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管理

时间:2022-10-05 21:30:24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管理

  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管理【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工作,环境经营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本文分析了企业环境经营过程中成本的管理方式,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 环境经营 成本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单位是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和改进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将环境经营成本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分析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已经成为了社会责任的主体,因此,企业的环境经营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目前,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环境经营工作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只有企业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成本控制,企业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经营发展。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的认识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领导团队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短期经济效益,对企业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环境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因此,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由于得不到必要的关注而缺乏有力的支持。

  很多企业在生产原料配置方面缺乏环境成本管理的认识,使得企业很多生产原材料的运用缺乏科学性,不能够实现物尽其用,这不仅造成了企业生产原材料的浪费,也造成了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的增加。

  很多企业缺乏对升级生产工艺的重视,造成企业缺乏具备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企业的生产原材料难以得到充分的运用,造成大量优质原料浪费,因此,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偏高,而企业又需要为处理原材料消耗一定的环境经营成本,使得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参与市场竞争,很容易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二)企业缺乏完善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保证企业能够在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下避免较高经济损失的重要制度,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并不健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核心是环境破坏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很多企业的保险制度在责任方面缺乏细化的规则,造成环境出现污染问题的时候无法根据责任保险制度尽快明确责任人,使得污染治理效率低下。

  很多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无法明确具体责任人,相关纠纷也无法通过法律形式得以妥善的解决,制度的漏洞使得企业在环境经营和环境问题处理方面缺乏足够的制度性保障,因此,企业无法在环境经营方面同其它社会机构加强联系,既不利于环境经营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

  (三)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执行性和科学性

  审计工作是保证企业经营投资具备科学性的重要工作,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本管理工作也需要依靠完善的审计工作作为支持。

  但是,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依然局限于企业常规经营成本的审计,对环境经营成本管理审计缺乏足够的关注,造成企业对外部环境的现状和产生的成本缺乏准确的认识,企业的环境经营资源配置由于缺乏完善的审计流程,难以得到合理的分配,造成企业环境经营成本较高。

  三、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改良原材料使用方法

  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的管理需要依赖科学的原材料使用制度,企业要首先对原材料使用方式进行改良,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使用可能对环境构成影响的原材料,要选用新型环保型材料作为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并尽可能对原材料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每一个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使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本得到切实降低。

  提升企业原材料使用效率要从分析原材料具体属性入手,要对每一类原材料的具体组成材质和使用方式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在企业内部寻找能与其搭配实现循环利用的其它原材料,以便企业的原材料利用率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要对其它企业的原材料使用经验进行借鉴,以便企业可以更好的提升原材料利用率。

  要根据当前我国绿色原料的市场价格对企业原料采买工作进行调整,在保证提升企业原材料利用率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经济成本较低的绿色材料,以此降低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本。

  绿色材料要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以便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成本。

  要引进新型生产工艺替代传统的生产工艺,以便企业能够拥有更具科学性的生产流程,企业的原材料要在新型生产工艺的控制之下实行循环利用,企业在引进新型生产工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工艺进行创新升级,要使企业全体员工具备高水平的绿色工艺生产理念和绿色材料使用理念,以便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本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更多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例如,我国河北省某企业由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容易对水资源构成污染,使得环境经营成本较高,企业在2013年从海外引进了新型施工工艺,将可能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材料进行收集,并运用其它废料进行集中处理,废料处理工艺也得到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完善,目前,该企业环境经营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健全企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要将企业环境经营责任分配作为健全企业环境经营责任保险制度的主要工作,首先,要让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环境危机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严重不良影响,使企业全体员工积极配合企业环境经营责任保险制度的改良工作。

  要对企业本身的责任进行明确,使企业决策机构充分了解企业在出现环境问题时必须承担的责任,为制度的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邀请法律人士对企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进行规范化改造,详细规定企业各部门和有关各方具体承担的责任,以便企业各个机构可以按照规范的环境经营流程执行工作,提高环境经营质量,在企业出现环境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保险条例对问题进行处理,使企业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充分保障经济权益,避免因环境问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要抬高环境问题赔偿上限,使企业的合法效益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三)提升企业外部环境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审计工作是企业重要的工作内容,很多企业的审计程序都比较健全,因此,企业要将审计工作的重点向环境经营成本管理方面倾斜,企业的外部审计工作制度要根据环境经营成本管理的需要进行调节,要对企业环境情况审计进行时间上的分段,并且对不同时间段的环境状况进行审计,将审计数据制定成规范的表格,并根据表格计算企业原材料运用的科学方案,以便企业的原材料利用率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避免对环境构成不利影响。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企业竞争压力的日益提高,很多企业都将降低环境经营成本作为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深入的分析企业环境经营成本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蛟.不同工业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环境成本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

  [2]周曙东,企业环境友好行为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4

  [3]桂萍,王怡,基于生态效益理念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

  [4]陈丽琴.浅议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J].山东商业会计,2014

  企业环境经营管理模型研究【2】

  摘要 :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革新它们的经营模式,日益重视环境的效益。

  然而,这个转变却没有引起我国企业足够的重视。

  本文阐述了企业环境经营理念的内涵、产生的背景以及遵循的原则。

  提出了企业环境经营管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希望对中国企业有启发性的意义。

  关键词 :环境经营 概念 管理模型

  一、 企业环境经营理念的提出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以保护环境为指导思想的法律规章制度,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绿色环保节能意识正在日益增强,各种绿色环保组织也在积极地展开活动,这一切都表明了企业目前的经营环境已经与往日大不相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经营模式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效益,所以需要提出新的经营理念来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1]。

  目前,许多跨国集团公司已经开始转变经营模式,逐渐采纳环境经营理念。

  跨国集团公司转变经营模式的原因既有基于自身的因素,也有处于不断施加的外部压力。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肆意损害,会引起媒体舆论的关注,对企业的形象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消费者的绿色环保节能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对所消费产品的环境属性非常关注,因而产品的环境属性已经成为构成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加紧环境立法的节奏,将要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条款;这些外部压力都推动了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同样,内部因素也不可小觑。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今跨国集团公司所招募的新员工以及新晋升决策层的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都较高,他们本身就重视环境问题,将环境伦理纳入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融入了实际的执行活动当中。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中型公司开始转变经营模式,但是从总体进程来看,依旧是十分缓慢的。

  环境经营理念的引入面临许许多多的制约,从根本上来讲,这些制约是超前的理念与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的矛盾所引起的。

  具体而言有如下因素:初期引入环境经营理念会增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环境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由专业人士制订具体的保护措施,而企业的人才储备中往往缺少相关的人员;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且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这些都会削弱企业改进经营模式的积极性;某些地方政府、部分股东以及企业部分管理者只具备短期的效益眼光,对长期的效益投资保持悲观的态度;

  二、环境经营的概念与原则

  1.环境经营概念

  环境经营指的是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管理理念。

  通过将环保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战略思维当中,对企业的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环保理念成为一切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环境经营不仅仅只是增加了环境效益,它同时也会激发企业的发展思路,开辟新的业务,建立新的赢利点,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环境经营概念是围绕着企业经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而提出的,综合来看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口径的定义。

  从狭义的口径上来看,环境经营指的是为了改善环境或者减轻污染而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

  代表人物沃特斯(Wolters)和克里斯丁(Christi)认为环境经营指的是事前绿色生产与事后污染处理所运用的一切技术手段。

  从广义的口径上来看,环境经营指的是将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流程中去,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理解这个概念。

  代表人物格雷(Gray)和诺斯(North)认为环境经营指的是企业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并通过持续不断地改善经营达到环境优化以及利润增长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环境保护会与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得其生态福利最优化。

  2 环境经营理念发展

  1992年6月,世界各国首脑齐聚里巴西的重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并在此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

  会议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发展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等文件,这些文件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环境经营理念获得了迅猛发展。

  环境经营的两条准则逐渐获得了各方的认同:资源的消耗水平应该控制到低于资源的再生水平以下;工业污染水平应该控制到低于环境的承载水平和自净水平以下[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环境经营理念大大超出了其最初的概念范畴。

  它通过不断的拓展,逐渐形成了全面的环境质量管控体系。

  环境经营不仅仅只是企业为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降低其运营成本的行为,更是全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降低资源消耗水平的活动,它已经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借鉴贾建锋(2012)提出的划分方法,环境经营理念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重视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

  第二个阶段是环境经营理念与业务链相结合,形成环境经营绿色管理体系。

  第三个阶段是提出环境会计理论,将企业环境经营的成果与企业财务相结合。

  3 环境经营的原则

  环境经营的基础是环境保护,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共生。

  在企业环境经营的过程当中,企业要按照科学的管理体系标准,对产品进行全流程的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生命周期原则和环境效率原则[3]。

  (1) 生命周期原则

  在以往的传统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都只重视对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消除。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后,环境问题全球化的趋势加快,传统经营模式也逐渐向新型经营模式转变。

  新型经营模式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对产品从设计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严格的监管,任何一个环节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大多数的企业都采用了ISO14000这个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中的生命周期评判方法对本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生命周期评判方法指的是对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燃料以及向自然界的排放物进行计量评价,方便企业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2) 环境效率原则

  追求更高的环境效率,是许多将要采用环境经营模式的企业和已经采用环境经营模式的企业非常重视的目标。

  环境效率是一种用来刻画投入与产出比例的指标。

  环境效率中的产出以前指的是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但是,进入本世纪以后,这个概念被进一步扩宽,将利益关联者的评价也纳入了统计口径。

  利益关联者既包括消费者、员工以及当地的居民等等。

  这种产出量的新型统计方法可以很好的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效率中的投入量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量和能源量。

  在二十一世纪以前,统计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生产领域,而本世纪后统计的范围则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流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环境效率指的是企业所生产产品对利益关联者的影响与企业所生产产品在整个流程中所消耗的资源量之间的比例。

  三、 模型构成及其作用

  1. 企业环境经营管理模型的构成

  随着环境经营实践的开展,环境经营体系理论不断的完善。

  环境经营体系的划分存在不同的方法,如本田汽车集团就将环境经营体系划分为生产、办公等七个领域。

  基于常杪等(2009)提出的环境经营体系模型和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案例分析,将整个环境经营体系分为生产流程管理层面和管理体系层面,一共包含十个基本要素[4]。

  生产流程管理层面的设定是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采购、产品生产、产品物流、产品营销以及废物回收等六个要素。

  管理体系层面则是用于保障生产流程管理层面可以顺利开展的手段,它是构成环境经营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企业战略制订、对外交流、会计核算以及管理机构等四个要素。

  管理体系层面的四大要素的具体阐述如下:

  (1) 企业战略制订。

  它指的是企业的决策层确定本企业的环境经营战略方针,这可以指明企业未来环境经营的方向,体现企业的环境经营理念,突显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外界消费者和媒体更好的了解这个企业;

  (2) 环境交流。

  它指的是企业每年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撰写本年度的环境经营成果报告,通过积极地与外界的互动,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公司在本年度为环境优化作出的贡献;

  (3)会计核算。

  它指的是运用环境会计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科学地、准确地核算。

  通过对环境效益、环境成本以及环境资产等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环境决策、获得环境评价,不断改进环境经营的方式,改善环境经营的状况;(4)管理机构。

  它指的是企业在内部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组织,保证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管理体系层面与生产流程管理层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机制,有利于推动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良性地发展。

  生产流程管理层为管理体系层面提供了运行的平台,而管理体系层面为生产流程管理层提供了保障。

  2 环境经营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企业的外部经营条件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改变。

  消费者不仅仅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开始关心他们作为一个地球人对大自然的责任。

  这个改变体现在消费者比以往更为偏好绿色环保产品。

  推行环境经营不仅仅只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同时它也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以往的人们只重视质量、成本和效率等要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在消费者日益关注环境状况的现今,企业实施环境经营同样也可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效果[5]。

  企业的环境经营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为企业筹措了资金。

  许多的国家为了引导企业重视环境状况,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订一系列的支持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

  许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关于企业维护环境的信托投资基金项目。

  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社会责任投资(SRI)非常地发达,发展地十分顺利,为企业募集到了大量的资金,对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地贡献;

  (2) 提升了企业形象。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建立了完整地环境管理体系,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还利用环境会计进一步加强核算,以便生产出对环境更加有益的产品。

  企业通过对外发布环境报告,向外界传递信息,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果。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促进了销售量的增长。

  目前,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即使绿色产品的价格比同类的产品更高一些,消费者也会更倾向于购买绿色产品;

  (3) 利于企业出口。

  现今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开辟外国市场抢占先机是必然的举动。

  然而,由于各国的反全球化势力也在不断阻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抬头的趋势,并逐渐转变为更为隐蔽的形式。

  许多国家正在抛弃运用关税壁垒手段来保护本国贸易,而采用“绿色”壁垒手段来达到保护本国企业的目的。

  企业通过环境经营模式可以获得ISO14000的认证,获得国际范围内的认可,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避开了“绿色”壁垒。

  这种方式不仅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通行证,还可以博得各国消费者的好感,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

  (4)开创新的业务。

  企业在环境经营中所运用的新技术可能会在环保领域开辟出新的业务,成为一个新的盈利点。

  如日本的钢铁公司就运用废塑料循环技术开辟了新的业务,创造了巨大收益。

  四、启示

  我国人均资源量较少,生态环境多样而脆弱。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资源的供求矛盾越来越激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意义,推出了一系列法律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环保公益活动也在不断增多,企业开展环境经营的条件也逐渐开始成熟。

  如今,解决生态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任务。

  此外,环境经营因素在企业竞争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我国的企业应该重视这种变化,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从战略层面从新构建新的经营体系,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孙明华. 略论环境经营[J]. 经济问题,2004,10:28-30.

  [2] 常杪,杨亮,周艺莹,王世汶. 企业环境经营概念与框架体系[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02:9-11.

  [3] 余晓泓. 日本企业的环境经营[J]. 中国人口资源与境,2003,05:107-111.

  [4] 贾建锋,柳森,杨洁,赵宇恒. 透视环境经营――对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案例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04:306-314.

  [5] 曾荣平,王树奇. 应借鉴日本企业的环境经营[J]. 经济纵横,2007,23:60-62.

  基于企业环境下的经营成本管理【3】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现代的企业经营制度不断完善。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我国现代企业迎来很多机遇以及挑战,各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务必积极迎合市场的需求,尤其注重成本,寻求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此来规避各种市场中的风险。

  同时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在同行的互相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推动企业发展得又好又快,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联系实际,注重企业生产管理的策略。

  而事实上,中国企业在经营成本管理的工作中依旧存有很多漏洞,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因此,正确的借鉴与合适的发展应是现代企业的下一步。

  关键词:成本管理的概述 存在的问题 管理策略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既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也是经营者,它生产中的耗费是经过生产的成果――销售的收入作为补偿的,成本就是用来衡量生产中的耗费所需补偿的一个尺度。

  企业是经过商品的销售从而取得收入,再提取成本中所消耗的份额,然后用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耗费,维持再生产的持续进行。

  因此,成本以补偿产品生产中的消耗的尺度的身份存在,在企业经营中有着关键的作用。

  企业实现成本的降低能够帮助其获利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我们要知道,成本的控制应是在研究如何花钱,而不是如何节约。

  要怎样才能恰当地使用好每分钱,怎样才是把企业的已有资源恰当分配使用,是中国现代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面临着的问题。

  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基础是成本控制。

  企业用降低成本的手段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更大程度地获得利润。

  特别当企业在经营中处于困境的时候,降低成本这种手段对企业的可持续生存尤其重要。

  企业在经营中的决策依据是降低成本。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都是以加强市场竞争力以及增加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要有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盈利、生存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着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的。

  二、我国现代企业经营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

  1、缺乏市场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没有一个企业不是以利润的最大化来作为它的经营目标之一的,但是,产品在社会市场的价位相对来说稳定的情况下,成本并不能够无限地扩张,因此只能够在保证了效益与持平之间的范围里有伸缩空间。

  如果企业的成本超过了其产品的市场价值,就容易出现生产得越多亏损得也越多,这样很难以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胜。

  在传统的成本经营管理中,成本管理在目的上仅是限于降低产品成本,其基本手段被认为是节约。

  相反,以现代的成本管理的角度来剖析其目的,不难发现成本的降低不是无条件的,在某些状况下控制成本,相反可能会降低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获益。

  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方式并不科学,而这些陈旧的观念也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经济环境。

  2、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控制成本的需要

  当前,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的系统基本上是以服务存货的计价以及收益的最终确定为目的的,也就是说只是看重事后算账,却缺乏了经营的控制,忽略了关键的成本管理在事前的预测以及管理的决策,这样很容易使得在成本的管理过程中过度注重降低成本的方面,而忽略了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所需信息,反映不到经营中的整个过程,了解不到每个工作环节中所需的成本信息以及成本产生的因果,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损失。

  另外,上司对于下属的考核稍偏重在对生产总值和上缴税款完成的情况的考核。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节超和效益的高低对于管理者而言并无太大压力,但是下级部门也就只能只关注生产总值和上缴税款任务的完成情况,致使往往会发生人为调整成本、乱分摊成本、不计算甚至是少算成本的情况,使得其成本不能够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耗费量,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出现。

  3、成本管理的做法过于陈旧、方式过于落后

  尽管我国的一部分企业已经率先试用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总的来说,成本管理的做法还是趋向陈旧,同西方的各个发达国家相比依旧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需求。

  当前世界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少量多种,根据购买者的不同喜好而决定的。

  其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购买者完全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喜好要求生产方设计并且生产让自己满意的产品,这样也有利于生产方高效地保证购买者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满意的产品。

  但从被调查的企业得出的情况来看,这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各个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普及。

  4、成本管理的队伍中欠缺人才,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成本管理的人才缺乏也是成本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

  首先,一些现代企业缺少足够的成本管理队伍的人才,且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强,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变得更重要了。

  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靠人来做主导,所以,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的条件是有足够多的成本管理人才。

  其次,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去参加成本管理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成本管理的工作在执行中的重要障碍。

  现在,大多数企业所制定的某些指标不合理,并且缺乏了合理的奖罚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们参与成本管理的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成本管理的制度在许多时候只是一纸空文。

  三、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策略

  1、实行科学性的成本管理方法,增强成本策略化观念

  利用科学性的方法,加强成本管理以及成本计算的基本工作,积极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的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的管理不可局限于产品的生产流程,还要用长远的眼光来分析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有关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产品的设计理念;同时兼顾好对顾客的售后服务,还要抓好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多个环节的工作。

  在事前就要抓好产品成本的预测、决策以及成本的计划工作;事中就要抓好产品成本的控制以及核算工作;事后就要抓好产品成本的考核以及分析工作。

  台湾宏基企业创立时经营成本仅有100万新台币,目前已升级为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

  在企业创立初期,由于资金缺乏,缺乏先进的经营成本管理对策等因素,导致企业屡遭波折。

  后来宏基企业的创立者经过对企业的观察、分析,努力钻研,终于找出企业经营成本中存在的缺陷。

  通过对所存在缺陷进行具体分析,开展以创新形象为定位,创新管理模式,最终找到了促进自身发展的道路。

  如今,宏基企业业务链遍及全球,成功走向国际。

  2、善于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正确选择成本管理的方法

  我国许多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成本会计的经验,并产生了很多成本管理的方法,把企业的管理成本的重点从内部生产延伸至提供、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西方的成本管理会计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因此产生了很多先进的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方法,例如标准的成本会计、责任的成本会计、目标的成本计算等。

  对此,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具体的情况去认真研究,有些方法是可以直接地引进,有些方法则应当加以改革与完善,有些方法就只能够在少数企业采用,或者局部地吸收它的方法。

  宝山钢铁公司连续几年在我国企业500强中蝉联榜首,作为一所成功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排名一直居于榜首。

  其中,宝山钢铁公司所拥有的先进设备、一流技术、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足以看出宝山公司实力雄厚,甚至可与国外先进的钢铁企业相媲美。

  该钢铁企业能够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其把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国情的具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企业经营成本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修缮和建设,从而取得了成功。

  3、在员工当中普及,突出员工的主人翁的地位

  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员工工作时的心态以及效率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所以,在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提高经营决策的实践力度的过程中,务必要普及到企业员工的内部,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突显出员工作为主人翁的高尚地位,激励每位员工都热情投入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集体荣誉感。

  在工作中,首先就要一切从企业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团结员工,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效率,提升效益。

  4、建立起完备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考核制度

  良好的企业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有助于有效地规范企业成本管理的考评体系。

  首先,企业务必要联系实际,建立专业的科学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改善考核制度,清楚考核标准,慢慢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考核制度。

  一方面,企业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改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有可以奖励优秀的员工,提醒落后的员工努力,从物质上激励员工,从而也保证了企业最终实现完备的成本管理工作。

  四、结语

  进行成本管理的改革的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一方面,市场经济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环境,而另一方面,企业也因此迎来了激烈的竞争。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变得繁杂化,特别是企业的成本管理密切联系着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在世界形势的变化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会否提高,经营管理能否进行顺利,就取决于成本信息反馈够不够及时、准确。

  所以,只有不断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尽量学习中外的成功管理方法,善于抓住机遇,及时提升水平,才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潘月.论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02)

  [2]周铭.浅议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02)

  [3]黄荣琴.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述[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22)

【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管理】相关文章:

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的论文10-05

企业经营成本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10-10

企业环境成本问题10-07

经济环境下的旅游企业成本管理10-08

成本管理企业论文10-01

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理10-08

作业成本法在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10-08

企业成本管理原则与方法的论文10-05

成本管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论文10-11