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说课稿[共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面试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面试说课稿1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势能》,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过渡句: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其主要内容即为动能和势能以及其影响因素,本节课知识是建立在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功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能量的概念,而学好本节课又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机械能相互转化以及在九年级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调动其学习主动的性的同时,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认真的钻研态度。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般的物理学习方法,逻辑思维也在逐步向成人发展,能够从众多素材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使用列举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其共性特点,而对于动能的影响因素则让学生们小组间合作进行探究与讨论,从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和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知道常见的两种势能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利用动能和势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到动能和势能的存在,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归纳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学会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实验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
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落实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列举法让学生在事例中抽象出一般物理规律,再配合以讲授法以总结归纳,让学生清楚把握本节知识脉络。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将如下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环节
(过渡句:首先是导入环节)
课堂开始之前,我会为学生朗诵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解释诗文大意。继而向学生提问:我们在瀑布下会感受到水巨大的冲击力,但是在淋浴时却不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学生疑惑,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诗句出发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理解诗句,发现文学和理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引领其陶冶情操,贯彻新课标中培养学生,使其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设置疑问的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放松的心情转换为积极思考的状态,进入本节课题,提高本节学习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句:接下来的新课讲授环节,这也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三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是能量的概念。
由于能量的概念是建立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能量的概念,所以我会先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功,进而利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能量的概念,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功和能的相互关系理论性很强,单用书面语言解释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所以在此时我会做出以下类比:一个工人能搬一百块砖,就说他具有这种本领,并非是要搬砖,正在搬,已经搬了砖。同样的,能量表示做功本领大小,可以用做多少功来衡量,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接着是第二个知识点:动能以及其影响因素。
我会出示图片:流水发电,风可以推动风车,子弹可以击穿木块。让学生归纳共同特点:物体均在运动。此时适时讲解动能概念并提出问题:动能与什么有关?
建立在学生已经知道动能的概念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猜想有出发点,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猜测,我会继续继续出示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猜想动能的影响因素。新闻内容包括
①1990年正在行驶的195次列车飞出一只馒头,砸中铁路职工,当场将其击昏,由此可以猜想动能和速度有关。
②扬子晚报报导,南京郊区,一辆运载“生猪”的拖拉机横穿火车的轨道时突然抛锚熄火,行驶中的火车司机发现后紧急制动,到达拖拉机前面速度已经很慢,但是还是将车内的生猪撞死很多。由此可以猜想动能与质量有关。
猜测结束后引导学生以实验探究动能、质量、速度三者之间的具体定性关系,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实验的大体思路,即以控制变量法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转换法直观显示动能大小。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具体步骤。最后在学生实验结束后以小组汇报搜集到的实验数据,讨论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个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从抽象的实验现象中自主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发展中应用到所学到的实验方法。
最后是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在有了动能的知识基础之后,我以讲授法向同学们讲解势能的概念与常见势能,并提出问题:重力势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后,播放视频“感动中国”最美妈妈吴菊萍,接住十楼坠落的孩子,自己手臂粉碎性骨折,此时学生可能会产生重力势能可能与质量、高度有关的想法。
考虑到一节课时间的安排让八年级学生做两个探究实验不太宽裕,所以该问题以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进行。视频中重锤坠落,以小桌子下陷程度体现重力势能大小,让学生在视频中自主归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掌握知识点后让学生回答导入时提出的问题,比较淋浴时和站在瀑布下水重力势能的大小。
最后由我讲授弹性势能,与其影响因素。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句:新课讲授之后就进入到了巩固提高环节)
我会在此播放20xx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成功返航的视频,并提问:着陆过程中时动能势能如何变化?利用问答法让学生作答。
【设计意图:学生至此已经了解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出示这样的问题其一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其二可以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比较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因而比较出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句: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小结我会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重难点
作业则是让学生思考探究动能影响因素实验时,物体的动能是怎样获得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深入思考,从实验现象中发现细微的问题,培养其严谨认真的态度,同时也能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教师面试说课稿2
这一部分我会根据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以花木兰的性格为主线,对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具体如下:
(1)同学们说花木兰是一个勤劳的女子,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女子?在文中找出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这句话中你还能看出什么?我引导学生对找出来的句子进行具体分析,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2)有同学说花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在文中找出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这句话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朗读这句话。
以这样的'形式对花木兰的性格进行逐一分析,在文中找出依据,同时分析句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使学生对文章理解透彻,然后我会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评价,并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通过上一环节的具体分析,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此时自己认为花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会对花木兰形象进行总结:花木兰作为一个巾帼英雄,既有作为女子的柔情,同时又有英雄气概。她是一个勤劳勇敢、深明大义、坚强刚毅、孝顺父母、不慕名利、甘于平淡、温柔美丽、机智活泼、柔情似水的巾帼英雄。同时进行板书。
(一)朗读课文,再悟情感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和分析,播放花木兰相关音频,让学生和着音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花木兰的感情,并说出感受。
二)展开想象,巩固情感
在本节课结束之前,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的印象,我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下面两个问题。
1.如果你是花木兰,你会怎么做?
2.你心中的花木兰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互评,我也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但还是以学生互评为主,最好全班都能够参与其中,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小结
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课堂小结:古语有言“自古忠孝两难全”,而花木兰作为一个女子,面对国家和父母时,做到了“忠孝两全”,她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一个人啊。她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能够向她学习,孝顺父母、勇敢坚强,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面试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中美术组的0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是个大家族》。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学生对美术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的学习,为今后在美术方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美术,以及美术的四大门类。
2、在欣赏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解美术的分类,并提高欣赏水平。
3、培养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并了解不同类别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功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了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类别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功能。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设计能力的基础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通过的引导能让学生很快地获取理论知识并在实际创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形象直观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得出理论知识,在讲解时注意配合学生,形成“师生合作”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教学难点。
2、讨论法: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来优化课堂提问。课前有复习提问,课中有启发性和发散性的提问,课后还有总结提问,提问中应始终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既体现一定的课堂教学层次性,同时也让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三、说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入学前不具备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便可以避免在学习理论知识上走弯路、浪费学习时间。《美术是个大家族》一课要通过欣赏很多美术作品来完成,学生容易觉得学习比较被动。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播放美术作品视频来概括本课所学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导入的设计依据有以下几点: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明确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课程新授
讲解美术的分类并欣赏每一类别的代表作,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和“空间”“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归纳其各自特征,并说出欣赏后的感觉。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此外还需重视学生提出的疑问,并适当对课堂内容进行引申,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及代表发言做出总结,并再次提示要点,这样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自己的认知。
(四)教学反思
依据以人为本、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尤其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交流方面,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书、画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主题突出、照顾全面。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教师面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摩擦力是力学中重要的一类力,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类。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不会太难。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并能复述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及能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
(2)能根据受力分析,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
四、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拔河游戏新课引入
在课堂的开始,我会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将两本书,书页依次重叠,合在一起,进行拔河比赛,同学用力,而书本却不分开,引发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利用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感受摩擦举例生活得到定义
由学生自己感受摩擦力,并举例生活中的摩擦力还有哪些,最后引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由学生自行感受滑动摩擦力,老师做毛刷演示实验,学生与老师一起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的理解。
(三)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时学生会提出各种猜想,这时不论学生提出哪种猜想,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后习题巩固新知
适当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课后习题,从而巩固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将板书分为两个部分,左边主要用于书写主要知识点,而右边主要用于画表格。
教师面试说课稿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洞庭》。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望洞庭》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这首诗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求知欲强,本文是一首山水诗歌,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诗歌主要意象。
2.通过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描绘夜间洞庭湖景色特点,体会诗歌意境。
3.感受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描绘夜间洞庭湖景色特点,体会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感受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运用多媒体展示五张图片,为学生介绍中国五大淡水湖,重点介绍洞庭湖,进而引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介绍刘禹锡。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再播放音频,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思考:通过题目中的“望”字,寻找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说出作者身处秋季夜晚的洞庭湖之中,看见了远处的君山、看见了波平如镜的湖面,天上明亮的秋月,继而板书。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之后,设置问题。我的问题是:仔细阅读第一句,思考那个字用得好?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诗句的第一句“和”字用的好,将月光与湖面紧密的结合起来,即皎洁的月光与澄澈空明的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画卷。
2.顺势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展开讨论,我将进行巡视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点拨。讨论结束后我会寻找小组代表回答。经过总结,我们看到:诗歌的第二句和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将潭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君山比作一颗小小的青螺,将湖面比作是一个大大的银盘,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3.接着,我会提出问题:朗读诗歌,你看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经过朗诵,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4.在以上分析之后,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情感?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整首诗歌借描写秋月下的洞庭湖,细致的刻画洞庭湖的'山、水、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
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其他山水诗,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本首诗歌借描写秋月下的洞庭湖,细致的刻画洞庭湖的山、水、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以“我心中的洞庭湖”为题准备演讲稿,下节课一起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教师面试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幼儿园大班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镜头里的我们》,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对家乡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摄影文化。我开展了一次摄影作品展,在孩子们欣赏美妙作品的时候,一个幼儿用象声词“喀嚓、喀嚓”表现拍照的模样,其余的孩子马上跟着“喀嚓、喀嚓”行动起来。我想他们在感受、欣赏美的同时,会产生强烈地操作照相机的欲望,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不能正确地操作照相机,何不让他们真实地体验呢?于是《镜头里的我们》这堂课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巧;
(2)乐意尝试操作,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探索;
(3)体验摄影带来的快乐,感受幼儿园、家乡、大自然的美。
我设计这样的目标:
一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5~6岁幼儿能表现出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多种形态的美。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欣赏艺术作品,认识到一些美的性质。在体验活动中,由于掌握了观察、记忆等方法,活动的.效果得到了一定保障。幼儿在解决问题或行动之前,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具有计划的萌芽,能事先思考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并能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学、好问、喜欢操作、乐于探索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对学习的成功感到满足。
二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精神: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能参与团体合作活动,互相分工、互相学习、互递信息,在遇到困难与冲突时,也能协商解决,接纳别人的想法与观点,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在操作照相机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如何让幼儿乐意尝试操作,积极参与讨论、探索,以培养幼儿合作、探索的能力。
设计理念:在活动中如何做好指导者、观察者、合作者、评价者的角色。作为指导者: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探索活动,教师的指导转变成一种隐性指导。作为观察者: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去帮助幼儿掌握正确操作照相机的技能。作为合作者: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伙伴,尊重幼儿对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儿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为评价者:在活动中注意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对整个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电视机。
心理准备:幼儿对摄影文化节有初步的体验、感知。
前期准备:课前教师拍摄幼儿游戏的照片。
二、说教法
因为活动本身借助于丰富的教育媒体技术,如:投影型视觉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当场通过电脑连接使学习资料等视觉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1)直观实物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照相机)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操作相机的基本步骤、要领。并将活动素材投影到银幕上,扩大可见度,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和幼儿观察、分析。
(2)讨论法: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对操作照相机进行讨论,如:你们觉得刚才小朋友拍摄的照片,美不美?为什么?幼儿会对问题进行“美”与“不美”的探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对拍摄技巧进行评价。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体验发现法、操作尝试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1)体验发现法:我们提供给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照相机,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如何拍摄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导幼儿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
(2)操作尝试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摄影知识与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
在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讨论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合成一小组。在解决如何拍出美的照片的问题之前,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先思考行动方法,再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四、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步骤:提供环境条件———提出尝试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小组讨论———幼儿第二次探索———教师归纳,活动延伸。
1、教师带领幼儿安静地进入活动室,欣赏课件
(课件内容为摄影节的历届获奖作品,包括: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幼儿讨论。(教师及时表扬、肯定幼儿)
说明:教师以提供材料、经验、环境为前提,借助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条件,为幼儿探索基本的摄影技巧做准备。
2、幼儿观看并讨论电视视频上关于自己游戏的照片,激发拍照的兴趣,教师提问:你们在照片里看到了谁?想不想自己动手为好朋友拍张照片?
说明:教师抓住一个“趣”字,激发幼儿较快地投入到问题的情境之中。
3、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要领
(1)幼儿初步了解照相机。
教师提问:①谁会使用照相机?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吗?(镜头、取景框、快门)
②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共同交流照相机的功能)
(2)教师示范讲解。
说明:通过个别幼儿对照相机已有经验的交流,教师通过实物有针对性地示范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捕捉镜头的基本常识。
4、幼儿自由探索
(1)自由组合,互相探索相机功能并拍照。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利用电视视频连接刚才幼儿操作时拍摄的照片,共同欣赏。
(3)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评价。
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哪些照片拍得美?为什么?哪些照片拍的不够美?为什么?(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确)你们认为如何拍摄出漂亮的照片?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拍摄的要领。
说明:幼儿开始探索,关键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师及时掌握幼儿探索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初步了解、掌握拍摄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结果。
5、个别幼儿示范练习,然后分组探索
(1)个别幼儿再次利用教师的主相机尝试,其余幼儿当小模特。同步显示照片的效果,师幼共同评价。
说明:幼儿第一次讨论,是信息的集合与反馈,是为了试探一下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关键要抓住“评”字,把幼儿探索中出现的不同答案、产生的疑问,放到讨论中,让幼儿尝试充分讲道理、例证,知道自己探索的结果是否正确。
(2)幼儿再次分组探索。
说明:这一环节是给幼儿“补偿”的机会,关键要抓住“实”字。在第一次探索练习中,幼儿可能会做错。
有的幼儿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讨论,得到了反馈信息,幼儿可做第二次探索练习,一方面可以进行自我改正,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探索过程做再次验证。教师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6、教师总结
为了让你们的照片拍得更美妙,老师编了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小朋友,来来来;
我们一起来拍照;
调焦距,调光圈儿;
手拿稳了按快门儿;
喀嚓、喀嚓把它照;
我们的照片美不美妙!
教师和幼儿在儿歌中离开活动室,拍摄幼儿园的景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教师面试说课稿7
《平行图形的转换》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单元知识点的教学是建立在七册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常规的教法是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个顺序逐一教学,我思考这些平面图形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可否引导学生先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表象和感受,再同时推导出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知识融会贯通。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作为本单元的准备课,为本单元三种图形面积计算推导作好有力的铺垫。本课充分利用学具,使学生通过折、剪、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实践操作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这些图形能相互转化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掌握转化、割补、旋转、平移等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利用学具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能相互转化。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平面图形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来的,所以新课伊始,由黑板的表面是长方形引出五种平面图形,由猜想五种平面图形能否相互转化揭示了本课研究的主题。
动手操作的活动安排了两个环节、两个层次、两个学具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第一个层次是拼组图形,只要求将两种完全一样的图形转化成另一种图形,这个操作比较容易,第二个层次是要剪拼图形,必须等积变形,要求将一种变换成另一种图形,因为有了第一个层次的基础就化解了这个层次的思维难度。每次操作活动之前老师都让学生明确了操作要求和目的,特别是通过讨论“转化”“等积变形”这两个词的意思,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转化前后的图形,形状要变但总面积不变。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操作。
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介绍了平移、旋转、割补的数学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课件的动画演示,很直观的感受到了自己动手操作时也使用到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平移、旋转的现象,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
学生的操作活动过后重在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用教具演示的的几组图形:转化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这些图形能相互转化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最精彩的部分属接下来的猜一猜:
(出示)这个长方形是由一种什么图形转化而成的游戏,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课件预设了一个很难想到的变形,让学生尽情的猜,最后才引导学生揭晓答案,这个环节的目的一是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出示网络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这五种平面图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为下面面积计算的推导做了很好的铺垫。
“根据今天的发现你还想探讨哪些数学问题?”作为本课的拓展,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具,使学生通过折、剪、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实践操作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这些图形能相互转化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利用学具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能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学具教具若干个。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观察这块黑板的表面是什么形状?除了长方形,你们还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今天邓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五位老朋友,请看: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五种平面图形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板书:平面图形),你们猜想一下:这五种平面图形能不能相互转化呢?(板书:转化)你们理解转化这个词的意思吗?谁能举例说明?
(二)探索,活动过程。
1.操作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同学们想不想动手验证你们的想法?请听清楚要求:先拿出1号信封的学具,想办法拼组,转化图形。动手的时候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同桌合作玩,转化好了后再互相说一说你是把什么图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汇报的时候请操作得好,交流得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发现。
(2)学生活动,老师参与指导。
(3)汇报。将同学的转化过程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知道吗,刚才你们在拼组图形的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运用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演示)介绍旋转、平移。
这些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相关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运用也是很普遍的。举例说明:开锁、转动方向盘、电梯上下等。你们还见过生活中哪些运用了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小结:同学们真棒,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2.操作(剪拼)
(1)提出要求:刚才同学们仅仅是通过拼组来转化图形,其实转化图形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想不想向更难的方法挑战?那又要听清楚要求:拿出2号信封里的学具,可以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五种图形互相转化,必须等积变形。什么是等积变形?
(2)学生活动,老师参与指导。
(3)汇报。将同学的转化过程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小结:刚才你们在剪拼图形的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又运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演示)介绍割补法。
3.发现联系。前面同学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图形能互相转化,下面观察思考图形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课件演示)观察比较黑板上同学们汇报的这几组转化过程,图形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可以挑选一组重点观察,也可以从整体观察共同的规律。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三)练习,综合运用
玩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课件演示)这个长方形是由一种图形转化而成的,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图形,怎么转化的?通过玩这个游戏,你们发现了哪些图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四)总结,提出问题。
今天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这些问题上课不能一一解答,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下课、回家后可以继续研究。
教师面试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幼儿园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活动《能干的小手》,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能干的小手》是小班上学期主题三《我自己》次主题《小手和小脚》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我选择本活动是由于:
1、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2、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三、说活动目标
本活动灵活性强,不受季节、时间、环境的限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3、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许多事情。
五、说活动准备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玩具这一特征,为幼儿准备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有小汽车、积木、手铃、串珠等;为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准备了哥哥姐姐会做什么图片一套;为避免空洞的说教还准备了手套、护手霜等物品。
六、说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如:组织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做手指游戏、模仿洗手的动作等,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习得对手的认识,知道了手能做许多事情。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领大、怎样保护手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七、说学法
经验感知法:由于小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中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如在讨论小手会干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我的小手会刷牙,其他的幼儿也会跟着说会刷牙,幼儿的思路打不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玩具,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拓展幼儿的经验,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的思路就会打开,经验就能较好的分享,知道手会玩很多的玩具、会做许多的事情,并能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的化解难点,突破重点。
除经验感知法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有趣的小手变变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讨论法、谈话法引领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和作用;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孩子认识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了解了保护小手的方法。
教师面试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身体》,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们的身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学活动。《我们的身体》主要是介绍了身体的各个器官及其功能,引导幼儿了解并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要求,因此适合大班教学,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对身体感兴趣,培养其勤于锻炼、爱护身体的行为习惯。
2.认知目标:能够认识并描述身体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3.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游戏活动,发展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以上对活动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2.活动难点:通过“分角色”游戏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勤于锻炼的习惯。
二、说学情
大班的幼儿好动、好问、好奇心强。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我将会借助人体挂图,视频等直观教具,通过“分角色,说身体”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说活动方法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开放的理念引导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的是观察法、讲解法及电教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四、说活动准备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针对本次活动我将采用的是人体挂图及种类多样的帽子来开展,帮助幼儿清晰准确的认识我们的身体。
五、说活动过程
导入是活动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采用的是儿歌的方式导入,首先演唱《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下面是活动的基本部分,包括四个部分:认一认,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
首先认一认,我会展示一幅人体挂图,然后指几个常见部位依次向学生提问:“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部位呢?”逐步介绍五官、内脏等身体部位的具体位置,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
再是说一说。我先向大家提问:“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能干什么呢?”请幼儿自主作答,对于回答优秀的小朋友,我会给予表扬。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生活,学习常见部位的基本功能,再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学习身体内部结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是想一想。鼓励幼儿多问多想,通过提问“为什么有人会戴眼镜,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长蛀牙呢?”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勤于锻炼、爱护身体的行为习惯。
最后一步是编一编。我将制作好的嘴、眼睛、耳朵、鼻子等身体部位的小帽子分发给小朋友,然后我先示范戴上眼睛的小帽子:“我是眼睛,我是用来看书的”,接着分组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对于表现突出的小朋友我会奖励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认识并掌握身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下面是活动的结束部分。为了引导幼儿能够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活动,我将采用谈话法进行结束部分,通过提问:“小朋友们,这次活动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呢?”这样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某一特定的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采用的是家园共育的方法进行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向父母讲述身体部位的名称及功能,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教师面试说课稿10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x学院的一名应届硕士研究生,我的专业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是健美操。
今天我所说的课程是大学教学课程中健美操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复习大众健美操二级整套动作。学习大众健美操三级第一个组合的动作。
二、教学对象: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大二健美操选修班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它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协调、灵敏、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它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为目的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根据教学大纲,本次课内容选自《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的教材,它是本学期健美操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次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大众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巩固二级成套动作的同时继续学习大众健美操三级第一个组合的动作,这在整个健美操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次课通过对大众锻炼标准三级套路的学习,既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对健美操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又可以巩固和提高健美操基本动作的质量及身体控制能力,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过程,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提高兴趣。
四、学情分析:
1.目前,健美操在中学阶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与发展,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较少,学生基础较差,但健美操凭借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在高校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成为高校大学生所喜爱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所以学生学习动作非常认真,学习积极性较高。
2.通过上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大众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为了巩固二级成套动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动作技能,所以本次课先复习二级成套动作,再学习大众三级第一个组合的动作,从而为新动作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健美操锻炼的态度与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使80%-90%的学生牢固掌握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并学会三级第一个组合动作。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4、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成功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社会适应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品质。
六、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动作的力度、规范程度、协调和准确以及动作与音乐的默契配合;
2、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以及如何让学生有很强的表现力且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
依据: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做的动作看上去非常僵硬并脱节;很难掌握音乐节奏,跳起来感觉很不协调,很乱。所以,对于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是比较难掌握的,故将其作为难点加强练习。
七、总体设计和教学流程:共100分钟
1、开始部分:大约5分钟;
1)集合、清点人数等。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以及相关要求等。
4)安排见习生随堂见习
2、准备部分:15-20分钟
1)队列队形练习(左右转法练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常规性的准备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围成一圈,根据教师不同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后踢腿跑、弹踢跳、吸腿跳及开合跳等动作。通过把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融入到慢跑热身活动作当中,以以跳代跑的形式,减少由单纯的慢跑热身而带来的枯燥感,以此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3)专项准备活动
(1)配合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操,以健美操基本步伐为主。
(2)对头部(前后左右及绕环);肩部(上下 前后);腰背部;膝关节;手腕、脚踝以及与健美操运动相关的`各个韧带和关节进行活动。预防运动中不必要的损伤。
3、基本部分:大约65-70分钟
本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复习大众健美操二级成套动作
2.学习大众健美操三级第一个组合动作
4) 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讲解法、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分组练习法,使学生充分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本部分教学过程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1)教师示范表演2)学生模仿尝试3)集体练习4)分组演练5)学习成果展示
1)教师示范表演
通过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教师节奏鲜明、欢快愉悦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了解动作组合,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学生模仿尝试
(1)教师进行背面、镜面及侧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及动作要领,对动作进行分解教学。
例如:本次课的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所以在教学中先对下肢步伐进行练习,待动作熟练后再对上肢动作进行练习。最后上下肢结合练习,这样动作分解以后,学生不但可以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又能很好的完成动作组合。学生在边看边听边模仿教师的动作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动作的模仿更加准确。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并记录错误动作并及时加以纠正。
3)集体练习
先集体纠错,再个别纠正错误动作。先跟教师的口令进行集体练习,再跟节奏较慢的音乐反复练习,最后待动作熟悉之后再伴随三级音乐进行练习,以此达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效果。
4)分组演练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进行自由练习。通过分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学生能在不断的演练过程中体验成功。
5)学习成果展示
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4、结束部分:大约5分钟。
1)进行放松练习;柔韧素质练习
跟随缓慢而舒适的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基本柔韧素质练习为主,从而放松身体各部分的肌肉。
2)集合总结评价;
3)布置课后作业;
4)回收器材;
5)宣布下课。
八、学生运动负荷预计
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40--50%
练习强度较大;整堂课心率呈现双峰型。
九、场地器材(教学资源和手段)
场地:健美操馆
器材:VCD一台,音响,教学光盘。
十、自我评价
教师面试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6章第2节。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基因工程的理论部分,第二课时为针对安全性问题的讨论。本次说课为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前面第一节学习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后,学习人们是如何定向地、快速地改变生物性状的一种方法。本节课也是在讨论当下热点话题——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可以说本节课对培养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中参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过DNA分子的结构,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势与不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的生活里也或多或少的对“转基因”这一名词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如何操作的,以及怎么看待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还没有自己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应该对于学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要注重运用比喻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思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基因工程概念,辨别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说出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3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引导同学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有怎样的优、缺点。针对这些不足,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一种生物上产生特定的性状呢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转基因抗冻西红柿的实例,解决上面导入的问题。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基因工程的原理部分我打算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步骤等基本概念。
难点部分的基本工具我会用形象的比喻,将限制酶比喻成基因工程这场“手术”的手术刀、接受手术的是DNA分子,并且让学生们注意概念里的两个“特定”,可以结合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讲解。将DNA连接酶比喻成缝合刀口的针线,将运载体比喻成抗冻基因进入西红柿细胞之前要搭载的“大巴车”。运用语言直观的同时,我还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这部分,我还是利用这个例子不变,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操作步骤。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互相说一说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总结需要学生注意的部分,比如,比目鱼上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剪切,这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就可以碱基互补配对,再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将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到西红柿的细胞里,这里用的词是“导入”等等专业性术语的介绍,规范学科术语。还有让同学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等一些细节问题。
接下来是基因工程的应用部分,围绕作物育种和药物研制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我打算让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我还在大屏幕展示更多、更新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下热点话题的态度。进而引发思考,人类是否可以为了“一己私利”,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地球上的生命人类创造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整个生物圈,包括人类自身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反思结束第一课时的内容。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巩固。
4、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留了开放式的作业:阅读教材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全班带着这样的议题展开辩论。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包含了本节课的全部核心知识点,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以及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
教师面试说课稿12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都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该课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接下来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使用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图片——丰富多彩的食物,结合讨论栏目,引入了六大基本营养素。然后分别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构成以及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教材在调查与研究栏目中介绍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结合生活对本课题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应用。在学习本课题后。学生会更加关注摄取食物的营养搭配,会有意识地摄取营养均衡的食物。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结合生活中的食物认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基本营养素。并且能够准确的说出不同食物中所含有营养素的名称。
2。能够结合一些相关资料认识生物体内酶的作用、吸烟的危害等,能够利用综合、归纳的方式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说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难点】不同种类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物质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将对我所面对的学生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也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我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已有的学业情况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对于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懂得食物及其中的营养成分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也大都听说过蛋白质、蔗糖、脂肪和维生素等名词。在七年级生物课上,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并且了解了它们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初步树立了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意识。学习本课题时,学生会遇到的难点是了解不同种类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另外,在学习态度上,学生常表现出不够重视。因此在展开本节课的学习的时候我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结合我对学生的分析、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目的是能够更多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5个环节来展开。
(一)情境导入
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早餐吃的什么?其中含有哪些种类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各起什么作用?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实例,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使学生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二)新知探究
1。蛋白质
首先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人每天都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蛋白质的基本作用及其在生物体中的存在与分布。接下来我会通过视频展示蛋白质的构成,介绍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在营养方面的作用,从而引出人体内重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接下来我会出示煤气中毒、香烟烟气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等)对人的肌体蛋白的侵害。最后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体内的`酶的相关知识,认识这种重要的蛋白质。
2。糖类
首先我会请学生谈一谈他们所认识的糖类物质,初步认识糖类的化学构成、存在等。接下来以淀粉为例,我会结合多媒体的方式介绍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重点说明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
有关纤维素、蔗糖、麦芽糖等相关知识我会请学生谈一谈自己认识的,并且结合蔗糖的生产、麦芽糖的生产、麦芽糖制品、蔗糖制品等,认识糖类物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油脂
我采用了阅读指导的方式,直接提出问题:油脂主要起什么作用?哪些物质中含有油脂?请学生阅读教材,我进行总结: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
首先提出问题:你对维生素有哪些了解,并且结合哥伦布航海的小故事初步认识维生素的重要作用。接着请学生阅读教材,认识维生素的重要作用,维生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等。
(三)巩固提高
我会请学生自主设计早餐的菜单,并且请小组内的同学从营养素的角度进行定性评价,比如“营养丰富”“营养全面”等,接下来我会出示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不仅关注有什么营养素,还要关注各种营养素的量,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最后我会提出生活常识:为什么发霉的食物不能吃?结合视频介绍黄曲霉素的相关知识,认识到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四)课堂小结
我会请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我也会进行补充。
(五)作业布置
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周的食谱。这一作业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谈一谈我所设计的板书,我所涉及是总分式的板书,展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这样的板书设计逻辑清晰,方便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面试说课稿13
【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根据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还有就是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决定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和生动性,教学难点是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基础。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以学定教,将朗读体会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同时采用主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
对于学生,我将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接着,我会这样引导: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教师面试说课稿14
尊敬的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我打算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以下是我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的教材选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由王晨曦主编的《机械制图》中的模块二学习情境一。《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专业的必修课。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正投影法的特性为重点,把利用三视图的形成及性质确定为难点。投影的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及工作作风的基础。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正投影原理及特性;
(2)通过对任务的学习掌握读图和简单的绘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利用实体绘制三视图
(2)任务驱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价值和行业价值
(2)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
(3)养成善于分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用法,贵在创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采取了演示、启发引导法、讲练结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展现既获取理论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组织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就是用“沟通”“合作”“协调”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本课题的授课对象为大专一年级新生,这个班的学生通过模块一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机械制图看懂零件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具备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2、学习难度:根据对本知识点的授课从中我发现本课题,抽象思维的'很难建立,绘图习惯不好养成,学习兴趣不也好培养,同时对专业常识的积累也很重要。
3、学习方法:我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根据对本知识的处理我还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竞争激励法: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上课时提问相关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相应奖励。培养自觉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勤学多练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养成勤学多思的好习惯。
(3)分析归纳法:利于思维的发展,培养实践能力。
最终让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做中学”的一个教学效果。下边我通过了导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课堂练习、评价任务、板书七个方面对任务进行了实施。
1、课堂导入:通过手影短视频,让学生思考为生么会产生不同影子的形状?让学生体会到制图的“美”。
2、提出任务:本任务主要有投影的形成、投影法的分类和正投影的特性三个小任务用了一个课时完成了本任务。
本任务主要有三面投影体系、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的对应关系三个方。
3、分析任务:我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以后还要学会绘制三视图,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同他人交流设计方案。
4、实施任务:
任务一:三面投影体系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室正面墙壁、侧面墙壁、地面得到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正平面、侧平面和水平面,让学生更能形象、直观地理解三面投影体系。在三投影面的展开时我采用直观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投影体系有展开。也让学生知道在三个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分别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任务二:投影规律
投影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也不容易掌握,首先引入投影规律的概念,再利用了粉笔盒的六个面中相邻两个面有一条公共边的原理对投影规律突破宽相等的难点。最终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宽相等”的原理。
任务三: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的对应关系
物体的方位关系是比较抽象,而我在授课时首先让学生掌握“长”“宽”“高”的概念,在让学生通过上下左右之间的一个关系,最主要的学生对前后容易混淆,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了我这几年来总结的经验“远离主视图的方向为前方”一个死方法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本堂课的练习我就让学生从最简单的粉笔盒开始,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投影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难以动力操作的学生进行辅导。
6、评价任务:习题练习完成以后,我根据学生所做的作品做出相应的评价,并对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再次强调,同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分享。
7、板书:好的板书对于提纲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我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前边两部分为板书的正文,第三部分则为草稿和最后的作业部分。
五、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二个问题反思:第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学生对此项学习方法的认知度也不同,使其学习效果不均衡。第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较差,导致部分学生未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进一步做好探索实践,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总之本堂整体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教师面试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幼儿园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活动《陌生人我不怕》,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骗为手段拐卖儿童,他们的罪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残,使许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陌生人我不怕》这节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说学情
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应发展,而如何辨别陌生人,灵活应对陌生人对幼儿又是一个考验。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将各领域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讨论交流、情境体验中理解“陌生人”的含义,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把目标定为:
1、知道“陌生人”的含义,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3、提高遇到危险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歌曲《小兔乖乖》、视频课件《不跟陌生人走》以及三种常见的陌生人骗小朋友的情境。
五、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运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组织幼儿观看视频,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陌生人哄骗小朋友的过程。
2、交流讨论法:在第二个环节中,设置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进行讨论,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讨论,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3、游戏教学法:在第五环节中,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如何应对陌生人,这种游戏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而且真正做到了将幼儿习得的经验转化为行为。
此外,我还适时运用提问法、激励法、观察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
1、情境体验法: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运用情境体验法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做不仅是顺应幼儿游戏的天性,也是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模拟练习。
2、辩论讨论法:通过讨论发散幼儿思维,使幼儿得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辩一辩等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应对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分为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巩固认识、相互讨论、亲身体验五个环节。
(一)歌曲引题,了解哄骗
活动开始,我带领幼儿随音乐《小兔乖乖》进入教室。中班幼儿对歌曲及故事比较熟悉,音乐唤起了幼儿对故事的回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我接着提问: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小兔子开门了吗?小兔子是怎么知道大灰狼不是妈妈的?通过提问,幼儿明白了大灰狼利用“哄骗”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达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儿理解“哄骗”的含义。接着提出一个假设问题: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思考判断,并追问:是所有人敲门都不开吗?进一步引导幼儿辨别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熟悉的人会开门,不认识的人就不开门。为什么不给陌生人开门?我及时进行小结:陌生人可能是坏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引导幼儿在讨论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树立“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
(二)观看事例,引发思考
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
在这个环节我利用《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视频给幼儿呈现一个具体的故事情景。进行提问:如果你是小雨,会跟那位阿姨走吗?为什么?引发幼儿讨论。
那我们来看一下小雨到底会怎么做。看完视频后接着提问:那位阿姨是怎么把小雨骗走的?小雨认识这位阿姨吗?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么方法救小雨呀?我们怎么判断陌生人说的话是真是假呢?通过层层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梳理出故事中的阿姨是“陌生人”,进一步理解“陌生人”的含义,树立“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
第二步:想一想、辩一辩
在这个环节,我接着提问:如果小雨真的被带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对后果进行推测,及时梳理、归纳幼儿的观点,并分享给全体幼儿,从而让幼儿明白跟陌生人走的严重后果,坚定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牢固树立防范意识。
(三)律动表演,巩固认识
活动至此已经进行了10多分钟,孩子一直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我利用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当》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让幼儿在放松思考的同时,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达到警示幼儿不上当受骗的目的。
(四)判断推测,引发讨论
接下来,我为幼儿准备了三个情景,第一个是陌生人用玩具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第二个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第三个是陌生人哄骗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过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通过幼儿的辨析,使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再次植根在幼儿心中。在幼儿讨论后我及时小结:美丽的森林里也有害虫,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坏人。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陌生人的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随便答应,分清好坏不上当,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宝宝。这一环节使幼儿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巩固了幼儿的已有经验。
(五)角色扮演,真实体验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角色扮演活动“陌生人我不怕”,首先由教师扮演陌生人进行游戏,接着让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陌生人再次进行游戏,这样做正是体现了“幼儿的经验是在运用中建立起来的”这条原则,真正实现了幼儿由经验到行为的转化,增强了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八、说特色
在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学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并且以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情境式教学作为主线,鼓励、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梳理,归纳分享,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积极互动的环境。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教师面试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师面试说课稿10-19
小学体育老师面试说课稿10-04
小学体育老师面试说课稿03-31
教师招聘面试:《小数加减法》说课稿06-20
初中美术教师面试说课稿《设计纹样》04-13
教师招聘面试:《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06-26
初中音乐课面试说课稿02-15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403-31
教师面试自我介绍-面试范文04-01
教师面试技巧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