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论文
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发展作为代表聊城形象、体现聊城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充分发挥聊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形成完善的工艺美术产业链条,增强其产业竞争力,以适应聊城市东融西借的战略发展需求。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论文
1聊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变迁:繁荣与萎缩
1.1昔日辉煌发展的表现聊城地区地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
它的工艺美术品发展是紧紧地伴随着人类劳动工具的出现而产生的,并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
经考古发掘,全区先后出土了大量工艺品,有“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前2000年)时期的骨器、牙器等装饰品;2700多年前奴隶们制作的精美铜器;两汉时期的陶质明器以及唐三彩珍品;还有全国罕见的金墓壁画,这些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作为聊城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稳定特色的,是在明朝中叶之后。
明朝初期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充实了鲁西地区的人口,也带来了三晋等地的文化艺术。
后来,明政府征集15万民夫疏浚会通河(此河流经聊城、临清、阳谷三县),对地处运河流域的聊城地区手工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手工艺品也因此发展起来。
著名的产品有聊城毛笔等。
清代,聊城手工艺品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牛筋腰带、木版年画、木版刻书、哈达、裘皮、草帽辫等已在我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雕刻、彩绘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进入民国,交通阻塞,战争频繁,工艺美术生产大部分陷入停顿、半停顿状态,有些产品濒于灭绝,如木版年画、千张袄、哈达等。
建国后,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出现过四次低潮,全区工艺美术行业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呈马鞍形,但总的看发展幅度是较大的。
1.2当前聊城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聊城民间工艺美术现在呈现出整体性衰落的趋势,由于其自身形态限制及生存环境日趋狭窄,因而其生存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聊城的民间年画、民间泥塑等不少民间工艺美术种类有消失的危险。
尤其是近十几年,聊城农村在城市生活方式及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使得在过去劳动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间工艺美术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门类逐渐减少,适用范围也逐步缩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小,多为手工作坊,设备更新慢,市场竞争力较弱。
例如,东昌府木版年画基本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而此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部分聊城民间工艺美术的另一番景象,这种景象由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蜕变形态构成,如东昌府葫芦雕刻技艺的再次兴起。
它们或许仍然留有原生态的某些风味,却进行了适应性的变化,顺应了现代化主题下的社会需要。
当前这种蜕变形态,在强烈的现代化氛围中,已逐步发展壮大并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并可能顺应潮流成为当代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文化生态视阈下聊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竞争力建设体系
本研究根据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当前聊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经验,设计了基于文化生态的聊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竞争力建设“一二三营运体系”。
2.1一个生态面: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应以文化生态为前提,注重整体发展。
民间工艺美术首先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而存在,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与特定的文化生态息息相关。
当前,对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虽然不少,但一般只是将其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资源,注重对这一文化资源自身的研究,缺乏整体上对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研究,最终割裂了它与自然、文化、社会的联系,缩小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时空张力。
因此,将文化生态引入到民间工艺美术领域,有利于人们在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时,统筹考虑当地环境与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做好保本养源工作,防止因短视行为对文化及生态的破坏,从而为科学构建传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奠定基础。
2.2二条生产线: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生产应综合采用传统作坊式与现代工厂式两种生产方式。
据调查所知,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体可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传统的以家庭作坊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家族模式,它是手工生产,单一粗放,技艺具有保密性;一种是将民间艺人们组织起来,以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进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这种方式具有资本运作、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其产业的内涵及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延伸。
两者比较,前者无须建厂,无须专业设备,生产出来的工艺品个性突出,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缺乏计量标准,质量参差不齐。
后者的优势是经营模式效率高,产出快,产量大,易为市场接受,其问题是需要投资建厂,产品雷同,缺乏个性,收藏价值低。
当然,正因为这两种生产模式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所以,也就有了各自的生存空间。
作为政府部门没有必要一定要推广某种生产模式而限制另一种生产模式,要在充分发挥上述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特色产业化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2.3三种营运点:在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运营时应把握政府、市场、人才三个关键首先,要塑造政策环境。
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视,制定有利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扩大民间工艺的知名度,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例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倾斜政策,适当减免税收,把减免的税收费用投入到建设工艺美术产业上,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不断开拓市场。
在聊城古城南北区各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品批发市场,南区定位为工艺美术精品批发市场,北区设置为普通艺术品批发市场,集中展示聊城各地工艺美术产品。
最后,要加强人才开发。
人才是增强工艺美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向上发展的关键因素。
故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应利用聊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工艺美术人才优势,搭建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工艺传承之间的平台,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发展作为代表聊城形象、体现聊城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充分发挥聊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形成完善的工艺美术产业链条,增强其产业竞争力,以适应聊城市东融西借的战略发展需求。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文化产业立法之探析论文10-10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策略探析的论文10-08
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经济论文10-11
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研究论文10-12
关于基于因子分析的地方文化产业的论文10-10
山东省水果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论文10-09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云南金融竞争力研究论文10-08
基于产业需求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论文10-09
工艺美术论文的范文10-09
民间工艺美术之皮影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