商品和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比如让蒙娜丽莎手里拿一瓶可乐,让罗中立的《父亲》喝一碗王老吉等等,没有这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一是不可能产生共鸣,二也不能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魅力,自然也无法体会这些作品用在广告设计中后它们的再生价值。
美术知识,不仅仅指的是美术鉴赏的知识,一幅作品的历史和产生的过程,以及其代表的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特征,也包括创造一幅美术作品的各种技法和创意思考。广告专业的学生通过相关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对技法的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扩充自己的审美理论知识,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科学的审美观的熏陶,以至于为后续的广告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二、美术知识在电脑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都要接受电脑广告设计的教育,几种内容编辑和图形处理的软件是必修课程,这些课程里面,基本的美术知识必不可少。同时,用这些软件进行广告作品的设计,处处都体现了美术知识的运用。
诚然,在广告作品的设计中,确实鲜见很多在美术作品中的自然写生色,大多采用的都是根据主题表现需要的主观色,而且为了视觉冲击力的需要,颜色更加直接和大胆,大多数时候更多的`使用更加亮丽的色彩,运用更多的色块去表现对象,但是,图形的处理与渲染,整个广告作品的画面的效果的处理,依然需要遵循美术作品中的统一和谐之美。更有很多电脑广告设计作品,直接借鉴绘画的元素进行广告作品的创作,用纯美术作品加上文案和商品图形的形式来表达实用的商品和品牌的价值,给人以无尽的美好遐想。
“今年过年不收礼,要收就收脑白金”这则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想必依然让大家记忆犹新。这是一则采用动画美术的形式制作的广告作品,在这之前该产品广告采用的一位大爷和一位大妈做形象来推介脑白金产品,那种赤裸裸的王婆卖瓜式的真人推销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对该产品的抵触情绪,不能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在广告设计师的努力下,人物形象变成了两个艺术化处理的可爱的老头老太太,加上幽默风趣的扭腰弄姿的能歌善舞的动作设计,呈现给受众一个经过艺术处理的产品广告,受众接受度剧增,由以前的反感到可以接受,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姑且不说这个广告的美誉度如何,但从它给受众留下的可爱的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一点,这就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广告作品,而在其中,美术动画形象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三、艺术教育对广告专业学生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没有人不懂,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国家的教育体系依然不能实施自己设计的这一大政方针,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在全国绝大部分的中学都无法按照要求正常开设艺术教育课程,除了计划备考大学艺术专业的高中生还在学习艺术课程外,对其他文理科生而言,艺术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因此,对于通过文理科的高考录入广告专业就读的学生来讲,艺术教育这一门课就要扎扎实实的补上,这也是这一门专业的课程性质决定的。
毋庸置疑,和艺术生相比,文理科出生的广告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长时间的绘画训练,对于绘画理论、形象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色彩的运用能力和鉴赏力、图形的审美能力等很多方面都差很多,他们的方向应该放在以广告策划为中心的、主要以文字性的工作为主导的知识上,但是,艺术素质的提高,对于所有学习广告的学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广告人,审美能力是主要素质之一。以一个专门从事策划工作的广告人为例来作分析。如果无法体验美的感受,不能预知一个广告活动它可能的卖点,不去体会可能的潜在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他设计出来的策划案将不会有准确的消费者定位,推出的活动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当然,艺术教育不是说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才算,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阅读各种书籍,观摩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参加一些文化艺术和美术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结语
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专业中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似乎对于学生以后的从业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作为广告学专业知识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从最开始的广告从业者来源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一点可见,广告行业是和美术密不可分的。作为行业内分工的一部分,从事市场调研与分析、媒介策划和活动策划等工作的广告工作者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美术知识,不必要像广告创意与设计的从业者那样的美术设计专业化,但是,在面对客户在做自己的工作的推介时,一些更加艺术化的表达可能更加容易和客户进行沟通,也更加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和认可。
注释:
①王秀丽,高校广告学专业的艺术素养教育的研究型课程体系构建[J].新闻知识,20xx(12)
②刘春侠,课程群理论下广告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建设探析[J]新闻传播,20xx(2)
③管红江,谈高校广告学专业开设美术基础课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xx(17)
美术学论文 篇11
艺术与艺术教育都是人类社会逐渐进步中发展起来的,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文化形式。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如果脱离了美就可以说与艺术相背离。美术是通过实践而产生的视觉艺术创作,在构图布局、色彩搭配、整体的和谐等多方面,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快乐、理智上的满足和视觉上的舒适。在美术作品的熏染下,人们陶冶了情操,升华了灵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来,认识、教育、审美三者在美术的教育活动中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综合版画是绘画的一种,也是多年来版画新发展出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它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通过综合版机器印刷出来的图画作品。随着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综合版画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推进。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种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试验性、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这些都使其被广大艺术爱好者们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学校已经把综合版画教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绘画和手工实践的综合运用,对培养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相当重要。因为综合版画不仅包括绘画技能技巧上的应用,还需要熟悉各种材料包括雕刻、化学、物理与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眼、脑、手协调能力。
中国版画历史渊源虽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版画艺术创作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当时受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影响。版画创作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都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重在对社会现状的写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现的是深刻的对社会与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对广大劳动者们的无限同情。综合版画的'创作过程,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作者构思的新异性,然后再进行草图的创作,与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进行印版完成。版画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是不尽相同的,如国画、壁画与音乐等。制作版画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开设的综合版画课程,比如木材与纸的混合材料版画,在表现上就有着可变化的布局、创意性造型手段、质感细腻的印痕等艺术特色,和少年儿童们率真活泼的性格相符合。可以说,综合版画以纯朴、童趣、可爱而又富于激情的视觉艺术语言,反映出孩子的内心。版画教学非常容易唤起学生们绘画的灵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其大胆构思,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且版画课程实践更能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还能锻炼他们擅长边动手边动脑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的版画教育发展有着不平衡的特点。在新课标的大力倡导下,版画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推进版画教育的发展,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版画作品的展览与交流等教学成果汇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硕果。然而,有部分家长对版画所带来的诸多好处知之甚少,繁复的制作程序使得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高、任课者的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为部分学校综合版画教育的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最终难以达到课程所预期的效果。
综合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应当因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多样性、灵活性与方便性。准备材料困难是难以推进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版画机可以购置小型的,价格低廉又很实用。油墨、木蘑菇、滚筒与手工纸等材料往往比较稀缺,这时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东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实在难以配备齐全,教师可以自制或厂里定制等,总之务必要克服重重困难。例如印画或修画时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属勺子予以代替,纸张方面可以用国画多层夹宣纸或铜版纸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还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画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应重视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活动,力图让所教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对低年级学生还要重视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活动都得到原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学时“一锅煮、一刀切”不加以区分对待,极有可能造成低年级学生产生理解障碍,丧失学习兴趣。让各年级学生都能够认识与读懂版画,喜欢去制作版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版画,鼓励其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综合版画语言加以创造性表现,同时,教师在综合版画课堂中重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充分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因素对于综合版画的开展与大力推进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学生很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仪的动漫形象以综合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经过装裱后还可以举办课程作品展览,让同学们在欣赏展览时能进一步认识版画在审美意义上的独特体现。笔者通过对综合版画的介绍,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版画这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现状的分析和美术基础教育实践中策略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认:综合版画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整体而言已有了不错的成果,只要教学方法合理,义务教育阶段版画课程的教学终将在日后结出累累硕果。
当代版画艺术蓬勃发展,版画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们都在为了将版画艺术基础化普及化,做着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作品创作观念上还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国内外市场上,以及版画、艺术、设计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上这些教育家们都在全方位地进行着努力,让师生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去迎接中国现代艺术事业新的艺术高峰!
美术学论文 篇12
中国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承中有其自己的特色,作为中国画重要表现载体的媒介材料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不同时期媒材的发展变化,会引起各个时期中国画笔墨技法、绘画风格及审美情趣的转变。本文从纸、颜料等媒材的演变入手,着重探索明清时期绘画表现语言的演变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作品的笔墨语言发展的分析,体现绘画风格与媒材演进的紧密关系论文。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阐述媒材对绘画风格、审美情趣形成的影响,结合绘画及绘画以外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样式,如帛画,岩画、彩陶纹样、青铜纹饰、画像砖石,说明媒材的转换会改变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第二个部分通过分析明清的`花鸟绘画作品,来证实媒材的变化对绘画风格以及审美情趣产生影响。第三个部分结合传统的媒材与艺术手法的变革与开拓,就现有的中国画媒材的使用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前注重媒材的开拓对于中国画创新与突破至关重要。
摘要4-5
ABSTRACT5-7
引言7-8
第一章 绘画媒材对艺术风格的影响8-16
第一节 媒材的演变8-10
一、作为载体的媒材8-9
二、中国画颜料色彩9
三、墨的演变9-10
第二节 不同媒材的艺术表现特点10-16
一、岩画10-11
二、陶器纹样11-12
三、青铜纹饰12-13
四、帛画13-14
五、汉画像砖与画像石14-16
第二章 媒材发展和花鸟画墨趣流变16-27
第一节 用纸及笔墨情趣16-18
第二节 植物颜料的应用对画风的影响18-20
一、植物颜料的应用18-20
二、清代花鸟画色彩中的“清”与“淡”20
第三节 分析花鸟画作品看其笔墨技法20-27
一、明代花鸟画20-25
二、清代花鸟画25-27
美术学论文 篇13
在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中,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是对研究生的学习及实践进行督促和强化,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在读期间的学术交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性和多样性,在提升研究能力和培养研究生学习情趣等方面,开展学术月活动是一个富有调动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本文旨在初探艺术类院校中美术学院学生的学术月活动。学术月活动对促进在校研究生,尤其是新生进行自我独立学习意识的觉醒具有十分广泛的作用,就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而言,具有综合类院校所不具备的独特性。以下从硕士研究生的类型、学术月活动和研究生学习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学术月活动和研究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习的独特性。
硕士研究生以论文作为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即初步在某一研究领域做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进入研究生教育的最初阶段就要明确目标和方向,而不是仅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炼。导师作为引路人具有指导作用,且硕士生的学习在于创新,其领悟能力并不在课程内,而在课程以外。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方面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一是脱离教科书的局限,在各类书籍中寻找和发现线索;二是要在学习中养成怀疑和批评的习惯;三是加强对实践类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强化。
二、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特点。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多角度创新拔尖人才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作为艺术类院校在教育方式中进行了多种探索。诸如举办研究生学习交流、论文成果展示,以及研究生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等众多有利因素共同作用共同促进。艺术类院校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通过交流可以给研究生学习指明方向。学术月活动的交流并非一定要长篇大论,参与者只要对一定阶段的学习感受进行总结交流,让所有研究生从中受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习特点举办学术月活动是一项极具针对性的活动。以西安美术学院学术活动月的开展为例,学术月活动结合建校以来秉承“宏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作为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活动计划的`举措,目的在于为研究生教学进行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搭建平台。美术院校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强于文化课的基础学习的情况,从历年来美术学院硕士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来看,在专业性较强的学生中尤其明显。从研究生的论文报告来看,既体现出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探索,又显示出学生对专业的创新精神。这才是硕士教育追求的教学效果。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具体开展:
一是通过征集论文,编辑学术月活动论文集为手段,以获取硕士研究生在就读期间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为目的,对研究生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调查;
二是邀请在不同学术领域具有贡献的学术专家作学术报告,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启迪。
学术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在学术月活动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美术类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加重要,从美术学院中就论文的发表和文章的结构主旨来分析,学术类硕士研究生尤其是艺术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方面具有优势,就论文的发展和创新点来看,其目的就在于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专业和理论知识兼备。符合新时期艺术类院校对硕士研究生制定的规范。
三、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如何举办学术月活动。
就艺术类研究生的学习特点而言,应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料、展览情况具备更多了解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20xx年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为例,在这场学术月活动中,共有来自多个院校的综合类硕士研究生参与,围绕着不同领域内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点进行阐述,这些探索不只是对自己所学领域内知识点的突破与延伸,同时也凝聚了学生们在以前本科生阶段所打下的学习基础和广泛涉猎,是一个从广泛到精尖的过程。如《孟瑶:论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线条中的文化哲学观》一文,在对本专业的发掘性探索中,很注重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哲学、文学、政治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知识的广泛猎取。如果只局限于就传统绘画笔墨来进行探讨,很多方面都容易被忽略。再如“艺术考古研究”课题组的同学们有几位是从大处着眼的方式来探索的,如《张启彬:别样的美术——先秦美术研究略论》这个课题的涵盖面很大,也是系统的对先秦时代美术的一个解构,更多地加入了作者对这一时期的美术的个人理解与剖析,谈的是自己的认识。这样的研究范围至少能写上十余万字的论文,但是作者从“别样”来入手谈到先秦美术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特征并进行了概述,篇幅不长,却涵盖面广、深入浅出、脉络清晰、主旨鲜明,是难得的论文佳作。
还有安晓东的《秦汉瓦当纹饰形式美的构成》一文,从秦砖汉瓦的文化意蕴出发,来阐述自己对秦汉文化的理解,从内涵和外延上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准,也就是美术史和文化历史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这些范例可以看作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新特色,即在学习中梳理脉络,从细节处着眼。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在学术月活动中展露无疑,从每位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状况来看,没有一位学生是长篇大论式的汇报,都是从一个个案分析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学术研究体系,只有个案研究才能体现出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价值所在,从个案入手研究性才能充分发挥。
四、专家在学术月活动中的指导意义。
研究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正确的指引,只有通过好的引领作用才能为研究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其中直接的引导人是导师,而间接的引导人是具有深厚学术研究能力的专家和学者。专家讲座是学术月活动的一针强心剂,研究生学习注重的是什么,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式,就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作为直接引路人的导师的研究领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多聆听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讲座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不同领域中的专家正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术月作为研究性很强的学术活动,邀请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做出丰硕研究成果的学者和专家作报告:
一是能够调动硕士研究生尤其是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专家学者们是如何进行研究和学习的;
二是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三是自身在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当明白有所取舍,有所创新;四是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而言多积极听取专家和学者的言传身教。
专家和学者都是在不同领域有资历的带头人,他们的讲授并不针对某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同于对本科生那样进行灌输和普及型的教育,而是将自身对某些研究领域的观点亮出,全靠学生自己理解和领会,因此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也是硕士生尤其是在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类高校中学生通过有限时间来进行自我梳理和领悟。
总结:
硕士研究生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不仅检验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而且能够有效反映研究生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成果,并且能为其学习方式日趋多元化开拓新思路。
研究生的学习具有自身优势,这种优势需要通过学术月活动这样的形式来完成,学术活动月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拓展和开阔学生研究视野,提高培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美术学论文 篇14
美术学毕业论文提纲一
引言 11-18
一、研究背景 11-13
二、研究意义 13
三、研究方法 13-14
四、研究现状综述 14-17
五、创新点 17-18
第一部分 概述 18-27
一、民间美术 18-23
(一) 概念 18-19
(二) 基本特征 19-20
(三) 民间美术的种类 20-23
二、民间美术教育 23-25
(一) 民间美术的传承沿革 23-24
(二) 新时代的民间美术教育 24-25
三、幼儿民间美术教育 25-27
(一) 概念 25
(二) 当代教育现状 25-26
(三) 本研究视角 26-27
第二部分 审美能力提升价值 27-34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 27-30
(一) 民间美术从善之美 27-28
(二) 民间美术稚朴之美 28
(三) 民间美术造型之美 28-29
(四) 民间美术色彩之美 29-30
(五) 民间美术和谐之美 30
二、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30-34
(一) 欣赏民间美术促进幼儿感知美的能力 30-31
(二) 理解民间美术促进幼儿鉴赏美的能力 31-32
(三) 表现民间美术促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32-34
第三部分 民族文化传承价值 34-40
一、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34-36
(一) 民间美术蕴含传统文化哲学观 34-35
(二) 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35-36
(三) 民间美术是一种物态传统文化 36
二、向幼儿传承民族文化 36-40
(一) 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民族的物质文化 37-38
(二) 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民族的精神文化 38-40
第四部分 道德品质培养价值 40-46
一、民间美术的道德内涵 40-42
(一) 民间美术蕴含的德性伦理观 40-41
(二) 民间美术题材的道德教化 41-42
二、培养幼儿道德品质 42-46
(一) 强化幼儿道德认知 42
(二) 激发幼儿道德情感 42-43
(三) 增强幼儿道德意志 43-44
(四) 规范幼儿道德行为 44-46
第五部分 民族精神培育价值 46-51
一、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内涵 46-47
(一) 民族精神涵义 46
(二) 民间美术中的民族精神 46-47
二、培育幼儿民族精神 47-51
(一)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47-48
(二) 理解民间美术含义增强幼儿民族认同感 48-49
(三) 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强化幼儿民族归属感 49-51
结语与建议 51-52
注释 52-54
参考文献54-58
附录
美术学毕业论文提纲二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创造思维的培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就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高职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
1.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严重
2.热衷于对成功美术作品的模仿
3.缺少对美术教育文化底蕴的重视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增强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策略
1.加强教师的艺术文化修养
2.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直觉思维
4.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三、结语
参考文献:
【美术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师美术学专业论文10-08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05-15
美术学毕业论文提纲10-08
美术学教学技法的改革论文10-12
美术教育学论文11-03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10-09
美术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10-01
美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0-08
美术学专业教学发展的研究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