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1】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约束着其他控制要素的构建并为其提供结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主体人员的控制意识、风险意识,构建企业控制文化、风险文化,对奠定组织风格和组织结构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结合国企改革样本A公司,从内部环境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结构设置、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制定三方面探讨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 组织结构设置 企业文化建设 人力资源政策
从中航油倾覆,创维高管被捕,邯郸农行特大金库被盗案等事件,可以发现它们都与内部控制缺失或内部控制缺陷相关。
虽然这些企业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多为制度被架空,或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支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因此,如果仅着力于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而不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时候,内部控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和优化,会直接给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长远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国企改革新设的样本A公司,从组织结构设置、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制定三个内控控制环境的主要组成因素浅谈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一、内部控制环境的内涵
建立内部控制框架的时候,内部环境是其基础。
需要对其他控制要求进行构建并给其提供结构也,规定企业的架构和纪律,会给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组织业务活动、识别评估风险等造成影响,甚至还会给监控活动、信息沟通和企业控制造成影响。
内部控制的环境会给主体人员本身的风险意识以及控制意识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会给企业控制文化、风险文化,奠定组织风格和组织结构构建等造成很大影响。
二、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建设
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时候,内部控制环境是其核心内容,会直接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给企业目标实现造成影响。
所以必须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保证组织结构设置的完善、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一)研究组织结构设置
组织结构需要对内部成员的责任权利关系进行组织,需要从分工协作出发来规定公司成员之间的业务关系,A公司作为一个新设公司,主要从内部治理机制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三方面加强组织结构设置。
1、内部治理机制设置――董事会
组织结构指的是组织内部成员权利和责任的关系,就分工协作方面来对公司内部成员业务关系进行规定,其中包含了高层组织和执行组织结构。
传统内部控制比较重视设置执行层的组织结构,对高层组织结构不够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了高层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无法控制高层人员的舞弊行为。
因此,为了更好的制约高层人员的控制权,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是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是要看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
因此,要从四方面确保发挥董事会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厘清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制定科学的独立董事激励及约束机制;创造独立董事的行权条件。
2、组织机构设置――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发挥着监督和评价两大职能,是为组织机构设置的核心。
因此,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的良好氛围的重要保证。
内部审计与其他内部控制要素能否产生协同效应,独立性与胜任能力的把握至关重要。
因此,要从两方面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合理制度安排: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由董事会直接领导或者由公司最高管理层领导;相关人员保证:内部设计机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沟通能力,并保持其立场的独立性、公正性。
3、权责分配――授权于问责机制
权责分配是指到个人和团队被授权,并鼓励发挥主动性去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度,以及对他们权力的限制。
包括确立报告关系和授权规程、描述恰当经营活动的政策、关键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为履行职责而赋予的资源。
因此,为了使权责分配在整个内部控制结构中发挥作用,约束和规范其他要素的设计,必须建立授权与问责机制,划分权责,明确不相容职务或岗位相分离制度,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授权:对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普通作者单位权限进行明确,分解责任和权利,将其落实到具体岗位中去;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的方式,帮助企业员工更全面的了解企业本身,对自己的位置进行明确。
问责:做好责任界定与问责主体的确定。
首先明确划分岗位,再依据划分的岗位界定责任。
其次确保涉及审核、检查及监督这的人员所分管的工作相互独立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向心力,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其是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形成,并得到员工认同和遵守的规范以及理念,其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至少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理顺内控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相辅相成,能够给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想要正常运行便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文化本身是员工价值观念思想统一的一个粘合剂;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企业文化作为将相关价值观念、风险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本身便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手段,会给员工的思想以及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
作为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企业文化有利于使员工将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有利于全体员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营造企业上下齐心奋斗的文化氛围,使企业保持强大的向心力。
创造有利于A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固化于制
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在企业的机制、组织、流程和制度之中。
通过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在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识、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使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
2、落实于行
企业文化必须切实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员工日常工作中去。
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真正的做到诚实守信,给债权人、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做好信息披露公众;企业的员工必须遵守员工的行为规则,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遵守各项规定,恪尽职守。
3、内化于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以及管理哲学,其是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手段。
它应为全体员工所习惯、所信奉并自觉践行。
(三)人力资源建设
内部控制是由人设计并实施的,人力是决定内部控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通过人才招聘,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后续教育和人才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新问题的及问题复杂程度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能够补充和替代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进而克服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本不足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制定合理的晋升渠道制度及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政策,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积极的工作氛围,发挥员工潜力,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全面展开创造条件。
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政策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注意四个环节的建设:
1、招聘
严把用人关,招聘前,要就每一具体的工作岗位,确定所需要的能力水平,设定招聘岗位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选娉人员过程中除了考核员工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素养。
2、持续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
培训是为了让员工对其未来将扮演的角色以及应承担的责任有所认识,并提升员工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职业道德驾驭可以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度。
3、激励与考核
激励可以将市场竞争机制很好的利用起来,在做好企业内部分工的情况下,利用市场压力来管理员工。
考核必须公开化,且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对事不对人,设置符合企业实际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使奖惩机制建立在更为客观科学的基础上。
三、结束语
内部环境作为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A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的合理建设,实现企业的纪律与架构的构建,建立企业效益文化,推动公司价值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将A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5,2:73-75
[2]陈志斌,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7,1:30-37
[3]李凤鸣,韩晓梅.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 4:3-8
[4]肖尧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7,4:76-78
[5]曹湘平.我国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02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企业财务丑闻频曝,不仅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更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缺陷,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不尽人意。
内部控制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在有效的控制环境中,管理层先进的理念和科学严谨的经营风格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促进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企业文化建设可培养员工合乎企业及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人格,并以此引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环境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及其演进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内部控制作为思想和实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专有名词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由美国著名审计学家蒙哥马利《蒙氏审计学》(1940年)第六版开始提出。
最早给内部控制下定义的是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1949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稿中。
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扩大到了企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逐渐深化。
(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演进
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90年代起,政府才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
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根据《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控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层环境
1.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国际国内环境单独搞建设,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而竞争则将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的改善,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
2.法律法规环境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而且还没有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做出严格的处罚规定,这会造成约束机制的缺乏,影响内部控制环境作用的发挥。
内部控制本身应该是一个有法可依的管理过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做到有法可依,这样的内部控制才“具有权威性”。
3.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来自于国资委、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
目前来看,虽然监管机构非常重视高风险业务,并且有相当完备的风险管理法规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详细的执行细则,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执行,监督措施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监督不力。
(二)硬环境层
1.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总导向,是企业实施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活动的根本依据。
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要实施什么样的控制活动,以及如何实施这些控制活动。
2.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间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和权利制衡关系的制度安排。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软环境层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产品、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经营理念和沟通方式、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外显文化、硬文化,也包括无形的隐性文化、软文化。
狭义的企业文化只包括企业的思想、执行者道德水准、意识、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
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会产生重要影响。
2.管理者的理念和风格
管理者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绩效,也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包括个人行为偏好、对企业风险的认识、对法规的态度、对公司治理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对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
在有效的控制环境中,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促进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创造一个减少错报发生可能性的环境。
3.员工的道德价值
从个体自身看,企业员工的道德人格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从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看,员工个体的道德人格与企业整体文化互生。
企业员工的道德人格培养不仅是完善自身道德活动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与企业、社会发展和谐价值的基本取向。
从此意义讲,企业员工的道德人格与企业文化内在一致。
(四)内外环境层之间的关系
企业内控环境层次之间在构建企业内控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并且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规范的市场竞争和相关法规与社会监督与约束机制,“硬”环境就失去了扎根的土壤。
如果没有内控“软”环境建设,企业内控“硬”环境就失去了长期的内在驱动力。
要使我国企业内控环境的建设日趋完善,就必须各层次环境有机、系统地配合,必须实行“外”“硬”“软”结合、“协调同步”的方针。
三、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构想
(一)以人为本――发挥管理层在内控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无论是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还是企业文化方面,管理层都起着主导作用,且在现实中矛盾和问题较多。
管理层的组织结构、理念风格与素质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
管理层要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架构以确保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杜绝“内部人控制”。
控制环境是由管理层日常行为产生的,管理层要提高自身素质,坚持适当的道德行为标准,以身作则,遵守可适用的政策法规。
(二)人才建设――加快培养内部控制高级专业人才
1.当前企业现状的需要
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系统专业人才,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大多由内部审计人员负责。
这样做的缺陷是: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执行和评估违背“运动员和裁判员角色分离”的原则。
培养和造就具备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监控流程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相关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实务与国际较成熟的内部控制实务趋同发展的内在需要。
2.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实施的要求
被称为“中国版SOX”的基本规范和指引的实施将给不少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影响,将对中国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带来实质性的推动,这也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
这一规范的推出,意味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
(三)思想建设――重视精神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进展是重视精神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提出的持币动机、流动偏好、风险偏好等,均从心理因素的角度揭示了人们的经济行为,他认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除了经济内在的原因之外,信心等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凯恩斯将预期等心理因素视为外生于经济体系的外生变量纳入经济研究范畴。
(四)法制建设――重视法律风险管理
一方面,内部控制要保障企业经济行为合法合规,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价都必须合法。
内部控制的工具主要是制度、政策和程序等,这些工具本身有的也成为法规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本身也应该是一个有法可依的管理过程,这样的内部控制才“具有权威性”,才能发挥效应。
(五)构建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大文化”体系
软环境要素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活跃在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硬环境的建设,决定其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硬环境因素作用的发挥依赖软环境层的指导,同时也为软环境提供展示的平台。
如同企业要不断增强软实力和硬实力一样,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也要不断增强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建设。
笔者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拟以“大文化观”的理念突出内部控制环境构成要素中企业文化要素的核心作用,重构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期能配合内部控制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应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践的内部控制环境提供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范婧.不同企业文化下对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财会通讯,2010,(6):15-18.
[2]杨有红.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导与环境优化――基于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持续优化视角[J].会计研究,2013,(5):69-74.
企业内部环境同内部控制【3】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然而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处于不完善的内部环境与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现状之下,导致企业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对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述、企业中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完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企业;内部环境;内部控制
前言
尽管近年来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人为控制与会计失真情况仍屡见不鲜。
其原因在于不完善的内部环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无法取得应用的成效,这就要求在优化内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加强,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对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述
(一) 内部环境的分析
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环境是企业控制方式与制度落实的基础环境,其自身的设计与运作对企业实现内部控制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其主要构成要素分析,具体体现在管理者价值观念、董事会、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
其中各构成要素既保持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的独立特征,而且各要素功能的发挥是关乎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成效。
(二) 内部控制的分析
根据以往学者研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界定为控制体系、控制机制或制度安排,能够预测、评估与应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以此使企业运营目标与战略计划得以实现。
从内部控制主体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企业管理部门、董事会、管理人员以及职工等能够进行内部控制的个人或机构,而内部控制的客体主要体现在其涉及的边界与对象。
(三) 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析
从二者的各自本质与特点,对其关系可总结为二者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互动。
在内在联系方面,内部控制以内部环境作为基础。
良好的内部环境能够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发挥至最大程度,反之则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而内部环境功能的实现又需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保障,缺乏实际的内部控制,内部环境也局限在“空中楼阁”等面。
因此二者的内在联系既体现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也相互影响。
另外从二者互动方面,要求企业对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企业经营效率将起到明显的作用,以此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1]。
二、 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企业内部环境中的问题分析
1.从管理者价值观念角度
企业内部环境的营造需以管理者为核心。
从近年来许多企业出现的财务造假等现象便能充分说明职业上的道德缺失是影响企业内部良好环境的营造与内部控制保障的关键因素。
通常这种职业价值观的缺失主要受不健全的业绩评价体系影响,企业中存在的裙带关系,为管理者谋求利益提供便利条件。
以银广夏公司为例,其在过去几年发展过程中累计亏损达6亿美元之多,但在利润方面虚增为7亿美元且将收入虚构为10 亿美元,直接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侵害。
这种损害投资者与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便涉及企业管理者道德价值观念问题。
2.从企业的组织与治理结构角度
企业的组织与治理结构主要指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等所建立的权责关系。
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董事会运作效率不高,且不具备基本的独立性,企业董事会往往掌握在少数大股东代表中,而且其中的股东代表在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方面也不健全,以猴王集团为例,其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等多个职位都有一人承担,在长期大肆扩张下使集团陷入绝境。
(二)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在现阶段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企业治理控制缺陷、管理控制缺陷以及作业控制缺陷三方面。
其中治理控制缺陷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机制的不合理、董事会决策议事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激励机制与开和机制的不到位。
在管理控制缺陷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即使存在控制活动也未实现各职能部门的相互作用与制约。
同时内部控制中由于财务总监不对董事会负责,也是造成管理控制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作业控制缺陷方面,大多企业的业务活动并未分配到相关部门或职员手中,尤其在授权方面存在许多权利过于集中的岗位,使内控体系无法将责任落实个人手中,出现内控程序缺失以及流于形式的情况[2]。
三、 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完善策略
(一) 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
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缺陷,首先应保证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具体只为管理者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个人道德价值观念,也可在企业中设立CSR委员会负责社会责任事项的工作。
其次,对公司治理结构与董事会进行改善。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时需确保董事会、监事会、股东群体以及管理人员间实现相互制衡,并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使信息透明度得以增强。
而在董事会完善过程中,应从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成员的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工作流程、权责明确等内容着手。
另外也需将财务总监引入董事会,确保监督与管理工作得以落实。
最后,对人力资源的政策制定应保证合理。
通过企业内部成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二)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发展情况相吻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具体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在内容上应保证完整且结构比较合理,这样可防止管理人员弄虚作假行为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企业内部的控制应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与控制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在面临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也需注意企业创新能力的加强[3]。
结论
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内部环境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建设程度,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基础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这样才可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璐.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李荣梅,刘爽,刘晓宁.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目标――基于辽宁省国有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85-91.
[3]门韶娟,宋国敏.从内部控制审计角度浅析国有企业内部环境[J].商业会计,2012,02:53-55.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关文章:
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10-05
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10-09
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10-06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10-07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10-10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范文02-10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问题10-09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与探讨10-08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的问题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